书城成功励志醉里挑灯读历史:那些厉害人物
43727000000063

第63章 从点滴做起,方能成大业——商鞅着手细节吸引秦孝公

有时候,细微的东西往往反映事物的发展本质,代表着事物发展的方向,这是我们需要重视的。

对待一件事情,我们要学会溯本求源。抓住它的源头,就相当于抓住了主要矛盾。这样才能拨开浓雾见青天,才会把握住问题的关键。“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细节虽小,却决定成败。以小见大,以点带面;从点滴做起,精益求精,方能成就大业。

商鞅是以主张变法而闻名于史的,可是变法并不是他原来的主张。当他来到秦国的时候,秦孝公正在雄心勃勃地大干,以使自己的国家富强,重塑祖先当年的辉煌。而商鞅经过当时秦孝公的宠臣景监的介绍,拜见了秦孝公。初次见面,商鞅就大谈尧舜禹汤,说古时先帝之德,说做皇帝就要与民共苦,与民同乐,这样才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动臣民,才能让自己的帝王统治更加长久。秦孝公听了一会儿就昏昏欲睡了。这种纸上谈兵的做法,让秦孝公非常不满意。

过了五天,商鞅又来拜见秦孝公。这一次,商鞅把自己以前的想法全都进行了修正。不料又失败了,秦孝公还是不满意。这时,秦孝公就找来了景监:“你找来的这个商鞅,一而再,再而三地求见,让寡人很不满意。如果再这样下去,你就让他从哪儿来的回哪儿去吧!”

过几天,商鞅又来拜见了秦孝公。有了前两次的交谈,商鞅渐渐揣摩到了秦孝公的心思,抓住了关键性的问题。这一次,商鞅和秦孝公谈了春秋五霸用武力来强国的过程,并在谈话过程中,时刻仔细观察秦孝公的表情变化,从而确认秦孝公已经有想采纳他意见的意思了。可即使是这样,秦孝公还是因为前两次的印象而表示不想重用他,只是对景监淡淡地说:“你这个客人不错,我能和他谈得来。”商鞅认为,如果他能再见一次秦孝公,就一定能说服他,让他采纳自己的建议。

就这样,商鞅再次拜见了秦孝公。这次的交谈让秦孝公听得入了迷,忍不住要把座位向前移动。而且一谈就是几天,秦孝公还觉得听不够。这让景监非常奇怪,怎么才过了没多少天,秦孝公对商鞅的态度就有了这么大的改变?景监耐不住好奇,就去问了商鞅。

商鞅说:“我向大王讲述尧舜禹汤的为帝之道,秦王说这些太久远了,他等不及了。于是,我就向国君讲富国强兵之道,我观察到秦王的言行举止开始发生了变化。直到最后听完后非常高兴,我的建议就被他采纳了。”后来,商鞅开始辅佐秦孝公实施变法,最后取得了成功。

商鞅之所以能够得到秦孝公的肯定,不在于他真的有多聪明,而是他懂得发现细微之处,并把握细节。在与秦孝公多次的对话中,商鞅注意到了一个细节,那就是秦孝公对目前理政的态度;而秦孝公态度的改变又是从他“昏昏欲睡”到不再反感,又到“座位前移”这一系列的细微之处所表现出来的。商鞅善说,更善于观察细节,从而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抓住秦孝公的心理,达到最终的目的。

“做事不贪大,做人不计小”,做好每一件小事就等于做了一件大事。如果连一件小事都做不好,就更谈不上做大事了。用心去发现每一个细微之处,这样,才能逐渐揣摩到对方的心思,把握住关键因素,让问题迎刃而解。

在工作生活中,我们总是非常忙碌地闷头去干,好像永远都做不完似的。面对纷繁复杂的任务,我们常常会感到大而无形,无所适从。实际上,如果能静下心来从最基本的小点入手,理清头绪、剥丝抽茧,往往就会有很意外的发现。

要想解决问题,就要分清主次,发现关键性问题。而以小见大、以点带面,则是抓住主要的、能攻其“七寸”的最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