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常青藤教育的99个成功法则
43727400000034

第34章 死记硬背是最忌讳的学习方法

精彩点击:

记忆和理解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的,如果没有深刻的理解,死记硬背将是异常苦难的一件任务,不仅不会使孩子增长知识,还会导致思维的僵化。死记硬背的教育不仅会扼杀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而且对孩子的智能发展也非常有害。

“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就如同是过街的老鼠,人人喊打,是传统僵化的“填鸭式”教学模式的产物。在教学当中,死记硬背不仅让学生感受不到学习的乐趣,而且还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

翻看美国小学的各种课本,从来都没有要求要背的内容。即便是老师在课上讲英语,也从来不要求背诵,甚至连单词都不用背。使用的记忆方法则是:给图画,选单词;给单词,选图画;给句子,选词填空。对于小孩子来说,如此的形式多次反复训练,怎么会有记不下来的道理呢?

在美国的校园,十几个孩子同声朗读一个东西的情景很少见,甚至可以说是没有。美国的学校也十分强调阅读,但并不是大声读,更多的是默读。最开始阅读的书也不过就十来个词,而后再逐渐发展为几句话、短故事,一直到最后的章节小说。

在美国,从学前班开始就已经有科学课了,先是认一片叶子,然后是各种动物,而后逐渐复杂起来。学前班的时候孩子们就开始记日记,都在课上完成,从最初画一个东西,到后来开始写一个单词一句话,慢慢学着写小文章。到了三年级的时候,学生们就可以写小论文了。

我们所反对的死记硬背,是指的那些单纯为了应付考试、在所学知识不求甚解或一知半解情况下强行的、生硬的记忆。这些硬背下来的东西虽然一时进入了大脑,但在考试过后可能会忘到九霄云外去,它不仅对学生们知识的增长没有任何帮助,更会导致学生思维方式的僵化、刻板,进而影响创新人才的培养。

实际上,记忆力与理解力二者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有的时候很难把二者的关系剥离开。记忆是理解的基础,而深刻地理解又是培养能力的关键。所以说,如果头脑中没有关于某个事物所谓的“死知识”,绝不可能形成对这一事物的认识和理解。对于这个问题,有些人动辄就喜欢引用爱因斯坦没有背出音速是多少来说明“死知识”是不必要的。但是我们必须正视的是,爱因斯坦的头脑中,一定储藏了研究领域所必需的知识,或者说是提问者所不可能提及的知识吧。这就是好比金字塔没有地基,就不会有顶尖,处于顶尖的人有时可能会忘记当初的地基是什么样子。

有没有一种学习方式,不需要死记硬背而记住呢?

如果我们通过细心观察会发现,聪明的人在学习上与大多数的人看起来不一样,当多数人将同一种知识反复回顾了几十次的时候,聪明的人仅仅需要回顾一次或两次就足够了。其实他们并不是单纯地倚靠记忆来学习,而是在头脑中树立不同的系统,将所有的知识串联起来,通过这样的方式每个知识都在一个链条上有固定的位置,所以就记得比较牢靠,也不容易忘记。是这个原因使一些人看起来一直在轻松如意地学习,但实际上这归功于学习的策略。当大多数人都在努力记忆的时候,聪明的人想着如何在知识间建立联系,这些联系让知识变得容易记忆,所以不需要太多的记忆活动。

如何做到创建知识网脉络呢?这里有几个不错的方法加以介绍:

1.发现事物之间的关联之处

我们可以将要记忆的知识与已经记住的知识关联起来,使所有的知识都连接在一起。打个比方,可以将复杂的物理方程与现实生活中的例子相关联,将导数作为车上的车速计。

2.通过图解来理解

可以画一张表示知识之间的图解关系图。将知识转化为图例,是基于时间和地点,作者或是其他不同知识间相类似的地方。

3.“好像……不过……”句式联想法

将一个知识与另外一个知识相关联起来,记录它们之间的不同点,使用这样的模式去理解。比如:孔子与苏格拉底同时诞生,但生活在古代的中国;分期付款好像是支付贷款资产的一个版本,除了它不需要支付利息。

4.通过形象思维

试着将抽象的知识想象成为一种可以看得见的形式。比如在做电脑编程,可以将一个变量想象成一个罐头,将一个函数想象成一个卷笔刀。

5.将要记忆的知识尽量简化

可以试着将非常难理解的知识与那些明白易懂的知识相关联,将难以理解记住的知识尽量简化。如果仅仅在抽象的层面上耍弄知识,那将只能构建很少的知识联结。

如果是用这样的方法来学习,就可以更早地构建知识的连接点,这样就可以减少记忆量,帮助孩子更快地学习了。

常青藤原则

知识并不是无意义的,否则的话你根本就不需要学习。如果用对了记忆的方式,将可以大大保留知识在头脑里保存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