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金口才全书·好口才好主持人
43727800000010

第10章 加减口才术的基本原则(3)

世界众星之王:克朗凯特

沃尔特·克朗凯特(Water Cronkite1916—)自60年代以来逐步成为美国电视界最光彩夺目的巨星。据美国盖洛普民意测验调查结果,克朗凯特在美国人民心目中的威望比总统还高。幽默的美国人说,倘使让总统与克朗凯特站在一起,人们会问:“那个站在克朗凯特身边的人是谁呀?”电视观众甚至说:“多亏了沃尔特大叔的照拂,才使美国人平安地度过了动荡的70年代。”由于沃尔特·克朗凯特作为节目主持人获得的巨大成功,在瑞典,电视节目主持人就被译为克朗凯特。

美国前总统林登·约翰逊总统说:“如果我失去了沃尔特·克朗凯特,我就失去了这个国家。”

沃尔特·克朗凯特继默罗之后,在60年代末成为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超级电视明星,70年代他又被推举为全国最受信赖的人物。在《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杂志举办的美国决策人物一年一度的民意调查中,他曾连续被选为1975年至1978年以及1990年五届“美国十大最有影响的决策人物”之一。他正是由于这一原因,亨利·基辛格在担任美国国务卿时说,“当我要证明一个论点的时候,克朗凯特是我第一批要召集的人物之一。”

克朗凯特:结束越南战争

克朗凯特对越南战争的报道充分显示了他尊重客观事实,尊重观众情绪的公正态度。在美国对越战争开始的几年内,美国的公众舆论看来还是支持这场战争的,克朗凯特也采取了与公众舆论一致的态度,对战争作比较乐观的报道。1965年,他第一次到越南采访,回国后虽然没有公开批评这场战争,但是他开始允许CBS的驻越记者们每天向他的晚间新闻节目发送消极性的战争实况报道。当这战争旷日持久地拖延下去,越来越看不到胜利的希望,公众的舆论越来越变得不满的时候,克朗凯特决定再次去越南采访,求得对这场战争的真知灼见。1968年初越方发动的春季攻势,证明了越共的力量仍很强大,从越南发回的许多电视新闻报道实际上反映了美国兵的消极、厌战、失望和失败的情景,美国国内舆论一片混乱,克朗凯特就在这场攻势进行之中抵达了越南。他不避任何艰险,甚至冲到巷战的中心去实地采访这场战争。他看到破坏、损失、枪杀,他的所见所闻实际上证实了驻西贡美军司令部是在散布谎言,这又导致了华盛顿的政府也在撒谎。克朗凯特的思想受到了深深的触动,他感到作为一个严肃的新闻机构的新闻从业人员,不能回避这个全国如此关注的重要问题,不能再人云亦云地散布谎言了,而必须尊重客观现实,向全国人民指出事实的真相。克朗凯特一贯坚持不偏不倚的公正报道,从不在新闻中夹杂个人意见,这一次在异乎寻常的时刻他采取了异乎寻常的态度,他决定表明自己对这场战争的态度,他认为只有这样做才对得起美国,对得起人民,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回国后他自己动手写作,搞了一个半小时新闻专题节目,他在节目的结语中向全国观众宣布:“看来惟一切合实际的、然而是令人不快的结论是:我们已陷入僵局……惟一的合理出路,在于前去谈判而不是以胜利者自居。”在美国历史上,由一个新闻节目主持人而不是总统或国防部长宣布应该结束一场战争,这还是第一次。克朗凯特说出了绝大多数美国人的心声,约翰逊总统听了广播后对新闻秘书乔治·克里斯琴说,他失去了沃尔特·克朗凯特的支持,他便失去了美国,失去了普通大众。

克朗凯特:击垮尼克松政府

关于突出报道“水门事件”的决定,是一贯坚持中立客观立场的克朗凯特的又一次“反常”之举。《华盛顿邮报》的两位年轻记者鲍勃·伍德沃德和卡尔·伯恩斯坦首先披露了“水门事件”真相,但当时他们人微言轻,报道没有引起舆论界真正的重视。而克朗凯特却密切关注这组报道,他每天都阅读有关“水门事件”的零星消息,他感到有责任向不明真相的人们指明真相。克朗凯特问他的同事、制片人桑迪·索科洛说:“我们为什么不简单地概述一下‘水门事件’的情况,从一开始讲起,然后介绍中间阶段,最后到事件结束,把它连成一个叙述性的报道,使观众弄明白呢?”克朗凯特带领他的编辑部的工作人员制作了一组由两部分组成的报道,将有关“水门事件”的零星消息都串在一起。长达14分钟的第一部分在克朗凯特主持的CBS《晚间新闻》节目中播放了,这本身就是一件轰动的新闻:总长只有22分钟的《晚间新闻》节目通常是由每条仅有几十秒钟至多1、2分钟的新闻组成的,在22分钟的新闻中有14分钟报道同一内容,这在《晚间新闻》节目的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此举在全国引起轰动,尼克松政府恼羞成怒,通过各种途径向CBS新闻部施加压力,妄图取消第二部分的播出。克朗凯特一贯的态度是认为需要有一个坚强有力的自由的新闻界。他说:“关于新闻自由这个问题,我的态度是,如果我们不维护这个权力,谁来替我们维护呢?”压力大到政府要在电话中恐吓威胁说“我们要砸了你的广播公司”。并历数将对CBS采取的颠覆行动,包括要使CBS的股票垮台,要拿走CBS拥有的广播站等等。威胁恐吓动摇了CBS董事们的信心,他们又向新闻部施加压力。在外部的内部的重重压力下,克朗凯特和他的同事们还是坚持在《晚间新闻》节目中播出了长达8分钟的第二部分。CBS的这组报道对于水门丑闻的公开揭露起了重大的作用,人们认为这是一个转折点。《华盛顿邮报》的执行编辑本杰明·布雷德利说,开始时“除华盛顿的几个记者外,这个新闻根本就没有引起全国性的注意。编辑们都认为这是我们所进行的一场有些神秘的十字军讨伐。但在克朗凯特报道之后,他们都一窝蜂地报道起来。一夜之间,这个新闻一下由A—27页广告版跃进了头版的位置,这是沃尔特·克朗凯特的又一次大成就。”有一项调查表明,从1972年9月14日到选举日,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用于报道水门事件的播音时间比全国广播公司和美国广播公司都多一倍。观众公认,在电视新闻界,克朗凯特的态度是最好的。

这些最终使得尼克松政府因信任危机而垮台。

在动荡不安的60、70年代,美国人民遭受了太多的创伤——总统遇刺、一场不得人心的战争,一任撒谎的卷入水门丑闻的总统,还有暴乱、暗杀、吸毒……在一次次危急的情况下,克朗凯特始终和人民在一起,向他的观众说真话。他正直,正派,和蔼可亲,稳重可靠,从不利用自己的威望谋求私利,从不以救世主自居颐指气使。他恰如其分地掌握分寸,始终是一个公正的观察者,真实新闻的播报者。他赢得了观众的心,成了美国最受信任的人。

克朗凯特:“哎哟,我的天哪!”

克朗凯特的敬业精神也被广为称道。他曾成功地进行过数次阿波罗登月飞船的报道,最长的一次连续工作三十多小时。为了不说外行话,把艰深的宇航知识平实地介绍给普通电视观众,他大量研修了这方面的专业书籍。其深入浅出的报道使专家们对其准确性惊叹不已。而当阿波罗11号在月球上着陆的那一刻终于来临时,他只说了这样一句话:“哎哟,我的天哪!”而当时其他电视台的主持人则说了不少事先准备好的诗一样的赞美语言。

“挑战者号灾难之后常有人问我是不是仍想到太空去。我回答说是,但恐怕我自己的修理工作得先于宇航局的修理工作进行。实际上,我仍然想去。可是我知道,我宁愿把杯子看成半空而非半满。除了我最想做的登月飞行之外,轨道飞行是我能想象的最令人激动的事。能像我们幸运的宇航员一样从那么遥远的距离看地球这一蓝色的大星球,这一广袤深色宇宙中的一点鲜艳——并去揭示我们存在的奥秘,将是多么令人欣喜啊!

第一次登月确实是我们这个时代最不同凡响的事件,对于电视本身来说,这几乎就像宇航飞行本身那样成为引人瞩目的伟业。看到尼尔·阿姆斯特朗在24万英里之外迈着人类的大步走上月球表面,这一刻比飞行中一切令人刺激的事件都更令人兴奋和激动。一切的兴奋和刺激飞快地重叠起来,我们一阵儿一阵儿地起鸡皮疙瘩。

当天鹰号温柔地落在月面上那一刻,我完全失去了平衡,直到尼尔出现在天鹰号外我才终于恢复了平静。我为这一刻作准备的时间与宇航局同样长,可是当这一刻终于到来时我还是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噢,天啊!上帝啊!’这就是我说的最初的几个词,记录了那一刻的感觉的就是这永远传诵的意味深长的几个词。除此之外我再也说不出别的话。”

宗毓华激怒丹·拉瑟

1995年5月22日,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晚间新闻主持人丹·拉瑟在播报完新闻后对观众说:“现在我播送一条有关我们自己的新闻。今后的《晚间新闻》将由我一人主持,原女主持人宗毓华的工作问题正在讨论之中。”

1993年6月1日,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摒弃美国电视新闻界对双主持人制度的偏见,启用宗毓华任晚间新闻的共同主持人,与原主持人丹·拉瑟地位相同。拉瑟从1981年起就主持晚间新闻节目,资格老,经验丰富。但两年来两人合作得并不顺利,收视率渐渐降到谷底。与此同时,宗毓华主持的《与宗毓华一起看世界》专题节目也不被看好,1994年至1995年的收视率跌到第87位。

后来,发生了俄城爆炸事件。当时,丹·拉瑟正在得克萨斯度假,为他结婚38周年纪念日大宴宾客。公司决定单独派宗毓华去现场报道。对宗毓华来说,这是一个绝好机会,可是却成为她倒运的转折点。在一次现场直播中,她询问抢救人员是否有能力对付这场灾难,令当地人觉得居高临下,自视甚高。后来宗毓华不得不对由此引起的误解作了道歉。

丹·拉瑟一得到消息,就打电话给公司主管,要求前往现场,并表示他乘坐私人飞机两个小时内就能赶到。但他得到的回答是:“宗毓华已启程,请尽情度假。”拉瑟当了45年的记者,如此重大的新闻事件不让他参加报道,他感到是个极大的侮辱。终于摊牌了。最终选择了拉瑟,因为拉瑟无论在现场采访还是在镜头前的自由发挥,都比宗毓华更胜一筹。

【现在请听·星星蜜语】

“看满天的星星好美喔!”

“我觉得它们既遥远又孤独,不知道它们在想什么?”

“别出声,听星星正在说话呢!”

杨澜

越是精心准备的东西,越要注意到节奏。自己心里滚瓜烂熟的话,观众都是第一次听到,要给人一个吸收信息的过程,要善于调动观众期待的心理,恰到好处地抖响包袱,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我所说的主持人其实是一门分寸的艺术,主要是指情绪把握的分寸。情绪把握得体,就能很好沟通节目与观众之间的联系。

克朗凯特

我不知道是否能出现另一个沃尔特·克朗凯特。成功并不仅是因为我的性格和能力,而是因为逢时的机遇。

我对待一切事情的座右铭是:一切,一切都要中庸有度……有些东西我是不屑一顾的。

赵淑萍

有人曾评价说,克朗凯特永远知道他应该到底走多远。这或许是他最明智的新闻观。他报道有争议的问题,总是小心选择报道时机,从不轻易发表主观看法。在他的主持人实践活动中,很少因报道引起争议。他选择重大题材,注意对社会对人类的影响。

阿瑟·泰勒(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经理)

我认为沃尔特没有滥用不属于他的权力,这点应该载入史册。假若他使用了不属于他的权力,他或许会引起一场巨变。因为我非常怀疑政府——政治家——是否会轻易允许任何人获得他有潜力获得的那种影响,举例来说,如果克朗凯特利用他在公众心目中的巨大威望去动员美国公众舆论一不是在电视上,而是在屏幕外——那么,由于某种特别原因,我不能肯定会发生什么事情;但我想会发生一场变革。有人就会说,“我们在创造一个巨人、一个帝王、一个公共舆论的造型者。”

赵忠祥

盲目崇洋媚外,我觉得差劲!他们要学克朗凯特,我说好,我很尊敬他,我从年轻时起就尊敬克朗凯特。但是美国对克朗凯特评价两点:一点是在最谨慎的工作岗位上的最谨慎的人。这是他的“度”。克朗凯特知道怎样把握分寸,我们说是把握好宣传政策和口径,算是“度数”。克朗凯特事业如日中天时,他的广播公司董事会打算每天晚间给他一分半钟时间请克朗凯特先生随便发表个人观点。我们如果能有这样一个机会,我们一批同志能乐到做梦也笑醒了。然而克朗凯特一口回绝,我不适合搞这份工作,我是搞客观报道的。他认识到了言多必失;第二,克朗凯持热爱美利坚,他的同行说他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者,是美国的保护神。他不容忍在宣传上、在工作中以及在任何场合诋毁美国,否则他能跟你玩命,就像杨澜所说她想揍人家。

【现在请思·该怎样学】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快快学起来

巧用第三者力量的技巧

1借人成事:利用甲打倒乙,然后再从乙手中获得利益

2坐山观虎斗:利用两敌相争,从中取利

3两面开弓:利用两敌相争之机,居中各个击破

4借刀杀人:对无罪之政敌,不便行诛,可借他人之手以杀之

5挟天子以令诸侯:利用权威力量,铲除异己

6养敌自重:利用敌人的存在,抬高自己的地位

7扶弱抑强:扶持弱者以对抗强者

8以夷制夷:利用敌人内部的矛盾,拉一派打一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