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芭拉·沃尔特斯
我想采用一种打破沙锅问到底的报道形式。听新闻时,我听到全国产品净增5%的消息。可是,它意味着什么呢?人们对此都避而不谈……。我却要问一问,我们为什么要增加产品?它对观众来说意味着什么呢?
宗毓华
即使是独家采访,也要求有独特之处。
【现在请思·该怎样学】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快快学起来
攻入对方心理堡垒的战术
1为引起对方的共鸣,必须对对方的谈畦有所反应
2与其赞美对方其人,倒不如赞美他过去的业绩或是身上的饰物
3赞誉之辞要能满足对方的自我评价
4对具有绝对信心的人加以贬抑,反而更显亲密
5以蕴含多种层面的言辞,模棱两可地夸奖异性
6故意忽视事前听到的有关对方的传闻,而由相反的方面去赞赏他
7与其质问对方。不如以类似的问话婉转提出。以制造更加和谐的气氛
8听对方的笑语而发笑,比自己说笑话更易使彼此融洽
9先由“你”谈起,对方容易启开心扉接纳自己
10在交谈时,以对方的姓名代替其头衔,容易产生亲切感
11在心中抱持“我喜欢这个人”的想法,较易制造融洽的气氛
12使对方意识到自己的某一缺点,能使对方松懈戒心
13在下午时间进行初次会晤,气氛易为融洽
14想托人办事或是道歉时,最好能拜访对方的家庭
15在因事请托对方时,首先要说出所有的有关情况
16事先知道对方的出生地和专业学校,便不怕没有话题
17在寒喧时,说些能引起对方共鸣的话,谈话便不致中断
18虽然谈话内容寻常,但如加上句“不要告诉别人喔!”却有助于彼此接近
19与一位不善辞令的人谈话,最好能由事实或经验组成的有关的话题开始
20评价对方的敌手,也可以制造谈话机会
21与一位年长的长辈谈话时,尽量以他年轻时代的事为话题
22提到对方可能不知道的事时,若先说“你可能也知道”。就容易引起对方兴趣
23重点重复对方的话,能让对方觉得自己正在专心聆听
24如果对方转变话题,不妨做出表示惊奇的动作
25扼要叙述前面说过的话,可消除空档时段的冷场
26存有“交谈时偶尔也需要沉默”的想法,便不会为冷场所困扰
27接受对方的感情比接受对方的理论更能缓和敌意
28如果对方动气,可以暂时保持缄默
29在对方自我炫耀之前先行夸耀自己,会破坏气氛
30意图不明的质问会使对方怀疑自己
31打断对方的话,不满足对方倾述的欲求,不能建立良好关系
32并肩齐坐。容易建立友好的关系
33在双方平常都未去过的地点会面,有助于改善双边关系
34如果初次见面的对象不止一人,对陪客不可冷落
35印制特殊的名片,可以当成消除紧张的工具
36偶尔不说话,而让对方开口
37让对方参加“小游戏”,可增强其“一体感”
38只要向对方表示关怀,对方也会以关怀回应
39对方如有“优越欲求”,便须装糊涂,以知为不知
模式的第四步:对局
对局就是按作局的步骤进行行动,与对方展开角逐,不断寻求优势,避免劣势,以达到目的。
【现在请看·今夜星辰】
“造”星,用“星”,炒“星”,追“星”,“星”光烂灿,“星”光里“有你也有我”。
水均益专访美国总统克林顿(四)
说实话,直到七月一日下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顶层的那间会议室里,当看着克林顿进门向自己走来的那一刻,水均益才意识到他们包括“虚拟”采访在内的所有看似繁琐的准备是多么地必要。
和他们漫长的等待以及煞费苦心的准备工作相比,采访克林顿的过程却是那样地简短、紧凑和充实。
七月一日下午一点五十五分,克林顿终于走进了他们已经在里面等待了四个小时的上交所那间房间。
克林顿给水均益的第一个印象是显得非常轻松。一进房间,还末等他们开口,就向水均益来了一句随意的招呼:“哈罗!”
第一次走近克林顿,水均益才发现他比自己想象的还要高大,足有一米八到一米八五之间。那天克林顿全身上下最醒目的就是一条红底小黄花的领带,还有就是他那双大脚。如果按我们中国的鞋码算,估计足有四十四到四十五号那么大。
按照外国人的标准,克林顿长着一张“娃娃脸”。他的眼袋很明显,然而气色却显得不错。整个采访过程中,克林顿显得非常地诚恳。每当水均益他们提出一个问题后,他总是把双手握在一起,两只大脚的脚背靠着脚背交错着叠在一起,身体微微向前倾斜。当然,也许这是因为克林顿曾经学过外交和法律,知道怎样和人打交道,也知道什么样的身体语言会传递出什么样的信息。但是,更重要的是,他知道,他面对的是中国最有影响力的电视台。相信他身边的人不会不告诉他,他将面对的是几亿中国观众。对于一个生活在美国这样一个“媒体的社会”里的人来说,克林顿太明白这意味着什么。
克林顿的确很聪明,思维很敏捷,也很会配合采访者。
两人见面之后,为了使气氛能轻松一点,水均益主动和克林顿寒喧了起来。他说:
“我叫水均益,是中央电视台国内新闻节目的主持人,这是我们海外节目的主持人,所以说,你今天面对的观众将是……”说到这里,他稍稍停顿了一下,考虑着用什么词更加准确。
这时,克林顿心领神会,马上接了他的话说:“国内和国外的观众?”
双方会心一笑。
采访开始后,他按照当初自己的设计先问克林顿为什么选择西安作为访华的第一站。
也许是由于这些天的访问活动丰富,也许是因为刚和一些上海企业家共进了午餐,还处在饭后放松状态,克林顿略显得有一点疲劳,眼神不那么集中,他看看天花板,一边思索一边慢慢地说道:
“我希望能从一个能够体现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的地方开始我的访问。这个地方可以体现出中国人民那种永恒的性格,当然我选择西安也是有个人的考虑。因为我认为要想了解一个民族的现在和她的未来,最好的办法是首先了解她的过去……”他差不多已经进入状态了。
水均益接着问他,最初是通过什么途径了解中国的。
克林顿说:“噢,我记得我小的时候,我父母给我买了一套百科全书。书里介绍了世界各地的情况,像是索引一样从A到Z,由浅入深。你知道当时没有电脑。我记得那时我一边看着世界地图,一边阅读有关中国的内容。那时大概八九岁。我被书中的内容迷住了。从那时起我就一直想到中国来。”
接着,克林顿谈到了他这次来中国的感受。他谈到了中国戏剧性的经济增长和对外开放。他谈到了中国国有企业和私有企业的变化,谈到了在基层领导人的任用及其政策的制订方面,中国老百姓的发言权在增大。这时,水均益发现,他似乎已经找到了感觉。
他说:“中国已经有了一种真正朝向开放和自由的趋势。显然,作为一个美国人,也作为一位美国总统,我希望这种趋势继续和增强,我认为,这种趋势是正确的,道义上是正确的,而且我也认为这对中国是有益的。”克林顿已经完全摆脱了刚开始时的那种倦意,显得神采奕奕。这时,水均益似乎感觉到克林顿有一点离题。“不能让他占据主动,”他对自己说。
“除了这些以外,你有没有什么意想不到的事情。”水均益冷不丁问他。
克林顿大概正在兴头上,没想到水均益会问他这个问题,他稍有些迟疑地说道:“我不知道有没有什么惊喜……”
此时,他好像突然意识到了什么,赶紧改口:“让我想想,啊。我想,我是有一点吃惊。是的,我有两点。首先,在我来之前,我没有想到我与江主席的联合记者招待会会被现场直播。随后,在北京大学的讲演,我昨天在上海电台热线对话都被直播了。我没有预期到能够和中国人民有如此公开和广泛的交流。
【现在请听·星星蜜语】
“看满天的星星好美喔!”
“我觉得它们既遥远又孤独,不知道它们在想些什么?”
“别出声,听星星正在说话呢!”
杨澜
现在我已经非常习惯于提问了。实际上,我已经以提问为生了。说得通俗点儿,我靠提问吃饭。我是记者。
我甚至认为,人生本身就是一场回答。有一个问题人人都必须面对:“你为什么活着,又将怎样活着?”每个人的生活本身,就在回答这个问题,不管你有没有意识到。上帝是宽容的老师,五花八门的答案他都照收不误。至于给各人打多少分,就不得而知了。
如今,我正用年轻的生命,一天又一天地写我自己的答卷,这份答卷是由无数细节组成的。其中有不少时候我感到困惑难解或绝望无助,或干脆就答得跑了题。好在上帝给我们安排的这场考试是开卷的,你可以去问别人是怎么回答的。
《杨澜工作室》就是一个可以公开讨论答案的地方。有不明白的,我问,以求明白;有时明白了,还要明知故问,因为我估计电视机前的有些人也想明白。
有感而发,有感而问,是节目走向成功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