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派绘画
明代绘画中的浙派以戴进、吴伟开始,至谢时臣、蓝瑛而终。浙派和画院是明初至嘉靖时期最有力量的画派。
明代前期的绘画,尤其是山水画,不仅画院,在画院以外也是为南宋画院马远、夏珪的作风所支配,戴进是这一时期画坛的中心人物。
戴进字文进,浙江钱塘人,因而在他的影响下的画派就称为“浙派”。戴进的山水画得前代诸名家的长处,追随李唐、马远的画法,并且长于神像、人物、走兽、花果、翎毛。他表现神像的威仪,鬼怪之勇猛,在衣纹及色彩处理上的熟练程度可以与唐宋诸大家相比。他尤其精于临摹古画,可以达到乱真的程度。
戴进用斧劈皴画水墨淋漓的山水,画人物用铁线描,间而用兰叶描;他又稍变兰叶描,创造了蚕头鼠尾,行笔顿挫有力,丰富了人物画的水墨表现技法。
戴进以后,吴伟和陈景初更助成了戴氏的影响,而特别是吴伟以健壮奇逸的笔墨风格成为当时非常引人注意的画家。吴伟,字次翁,江夏人。记载中常称道他的笔墨的纵恣挥洒,自由奔放。如说他好饮酒,一日正醉,忽奉皇帝诏令入宫作画,他跪翻墨汁,信手涂抹。他又曾在朋友家,取莲蓬濡墨印纸上,人都不知他的意图,而最后画成捕蟹图。又说他画人物出自吴道子,纵墨不甚注意,而奇逸潇洒动人。又有书上说他“临绘用墨如泼云,旁观者甚骇,俄顷挥洒巨细曲折,各有条理,若宿构成”。可见吴伟运用笔墨的熟练。
吴伟之后,有一些画家追随他的作风,如张路和蒋嵩。他们也被称为“江夏派”,作为“浙派”的一个支派,而与浙派的劲拔精简者微有不同。张路,字平山,大梁人,擅长人物,被评为学吴伟“不得其秀逸处,仅有遒劲耳”(王世贞《艺苑卮言》)张路也兼工山水鸟兽花卉。蒋嵩,号三松、金陵人,好用焦墨枯笔,其他浙派的画家还有戴泉(戴进子)、夏芷、夏葵兄弟、仲昂、陈玑、汪肇、郑颠仙、张复阳、钟钦礼等人。张路、蒋嵩在当时虽然为时人所喜,但也很遭非议。明末清初的许多评论家一致指责他们行笔粗莽,多越规度。指责他们为“狂态”,为“邪学”。
蓝瑛,字田叔,浙江钱塘人。他虽然被称为浙派,但其画风和蒋嵩、张路完全不同,而更接近黄公望。他的山水画初年秀润,晚年苍劲;并能作人物写生。蓝瑛之后也有一些追随者,但没有很显著的表现。谢时臣,字樗仙,吴县人。他得戴进和沈周两家的笔意,虽属浙派也已离开浙派本来的面目。蓝、谢两人正足以说明曾风靡一时的浙派最后是被“吴派”压倒了。
“浙派”和明代画院的绘画,沿袭了南宋画院的风格,并掌握一定程度的造型能力,所以他们中间有一些很有能力的画家,戴进、吴伟、张路等人都擅长人物画,而为吴派画家所不及。南京昌化寺吴伟壁画罗汉五百尊,作穿崖、没海、神通游戏,报恩寺有戴进的壁画。因而使歌颂吴派的评论家如徐沁不得不叹惋“近时高手既不能擅场,而徒诡曰不屑,僧坊寺庑,尽污俗笔,无复可观者矣”(《明画录》)。浙派画家承继了南宋画院的水墨的造型方法,同样也承继了画面上大量剪裁以突出主题的构图方法,因而他们的山水画很多被当作了南宋时代的作品。虽然实际上浙派的画家没有按照时代生活的要求,进一步发扬过去画院的认真认识生活并分析生活的创造性传统;然而,无论画院或浙派画家都注意到表现生活内容的重要,他们的作品中甚至有一些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例如有两幅题为夏珪的作品:《长江万里图》和《渔父图》。《渔父图》极其生动真实地表现了渔父们江上的各种劳动生活。这一失落了名字的有才能的画家所创造的富有生活特点的渔父的形象给人以难忘的印象。《长江万里图》更是古代绘画中的一件重要的作品。其重要性在于以巨大的主题,高度概括的表现方法和简洁的艺术形象,充分说明有悠久传统的中国绘画艺术的独特性和创造性。
过去评论家对于“浙派”的非议主要是从笔墨风格上着眼的。
吴派绘画
自元朝以来江南苏州一带,就成为士大夫的艺术得到繁荣的重要地区。很多士大夫以诗人画家的资格出现,并且也产生了一些收藏家和有招徕同好的豪兴的东道主。他们传播着自己的政治观、人生观和美学观,并且成为他们那一阶级中的理想人物。在江南地区的工商业比较发达的基础上,他们的活动更刺激了一些与艺术有关的行业,例如:古书古画的交易,古画的仿制、临摹、修补和装裱,以及木版印刷和漆、铜、牙、玉等各种手工业。因此,江南苏州一带成为反映此一阶级思想意识的各种艺术活动集中的地区,在过去数百年中是天下注目的“文人荟萃”之地。
苏州地区在明代初年,继元代诸画家之后,产生了更多的山水画家,他们大多在技法上和风格上追随着元代的名画家。如赵原、徐贲、陆广、张羽、陈汝言、王绂、金铉、马琬、刘珏、杜履、姚公绶、俞泰、王一鹏等人。只有少数画家是追随马远、夏珪的作风的,如画《华山图》的王履和职业画师周臣。吴派的名称这时也还未成立,甚至沈周、文征明、唐寅等倾动天下的名画家出现以后,他们也不完全合乎后来所望“吴派”的标准。他们在继承董巨和元代诸家画风的同时,艺术上也深受马远、夏珪的水墨山水和赵伯驹、刘松年的青绿山水的影响。他们的长处并不拘于“南宗”绘画的范围。
沈周(公元1427-1509年),字启南,号石田、长洲人。文征明(公元1470—1559年),原名璧,以字行。更字征仲,号衡山,长洲人。唐寅(公元1470—1523年),字伯虎,号六如居士,吴县人。都是士大夫的身份,能诗善画,这是和浙派之为职业的画家很大的不同。他们本来有得取功名爵禄的条件。但却一生闲居,从事“诗画酒娱”的生活。文征明曾一度入京做官,最后得了不愉快的结果回来。唐寅中了解元,也没有得到腾达的机会。他们都是对于身处明代中叶以后官僚政治的勾心斗角的腐朽生活中深深感到自己的无所作为,而怀着退避的心情,安于自己恬淡闲静的生活。但实际上如他们在诗画中所描述的安静生活是很难保持的,例如倭寇就曾不止一次骚扰过文征明居住的地区,在他的诗和画中看不见丝毫的反映。他们的善良的懦弱的生活感情,有别于同一时期另一些地主阶级的贪婪和残暴,并且在对比之下应该认为是高尚的;他们的山水画反映了他们的生活态度,也反映了他们的美学观点,而都是为那一时代的历史条件所制约。他们的山水画和短诗,虽取材狭窄,但都表现出一定的情绪和真实的感受。
关于他们的生活和艺术,过去记载中特别称道沈周的宽厚。有人仿作了他的作品,他也不拒绝在上面署名,他不歧视来求画的“贩夫牧竖”等不登“大雅之堂”的人们。沈周运用中锋秀颖的粗笔,产生圆深挺健的效果。他一直是以笔墨变化出入于宋元名家而享有盛誉。人们称赞他模仿董源、巨然、李成特别有心得,称赞他晚年游艺于黄公望和吴镇。沈周有青绿工致的一体,但流传作品很少。他的诗歌也达到一定的水平,卓然成家。沈周的作品流传于世及见于著录者数量很大,《庐山高图》为其中年时之代表作。他的画卷中有根据实景创作者,如《虞山七星桧图卷》及《两江名胜风景图册》,在构图上都很有独创性,能够突破生活现象的限制创造出富于绘画效果并阐明一定主题的画面。
文征明(公元1470-1559年),初名壁,字征明,后更字征仲,号停云,别号衡山居士,人称文衡山。长洲(今苏州)人。“吴门画派”创始人之一。与唐伯虎、祝枝山、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也称吴门四才子)。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54岁时以岁贡生诣吏部试,授翰林院待诏,故称文待诏。
文征明出身书香门第,祖父及父亲都是文学家。但文征明幼时并不聪慧。稍长,学文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终于“大器晚成”。
文征明擅长山水,亦工花卉、人物。早年画风细谨,中年较粗放,晚年渐趋醇正。传世佳画有《千岩竞秀》、《万壑争流》、《湘君夫人图》、《石湖草堂》、《石湖诗画》、《横塘诗意》、《虎丘图》、《天平纪游图》、《灵岩山图》、《洞庭西山图》、《拙政园图》等。
文征明还工行草书,尤擅小楷,篆、隶、正、草无所不能。所书四体千字文,成为后人临摹的范本。他与祝允明、王宠,同被誉为明代中或书法“三大家”。他的传世书作有《醉翁事记》、《股王阁序》、《赤壁赋》等。
文征明的画据说得到了郭熙、李唐、赵孟頫的笔墨的长处,设色浅淡风格秀丽,细致温雅,被认为有翩翩文雅之趣。他在苏州成为“风雅”的中心人物,据说达30年之久。文征明和其他画家一样,他们的作品拥有一定的市场,文征明老年时候车马盈门,求画的绢和纸在桌几上堆积如山,一张画画成出门,市上立即出现赝本,有很多人仰仗伪造他的画为生,人们崇拜他的作品的“书卷气”。文征明作品传世者也很多。画面效果大都很纤美精致。
文征明卒于1559年,是“吴门四才子”中最长寿的一位,墓在吴县陆墓文陵村。现为江苏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