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锦囊妙计36
43739100000021

第21章 第二十一计 调虎离山(附:引蛇出洞)

调虎离山,军事上是一种调动敌人的谋略。

“虎”指敌军,“山”指敌方占据的有利地盘。虎占山生威,山得虎安全。调虎离山,虎离山则威顿减,山离虎则林空虚。此时或“打虎”、或“清山”都容易得多。

“调虎离山”,核心在一个“调”字。调“虎”之法即“抛砖引玉”中各种引诱之法。此外还有用其它方法,如用权力去调的。

调走拦路虎,也属调虎离山的一种形态。

“调虎”为了“清山”的,有时与声东击西交集。

“调虎离山”有不完全型,即调走敌之部分力量,所谓分势。留下的敌人势单力孤便好对付。

“引蛇出洞”常被当作调虎离山同义计使用。其实“引蛇出洞”另有独立含义:创造条件,把躲藏在暗处的敌人引诱出来。

打草惊蛇,用搜索、恫吓等手段把敌人从暗处赶出来或暴露出来。

1.孙策计取庐江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各据一方。年仅十七岁的“小霸王”孙策继承了其父孙坚生前统率的队伍,在江东一带厉兵秣马,势力逐渐发展壮大。公元199年,孙策率军欲向长江以北推进,准备夺取江北庐江郡。庐江郡南有长江之险,北有淮水阻隔,易守难攻。割据庐江的刘勋势力很强,并不是一个容易对付之辈。

孙策和部下商议说:“夺取庐江,诸位可有办法?”大家都知道刘勋兵力雄厚,如果强攻硬打,取胜的机会很小,因此都不知如何是好。这时,一位部将上前一步说:“我听说刘勋极其贪财好利,我们是不是可以利用他的这个特点做点文章呢?”孙策一听,计上心来,很快就设下了一条骗取信任、调虎离山的妙计。孙策专门准备了一份厚礼,以晚辈的身份亲自登门拜访刘勋,他一个劲地给刘勋灌迷糊汤,说什么大帅威名远播,令人仰慕,表示要唯刘勋的马首是瞻。孙策还向刘勋求援道:“上缭经常派兵侵扰我们,我们力弱,不能远征,请求大帅尽快发兵降服上缭,我们将感激不尽。”刘勋见孙策极力讨好他,万分得意。上缭一带,十分富庶,刘勋早想夺取,今见孙策主动投靠自己,免去了后顾之忧,于是便决定立刻发兵上缭。部将刘晔极力劝阻,刘勋哪里听得进去?他已经被孙策的厚礼、甜言迷惑住了。

孙策时刻监视刘勋的行动,见刘勋亲自率领数万兵马去攻上缭,城内兵力空虚,心中大喜,于是立即率领人马,水陆并进,袭击庐江,在几乎没有遇到什么抵抗的情况下,就非常顺利地占领了庐江。刘勋猛攻上缭,一直不能取胜。突然得报,孙策已取庐江,不由地大惊失色,连肠子都悔青了,只得灰溜溜地逃奔他处。

2.北魏大破统万城

公元427年夏,北魏主拓跋焘兵分两路大举进攻西夏。一路由大将达奚斤率领进攻长安,吸引敌军主力;另一路由他自己直接指挥,悄悄地越过黄河,犹如从天而降,突然出现在西夏都城统万(今陕西靖边县)城下。夏军毫无防备,只能闭城死守。拓跋焘把主力埋伏在深山谷里,只派少数骑兵到城下挑战。夏军坚守不出,这使拓跋焘心急如焚。一旦长安西夏主力回师援救,魏军将要处于两面受敌的不利局面。他一面命令攻城的魏军示弱后退,一面派兵到统万城四周掠夺居民和财物,以此激怒夏军。夏军果然中计,率军出城追杀。这时狂风暴雨正朝着魏军扑面而来。部将建议说:“风雨逆我而来,于我不利,而且将士饥渴疲劳,不如改日再战。”但拓跋焘认为,敌人冒险贪进不止,且孤军深入,是难得的决战时机,怎能轻易放过。于是激励将士,回军反击,自己也一马当先地冲入敌阵。这时四周的伏兵也同时出击,夏军陷入重围。战斗中拓跋焘不幸中箭受伤,仍然奋勇当先。魏军见主帅如此,一个个奋不顾身,勇敢杀敌,一举攻克夏都统万,西夏宣告灭亡。

刍议:这里调虎之法是害而诱之,又含激将法。

3.姜维通过阴平桥

魏景元四年七月,魏主司马昭遣镇西将军钟会带兵十万由长安出发,直取汉中,安西将军邓艾由陇右出击,兵指沓中牵制姜维,向蜀汉展开了全面进攻。汉中很快失陷。在沓中屯田的姜维也被邓艾四面围攻打败,情势十分危急。姜维听说汉中失守,欲重整兵马去救汉中,不料去汉中的必经之路——阴平桥,又被魏将诸葛绪占领,此刻姜维仰天长叹说:“这是天要丧我在此地呀!”

在此绝望之际,副将宁随对他说:“现在魏兵虽占据阴平桥头,但雍州兵力必然空虚,我们如果从孔函谷,抄近路去攻雍州,诸葛绪必然会撤阴平桥守军去救雍州,这时我们再取阴平桥去守剑阁,那时便可以收复汉中了。”姜维认为有理,依计而行。

据守阴平桥的诸葛绪,听细作报告姜维去攻雍州了,心想,雍州是我的守地,一旦失守,上方怪罪下来,我可担当不起,便撤军去救雍州,桥头只留小量军兵把守。

姜维率兵走出三十里左右,见魏兵奔回雍州,便回兵轻而易举地攻占阴平桥,烧毁敌寨,率兵直奔剑阁。

诸葛绪闻知桥头火起,听说姜维返军夺了阴平桥,这时才知中了姜维“调虎离山”之计。

刍议:有人认为这是声东击西计,也像。但从其谋略目标来说,是调开拦路虎过桥,主要不是“击”。两相比较判为调虎离山为贴切。计例分析求贴切,这是精细文化,不精细分别,就是一团浆糊。

注意:宁随献给姜维的调虎离山计也用上“攻其必救”。攻其必救不是围魏救赵所专用。

4.耿围城打援

东汉初,张步占据山东一带,形成了割据势力。光武帝刘秀派遣大将耿率军讨伐。张步即命大将费邑领兵驻守历下。费邑领命后,不久进驻历下,接着对兵力做了部署。耿军渡过济水后,攻了除历下、巨里城以外的其他城池,接着又挥军攻历下。可是费邑却坚守不出,只待汉军粮尽自退。耿打算硬攻,然而历下城坚墙固,粮草充足,一时间难以攻下。费邑正得意之时,忽听探马报说耿军已将巨里城围住,准备攻城。费邑好不焦急,立即调兵遣将,布置援救之事。耿得知后,放出风声,说汉军正加紧制造攻城器,拟三天后攻城。耿的调虎离山计真灵,果然,费邑沉不住气,于第三天亲率三万军增援巨里。谁知耿早已在路上埋下伏兵,费邑军在半路上便被截杀。费邑被杀的消息传到巨里城以后,费邑之弟费敢惊恐万状,弃城逃跑了。

5.曹操分势破袁绍

乌巢劫粮成功之后,袁绍虽然元气大伤,但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与曹操相比,袁绍的力量还相当雄厚,而且军队集中,曹操虽然乘胜向袁绍发起进攻,但一时仍难以取胜。

这时,谋士许攸向曹操献计道:“我们必须首先分散袁军兵力,然后才能各个击破。”

曹操忙问分散袁军的良策。

许攸说:“我们可以扬言要调兵遣将,分路进攻,一路攻取酸枣、邺郡,一路攻取黎阳,断绝袁兵归路。袁绍听到这一消息,一定惊惶不安,必定分兵抵抗。这时袁军的兵力必然分散,我们就可以乘此之机,大破袁军了。

曹操听了非常高兴,于是便派出士兵,让他们四下传播流言。

曹操要分兵两路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袁军探子耳朵里,于是他不敢疏忽,赶紧报告给袁绍。袁绍听后,大惊失色,心想:邺郡、黎阳是我退回河北的咽喉要地,如果被曹操的军队堵住,我岂不是要被困死在此处了吗?想到这,急派袁谭分精兵五万回救邺郡,派辛明分精兵五万回救黎阳,连夜开拔起行。

曹操得知袁绍分调兵马,知道袁绍中了计策,于是,便命令军队兵分八路,齐头并进,正面进攻袁军营寨。

袁军没有想到曹操主力会突然来袭,慌不及防,乱作一团。袁绍来不及披盔戴甲,穿着单衣匆匆上马夺路而逃,曹军张辽、许褚、徐晃、于禁四名将领急追不舍。袁绍在仅剩的八百多骑兵的保护下,渡过黄河,逃回河北。

曹操大获全胜,缴获袁军战利品无数,杀死袁军八万余人。从此,袁绍一蹶不振。曹操的实力日益增强,为北方统一局面的形成打下了基础。

刍议:此为调虎离山不完全型。

6.马燧奇计败田悦

唐朝末年,以魏博节度使田悦为首的“四镇”联合起兵对抗朝廷,唐王朝派足智多谋的河东节度使马燧率兵去平定叛乱。

马燧连败田悦长驱直入攻至河北三个叛镇的辖地,由于进兵过快,粮草供应不上,马燧陷入困境。于是田悦森严辟垒,拒不出战。数天后,马燧的粮食将尽,窘迫中,马燧苦苦思索逼田悦出战的对策。他想到田悦的老巢在魏州(今河北大名东北),不由拍案而起,“如果去攻打魏州,不怕他田悦不救!”于是,马燧命令部队在半夜潜出军营,沿洹水直奔魏州,又令数百骑兵留在营内,击鼓鸣角,燃点营火。天亮后,马燧大军已全部离开大营,留守的骑兵停止击鼓鸣角,也潜出军营,按照马燧的命令隐藏起来。唐营一片寂静。田悦闻报后,派人去侦察,发现是一座空营。不久,又有探骑飞报:马燧率大军扑向魏州。田悦大吃一惊,亲率轻骑驰救魏州。在半途中追上了官军。

马燧以逸待劳,向田悦发起进攻,但田悦叛军很有战斗力,渐渐地,官军的两翼落了下风。马燧见战局不妙,亲率自己的河东军杀入敌阵,又传令击鼓助威。“官军”的两翼勇气大增,返身向田悦发起反攻,田悦终于抵挡不住,向洹水边退去。到了洹水河边,三座便桥早已被马燧留守大营的骑兵烧毁,叛军顿时大乱。

马燧见机不可失,挥军掩杀过来,叛军只好跳水逃命,溺死无数。这一仗,田悦的叛军被斩杀二万多人,数千人被俘,田悦只带千余人逃回魏州,元气大伤。

刍议:又是一个用攻其必救以调虎离山的战例。

7.李秀成破江南大寨

1858年,太平军发生内讧,力量削弱。清军重建江南、江北两座大营,长期围困太平天国的都城南京。为了打破清军包围,忠王李秀成向洪秀全献策,让天国的太平军先进攻清军粮饷重地杭州,迫使清军分兵自救,而我太平军乘清兵江南大营空虚,攻破江南大营,以解救天京之围。洪秀全同意了这一计划。

1860年1月底,李秀成前往芜湖,召集将领会议,说明天京被围的紧急形势,宣布攻杭救京的计划,明确进军路线和各将领的任务。1月10日,李秀成率二万余人轻装疾进浙江。3月4日,李秀成、李世贤两军大败清军于长兴西南的虹星桥,并进占长兴。然后分军为二:李世贤率部佯攻湖州,以牵制清军;李秀成则率领精兵六七千人冒充清军,经武康日夜兼程进袭杭州。3月11日,李秀成所率精兵进抵杭州城外。当时杭州守备空虚,除满营外,仅有兵勇三千名。3月19日,太平军轰塌清波门城墙,由一千多人组成的先锋队立即冲入城内,攻占杭州,杀死浙江巡抚罗遵殿等多人。

对太平军的攻浙意图,江南大营统帅和春有所察觉,不敢派大队往援,只在3月10日派总兵张玉良率兵2000人前去增援。咸丰帝生怕失掉浙江这个富庶之地,严令和春增调大军援救杭州。和春只得遵旨加派援兵,先后共派13000人赴援,统归张玉良率领。太平军攻陷杭州城四天之后,张玉良才于3月23日赶至杭州城外。

江南大营清军被调动,太平军预期目的达到了。于是李秀成便于3月24日在杭州城内遍插旗帜以为疑兵,连夜撤出杭州,率军迅速北进,兵分东西两路进援天京。

当李秀成率军回师天京之际,在皖北执行佯攻任务的陈玉成也率军南下,向天京进发。

4月底,各路太平军抵达天京外围,共达十万余人,在扫清外围据点后,随即准备总攻江南大营。天京城内的太平军则由城内出击,配合援军夹攻清军。5月2日,从傍晚开始降雨,太平军冒雨发起总攻。半天之内就将江南大营西半部的五十余座营垒全部攻破,歼灭清军数千人。经内外夹攻,敌人左冲右突阵势大乱,死伤六万余人,一败涂地。

于是,重建后围困天京两年多的清军江南大营又被摧毁。太平军缴获了大量枪炮、火药、铅子,以及白银十万余两。李秀成等正确地选择杭州作为攻敌必救的目标,调动和分散江南大营清军的兵力,然后回师急攻,内外夹击,使数万清军陷入被动挨打地位,这一着是颇为成功的。

刍议:历来都认为此战例是施围魏救赵计。云山子认为孤立地用围魏救赵解此例未必不可。经过与调虎离山比较,应该更像调虎离山计。围魏救赵显然是间接的救,而本例攻破江南大寨却是直接的救。攻其必救不是围魏救赵所专有,调虎离山也可以用攻其必救。尽管这里的调虎离山是不完全型。

本例还含有反客为主(敌进我进、以攻为救)的谋略思想,故整体应看作反客为主与调虎离山的两计联合。

8.史巴兹迫使德机保护本土

史巴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空军军官,也是二战中著名的军事家之一。

诺曼底登陆之前,德国空军仍然十分强大。它无疑是盟军的一大障碍,不仅会使大批登陆士兵伤亡,而且会直接影响战役的成败。

如何确立空中优势呢?盟军中出现了两种意见。一种以艾森豪威尔为首,他们坚决主张用重轰炸机攻击法国北部和比利时的运输系统,以制造登陆地区敌人困境,并认为这是登陆成功的最佳保证。史巴兹则主张盟军的轰炸机攻击德国本土,尤其是攻击德军的生命线——石油设施,迫使德空军将主要力量放在保护本土上,无力顾及诺曼底方面。他认为,如果仅攻击那些运输目标,则德国为保存实力,可能不会起飞应战,当盟军在诺曼底登陆时,就会遭到德国战斗机的拼死拦截。

艾森豪威尔固执己见。史巴兹只好同意自己所属的轰炸机去攻击运输目标,但却要求艾森豪威尔允许当兵力可以抽调时,仍可使用自己的轰炸机去攻击德国境内的石油目标,否则决心辞职。

事实证明史巴兹的想法是正确的。由于第八航空队对德国石油设施的攻击,使大批的德国战斗机保留在远离大西洋海岸的国内,所以盟军在诺曼底登陆时,德国空军已成了一个无足轻重的因素。

刍议:这是调开拦路虎,即攻其必救,调敌回救,打通道路。法与围魏救赵类似。但“围”计为救第三方,此为自己通路,谋略目的不同,性质就不一样。故应判为调虎离山计。

9.朱德请宴

一九二七年七月十八日,朱德将军接到通知,要他马上到离南昌不远的一个小村子去参加党的一次秘密会议。当天傍晚,他来到村庄,进入一幢房屋的大厅里,党的主要领导人都已聚集在那里。他环顾四周,看过许多已经见过面的人,但也有不少人是久已闻名却从未见面的。从上海和四川死里逃生的周恩来、刘伯承都在那里,还有中华全国总工会委员长苏兆征、农民部长谭平山,“铁军”第十一军军长叶挺、十二军军长贺龙,参谋长叶剑英,以及政治工作领导大员李立三、林祖涵等都到齐了。毛泽东出席了这次重要会议。

会上,大家经过讨论,决定深刻汲取大革命失败的惨痛教训,走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的道路,并决定以“铁军”为骨干,首先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

会议结束后,同志们分别前往自己的岗位,毛泽东去汉口,只等南昌起义枪声一响便和武汉警备部队中一些黄埔军校学员一起率领部队南下湖南;苏兆征去长江一带发动工会团体为起义作准备。朱德、周恩来、叶挺、贺龙、刘伯承、叶剑英、李立三、张国焘、谭平山、林祖涵则为南昌起义总指挥部成员。

朱德将军当时任南昌市警察局长,对南昌情况了如指掌。经过分析,他认为:起义的主要障碍是驻扎在南昌附近的国民党第六军的几个团,还有驻扎在南昌市内和市郊的滇军第五路军的几个团。同时,还得警惕距离南昌约两天路程的滇军一个师的动向。朱德和指挥部的同志还分析:这次起义,“铁军”中除总司令张发奎、第四军军长黄琪翔外,都是可以依靠的力量;第四军的大部分队伍驻扎在九江,张发奎的司令部也设在那里;“铁军”在南昌的办事处负责人就是十一军军长叶挺,第十一军、十二军的所有部队都驻扎在南昌附近;第四军有一个团布防在九江至南昌铁路沿线,也准备参加起义;此外,由朱德直接领导的南昌市全部警察和军官教育团也是可以依靠的。因此,从起义的整个形势看,是非常有利的。关键问题是要解决驻扎在南昌附近的国民党第六军几个团和滇军第五路军几个团的问题,只要这个问题解决得好,起义便可以保证成功。

于是,朱德将军经过周密思考,并与指挥部的同志商量了一番后,设下了调虎离山计。

八月一日,也就是决定起义的当天晚上,朱德将军发出请柬,宴请国民党第六军和滇军第五路军全体团以上军官。被请的客人因为知道朱德既曾是滇军的军官,又是国民党的领导人,便都应邀赴宴了。(把他们调离部队,其部队便失去指挥。)

这顿晚宴从下午六时一直吃到晚九时,饭后又留下来打麻将。朱德原计划让客人们打到半夜,这样起义便可充分准备顺利开始。可不巧,还没有到起义行动的时间,贺龙的第十二军一名营长忽然心神不宁地推门进来,慌慌张张地报告说,他刚接到命令,要他把自己辖区内的滇军解除武装!一听这话,朱德猛然一惊,整个屋里也顿时一片寂静。幸好,朱德稍一定神,掉过头来对客人们哈哈一笑,说道:这纷乱时期,真是什么谣言都有啊!没什么,没什么,大家还是接着打牌吧!可未等朱德的话落音,一名滇军将军把椅子往后一推,站起来说道:也许是谣言,可我已听说过今天晚上要出事,大家还是回到自己岗位去吧!于是,人们都站起来准备回去。到了这时,朱德也不好强留,便一面打着哈哈,一面开着玩笑在门前送客,等到客人散尽,他便赶到指挥部,立即下达提前起义的命令。……

不多一会儿,全城就响彻枪声,起义开始了,朱德和其他同志们连夜指挥,通宵达旦,到了天亮时,全城尽为“铁军”掌握,又过几个小时,离南昌稍远的几个村落也拿下来了。

“南昌起义成功了!”人们在欢呼着。

刍议:新解多认为这是偷梁换柱,解得好没道理,偷梁换柱要有置换对象。

10.引调敌军袭蟠龙

1947年3月,蒋介石命胡宗南以三十四个旅共二十三万人的兵力进攻延安,我西北野战兵团在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的“磨”和“打”、“打”和“磨”的战略战术思想指导下,以二万多的兵力先后进行了伏击青化砭、巧打羊马河、大战沙家店、两攻榆林城、强夺清涧城等战役,创造了一幕幕战争奇观,由这支部队的司令兼政委彭德怀亲自组织的袭击蟠龙战役就是其中精彩的一幕。

时值5月份,陕北已经入夏,西北野战兵团在青化砭、羊马河歼敌两个旅以后,正在休整。

胡宗南一出延安就挨了两次打,有点沮丧。总找不到我军主力,急的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直转,没有办法,此时,他把董钊、刘戡的九个主力旅摆在蟠龙镇附近,有些举棋不定。

战役间隙,彭德怀又坐不住了。他让人把司令部王政柱副参谋长找来问:“你能断定蟠龙是胡宗南的补给地?”

“绝对没错,这是我们反复侦察过的。”

这时,参谋长张文舟也进来了:“彭总,下面部队又请示换装的事。”原来,陕北部队自撤离延安时还是冬天,都穿着棉衣,现在已是夏天,指战员们还穿着棉衣,直接影响行军打仗。边区政府也撤退了,军需无处保障,彭德怀正为此事考虑解决办法。

“我也热的受不了啦!”彭德怀一边说一边用棉衣襟扇着风,“你们两位来的正好,来,我们来商量一下为部队换装的事。”

二人凑到地图前,顿时眼睛一亮,原来不知什么时候,彭德怀又在地图上给蟠龙镇画了一个圈。

三人反复研究后,彭德怀命人立即把第二纵队司令兼政委王震、副政委王恩茂召到司令部。

彭德怀简要介绍了山东、晋南战况,接着说:“我们在陕北不仅要粘住胡宗南,还要咬他一口,你们看,我们下一步来吃他这一砣。”说着,他向蟠龙镇一指。

“李昆岗,一六七旅?”王震恍然大悟。

“对,拿下蟠龙镇,消灭一六七旅,叫部队去领服装。”彭德怀果断地说。

“现在董钊、刘戡的九个旅集结在蟠龙,你们可以用三五九旅一部,我再从别的主力部队抽调一部分,和你们共同完成调董、刘二将出蟠龙的任务,你们要摆出一副且战且走的样子,节节抗击,节节后退。现在胡宗南急于找我主力决战,我们就利用这种心理,摆出主力阵势,把他的主力引到绥德去,我们再乘虚夺取蟠龙,吃掉李昆岗。”彭德怀全盘端出了作战计划。

王震二人领受完任务,冒雨返回,立即给三五九旅旅长郭鹏布置任务。郭鹏连夜开始行动,他把参战部队分成几个支队,扮成主力,旅部扮演野战军首脑机关,配上电台,在次日上午,冒雨雾分头上路。

一出发,郭旅长就告诉大家尽量走大道,声势要大,在和敌人交战时,不可恋战,但也不能一触即溃,让敌人看出破绽,还要故意丢掉一些破骡子瘦马。

为了尽快让敌人知道我“主力”动向,他又到当地的一个区里找到区委书记,请老乡帮忙。区委书记找几位老大娘,去给胡宗南的部队“泄露”一下主力部队的行动秘密,引他们上钩。

4月28日,诱敌部队在郭旅长指挥下,摆开了东西十里的长阵,向绥德方向“溃散”。彭德怀这一计独具匠心。这支“主力”,口音南腔北调,服装五花八门,绿、黄、灰、蓝色都有,还有黑色的。单看这阵势就能让人感到是西北野战军“主力”。

在诱敌部队出征的同时,经彭德怀请示,中共中央下令,由绥德地委出面组织一些部队和群众,在黄河岸边,摆出了一副过黄河的阵势。为了使过河的场面更加逼真,还调动了陕西、山西的大批木船,在河上来回赐渡,部队和地方群众前呼后拥,熙熙攘攘,来往穿梭,一番大部队过河的热闹景象。

终于,“老虎”出山了。

蒋介石接到国防部报告:“共军正在东渡黄河。”他一下来了精神,立刻给胡宗南发报:“兵分两路,直逼绥德,一日三报情况。”同时命令在榆林的邓宝珊二十二军:“迅速南下,夹击共军。”蒋介石觉得,这下共军可插翅难飞了。

胡宗南精神头更足。他立即进行了部署:令李昆岗率一个步兵团、一个小炮营及直属部队坚守蟠龙补给基地,令董、刘两个兵团带七天粮食向绥德挺进。于是董、刘在我三五九旅的牵引下,排成巨大方阵,纵横几十里,浩浩荡荡向绥德扑去。

此时,彭德怀看到敌人果然听从“指挥”,于是对司令部人员说:“走,我们南下打蟠龙去。”说得非常轻松,就像去赶集一样。

部队进入阵地后,天公不作美,竟然下起雨来,直到5月2日才突然放晴。彭德怀接到毛泽东电报:“攻击蟠龙决心很对,如胜利,影响必大,即使不胜也取得经验。”彭德怀向部队领导宣布:“你们可以明确告诉战士们,拿下蟠龙穿单衣!”这句话作为战斗口号,极大地鼓舞了指战员们的士气。

下午18时,战斗打响,李昆岗以为凭着明碉暗堡,三层防线,这些坚固的阵地和精良的武器,可以坚不可摧,根本没有想到共军会以主力袭击蟠龙。激战至5月4日,我军全歼李昆岗所部六千七百余人,活捉了李昆岗。同时,缴获敌人山炮六门,子弹万余发,医药品无数,军衣四万套,可以装备近两个西北野战兵团,面粉一万二千多袋,骡马一千多匹。等胡宗南发现我军真正企图,急令董、刘火速回援时,已是5月4日凌晨,董、刘接到命令往回赶,仅有二百五十公里路程就走了三天,直到5月8日才赶回蟠龙镇。此时,新华社正在广播评论《评蟠龙胡军被歼》,胡宗南听着收音机里的广播,恼羞成怒,一下子把收音机摔在了地下。

蟠龙之战,彭德怀成功地运用了调虎离山之计,既消灭了敌人的有生力量,又解决了部队换装的燃眉之急,可谓一箭双雕。

11.调开拦路虎,跃进大别山

1947年6月3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刘(伯承)、邓(小平)大军跨过黄河,千里跃进大别山,与蒋介石国民党逐鹿中原。

黄河自古以来就被称为天险。为了阻止共军过河,蒋介石在从山东东阿到河南开封250多公里的河岸上,采取了一系列加强河防的措施,每50米一个暗堡,每15米一个单人掩体,工事稠密,重兵把守,蒋介石称其为突不破的防线。为了突破黄河天险和蒋介石的严密防范,千里跃进大别山,刘伯承经过缜密考虑,决定用计转移敌人视线,以实现我之战略目标。刘伯承因为一个眼球被敌人打掉,另一个眼睛也不太好,所以读书看报非常吃力。此刻,他一手拿着放大镜,一手拿着红蓝铅笔,伏在五万分之一的军用地图上,认真的计算着、思考着。他终于考虑成熟,下定了决心。首先,刘伯承将10多万渡河大军悄悄地带到豫北隐蔽起来,暗中进行渡河前的一切准备工作。

同时,他在两个方向上部署了两路疑兵,这两路均是地方部队,让他们伪装成刘、邓主力的样子,猛打猛冲,以吸引蒋介石的注意力。一路是太行冀南军区的,由他们大张声势地从豫北发起进攻。另一路是豫皖苏军区的。他们则由开封出发,向南全力推进。

这条计谋果然奏效,蒋介石的部队以为发现了刘、邓的主力,并错误地判断了刘、邓的进攻方向,慌慌张张地急命其主力王仲廉部由滑县向北面的安阳开进,这样,刘伯承便巧妙地把蒋介石主力调离了我军渡河的地段。

6月30日晚,刘伯承得知蒋军王仲廉部已经离去,一声令下,十万大军在夜幕的掩护下开始了长途急行军,当晚便神不知鬼不觉地到达了鲁西。接着便一鼓作气,枪炮齐鸣,向对岸防守的蒋军发起了攻击,只见300华里的河面上,万船齐发,奋勇向前,这一下完全出于敌人的意料之外,刘伯承几乎不费吹灰之力便突破了蒋介石的“天险”。可笑的是刘、邓大军已经跨过了黄河,敌守黄总指挥刘汝明还一无所知。

蒋介石调兵遣将对刘、邓大军进行围堵,刘伯承抓住战机,在郓城、定陶、曹县一带组织了著名的鲁西南战役,经过奋力拚杀,歼敌四个整编师九个半旅共5.6万余人,为千里跃进大别山杀开了一条血路。

12.赵匡胤杯酒释兵权

宋太祖赵匡胤原是统帅后周禁军的前都检点,他趁周世宗驾崩、继位周恭帝年幼无知的有利时机,依靠军队的支持,“黄袍加身”夺取皇位,建立北宋王朝。由于宋太祖自己是利用军队通过政变而上台的,因此他对手握兵权的将领很不放心,整天都在考虑如何避免重蹈前代帝王的覆辙。宋太祖询问宰相赵普道:“自唐末以来,短短五十余年的时间,中原就改朝换代五次,走马灯似的前后出了8姓13位皇帝。战火连绵不断,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赵普回答说:“原因其实显而易见,国家混乱,毛病就在君弱臣强,藩镇手握重兵,权力太大,朝廷难以驾驭。如果能把掌握在藩镇手里的兵权收归朝廷,天下自然太平无事。”宋太祖连连点头,赞赏赵普说得好。赵普紧接着又建议道:“禁军将领石守信、王审琦两人,兵权过重,难以节制,还是把他们调离禁军为好。”宋太祖说:“爱卿过虑了,这两人都是朕的心腹之臣啊。朕与他们有八拜之交,多年来大家一同出生入死、患难与共。禁军也只有交由他们统带,朕才能高枕无忧啊。”赵普解释道:“微臣并不担心他们对陛下的耿耿忠心。但据微臣了解,这两人并没有统帅的才能,管不住下面的将士。倘若有朝一日下面的人想立拥戴的不世之功,硬要把他们推上皇位,到时只怕他们也是身不由己啊。”宋太祖恍然大悟:“爱卿言之有理,此事容朕三思。”

过了几天,宋太祖在宫里宴请石守信、王审琦等几位心腹将领。酒过三巡,宋太祖命令在旁侍候的左右随从退下,然后长叹一声说道:“当初要不是有你们的鼎力相助,朕也坐不上这个皇位。可是你们哪里知道,朕登基坐上殿后才发现,原来当皇帝也有许多让人烦心的事,远不如做个节度使自在。不瞒你们说,很长时间以来,朕都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了。”石守信等人听了十分诧异,连忙询问缘由。宋太祖幽幽地说:“这还不明白?皇帝这个宝座,谁见了不眼红呀?”石守信等人听出话音来,大家着了慌,赶紧跪在地上说:“陛下何出此言?我朝定鼎,四海归心,君臣名分已定,谁还敢对陛下有不臣之心?”宋太祖摇摇头说:“诸位都是朕的结拜兄弟,大家休戚与共,对你们朕岂能信不过?怕只怕你们的部下当中,有人贪图富贵,倘若有朝一日把黄袍披在你们身上,威逼你们就范。到时你们骑虎难下,想不干,能行吗?”石守信等人见皇帝对自己起了疑心,吓得冷汗直流,磕头如捣蒜,泪流满面地哀求道:“末将是粗人,没想到还有这种危险,求陛下指引一条生路吧。”宋太祖见时机已经成熟,这才打开窗户说亮话:“人生在世犹如白驹注隙、稍纵即逝,所谓富贵,无非是多积财物纵情享乐而已。朕为你们着想,你们不如交出兵权,到地方上去做个闲官,广置良田美宅,给子孙后代留点家业,再多买歌童舞女,畅饮欢欣,安度晚年。朕与你们结为儿女亲家,君臣之间再无猜疑,上下相安,岂不是好?”众入听罢,赶紧叩头称谢道:“陛下为臣等考虑得太周全了,臣等岂有不从之理。”第二天上朝,石守信等人纷纷递上奏章,推说自己年老多病、力不能支,请求朝廷解除自己的兵权。宋太祖马上顺水推舟地答应了他们的请求,赏给他们一大笔财物,打发到外地去当闲散的地方官了。

过了一段时间,宋太祖又故伎重施,在后苑大宴前来京城朝见的各藩镇节度使,酒酣之际,宋太祖对他们说:“你们都是朝廷的元老重臣,早年为国家立下了许多汗马功劳。如今还要让你们继续料理藩镇的繁杂事务,朕真是于心不忍啊!”永兴军节度使王彦超听出了宋太祖的弦外之音,赶紧接口道:“末将年迈体衰,执掌军务早以觉得力不从心,希望陛下准许末将告老回乡以颐养天年。”武行德等几个节度使不知趣,在宴席上唠唠叨叨地把自己以前的战功夸耀了一番,听得宋太祖直皱眉头,对这些人愤然斥责道:“好汉不提当年勇。这都是些陈年老账了,有什么值得夸耀的呢?”第二天,宋太祖直接下旨把这些“不识好歹”的节度使兵权全部予以解除。

宋太祖收回兵权以后,建立了新的军事制度,从地方军队挑选出精兵,编成禁军,由皇帝直接控制,各地行政长官也由朝廷委派。通过这些措施,新建立的北宋王朝开始稳定下来。

刍议:将释兵权,失去对军队平时的指挥权,就不会威胁皇权,赵匡胤此招截断了五代一来兵变不断的灾患,有其历史意义。

13.寇准献计搜东宫

北宋时楚王赵元佐,是宋太宗赵炅的长子。因上表请求救廷美没有被允许,于是落下了心病了。变得残忍,身边的人稍有过失,他就用弓箭去射那个人。太宗对其多次教诲,楚王一直不知悔改。重阳节这一天,太宗皇帝设宴招待诸位侯王,长子元佐因新近有病,没能参加。他半夜里歇斯底里发作,下令关闭了姬妾的宫门,要放火焚烧各姬妾所住宫室。太宗皇帝十分恼怒,想废掉元佐,另立太子。正赶上郓州通判寇准得太宗召见来京师。太宗对寇准说:“你替我决断一件事情。东宫太子胡作非为,日后也一定会做出夏桀商纣那样的事情来。因此我想废除他太子之位,可是东宫太子那里也有军队,怕因此而招来祸乱。”寇准说:“请皇上你选择某月某日举行一次国事大典,命令太子亲自去主持,让他的左右随从都跟随前往,趁他们都不在的时候,皇上你派人前去搜查他的宫中,如果真有违法的事情,把搜查出的物证,等太子回来后让他看看,这时再废除他,只不过用一个太监的力量就能做到。”

太宗采纳了寇准的计策,等到太子及左右侍从都出去后,便派人去搜查,果然从他的宫中搜出许多残酷的刑具,有剜目、挑筋、摘舌等器物。等太子回宫后,太宗把从他宫中搜到的刑具拿出来给他看,元佐不得不认罪。于是废除了元佐的太子之位。

14.曹彬巧妙用小人

曹彬是北宋开国名将,历来被誉为仁将、贤将。当宋太祖赵匡胤向曹彬下达了攻打南唐的命令时,嘱咐曹彬不要多杀人,对南唐后主李煜一家,要善加保护。曹彬当时什么都没说,只问副将是谁。赵匡胤马上明白了他的意思,立刻召见了潘美和曹翰,并任命他们为副将,同时当着他们的面,把平日自己用的一把宝剑交给曹彬,告诉他说:“你拿着这把尚方宝剑,就如联亲临,凡是副将中有不听命令的,你就全权做主军法从事,先斩后奏。”赵匡胤说话的时候,用眼角看着潘美和曹翰,吓得潘、曹二人汗流浃背,急忙答到:“末将听命了。”

随后,曹彬又奏请赵匡胤调用将军田钦祚担任了另一路的前行官。他的这一举动弄得潘美、曹翰莫名其妙,因为这个田钦祚是出了名的小入,一贯狡猾,又爱贪污,爱争功,又不肯负责。同时又最喜欢打小报告,常常因忌功而倾轧同僚。

曹彬早已看出了潘美、曹翰的不解,因此在出发前对他们语重心长地说:“我之所以让他来参加这次战役,用意就是想在平定江南之后,送点功劳给他,免得他在后方捣乱,牵制前方的行动。”

曹彬这一招果然很高明,既杜绝了他在前线激战时,田钦祚整天跟在赵匡胤身边唠唠叨叨地说他的坏话,又可在前方一旦有什么变故时,也好有个证人,免得有人故意造谣生事、诽谤中伤。由此可见,曹彬虽是一个非常仁善的大将,但为了战事的顺利,也为了自身的利益不得不常常动用权谋,来应付世态人情的险恶。

刍议:把田钦祚调离会捣乱的位子,他就捣乱不了。这应该看作调虎离山计的活用。

15.偷一台苏联喷气式发动机

前苏联的图—104喷气机是高科技的结晶,令西方人垂涎三尺。苏联民航机在法国巴黎布尔歇机场设有一个仓库,这就为法国人猎取苏联人的先进航空技术提供了一个场所。法国间谍人员勒鲁瓦先依靠潜入仓库偷窃飞机零件或者用特制砂纸擦下点金属粉末等方法获取零零散散的苏联航空技术,在屡屡得手后,法国间谍机关干脆下了一个指令给勒鲁瓦:偷一台苏联喷气式发动机!

勒鲁瓦大吃一惊:“发动机?那可是装在飞机上面的啊!怎么可能去明目张胆地卸人家的飞机?”

但是,天无绝人之路,机会来了。一架图—104飞机上的发动机出了问题,苏联人从国内运来一台新发动机。在卸下旧发动机后,苏联人将它放入木箱中,加了铅封,送进了仓库,并且命令有关人员从陆路用火车将旧发动机运回国。

勒鲁瓦利用苏联人既吝啬又谨慎的特点,在一夜之间组建了一个运输公司,击败了所有的竞争对手,夺得了为苏联人运输发动机的差事。在启运之前,勒鲁瓦将从机场通往火车站的所有道口都布置了间谍,又把沿线所有的警察都换成自己的部下,还进行了几次“夺机”演习。

苏联人把启运发动机的时间安排在一个傍晚。当发动机装上车后,勒鲁瓦及其助手驾车运货行驶在前,苏联监督人员驾车紧紧跟随在后,另一辆训练有素的法国间谍硬是“挤”到了勒鲁瓦与苏联人之间。在经过一个十字路口时,勒鲁瓦驾车刚刚驶过,红灯亮了,“挤”进来的法国间谍紧急刹车,一下就把苏联人挡住。苏联人也不是好惹的,一打方向盘,越过前面的法国间谍车,企图闯过红灯。不料,勒鲁瓦早有安排,苏联人的汽车刚驶入十字路口,一辆旧卡车风驰电掣而至,“哐啷!”两车撞在一起。

片刻之后,苏联人从惊惶中清醒过来,发现自己的车子还能行驶,启动车子就想跑。但是,旧卡车司机跳下车,挡在了苏联人的前面,扯住苏联人大喊大叫。人们不知发生了什么事,纷纷围拢上来,交通立刻陷入瘫痪。“警察”不慌不忙地走过来,把卡车司机和苏联人带到了警察局。

勒鲁瓦得手后一路绿灯,一口气把车开到法国某空军基地,那里早已聚集了法国最优秀的航空工程技术人员,他们有条不紊地对铅封取样、启封、开箱、吊出发动机,然后分解发动机、拍照、绘图、测数据……凌晨五点,他们将这台当时在世界上属于第一流的喷气式发动机组装好,按原样加上铅封,装上勒鲁瓦的卡车,运到火车站。

警察局内,苏联人大吵大闹,但办案人员却漫不经心。好不容易结案了,已经是清晨六点。苏联人赶到火车站,仔细检查了包装箱和铅封,没有发现任何可疑之处,还以为是虚惊一场。

通过这次行动,法国人掌握了苏联人独占的高机密航空工程技术,大大缩短了自己与苏联人在航空工程技术上的差距。

16.华尔克智斗范德比

19世纪40年代末,在太平洋沿岸的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发现了金矿。这一消息传开后,很快在美国和欧洲大陆出现了黄金热。美国人还有成千上万的欧洲人,纷纷背井离乡到美洲来淘金。这些欧洲人大多是在纽约登陆的。因为当时美国还没有连通太平洋到大西洋的铁路,巴拿马运河也还没有提到议事日程,所以,前往旧金山的人们往往要坐轮船绕道南美的最南端。一个叫范德比的老商人看到这是一个发财的好机会,决心开辟一条通过尼加拉瓜的航线,让人们走近路直达旧金山。他亲自到尼加拉瓜四处活动游说,最终和当时的总统查摩罗签定了一项秘密协定。这个协定规定:凡从尼加拉瓜过境船只均由范德比负责。从此,范德比垄断了穿越尼加拉瓜船只的过境专利权,没出几年,老范德比在这条航线上赚了好几百万美元。

此事引起了一位叫华尔克的年轻商人的注意。华尔克眼看老范德比靠这条航线,大把大把的钱财流入腰包,自己从商好几年却一直没有太大成绩,十分嫉妒,于是决心把这条航线夺过来,据为已有,这样,一来可以靠这条航线赚钱,二来还可以减少自己的黄金采购公司的运输成本。

夺取一笔小生意好办,夺取一条航线谈何容易。老范德比从商几十年,可谓沙场老手,和他斗需要动一番心思。华尔克想:老家伙在国内政界、商界颇有影响,保镖成群,弄不好不仅达不到目的,反而会身败名裂。思来想去,华尔克想出了一个调虎离山计。他决定设法把老范德比引诱出国,离开指挥岗位,然后乘其不备下手。

他首先用重金收买了范德比的私人医生,请他如此这般。

一天医生对老范德比说:“您最近身体状况不太好,可能是劳累过度,建议您去法国休养半年或更长一些时间,否则,您的心脏会有危险。”

为了促使老范德比下决心出国休养,华尔克还用钱收买了经常与范德比有来往的一些夫人、太太们,让她们给范德比的妻子、女儿和儿媳吹风,说:“您家老先生面色不好,心脏又不太好,不如到外国去休息一阵子,美国的气候太差了,再这样下去,恐怕会有生命危险。法国的巴黎最适合他这样的老人休养。”家人一听十分着急,一天催他三、四遍,让他出去休养。俗话说:“三人成虎。”老范德比本来身体没什么大毛病,自我感觉也挺好,但经不住许多人劝说,自己也怀疑身体是否真的快不行了,于是,起身到巴黎休养去了。

老范德比一走,华尔克立即采取了行动。他用船装了几百名打手和满船的军火前往尼加拉瓜,登陆后,和事先联系好的尼加拉瓜内奸里外应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占了尼加拉瓜首都,直捣查摩罗总统官邸,威逼查摩罗总统修改协定,让他主宰航线,查摩罗总统一气之下,心脏病发作,当即毙命。华尔克马上扶持了一个尼加拉瓜民族败类当傀儡总统,他自任尼加拉瓜军队总司令,控制了政权。不久,尼加拉瓜新政府宣布取消了原政府和范德比的协定。华尔克终于如愿以偿。

附:引蛇出洞

1.苏秦弥留一计诛贼

战国时的苏秦是著名的舌辩家,他游说六国合纵抗秦,曾一人佩带六国相印。后来苏秦在燕国混不下去了,便到了齐国,齐威王和齐宣王对他很赏识,但却遭到齐国一些大夫的不满,他们便暗中派人去刺杀苏秦,刺客把苏秦刺成重伤后逃走了。齐宣王闻讯立即悬赏捉拿刺客,可没有什么效果。苏秦伤势很重,自觉将要不久于人世,临死前他对齐王说:“我快不行了,我死之后请大王将我的头割下来悬挂在街头,再出个赏格,说苏秦私通外国,替燕国来破坏齐国,现在已经把他杀了。如有人知道他的秘密来告发的,赏黄金一千两。这样便能捉到刺客了。请大王替我报仇。”说完后苏秦便咽了气。齐王照苏秦说的办法办了。那名刺客看了告示,觉得自己除了国贼,是个英雄了,而且还能受到奖赏,便公开露了面。齐王立即将他抓住处以死刑,替苏秦报了仇。

2.蒋恒审旅店杀人案

唐贞观年间,衡州板桥旅店店主张迪的妻子回娘家后,卫三、杨真等三人投店住宿。在第二天五更时分就早早赶路了。当天夜里,有人拿卫三的刀杀死了张迪,然后把刀放入鞘内,但卫三等人毫不知情。到天色大亮时,板桥店里的一群人前来追赶杨真等人,众人查看卫三的刀上血迹斑斑。于是官府就将他们三人逮捕并严刑拷问。杨真等三人受不了酷刑屈打成招。唐太宗见了报告,认为有很多疑点,就派御史蒋恒重新审理此案。

蒋恒下令要案发当天所有十五岁以上的追捕凶手的人还有附近的邻居都到县衙来说明情况。等人员到县衙后,蒋恒又借口人数不足,要他们暂且先回去,只留下一名已八十多岁的老妇问话,一直到很晚才放她出去,并要典狱长派人悄悄监视,告诉他说:“老太太出了衙门后,一定会有人上前跟老太太搭话,要牢记此人的长相。”果然有人上前询问老太太:“御史大人都问了你些什么?”一连三天都是如此,打探消息的都是那个人。蒋恒下令逮捕此人,经审问原来这人与张迪的妻子通奸,一起谋害张迪,再嫁祸卫三等人。

3.杨逢春二更审案

明朝,南京刑部典吏王宗,一天在部里值班。忽然有人匆匆赶来报告他的妾被杀在客舍卧室之中。王宗大惊,急忙跑回客舍,只见爱妾尸横卧室,惨不忍睹。他痛哭流涕,跌跌撞撞回到刑部向上司报案。刑部尚书周用把此案交给河南司追究查问。

河南司连查数日无结果,便怀疑此案是王宗所为,下令拘捕王宗到庭,严办审问。王宗连喊冤枉,辩解道:“我那日当班,是听人报告后才回去,这是众人所见之事。据我所知,我的妾在外面并无对不起我的勾当,平常和我十分恩爱,我为什么要杀她?”

河南司将他拷打审问多日,王宗咬住原供词始终不变。河南司只得将审理情况禀报督察院。督察院将此案交给浙江道御史杨逢春审理。

杨逢春叫人在街头贴出告示,说定在某天晚二更后审问王宗的案子。

那天晚上二更后,审理如期进行。杨逢春审讯了一会儿,突然打住话头,命令两旁的差役:“门外有人偷听,给我抓来!”

差役冲出去,果真从门外抓进甲乙两人。

杨逢春喝道:“鬼鬼祟祟偷听,是何原因?从实招来。”

甲吓得直哆嗦,指着乙说:“是他拉我陪他到这里来,不知什么原由。”

杨逢春问:“他是何人?”

甲答:“客舍的账房。”

杨逢春让差役放了甲,接着严讯乙,乙终于交代了自己的罪行。原来乙和客舍老板娘勾结成奸,不巧被王宗的妾撞见,怕事情败露,惊恐之下,就将她杀人灭口。案情大白。

调虎离山要调动敌人;围魏救赵也要调动敌人;围魏救赵用攻其所必救的方法来调动敌人,调虎离山也可能用攻其必救来调动敌人。所以有时二计被混淆了。但是调虎离山目的是"打虎"或"占山",而围魏救赵的目的是救助第三方。这种救是间接的,自然而然的。因此我们判断,李秀成攻破江南大寨救天京应属于调虎离山,而非围魏救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