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人比其他的人更容易成功,拥有不错的工作,赚更多的钱,而许多人忙忙碌碌地劳作却只能维持生计?其实,人与人之间并没有多大的区别。一位哲人说:“你的心态就是你真正的主人。”一位伟人说:“要么你去驾驭生命,要么是生命驾驭你。你的心态决定谁是坐骑,谁是骑师。”留有余地的心态,同样可以决定你成为一个成功的骑师。
1.不要过分执著
一个人要想成功,没有一个好心态是不行的。做人做事都要求有一颗“执著”心,“执著”的意思就是“恒心”、“决心”、“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等。但世间任何事都讲究一个“度”,这就是告诉我们不要把事情做得太绝。因此,无论做事还是做人都不要过分执著。
在中国人的记忆里,“水滴石穿”、“铁杵磨成针”已经是“刻骨铭心”的。在中国的历史上,那种一辈子只做一件事情的故事简直是数不胜数。但如果过分执著,反而会适得其反。
有一个这样故事:有一个学僧到法堂请示禅师道:
“禅师!我常常打坐,时时念经、早起早睡、心无杂念,自忖在您座下没有一个人比我更用功了,为什么就是无法开悟?”
禅师拿了一个葫芦、一把粗盐,交给学僧说道:“你去将葫芦装满水,再把盐倒进去,使它立刻溶化,你就会开悟了!”
学僧依样葫芦,遵示照办,过不多久,跑回来说道:“葫芦口太小,我把盐块装进去,它不化;伸进筷子,又搅不动,我还是无法开悟。”
禅师拿起葫芦倒掉了一些水,只摇几下,盐块就溶化了,禅师慈祥地说道:“一天到晚用功,不留一些平常心,就如同装满水的葫芦,摇不动,搅不得,如何化盐,又如何开悟?”
学僧:“难道不用功可以开悟吗?”
禅师:“修行如弹琴,弦太紧会断,弦太松弹不出声音,中道平常心才是悟道之本。”
学僧终于领悟。
世间事,不是一味执著就能进步的,读死书而不活用,不能获益。留一点空间,给自己转身;余一些时间,给自己思考,不急不缓,不紧不松,那就是人道之门。
让放弃替代执著
追求不该追求的,是一种悲哀;放弃不该放弃的,是一种无奈。生命从来不能计算,越算越短;等待永远无法丈量,放量愈长。
当期盼很难变成现实时,过分的执著,从某种意义上讲,无疑就是一种沉重的负担,一种精神枷锁,甚至是一种对自己的伤害。不但人如此,而且情亦是如此!
人生中有时需要学会自我放弃。树木为了长高,必须剪掉多余的枝丫;花朵为了结果,必须放弃自己美丽的容颜。正所谓:成败尽在取舍之间。
可是在生活中,就有许多人不懂得放弃。岂知,生命如同能工巧匠手中的璞玉,不善于取舍,焉能成精品?既然道路是曲折的,就得不断地放弃原先的方向;既然前面有绝壁,就不能再执著向前。不会转弯与回头的人,在坎坷曲折的人生道路上,不是失控,就是停滞,总是要扮演悲壮的角色。
只有放弃不可能实现的梦想,才能走出一条真正属于自己的道路;只有放弃了不可能有结果的爱情,才能采撷真正属于自己的那一朵玫瑰。
其实,放弃的本身就是一种理智的选择。因为只有自觉地撤退,才能更好地组织下一轮攻势,才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而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里,从来就没有绝对的结果,所以才会有放弃的必然;正是因为没有绝对的执著,所以才会有随缘的意外。当放弃成为必然时,也就意味着执著的伤害结束了!
总之,行驶于漫漫的人生旅途,必须把握好由放弃与执著组成的这一方向盘。在执著中渐渐地学会放弃,该放弃时则要狠心放弃,莫让执著变成了执迷不悟,这样才能令你的人生无怨无悔。
引退的美学
有位专栏作家说过,池做过很多专栏,但却很少做过一年以上的专栏,因为他觉得对任何一场文字演出来说,一年都足够长了。再好的眼睛,注视一件事物久了都会疲劳的。人的体力、情绪和智力周期决定了一个人无法永远留在高潮。在一个生命周期内,人不可避免地要走向低潮,一年便是一个生命周期。
“及时而漂亮的撤退与漂亮的进攻同样重要。辅助某人久了,连幸运女神也会累的。”重要的不是到场时博得别人的喝彩,而是离开时别人对你的想念。就像人们评价政治家,往往不是看他上任时组织或国家是什么样子,而是看他离去时留下的是一个什么局面。也正是因为如此,希拉里才会在回忆录《亲历历史》中颇为自得地说,“在比尔的整个任期内,我们遭遇了政治对立、法律挑战和个人悲剧,我们也不可避免地犯过错误。但当他2001年1月离任时,美国是一个更强大、更美好也更正义的国家,已经准备好去应付一个新的世纪的挑战。”
尽管如此,克林顿的离去仍不能称作美好,因为引退的美学,即善始善终。它的关键是“终”的时机和方式,是“终”的灿烂和明净。一般来说,顺利抽身退出要比顺利地进入时更难,因为山顶很美,让人流连忘返,因为下山的时候人一般都比较疲惫,容易出错。
漂亮的引退是为了更漂亮的未来。“滚动的石头上不生青苔”,不下这座山便上不了那座山。人的一生会爬无数的山,每一座山都是那样的别致,但没有一座山真的值得你永远地留下来。
一般而论,影响引退的一个因素是贪恋,另一个因素是过分执著。其实,对于人生利益,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过分执著。所谓不可过分执著,就是不偏执于某一个方面,某一种欲望,某一种企图,某一种目的,某一个过程。任何偏执都可能使人失去中肯的判断,从而错过了美景,贻误了人生。
要不过分执著,就要淡泊,就要适时打扫心灵,就要学会放弃,就要学会让时间去改变一切。
从古至今,有“守株待兔”式的执著,有“愚公移山”式的执著,也有“夸父追日”式的执著,但“量力而行,陈力就列,不能则止”的个性化执著才是最好的。
守株待兔式的执著,到头来只是一场空:农夫的执著不但没能等来撞死在木桩上的第二只兔子,连地里的庄稼都荒废了。倘若农夫懂得变通,用一些可口的食物放在动物经常穿过的地方,然后挖陷阱,动物不就乖乖上钩了吗?由此可见,在你朝着你的愿望走去时,不要只顾执著,不去变通,到头来,只能像农夫一样:竹篮打水一场空。只有执著加上变通,你才能收获成功。
愚公移山式的执著,从现在来说,已无任何意义,有山阻挡,搬家就行了,何必移山呢?这份执著包含着人定胜天,勇于向大自然挑战的意味,有其积极的一面;但有时放弃执著,量力而行也未必是件坏事。比如,在答卷时,被一道难题所困,后面还有几十道题没做,如执著于这一题,往往影响后面的答题,考试成绩肯定不理想。再比如说你是一位运动员,在训练中受重伤,医生吩咐你在医院疗养一段时间,可你坚守执著,一意孤行,照样参加剧烈训练,到头来受伤的还是自己。由此可知,有时放弃执著,也是一件好事。
夸父追日式的执著,是老旧观念的执著,为何不放弃呢?在一些突发事件中,做事鲁莽只会造成不良后果。若司马光不砸缸,反而跳进缸内,舍己救人,可能落个一同淹死的后果。再比如说,若一个人落水,我们是应该奋不顾身地跳下去救人,还是急中生智,用绳索捆住自己,然后再下去救人。如按前者做法,有可能同被救者一同死去,而后者却能成为活着的英雄。在千钧一发之际,要放弃无意义的执著,救人同时也自救,力争做活着的英雄。
因时而异,因地而异,改变执著的方式,当执著时执著,当放弃时放弃,陈力就列,不能则止的执著,便是我对个性化执著的诠释,也是我所喜欢的,因为它教会我怎样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2.保持一颗平常心
任何事都有一个度,任何事都不要做得太绝,这就要求有一颗平常心。人生来就平常,平常人才是正常的人,而只有正常的人才能拥有一颗平常的心。所谓的平常心不是佛教语,而是“宁静致远,淡泊明志”的又一种诠释。
拥有一颗平常心
往往会有这样一些人,他们总是觉得自己有过人之处,不同于常人。用一种政治术语来表述就是:脱离群众,孤芳自赏。有时还可能导致思维紊乱,这在一些艺术家身上已有印证。比如梵·高的自戕,王国维的自沉。前者被视作艺术的疯子,后者对社会的文明进步难以接受,这都是因为他们没有一颗平常心。
平常心是平常人才有的,自觉平常的人有很多优点,他们谦虚、好学、勤劳、朴素,是一种优秀的品质,一份博雅的情怀,一段明慧的人生。而如此美丽的心灵,许多人都要在遭遇过挫折之后才能感悟。有平常心,对事物的发展变化,乃至人生际遇中的荣辱贫贱,便持有一份从容与坦然,苏东坡说过:“……烟雨任平生,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样的人生态度,即是平常心。“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更是一种超脱的平常心。
在佛家的眼里,有平常心才可以修行。修行尤其戒浮躁,所以寺院尼庵有许多清规要“修”的,便是要求出家人有一颗平常心。
历史书上有这样一段问答:
问:和尚修道,还用功否?
师曰:用功。
曰:如何用功?
师曰:饥来吃饭,困来即眠。
曰:一切人总如是,同师用功否?
师曰:不同。
曰:何故不同?
师曰:他吃饭时不肯吃饭,百种需索;睡时不肯睡,千般计较。和尚和百姓有什么不同?不同在于,和尚有一颗平常心,而百姓却有一颗世俗烦躁之心。
这段对话要告诉人们的就是要拥有一颗平常心。就是你要对现实生活中那些琐碎、无聊、庸俗的功利得失不去做百种需索、千般计较而已。平常心是不因为一次失败而一蹶不振;不因为一次成功而忘乎所以;不因为金钱而斤斤计较;不因为权利而费尽心机。要知道一切都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东西太多只会增加我们的负担,不如轻装上阵,随遇而安。
要做一个平凡的人,其实也不难,那就是拥有一颗平常心。我们来到这个世界,并非一定要成为伟人,一定要在史册上留下芳名,一定要被后人景仰。但平凡绝对不代表平庸,不代表游手好闲,不是好吃懒做。王维诗云: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平凡其实就是王维诗中的那朵芙蓉花。平凡应该是勤劳质朴,是热爱生活,是淡泊名利。
以平常心看事
如果能以平常心观不平常事,那么事事就平常。平常心不是“看破红尘”,平常心不是消极遁世;平常心是一种境界,平常心是积极人生,平常心是道。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无时不乐,无时不忧。工作本极平常,敬业不衰,全力以赴,竭尽心智……
平常心是对生命透彻的领悟,古人曰:生命薄如蝉翼,存在就该满足,这是有一定道理的。在这种气象之下,一切烦恼困顿,均可弃之始流水,领悟生命的真谛,知晓弥足珍贵,就会以一个宁静的心态善待一切,日本学者铃木大拙说:“井边的牵牛花缠住我的木桶,我借水喝。”这是多么博大恢弘的心境,又是多么荡人心魄的情怀,为了珍惜一颗弱小的生命,宁愿去借水喝,如果没有一颗悲悯的平常心,是难以做到的。
平常心是一种境界,在达到这种境界之前,心路常常有极为坎坷的历程,历了险峰,经了幽谷,才发现世事沧桑,如梦、如幻,一切从生命出发,我们便可以做出最合理的选择,一面对生命尽心呵护,一面又悉心体验,对人宽容平和,随方就圆。因此,平常心不仅使人具有大海一样的气度,还使人稳重如山。狂风暴雨之中,惊涛骇浪,松林翻滚,可大海深处平静如昨,山岿然不动,以如此胸怀去实践人生,就无所畏惧,对困难也绝不退避。诸葛亮说: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淡然面对人间是是非非,保持心灵宁静的同时,不忘对理想的追求,对宝贵生命的敬畏,长此以往,定可令生命发扬光大。
平常心贵在平常,波澜不惊,生死不畏,于无声处听惊雷。利不能诱,邪不可干,心能昭日月。从失意处觅希望,从万全处见危机。常思人之美,常思己之过。即使“学富五车”,也不“才华横溢”,也不冒充“百事通”,也不替后人做定论,把一些尚无定论的未知现象一口咬定、言之凿凿地死定为“伪科学”。
事事平常,事事不平常。平常心,实不平常。
大凡世间平常人多,伟人、巨人、名人与平常人的比例,用牛角比牛毛的比喻是比较贴切的。然而,平常人,未必就有平常心,不少人的心气儿比天还高。
有句俗话说得好:“孩子是自己的好。”父母总喜欢在人前夸耀自己的孩子是如何的聪明伶俐,自己怎么看怎么像条龙或像只凤。听别人对自己孩子的评价和议论,也总喜欢听一些赞美的,比如“大福大贵”啦、“官坯子”啦、“明星”啦之类托福的话听进耳朵里,总笑得合不拢嘴。
一个人随着不断的成长,会受到周围人的影响,也开始谋划自己的人生理想和追求目标,而每个人的理想和目标几乎无一例外地要做不一般的人,要做光宗耀祖的人,要做人上人,恐怕很少甘愿做一个很平常很普通很一般的人。
其实,这种思想是可以理解的,每个人都想活得好一点。然而,现实是严酷无情的,无论到了何种年代,社会和现实不可能满足每个人的理想和愿望。这社会这现实的确需要伟人、巨人、名人,需要各级官员,需要科学家、艺术家,需要企业家、有钱人,而需要最多的还是平常人。比如说,一座楼房需要设计师、工程师,更需要瓦工、木工、水泥工,一座楼房需要大梁、二梁,也需要砖瓦沙石。每个人也不可能都去做官,都去当科学家、艺术家,都去当企业家、有钱人。
要做一个平常人,首先就要有个平常心。平常心的有无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心理素质。平常心,就是能够正确面对世界,正确面对现实,正确面对环境;就是能够正确认识自己,正确把握命运,正确对待人生。平常心,就是达观、乐观,就是不为功名所累,不为金钱所牵,不为权利劳神。
伟人、巨人、名人,其实也都是平常人,也应拥有个平常心。任何的伟人、巨人、名人功成名就前也都是平常人。先有平常心先做平常人,在平凡的岗位上不断地努力,刻意追求,踏踏实实,埋头苦干,不断进取,不断创新,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常常有所收获,时时有所成果,慢慢地就会由一个平常人变成一个伟人、巨人、名人了。
甘当平常人,要有平常心,是十分重要的。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是一句至理名言。不切实际,好高骛远,是人的致命的弱点;经不起失败,受不了灾难,是人要命的弊病;悲观失望,灰心丧气,是人最大的悲剧。做平常人就有平常心,这是人人必修的一门功课。
有人说,平常心是处变不惊的泰然自若之心,是不因荣辱升降而妄生喜忧的恒常之心,是持恒如一日地恪守信念又踏实劳作的平和之心,是能涵天容地的宽厚大度之心,是处世做事不勉强不逾矩的自然而然之心,是消除了畏惧的自信之心,是告别了浮躁紧迫的从容之心,是可以恒久地领受心境安然宁静的返璞归真之心。这些话,真可谓是智人慧语。
这样的心灵是人生磨砺的结果。不经历世间万苦,谈何超然于世?不体验生命的繁华,哪有什么真正的宁静?我们会发现一些老人的心是安闲的,人生的历练造就了他们皱纹里的智慧,解甲的失落幻化为他们笑容里的宁静。曾经“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的人,在心灵深处弥合了天地之隙与万物之异,浑然一个天真人。这样的心灵也是个人修养的结果。很多时候,我们在建构自己,进而欣赏自己。
有一个穿着时髦的小伙子到海边旅游,他被海滨迷人的风光所感动,在海滩上他遇到一位正躺在船边似睡非睡的老渔夫,觉得衣衫褴褛的渔夫十分可怜,对体格健壮,又逢上好天气,一天却只出一次海的他有些不解。于是,他就告诉渔夫如果每天能多出几次海,所得就能有些结余,日积月累,有朝一日,便可拥有可观的财富,他试图说服渔夫,最后抑制不住激动地说:“然后就可以悠然地躺在这里,在阳光下打瞌睡,眺望迷人的大海。”渔夫听罢,说道:“你说的那些,我现在一样也不少。我现在已经悠然地坐在海边,要不是被你吵醒的话,我还能睡得更香呢!”
正如《中庸》里所说:“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侥幸。”君子待人接物,对待生活采取的是顺其自然,不违背天命的态度;而小人却受欲望的牵引,为得以满足,而逞人力之强。此处的君子小人并不包含现代汉语中的褒贬之义,只是代表两种不同的生活态度,不能以是非论之,却可以辨别高下。
很多人勤勤恳恳地工作都是为了将来不用再工作,因此放弃了许多可以正常享受得到的快乐。可最后却发现,原来自己一直孜孜以求的东西,离自己并不远,可以轻易地得到,只是自己没有去发现,或者放弃了这种权利而已,努力拼搏,绕了一大圈最后只是回到原来的起点。这是一种生活态度的结果。而另一类人,属于乐天派类型的。《易经》里有句话:“乐天知命故不忧”,这句话颇能启人深思。有的人对生活能举重若轻,能处变不惊,懂得生活的情趣,苦乐随缘、心无增减,不去强求什么。这是另一种生活态度。
对待生活,贵有一颗平常心。只有这样才不会在生活中辜负上天对我们丰厚的赠予。古语有言“太上忘情”,说的也许就是最为难能可贵的是一颗平常心。
简朴往往淡泊,非淡泊无以明志,明志以致高远。武侠小说中,大凡上成的武功和心法,往往反璞归真。生活中的世人也如练武,练的是心性罢了。世上难走之路,莫如心路。崎岖坎坷,酸甜苦辣。并非什么阿Q精神,而是心性的磨炼。最容易跟你过不去的人,往往是你自己,当身处逆境时,当心陷迷茫时,当遇到心结解不开时,别为难了自己,给自己的心留分余地吧。经历的过程,也是成熟的过程。
做人要有一颗平常心,留一分余地给自己。伟人有伟人的烦恼,庸人自有庸人的快乐。放平心态,凡人自居,又有何难呢?有了平常心,也就有了伟人心。
3.凡事要往好处想
良好的心态是一个成功人士的首要标志,如果一个人的心态是积极的,他能乐观地面对人生,乐观地接受挑战和应付困难,那么他可以说是成功一半了。
成功在于有一个良好的心态
我们必须面对这样一个事实,在这个世界上成功卓越者少,失败平庸者多,成功卓越者活得充实、自在、潇洒,失败平庸者过得空虚、艰难、猥琐。
这是为什么呢?
如果你仔细去观察,比较一下成功者与失败者的心态,特别是关键时候的心态,那么你就会发现,心态导致了人生惊人的不同。
在推销员中,广泛流传着一个这样的故事:两个欧洲人到非洲去推销皮鞋,因炎热非洲人向来爱打赤脚,第一个推销员见了,立刻失望起来:“这些人都打赤脚,怎么会要我的鞋呢?”于是放弃努力,沮丧而回;另一个推销员看到非洲人都打赤脚,惊喜万分:“这些人都没有皮鞋穿,这皮鞋市场大得很呢。”于是想方设法,引导他们购买皮鞋,最后发大财而回。
同样是非洲市场,同样面对打赤脚的非洲人,由于一念之差,一个人灰心失望,不战而败;而另一个人满怀信心,从而大获全胜。
拿破仑·希尔讲过一个这样的故事,对我们每个人都非常有启发。
塞尔玛陪伴丈夫驻扎在一个沙漠的陆军基地里。她丈夫奉命到沙漠里去演习,而她一个人则留在陆军的小铁皮房子里。当时天气非常热,在仙人掌的阴影下也有51.6℃。她没有人可谈天,只有墨西哥人和印第安人,而他们不会说英语。她非常难过,于是就写信给父母,说要丢开一切回家去。她父亲在信中只写了两行,这两行信却永远留在她心中,完全改变了她的生活。在信上写的是:两个犯人从牢里的铁窗望出去,一个人只看到泥土,而另一个人却看到了星星。
塞尔玛不断地读着这句话,觉得十分惭愧,她就决定去沙漠中“找星星”。塞尔玛开始和当地人交朋友,他们的反应使她非常惊奇,她对他们的纺织、陶器非常感兴趣,他们就把最喜欢但舍不得卖给观光客人的纺织品和陶器送给了她。塞尔玛研究那些引人入迷的仙人掌和各种沙漠植物,又学习有关土拨鼠的知识。她观看沙漠日落,还寻找海螺壳,这些海螺壳是几万年前沙漠还是海洋时留下来的。这时,她发现,原来难以忍受的环境变成了令人兴奋、流连忘返的奇景。
在沙漠没有改变、印第安人也没有改变的前提下,孚什么让塞尔玛内心有这么大的转变?
答案很简单,就是这位女士的念头改变了,心态改变了,使她把原先认为恶劣的情况变为一生中最有意义的冒险。她为发现新世界而兴奋不已,并为此写了一本书,以《快乐的城堡》为书名出版了。她从自己造的牢房里看出去,终于看到了星星。
在生活中,失败平庸者之所以多就是因为在心态方面出现了问题。遇到困难他们只是挑选容易的倒退之路。“我不行了,我还是退缩吧。”结果陷入失败的深渊。而成功者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仍是保持着积极的心态,用“我要!我能!”“一定有办法”等积极的意念鼓励自己。成功者会想尽一切办法,不断前进,直至成功。
凡事要往好处想
成功学的始祖拿破仑·希尔还说过,一个人能否成功,关键在于他的心态。成功人士与失败人士的差别在于成功人士有积极的心态。因此,要想成功,就要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每件事,凡事都要往好处想。
美国百货业巨子甘布士的成功就是始于积极的心态。圣诞节前夕,甘布士打算前往纽约。妻子在为他订票时,车票已经卖光了。但售票员说,只有万分之一的机会可能会有人临时退票。甘布士听到这一情况,马上开始收拾出差要用的行李。妻子不解地问:“既然已没有车票了,你还收拾行李干什么?”他说:“我去碰一碰运气,如果没有人退票,就等于我拎着行李去车站散步而已。”等到开车前三分钟,终于有一位女士因孩子生病退票,他登上了去纽约的火车。在纽约他给太太打了个电话,他说:“我甘布士会成功,就因为我是个抓住了万分之一机会的笨蛋,因为我凡事从好处着想。别人以为我是傻瓜,其实这正是我与别人不同的地方。”
拎着行李去散步,抓住万分之一的机会。多么积极的心态!多么平和的心态!
不抱怨命运,总是找快乐、找希望、找机会,这就是美国百货业巨子甘布士作为成功者的品格。
其实,有许多成功人士都是靠积极的心态而取得了成功。有一个叫米契尔的青年,一次偶然的车祸,使他全身2/3的面积被烧伤,面目恐怖,手脚变成了肉球,面对镜子中难以辨认的自己,他痛苦迷茫。他想到一位哲人说过的话:“相信你能,你就能!问题不是发生了什么,而是你如何面对它!”
他很快从痛苦中解脱出来,几经努力、奋斗,变成了一个成功的百万富翁。他不顾别人规劝,非要用肉球似的双手去学习驾驶飞机。结果,他在助手的陪同下升上天空后,飞机突然发生故障,摔了下来。当人们找到米契尔时,发现他脊椎骨粉碎性骨折,他将面临终身瘫痪的现实。家人、朋友悲伤至极,他却说:“我无法逃避现实,就必须乐观接受现实,这其中肯定隐藏着好的事情。我身体不能行动,但我的大脑是健全的,我还是可以帮助别人的。”他用自己的智慧,用自己的幽默去讲述能鼓励病友战胜疾病的故事。他走到哪里,笑声就荡漾在哪里。一天,一位护士学院毕业的金发女郎来护理他,他一眼就断定这是他的梦中情人,他把他的想法告诉了家人和朋友,大家都劝他:这是不可能的,万一人家拒绝你多难堪。他说:“不,你们错了,万一成功了怎么办?万一答应了怎么办?”
多么好的思维,多么好的心态!他勇敢地向她约会、求爱。两年之后,这位金发女郎嫁给了他。米契尔经过不懈的努力,成为美国人心中的英雄,成为美国坐在轮椅上的国会议员。
有一句话说得好,快乐的最好方法就是多看看那些比你还不幸的人。悲观的失败者视困难为陷阱,乐观的成功者视困难为机遇,结果就有两种截然相反的人生。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只要凡事往好处想,就会看到希望,有了希望才能增添我们生活的勇气和力量。
从前有个老婆婆,她大女儿嫁给雨伞店老板,二女儿嫁给木屐店老板,下雨时担忧二女儿店里生意不好,天晴时担忧大女儿生意冷清,整天悲泣,眼泪不干。后来有人劝她:下雨时大女儿生意非常好,天晴时二女儿店里顾客如云。这样一想,老婆婆心情从此也就愉快了。可见,凡事都应往好处想,这对于人生,是普照生灵的不息的阳光,为我们寻得一份旷达与美好。
凡事要往好处想,就会以镇定从容的心情享受生活,即以“舒缓之心度日”,这样就能充分享用生活所赋予的每一滴琼浆。“岁月本长,而忙着自促;天地本宽,而卑者自隘;风花雪月本闲,而劳攘者自冗。”
凡事要往好处想,就可以准确找到生活的角度,展示生命的风采。生命的过程中,有轰轰烈烈的伟大,有朴实无华的平凡,有义无反顾的执著,也有大起大落的悲壮。不是夏风,不必妩媚;不是冬雪,何必凝练?我们将守住自己情有独钟的那种生活姿态。那么又为何不往好处想呢?
为人处世要有一颗积极的心态
拿破仑,希尔说过这样一段话:“人与人之间只有很小的差异,但是这种很小的差异却造成了巨大的差异!很小的差异就是所具备的心态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巨大的差异就是成功和失败。”是的,一个人面对失败所持的心态往往决定他一生的命运。
因此,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困难,都要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凡事往好处想,就会出现不同的结果。古时候有一位国王,梦见山倒了,水枯了,花也谢了,便叫王后给他解梦。王后说:“大势不好。山倒了,指江山要倒;水枯了指民众离心,君是舟,民是水,水枯了,舟也不能行了;花谢了,指好景不长了。”国王惊出一身冷汗,不仅得了病,而且越来越重。一位大臣要参见国王,国王在病榻E说出了他的心事,哪知大臣一听,大笑说:“太好了,山倒了指从此天下太平;水枯了指真龙现身,国王,您是真龙天子;花谢了,花谢见果子呀!”国王全身轻松,很快痊愈。
积极的人对待事物,不看消极的一面,只取积极的一面。如果摔了一跤,把手摔出了血,他会想:多亏没把胳膊摔断;如果遭了车祸,撞折了一条腿,他会想: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积极的人把每一天都当作新生命的诞生而充满希望,尽管这一天有许多事情麻烦他;积极的人又把每一天都当作生命的最后一天,倍加珍惜。
美国成功学家罗宾说过:“面对人生逆境或困惑时所持的信心,远远都比任何事来的重要。”这主要是因为,积极的信念和消极的信念直接影响到创业者的成败。
的确,积极的心态有助于人们克服困难,使人看到希望,保持进取的旺盛斗志。消极心态使人沮丧、失望,对生活和人生充满了抱怨,自我封闭,限制和扼杀自己的潜能。
积极的心态创造人生,消极的心态消耗人生。积极的心态是成功的起点,是生命的阳光和雨露,让人的心灵成为一只翱翔的雄鹰。消极的心态是失败的源泉,是生命的慢性杀手,使人受制于自我设置的某种阴影。选择了积极的心态,就等于选择了成功的希望;选择消极的心态,就注定要走入失败的沼泽。如果你想成功,想把美梦变成现实,就必须摒弃扼杀你潜能、摧毁你希望的消极心态。
很多人在遇到失败之后常会怪环境和别人,也有人成功后会感谢很多人。其实,最后真正影响我们成败的人是我们自己。基督徒常把十字架看成是痛苦的标记。很少能体会它所蕴涵光荣恩宠的真谛。坦白地说:如果把十字架看成痛苦来背,那确实是痛苦又沉重,背起来就比较心不甘情不愿。但是如果能洞悉它那光荣恩宠的“结果”,而用另一种态度去面对,其所结出来的果子自然大不相同。“人生”这一棵树是很奇妙的,我们给“他”不同的思想(养分),他就会结出不同的果实。经上说得好:“你怎么想,你就会变成怎么样的人”。
所以,凡事往好处想的人,好事就会从凡事来。
生活本来也是这样:有挫折,有艰辛,有苦恼,有困惑,我们必定遭受挫折,但美好的心态让我们平静让我们豁达让我们自信。
凡事要往好处想,就能淡化功名利禄。粉黛香艳,倚红弄绿,那是潇洒明星,我笑而避之,黄金富贵,肥食轻裘,那是巨富大款,我敬而远之。
凡事要往好处想,就能宽容地待人。对他人的批评与指责,“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对他人的吹捧与奉承横眉冷对马屁声,俯首甘为铜豆人。
凡事要往好处想,就能理智地对待自己,把握年轻的含义:一份幼稚,一份成熟,一份痴迷,一份自信,一份清纯,一份热情。
凡事要往好处想,就可能成为一个大度潇洒的人,一个善解人意的人,一个宽厚豁达的人,一个自信快乐的人,一个会爱护自己懂得尊重别人的人,一个重事业感情喜欢四季风景的人。
任何事都需要留有余地,凡事也要往好处想,我们就能像贝多芬一样对着漫漫人流喊出那充满骄傲的话语:“生活这样美好,活它一千辈子吧!”
4.以宽容心处世
法国19世纪的文学大师维克多·雨果有段名言说道:“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同样,胸怀博大,源于一颗宽容之心。成功处事的人,往往都会有一颗宽容心。他们处世最大的特点就是给别人留下余地,他们从不会把事情做绝。
换句话说,为人处世要有一颗宽容心。
做人要有一颗宽容心
有的人说:“我可以宽容任何人,但不能宽容你。”其实,他谁也不会宽容。
也有的人说:“我不会宽容任何人,但可以宽容你。”其实,到时候他连你也不会宽容。
一个人能否宽容,取决于一个人在生活中的心态是否平衡。如果你拥有宽容,那么你就会轻松地生活,就不会被狭隘的心理所折磨。
对他人的不足、缺陷,采取宽容态度似乎比较容易。而另一种宽容则更难能可贵,这就是容人之长,这就是所谓的“宰相肚里能撑船”。容人之长比容人之短更进步更明智,但难度更大。因为容人之短,是大度;而容人之长,是超脱,有时会显出自己的不足,相形见绌。但是,真正的宽容,应该包含容人之短和容人之长两方面。显然,对比自己落后的人能宽容,而对比自己技高一筹的人不能容忍,那还实现不了宽容的全部价值。只有既容人之短又容人之长,方显人格的崇高。
宽容,是一种博大,它能包容人世间的喜怒哀乐;宽容,是一种境界,它能使自我跃上大方磊落的台阶。
宽容,并非是忍让缺点和错误,而是一种无言的教诲。宽容属于那些具有豁达的胸襟的人,而心胸狭窄,小肚鸡肠的人根本谈不上宽容。
在马克·吐温传记中有一段记述了一位宽容的老人。
在马克·吐温35岁时,爱上纽约的年轻的奥利维亚·L。兰登小姐,并且赢得了她的芳心。不过,结婚还有个条件:必须取得女方父母的同意。老兰登先生是一个有社会地位的人,他说他对这个来自遥远西部的小作家的为人一无所知,他不能答应这门婚事,除非马克·吐温能够提出几份由西部知名人士写的证明他品行端正的材料。
于是,马克·吐温就写信到加利福尼亚州,请求六位他认识的知名人士给他写材料。也许是因为马克·吐温的作品讽刺抨击了美国社会引起他们的不满,或许是因为这些先生们的妒忌心作怪,他们寄来的材料对马克·吐温极为不利。有一位牧师竟预言:“我确信,这个年轻人不久就会烂醉而死,进入醉鬼之坟。”尽管是这样,马克·吐温还是把六份材料如数地交给老兰登先生了。
老人看完材料后,目光严厉地问道:“看来,你在这个世界上是一个朋友也没有的了?”
马克·吐温老老实实地答道:“显然是一个也没有了。”
老人的神色突然变得十分温和,说道:“不过,如果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你能把这样的材料送给我,这种道德证明了你是一个诚实的人:不隐讳别人对你的看法。其次,这又证明了你是一个勇敢的人:竟敢在求婚的场合亮出对自己不利的材料。别管它,把这些材料丢到一边去吧!我比他们更了解你,既然你没有朋友,我就来做你的朋友!和我的女儿结婚吧!”
兰登先生的宽容也使得女儿得到一个好丈夫。他的女儿在婚后生活得十分幸福。人与人之间,如果缺乏宽容心,那么将来永远处于积怨难消,疑虑丛生、猜忌报复的恶性循环之中,永远无法和谐相处,无法凝聚;缺乏宽容心,幸福之花就没有生长的土壤和绽放的空间。所以,百年哈佛的人生哲学,总结这样的成功人生理念:缺乏宽容心的人,难以赢得欢乐与幸福;缺乏理智的人,常常会品尝悔恨与痛苦的滋味。
宽容心的力量
宽容能得人心,能获得发展壮大的机会。领导宽容,就可以使近者悦、远者来,天下归心;就可以融四方才、八方智,智慧无穷。
美国总统林肯在别人批评他与敌人做朋友,而不是去消灭他们时,十分温和地说:“当他们变成我的朋友时,难道我不是消灭了敌人吗?”曹操之所以能从仅有几个子弟兵,到剿灭北方群雄,占据中原,拥有百万大军,与他“山不厌高,水不厌深”的胸怀有着密切的联系。唐朝谏议大夫魏征,常常犯颜苦谏,屡逆龙鳞,可唐太宗宽容为怀,把魏征看作是照见自己得失的“镜子”,终于开创了史称“贞观之治”的太平盛世。诸葛亮初出茅庐,刘备称之为“如鱼得水”,而关、张兄弟却未然。在曹兵突然来犯时,兄弟俩便“鱼”呀“水”呀地对诸葛亮冷嘲热讽,诸葛亮胸怀全局,毫不在意,仍然重用他们。结果新野一战大获全胜,使关、张兄弟佩服得五体投地。如果诸葛亮当初跟他们一般见识,争论纠缠,势必造成将帅不和,人心分离,哪能有新野之战和以后更多的胜利呢?
这些成功人士的成功离不开宽容心的作用,如果他们没有宽容心,或许就没有那么大的成功,或许甚至就不会成功。
宽容也可以说是智者成熟与自信的宣言。俗话说“大人不计小人过”,这是一种力量悬殊的宽容。而同行相处,同处一地,同为一级,相轻相对立的已屡见不鲜。那些善于宽容,能够宽容,懂得宽容的人总是给人以成熟与自信的力量。
“将相和”就是这方面的一个典型的历史典故。战国之际,蔺相如自荐携璧赴秦,临危不惧,斥责秦王,完璧归赵。在渑池之宴,又智斗秦王,保得赵王安然回国。出身卑微的相如连立大功,被赵王封为上卿。老将廉颇自恃功高,心里不服,在大街上三次有意挡住蔺相如人马的过道,有意羞辱蔺相如,蔺相如都命左右改道而行,主动避开。后来,廉颇得知相如以国事为重,不与他争斗,深感惭愧,于是负荆请罪,将相和睦。蔺相如智勇双全,才华出众,拜为上卿理所当然,是众望所归。当廉颇轻视并有意为难蔺相如时,他没有以牙还牙,而是以大局为重,宽容为怀,自信而成熟地以退避,并智借佣人传话,赢得了廉颇的理解,写就了“将相和睦”的千古佳话,用宽容赢得了自己的尊严。这难道不是一种智慧吗?
但有人以为,宽容是懦弱的表现;也有人觉得,宽容是一种无奈之举;还有人由衷地告诫,宽容会让其他人瞧不起,甚至会感到软弱可欺而得寸进尺。然而,只要稍加分析就会发现,宽容之中,其实有着丰富的内涵和震撼力。也就是说,“宽容”二字看似简单,其实也是要具备许多可贵的、实实存在的素质,才能做到这一点。
宽容证明了一种实力。换句话说,那种蠢笨无能、外强中干、虚张声势、庸俗之辈,是做不到真正的宽容的。
宽容证明了一种胸襟。换句话说,那种斤斤计较、小肚鸡肠、鼠目寸光者,通常是与宽容难以相提并论的。
宽容证明了一种修养。换句话说,粗俗不堪、不学无术、酒囊饭袋、妄自尊大者,能做出宽厚待人的豪举又谈何容易?
宽容也是一种美德。换句话说,缺少家教、道德败坏、不懂礼仪、贪功窃赏者,是不会与宽容结缘的。
宽容证明了心态健康。换句话说,那种整天疑神疑鬼、恨有笑无、鼠窃狗偷、贪心无度、欲壑难填之类的人,又如何在心灵中腾出空间来宽容别人呢?
总的来说,具有宽容心的人,往往是那些谦恭的、不计较小是小非的人;都是高瞻远瞩、能做大事的人;都是阅历丰富、知书达理的人。换句话说,他们的路往往都会越走越宽;他们的威望会越来越高;他们的心态也会越来越平和。也正因为如此,他们往往也就会相对有效地避开一些不必要的纠缠、烦恼,使自己能尽量地处于散淡、放松之中,从而能从宏观的角度上掌握着事情的主动权,以便有机会逢凶化吉、遇难成祥。因此,也就能相对地延年益寿,至少在一定意义上能保证的生命质量。
当然,宽容同时也意味着有时会失去某些东西,有时也会遭到别人的嘲弄、侮辱、变本加厉。对于这些,有的就只能一笑了之;但有的也必须针锋相对、以牙还牙!也就是说,既然能做到宽容或者说想做一个有宽容心的人,首先就不能想着占便宜,怕吃亏;也不能为捞取某种资本而去沽名钓誉。
有句俗话说得好,“有得必有失”。如果你既想给人一种宽容的形象,又处处放不下那些“蝇头小利”、“坛坛罐罐”,或者说为图虚荣,处处与人家争个面红耳赤、死去活来,那么,这顶宽容的桂冠,还是不要罢了;但对于那些卑鄙小人、那些居心叵测、那些不回击不足以震撼的邪恶者,就该用宽容所孕育出的正义、尊严的刚烈与谋略,对其进行狠狠地回击!好给那些具有宽容心的人扫清路面、打开局面,让其创造出一个有利于更多的宽容者施展魅力的空间!
宽容心做事的智慧
有时,宽容也可以说是一个智者深沉而无声的教育。相传,古代有位老禅师,有一天晚上他在禅院里散步,突然看见墙角边有一张椅子,他一想便知有人违犯寺规越墙出去溜达了。但是,老禅师并没有声张,走到墙边,移开椅子,就地而蹲。少顷,果真有一小和尚翻墙,黑暗中踩着老禅师的背脊跳进了院子。当他双脚着地时,才发觉刚才踏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师傅。小和尚顿时惊慌失措,张口结舌。但出乎小和尚意料的是师傅并没有厉声责备他,只是以平静的语调说:“夜深天凉,快去多穿一件衣服。”老禅师宽容了他的弟子。他知道,宽容是一种无声的教育。
有时,宽容也是一种力量,力量大到可以改变一个人的灵魂。雨果《悲惨世界》中的主人公叫冉阿让,是一个流浪汉,他坐了19年牢。刚被释放的时候,在天主教堂被年老的主教收留,给他吃饭并让他晚上睡自己的床边。冉阿让趁着主教熟睡的时候,偷走教堂的六套银餐具并逃跑。当冉阿让被警察逮个正着带回到主教面前对质时,主教却告诉警察那六套银餐具是自己送给他的,在警察走后,主教对快要昏倒的冉阿让说“我的兄弟,您现在已不属于恶一方面的人了,您是在善的一方面了。我赎的是您的灵魂,我把它从黑暗的思想和自暴自弃的精神里救出来,交还给上帝。”从此,这个对自己已经丧失了信心并决定用恶行报复社会的流浪汉真的洗心革面,拼命努力工作,后来成了一个广施善心的工厂主,去救助更多贫穷和需要帮助的人。
这个世界上还有比惩罚更有力的一种力量,那就是宽容。因为惩罚只能让主教找回六套餐具,而宽容却挽救了一个人的灵魂。
有时,宽容可以说是一种最美丽的情感。宽容别人的人,是无私大度的人,他们懂得站在别人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把别人的感受当做自己的去感同身受。他们会替别人着想,容忍别人和自己不同的地方,容忍别人的缺点和过失,不追究不计较自己的利害得失,积极地帮助对方改正缺点和过失,慢慢地趋向完美。
相反,那些极度自私狭隘的人,他们很难做到宽容别人的,他们像守财奴一样处心积虑看护着自己的所有,对自己宽容大度,对别人严厉苛刻。就如《圣经》中所说的:他们永远只看见别人眼中有根刺,却看不到自己眼里有梁木,一旦受到些许损害,便锱铢必较,睚眦必报。仇恨是一把双刃剑,报复别人的同时,自己也同样会受到伤害,所以冤冤相报的结果就是两败俱伤。心中装着仇恨的人生是痛苦而不幸的人生,只有放下仇恨选择宽容,纠缠在心中的死结才会豁然解开,心中才会出现安详喜乐纯净的爱的天空。就如《箴言书》中所说:恨能挑起事端,爱能征服一切。
宽容还能化解仇恨。仇恨与敌意如同一面不断增长的墙,宽容与善良则好像不断拓宽的路。你在心底种下什么样的种子,就会有什么样的收获。宽容是一个人良好的品性,一个不懂宽容的人,同时也无法得到别人的尊重。宽容是相互的,尊重亦是相互的。以宽容待人,亦给自己留下一方纯净的天空,给别人一个台阶,就是给自己留一条退路。
宽容是一种良好的心态,是超乎物质表象之上的宽广平静的心态。有宽容心的人,心胸像天空一样广阔透明,像大海一样广浩深沉。有一个颗宽广的心,才能容下天地万物,人伦万情,世间万事。有一颗平静的心,才能鉴别人性中的弱点,洞察人内心的波谲云诡,才能具有清浊并蓄,化浊为清的能力。就像《菜根谭》中所说的:地之秽者多生物,水之清者常无鱼,古君子当存涵垢纳污的力量。
做人要学会给他人留下余地,任何事都不能做得太绝了。有一颗宽容的心,就可以使人修炼性情,磨砺意志,可以让人自成一种从容淡定的超然气度。更重要的是,宽容就像一根接力棒,被宽容的人被感动和改变后,就会用同样的方式宽容其他人,这样整个社会就会形成一种良好的循环机制,也许有一天我们无意中损伤了别人的时候,也会得到别人同样的宽容。就像古语中所说,待人宽一分是福,利人是利己的根基。我们要始终记住这句话,并且还要做一个有宽容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