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两性爱情心理么么哒
43944500000003

第3章 心理学中的爱情博弈

第一节一见钟情和日久生情

心理学中最经典的爱情博弈,就是一见钟情和日久生情。

人们用“一见钟情”来说明爱情的美妙,又用“日久生情”说明爱情的幸福,可是当“一见钟情”撞上“日久生情”,人们不禁发生了矛盾,面对两种爱情,我们到底该如何选择?

在恋爱方式的选择上,很多人对一见钟情的婚恋模式抱有特别的好感,甚至不少人都在“守株待兔”地期盼对方的出现,渴盼一见钟情的瞬间,那种天降真爱、大脑瞬间充血的幸福感。

研究证明:每个人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都会把所梦想的对象特征储存于大脑之中,就像把数据储存于软盘中一样,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有一张内心照片。受外界因素影响,年龄越大,心里的照片就会越来越具体、完美。然后,这些男女都会凭着内心的照片到处寻找。当第一次目光接触时,眼睛里扑捉到的对方印象就会传到脑子里,当对方的特征与脑子里的照片吻合时,就会引发心动。这种模式就是“一见钟情”。

但是,一见钟情靠得住吗?这或许是人们议论最多、又最难以作答的恋爱话题之一。

一般而言,异性间的感情关系是由生疏到友情、由友情生爱意、因爱恋而成婚姻的过程。但是产生一见钟情的情形时,彼此吸引对方的主要还是外显的人格特征,众所周知,外在的人格特征并不能建立感情的全部。目前,很多“闪婚”一族就是因为婚后才发现对方原来不是自己心中的完美恋人,最后出现隔阂,草草收场。大龄剩女如如“五一”假期的时候遇到了自己的理想情人,第一次见面的时候,她就深深的被对方吸引住了,后来经过短暂的接触,如如便做出了“闪婚”的决定,可是,没过半年,如如发现以前自己心中的完美男友是个懦弱、目光短浅的庸俗男人,一下子如如陷入了两难之地,面对着继续下去还是彻底分手,这段婚姻变成了鸡肋婚姻。

目前,很多人都相信第一眼的感觉,甚至认为“一见钟情”的对象就是上天赐给自己的礼物,从而盲目的付出。但是这种感情似乎太过于盲目,离开了理性的分析判断和长期的了解深入,这段感情更像是市场里面华丽的鞋子,凭着一时的冲动买下来,但是当回家后才发现,鞋子其实不合脚。

一见钟情像茶,刚开始时醇香甜美,但随着时间的冲泡,最后会寡然无味。日久生情像酒,越陈越香。爱情不像朋友,可以一见如故、酒逢知己千杯少,然后发现问题了还可以挥挥衣袖,就此别离,所以选择恋人,我们需要了解。但是我们不是神,不可能一眼就看透一个人的本质,不管是了解还是被了解,我们都需要时间。

比起一见钟情来,日久生情显然要温馨、平实的多,据调查,很多日久生情的人都曾身处过相同的位置,而其中邻居、同学、同事几率最高,这种感情一般从友情发展到爱情,最后发展成亲人,因为相处的时间里,大家对彼此的了解比较多,摩擦相对较少,这样的感情比起那些相对冒险的感情来的安心。

然而日久生情也会出现,因为日久,所以平淡的状况,也就是说,当温馨的爱情变成了死板、没有起伏、没有波澜的日常,爱情就是去了激情。而爱情主要来源于两个人之间的吸引力,而不是时间,当爱情成了习惯,感情就变成了一汪死水。

面对如上两种情况,很多人心生期盼却又望而却步,那么到底什么样的爱情才是最幸福的呢?

一见钟情和日久生情的博弈,从心理学角度讲,就是新鲜和持久的博弈,也就是激情和稳定的博弈。

其实,不管走到哪里,只要有一见钟情,就会伴随着出现日久生情,如同张爱玲的白玫瑰和红玫瑰,二者对人都是一种诱惑。很多人面临这两种感情都两难抉择。爱情的确需要经历浪漫和激情,但最后都会变成温馨和甜蜜,变成幸福的日常。

在现实生活中,能够遇见一见钟情,最后善始善终的人少之又少,但并不能说这种感情不存在。而日久生情的感情只要学会增加些浪漫,爱情也可以多些激情。

关键还是看如何去经营,只要是好的经营,一见钟情又如何?日久生情又如何,幸福的爱情生活才是最重要的。

第二节“第一印象”的首因效应

一位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选择了两名学生,来做同样30道题目。心理学家对两个学生提出了不完全相同的要求,要求学生A只做对15道题目,并且这做对的15道题目,尽量出现在30道题目中的前半部分;要求学生B也只做对15道题目,但是这做对的15道题目,尽量出现在30道题的后半部分。然后,心理学家请来五位老师,对这两名学生的答卷进行评价,结果发现,尽管学生A和学生B都只做对了一半的题目,可五位老师中有四位都认为,学生A比学生B更聪明一些。

同样的成绩,为什么老师们会认为学生A比学生B更聪明一些?这是因为每个人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心理倾向,即“首印效应”,通俗的讲,就是先入为主的第一印象导致了老师们对学生A和学生B产生了评价上的明显的不同。

所谓“首因效应”,就是指人与人之间,在第一次交往时,彼此留给对方的印象,将决定并主导从此之后彼此对对方的整体评价。心理学研究发现,两个初次会面的人,在45秒钟内就会产生第一印象,这一最初的印象必将对大脑的知觉产生较强的影响,并且在很长时间内都难以转变。比如,一名女子看到一位西装革履、相貌堂堂的男士,大都会认为这位男士是一个有教养、诚实可靠的男人,并且在随后的交往中,会不自觉地用这样的评价来定义这位男士。而如果这名女子看到的是一位头发凌乱、衣着邋遢的男人,恐怕她会迅速将其定位为生活无序、缺乏品味,如此的定位,自然会让这名女子不再有深入接触这位男士的愿望。所以,在爱情里,第一印象极为重要,要想爱情圆满,一定要用好“首因效应”。

根据调查发现,爱情的发生,50%以上取决于第一印象,也就是说,第一印象的好坏,直接影响甚至决定着爱情是否会萌发。虽然说,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心灵美才是最重要的,但是人与人的交往,都是从第一次见面开始的,第一次见面时的感觉,无可避免决定了彼此继续交往的意愿,如果连继续交往的意愿都没有,还如何谈得上相互了解,升发爱情?所以,不管你对自己如何的满意,对爱情如何有信心,都不可忽视“首因效应”。

别说约会相亲了,就连求职应聘,都不能忽略“首因效应”。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的总统亚伯拉罕·林肯,一向非常受人尊敬,有一次,他招聘秘书,总统办公室的人花了很长时间,在全国上下认真寻找,终于给他找到了一位才华卓越的名士,然而,在面试时,林肯只看了来人一眼,就拒绝了这位名士。之后,工作人员不解地问林肯:“总统先生,我们找来的这个人非常的有才,你为什么只看了他一眼就拒绝了他”。林肯回答:“难道你们没看到他的长相么?”工作人员说:“可这人确实非常有才,您不应该以貌取人”。林肯最后说“人在三十岁之前,可以不为自己的长相负责,但是三十岁以后,必须为自己的长相负责”。林肯的话,正是“首因效应”的典型体现。一个人在三十岁之前,外貌取决于父母,一个人在三十岁之后,外貌取决于自己。俗话说,没有丑女人,只有懒女人,对于男人也一样,你可以不靓丽不英俊,但至少你可以让自己干净整洁清新可人,你可以让自己看起来端庄大方精神抖擞。

俗话说,日久见人心,可如果第一印象就让人对你的文化程度和精神品味大打折扣,谁还愿意和你日久生情,谁还愿意和你相爱一生?中国还有两句成语,相由心生、相随心改,所以别怪约会对象以貌取人,在生活节奏飞快的现代社会,又有谁还愿意花时间去了解一个没有留给自己美好的第一印象的人?

第一印象只有一次机会,没有人有第二次机会留给他人“第一印象”,所以要想赢得爱情,就别妄想自己的优点会在“以后”被对方慢慢发现,第一印象不好,你就很可能永远没有了“以后”的机会。

当然,并不是衣着光鲜、外表靓丽或者西装革履、相貌堂堂,就能够留给对方良好的第一印象。好的形象,并不意味着名牌时装、浓妆艳抹,真正好的第一印象,除了要有整洁大方、端庄秀丽的外表,还要有良好的姿态、恰当的语气以及优雅的气质。要想赢得爱情,最重要的就是你给对方的第一印象,正好符合对方心中期盼的“第一印象”,也就是说,你应该是对方曾经向往过或者内心渴盼过的恋人的形象,这样,才能真正促成爱情的成功。

作为知名婚介公司的红娘苏小姐,对于如何利用“首因效应”颇有心得,十多年来,她促成新人无数,并多次被评为“金牌红娘”,这不仅仅是因为苏小姐为人热情、业务熟练,更重要的是,不管谁来登记征婚,她都会细心地询问来人的喜好和预期,然后选择合适对方的异性,并且在双方见面前,对各自进行形象辅导,以促成彼此在对方心中良好的“第一印象”。正因如此,她才成为“金牌红娘”,才促成姻缘无数。

不要再说自己“酒香不怕巷子深”,既然想要赢得圆满的爱情,就全力以赴打造自己,倾尽全力给对方留下最好的第一印象,让首因效应帮助你,赢得未来的幸福。

第三节友情和爱情的博弈

很多爱情,都是从友情开始的,那么,在爱情心理学中,有一个很有趣的博弈,就是友情和爱情的博弈,当很多友情进展到一定阶段之后,就有可能转化成爱情,或者单方面转化成爱情。而很多爱情终结之后,也可能退回到友情。

最受文艺青年们推崇的友情,就是徐志摩和林徽因式的友谊,当然,也有人刻意复制他们之间的那种友情,然而“友谊的小船”一旦碰到了爱情,就有可能说翻就翻了。当艺术作品大肆渲染徐志摩和林徽因纯洁无瑕的友情时,男女之间真的能够永葆“君子之交淡如水”,始终不夹杂任何情感色彩和功利因素,保持纯真的友谊么?通常来说,这种友谊更容易发生在同性之间,那男女之间是否存在这种纯真的友谊呢?

事实上,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认为,男女之间没有真正的友谊。同性之间的友谊之所以能够长久,往往因为其不关乎性。因为没有性,同性友谊缺少原动力的同时,也多了一份单纯和透明。而异性之间,相惜相知的情况下,进一步就很容易发展成爱恋,而如果不进一步向前发展,又容易从“君子之交”变成疏远,进而成为“熟人”,而不再是熟悉的朋友。

所以,爱情和友情的博弈,在男女之间,始终存在。而这种博弈,真的是减一分则朱,增一分则赤,总是停留在原地,似乎又不符合人世间万事相生相长的原则。

而且这份博弈,还不仅仅是友情和爱情的博弈,更是两个人心理上的博弈,如有一方先向爱情迈进了一步,而另一方未曾想跨越友情的界限,那么一方就会很被动,一方就会很尴尬,这种你进我退的心理博弈,最终可能造成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而如果双方都想跨越友情的界限,向前迈进一步,那么友谊就变成了爱情,双方也都积极主动,博弈就变成了和棋。当然,如果双方都不想迈进,都原地踏步,那么很可能友谊要么维持现状,要么逐渐淡去。但不管怎么说,十之八九这种友谊都会有变化,原地踏步的总是少之又少。

那男女之间到底有没有真正的友谊呢?当然有!

来自美国纽约瓦莱·斯蒂姆镇的心理学家琳达·萨帕丁就曾指出:男女是可以成为密友的。现代社会,女人和男人有平等的社会地位和社会责任,男女交往频繁,工作和学习的沟通,无可避免地会产生友谊,这种友谊与爱情绝不能混为一谈。每个人都可以有许多异性朋友,但不可能拥有许多爱情。所以男女完全可以成为真正的朋友,所谓男女之间没有真正的友谊,这种说法其实只针对旧时代,针对那种女人待在家里,而男人在外工作的时代。

其实,如今社会的多元化也注定了男人和女人关系的多元化。男女之间有些适合组成家庭,有些却只适合做纯粹的朋友。当我们动机单纯,有清醒的理智,遵从和保持友谊的各种“法则”时,异性间的友谊是可以长久的持续下去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异性之间不但可以存在真正的友谊,而且异性之间是可以互补的,当人们心中有烦恼时,常希望倾诉出来,以慰籍心灵。这时,异性往往就是最好的听众。相较之下,异型朋友之间的交往不同于夫妻或情人之间的交往,当面对异性时,当事人更容易缓解内心的紧张和焦虑。

调查发现,大学生之间的异性友谊普遍高于社会青年,大学生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大都不会因为性别不同而影响友谊的进程。同窗苦读几年,大家学习和生活上都会相互扶持相互帮助,课余时间说话聊天,逐渐成为朋友很正常,男生和女生之间的友谊也很正常。对青春期而言,友谊是一种最重要的情感依恋和人际关系,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在自己的班级里有一个或两三个知心朋友,这几个朋友可能是同性,也可能有异性。只要兴趣爱好相投,不管是同性还是异性,都可以成为好朋友。

其实很多时候,很多感情都是可以纯粹可以简单的,只是我们人为的把它们复杂化了。

男女之间从相识,到相处,再到相知,彼此间建立了深厚的情谊,这并不代表他们之间就一定有爱情,就能走入婚姻的殿堂。男女之间的友谊,还是存在的。所以徐志摩和林徽因式的友谊也还是值得推崇的。

男人可以有红颜知己,女人也可以有蓝颜知己,男人和女人之间可以有纯真的友谊。爱情和友情虽然不可能并行,但是至少在某些人之间,或者在某个阶段,男女之间的确存在诚挚而真实的友情。当然,如果这种和风细雨、温柔婉约的友情能够被双方很好的维护,也是可以“友谊地久天长”的。

第四节“第二眼”情人与“第一眼”情人的博弈

在网上曾经流行这样一个笑话:一个男子在几天前,遇到了一位姑娘,看第一眼的时候他就深深的被她吸引了。但是当朋友问及为何没有去追求姑娘时,男子说:因为,我又看了她第二眼。

不管任何时候,光鲜亮丽的“第一眼情人”都可以引来数不胜数的回头率,可是据调查,“第一眼情人”的爱情成功率却远远不及那些外表平凡的普通男女。他们相貌平庸,甚至让人过眼即忘,但是当你和他们接触后就会觉得他们很有气质,而且越看越好看,他们虽然貌不惊人,但却有一种内在的气质。就像一代贤后——卫子夫,她并非让刘彻一见钟情,却凭借着她的温柔贤惠体贴,深得刘彻欢心。人们将之称之为“第二眼情人”

印度著名作家泰戈尔曾对女人有两种诠释:一种是情人式的,一种是母亲式的。情人式的女人让人一见惊鸿,而母亲式的则像是春天般,用温柔、善良打动别人,比起第一眼情人,她们更像是一副有棱有角的木刻画,乍看粗糙,细看则耐人寻味。

其实,“第二眼美女”并不是缺少美的女人,更不是丑女,而是缺少挖掘和发现。比起“第一眼”美女光鲜夺目的外表,很多人更愿意用“美得不明显”来诠释“第二眼美女”。一般来说,“第二眼美女”大都有一张五官端正的脸庞,而且耐看、经看、越看越好看。这种美丽和韵味隐藏的比较隐蔽,需要时间与耐心去挖掘和发现。

第二眼情人之所以越看越美,是因为你看第一眼的时候对她的期望值很低,所以不抱什么希望,但是等到时间长了,你就会慢慢发现她的优点,觉得越看越漂亮;而第一眼情人则恰恰相反,因为第一眼看上去很漂亮,所以你对她的期望值过高,等到时间长了视觉就会疲劳,对方的一些小缺点就会暴漏出来。

如今,很多现代都市男女都喊出了“不娶美女、不嫁帅哥”的口号,而这时候,“第二眼情人”就成了大家梦寐以求的对象。不可否认,男人对漂亮美眉有着本能的喜欢。但如果漂亮女人在满足了男人某一方面的虚荣之后,只悦目却不赏心,美得锋芒毕露,就会转而使男人陷入身心疲顿的困境。撞上这个越来越任性的时代,漂亮也就会变成一种危险。而这时候“第二眼情人”的优势则正好凸显出来。她们没有惊人的美丽,正好处在男人平视而稍带俯视的位置上,这也在无形中给他们增加了安全感。几年前,一个特大新闻在报纸上刊出:一个身价亿万的富翁却选择了一个保姆做他的妻子。随后也有无数男人表示,想要寻找保姆式的女人做妻子,一段时间内,社会上掀起了“保姆热”

不难发现,“第二眼美女”大都比较安分和收敛,而这也正是她们的可贵之处,就是因为清楚自己貌不惊人,所以才能够摆正心态、积极进步。相比那些“花瓶式”的美女,这类女生一般都处在学习工作的最前列,也因为如此,更能让人心起怜惜之意。美丽的外表固然能够在爱情上取得先机,多些机会,但也会因福得祸,而长相平平的女人,则更可以凭着独有的个人魅力慢慢吸引那些已经厌倦了猎艳的男人。

所以在第二眼情人与第一眼情人的博弈中,最先胜出的,必然是第一眼情人,但笑在最后的,却总是第二眼情人。

男人和女人的美好,绝不仅仅在脸蛋上、身材上,还要看潜在的品质,也就是内在的修养、品位。三国时期的诸葛亮才貌双全,为何面对诸多美女不动心,独独选择了相貌不佳的黄月英?相传黄月英黄头发黑皮肤,但是知识广博。黄姑娘正是凭着自己的才华和品位虏获了诸葛亮的心。所以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寻找恋人一定要看二眼:第一眼看静态,也就是外貌,第二眼看动态,也就是言行举止。女人的外表再美,也终究逃不过岁月的“杀猪刀”,只有内心充实的女人,才拥有长久的魅力,让人如饮甘泉,如沐春风。男人也是如此。

亦舒的美来自于她的清醒和犀利,三毛的美丽则在于她浪迹天涯的风情,就是因为她们有着丰富多姿的内容,才成就了年华老去也不能磨损的美丽。

审美观念是随着时代的前进步伐而变化的。如今再看帅哥靓女,五官完美无可挑剔已经不是流行的焦点。如果总要追赶外表的潮流,那么恐怕一辈子要常常去美容院里动动刀子,才能常常被称为走在潮流前端的时尚男女。

第五节第一次约会的心理操纵术

人生处处第一次,对于很多女性来说,最美好的第一次,就是第一次与异性约会。我的第一次约会,发生在18岁,没有玫瑰,也没有烛光晚餐,却有皑皑的白雪和朗朗的月色。在大学校园的小树林里,那个约我的男生兴致勃勃地给我表演单口相声,在雪地里为我翻筋斗头,还表演了一段段口技。我的笑声,在冬天的雪地上荡开来,在校园的小树林里久久回荡。最后,他笑着对我说,“我喜欢你”。我像个孩子一样开心地笑起来。从此,在我的日记里,充满了他的影子,在我的心怀里,藏了一份青涩的甜蜜。

1989年,台湾有部电影,名字就叫《第一次约会》,它反映了20世纪五十年代,淳朴的台湾社会中,一群年轻人的成长历程。台湾著名歌手周华健有首老歌,歌名也叫《第一次约会》,歌词非常形象地描述了年轻人第一次约会的忐忑与激动:

第一次约她/在雨中街角/拿着红色电话/小心翼翼/拨动熟记的号码

第一次约会/我和她/第一次约她/虽然没见过/心里却惦记着/心乱如麻/到底如何说话

第一次约会/我和她/好不容易拨通了电话/使我的心跳如烈马/温柔的声音正对着我说话/就是她/多么动人的女孩

男孩第一次约会,心情尚且如此种所唱,羞涩的女孩们第一次约会,自然是更腼腆更心跳。

还记得台湾偶像剧《恶作剧之吻2》里,湘琴和直树的第一次约会吗?湘琴是多么看重那次约会,不仅精心打扮自己,还提前制定了详细的计划,包括约会地点、对话,甚至要看的电影……湘琴和现实中的女人一样,痴痴傻傻地期盼着第一次约会的完美,期望给恋人留下一个美好的回忆。那一天,湘琴精心打扮一番,老早就出门了,却在赴约路上遇到了车祸的受伤的病人。好心的湘琴为病人做急救治疗,并把病人护送到医院,折腾了大半天,等她赶到约会地点时,已经是夜晚。湘琴此时的装扮凌乱带血,她以为直树早已回去,想到直树要帮自己庆生的计划泡汤,难过得直哭。然而直树却出现了,看到好像受伤的湘琴,直树又生气又担心。两个人的第一次约会,这才正式开始。

可见,第一次约会成功,是女孩们最美妙的向往,可是真的要实现第一次约会的完美,又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

掌握约会心理学,才能成功实现第一次完美的约会。

心理秘籍一:美丽大方、端庄典雅

第一次约会,一定要把自己打扮得美美的,这一点大家都知道,但这种美,既不能太艳俗,也不能太知性;既不能太花哨,也不能太清淡。

有一次,我陪一个女性朋友去相亲,这个朋友是一家全国性大刊的编辑,我在他们杂志开了近7年的主题专栏,和这个朋友认识7年有余,所以对于朋友极为了解。她单身多年,坚定而知性。

朋友不喜化妆,就连相亲,也坚持素面朝天,当然,在服饰上还是约略打扮了一下,不仅穿了条时尚的漂亮短裙,还配了一件亮色的外套。对于年近40、平日里素面朝天不修边幅的她来说,这已经颇费了一些心思。

然而,相亲之后,对方的妹妹,我熟识的另一个女性朋友,却问我,“这个姐姐来相亲,怎么也不化一下妆?”

“化妆?为什么相亲要化妆?”

“至少要让自己看起来漂亮一些啊!”

“可她打扮得不也挺漂亮吗?”

“那也叫漂亮?”

“十几岁的小姑娘穿的小裙子,就算她身材再好,这个年纪也不该穿了,她都40了,应该端庄一些”。

相亲之后的几天里,我特意问了对方的妹妹好几次:“你哥哥和那个姐姐聊得如何?”

那个妹妹说:“没有啊,他们后来根本就没有再联系,我哥哥不喜欢那个姐姐,他说那个姐姐不大方不好看”。

我这才恍然,原来我和那个女性朋友都忘记了,男人是视觉动物,纵然你腹有诗书气自华,也需要适当的修饰装扮,才能把满腹的知性理性衬托出来。所以,第一次约会,把自己打扮得美丽大方、端庄典雅是约会成功的首要条件。

心理秘籍二:自信坚定,谈吐自如。

第一次约会,除了要在外表上做精心的装扮外,还要在态度和语言上做恰当的“修饰”。

首先,不能过分害羞,不要扭捏造作。第一次约会,陌生是难免的,尴尬也可能出现,冷场更是时有发生。要想给对方留下一个好印象,就要表现出应有的自信和淡定。微笑和倾听,会让你显得更加自然更加得体。

其次,要控制好自己的语速和语调,掌握好谈话的内容和范围。恰当的语速,能够体现你的自信;轻柔的语调,能够表现你的温柔。同时,掌握好谈话内容和范围,制造良好气氛。其实第一次约会,可谈的内容很多,生活、工作、理想,甚至是近期的计划,都可以谈。

第一次约会,千万别谈你的上段感情,也不要向对方追问他的旧情,更不要总是说“以前我……”,你的恋爱是现在,要让他感觉你是一个注重现在与未来的人。喜欢怀旧没错,但别在第一次约会的时候怀旧,更别拿眼前人和前任对比,你的过去与眼前人并无关系,他也许能成为你的现任,但在第一次约会中,他不是你的听众,也不是你的疗伤秘诀。所以,要把握好谈话的内容和范围,才能够让约会气氛更温馨更甜蜜。

心理秘籍三:丰富活动,提高进度。

第一次约会,如果仅仅只是坐下来聊聊天,未免显得过于单调,而且由于是第一次见面,所以彼此都难免有些紧张,内心也更多不安,容易“冷场”。所以,丰富约会内容显得尤为重要。去电影院看一场电影,去游乐场坐过山车,带他去吃你最爱吃的烧仙草,或者相约一起逛公园……通过这些丰富的活动,双方的交流会慢慢增多,彼此的了解也逐渐增多。

为了提高第一次约会的进度,不妨制造一些小意外,让对方终身难忘。

曾经在一部影片中看到过这样一个情节,当男主角到达约会地点后,却接到了女主角连续3次更改约会地点的电话。当他筋疲力尽地到达第3个约会地点时,女主角却在电话那头表示:“最后的见面地点,你自己选择吧!”最后,男主角在海边找到了女主角。因为女主角曾经说过,希望有一天,能在海边和心爱的人建起一个家。这样的意外,怎能不令他难忘?这样的波折,怎能不令他珍惜?所以,要想让第一次约会完美成功,不妨多花点心思,丰富活动,提高进度!

心理秘籍四:完美道别,成功关键。

第一次约会是否能够获得成功,并不取决于约会过程中,彼此是否交谈得投机、热烈,两个人是否玩得开心、快乐,而取决于约会最后,是否有一个完美的道别,是否能够让双方都对下一次见面心存向往。所以,完美的道别,就是约会成功的标志,依依不舍的道别,约好下次见面的时间和地点,才算真正获得了第一次约会的成功。

曾经经历过一次非常有意思的约会,那还是在很多年前。当时,和一位聊了很久的编辑约会,两个人见面后,就跑到北京三里屯酒吧一条街去泡吧。分别的时候,两个人依依不舍,最后决定一起数步子,从酒吧一条街的这头数到哪一头,一共数了多少步,他就向我家的方向送我多少步。最后,我们一步步数脚步,数到最后,他终于拦下了一辆出租车,送我上车,美好的约会就此结束。而第二天,短信开始传情,甜蜜的恋情就此开始。所以,完美的道别,是第一次约会成功的关键。

第六节利用光环效应提高你的魅力

光环效应又称晕轮效应,属于心理学范畴,是指当认知者对一个人的某种特征形成好或坏的印象后,他还倾向于据此推论该人其他方面的特征。

美国心理学家凯利曾做过这么一个试验。一天,凯利向两个班的学生宣布,自己因故离开一段时间,临时请一位研究生来代课。他向第一个班的学生介绍这位研究生时,将他描述成具有热情、勤奋务实、果断等项品质的人;而向另一班学生介绍时,将其中“热情”一词换成了“冷漠”,其他各项完全相同。仅仅一词之差,效果却大相径庭。下课之后,前一班的学生与研究生一见如故,亲密攀谈;而另一个班的学生对他却敬而远之,冷淡回避。

同样的一个人,可是为什么人们对他的印象却各有不同?20世纪20年代,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爱德华·桑戴克对这一奇怪现象进行了分析,将之称之为“晕轮效应”,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爱屋及乌。即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夸大的社会现象,如同日、月的光辉,在云雾的作用下在本身扩大出一轮光圈,从而让人们迷失了自己的判断。

而如今,这种效应常常表现在一个人对别一个人的最初印象,从而影响他对事物总体的看法。一位心理学家曾经说过:我们往往认为自己生活的四周是晶莹剔透的玻璃,我们能够透过这层玻璃看到外面真实的世界。事实上,每个人的周围都是一面巨大的镜子,我们所看到的不是外面的世界,仅仅是自己投射的一个影子而已。受投影的影响,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在带着有色眼镜看人,比如一个人如果被标明是好的,他就会被一种积极肯定的光环笼罩,并被赋予一切都好的品质;而当一个人被标明是坏的,他就被一种消极否定的光环所笼罩,并被认为具有各种坏品质。

在日常生活中,晕轮效应的影响也无处不在,人们常说:“情人眼里出西施”就是指人在敬仰、爱慕他人的过程中而产生的“爱屋及乌”。当一位青年男子十分迷恋一位少女,以至于连她脸上的雀斑像是“天空中闪烁的星斗,楚楚动人”。这是生活中很普遍的一种特定的心理现象,其产生的前提是已经在心中把对方当成自己的热恋情人。沉醉于爱河之中的男男女女,都执著于自己的恋爱对象,并对某一些美的方面特别专注、迷恋和欣赏因为喜欢,所以对方的缺点在自己的眼中也变成了优点。

前面笔者安子多次提到的“一见钟情”,也跟晕轮效应有很大的联系。

美国学者罗伯特·西奥迪尼在他的营销学著作《影响力》一书中指出:人们通常会下意识地把一些正面的品质加到外表漂亮的人头上,像聪明、善良、诚实、机智等等。虽然它们与这个人其实并无直接的联系。当对方的某一方面符合自己的审美观时,往往就会对对方的思想、性格、品质等诸多方面的小问题都视而不见。俄国著名的大文豪普希金就曾因晕轮效应的作用吃了大苦头。他狂热地爱上了被称为“莫斯科第一美人”的娜坦丽,并且和她结了婚。娜坦丽容貌惊人,但与普希金志不同道不合。当普希金每次把写好的诗读给她听时。她总是捂着耳朵说:“不要听!不要听!”相反,她总是要普希金陪她游乐,出席一些豪华的晚会、舞会,普希金为此丢下创作,弄得债台高筑,最后还为她决斗而死,一颗璀璨的文学巨星竟然因为女人而早早陨落。

据实验分析,之所以会有晕轮效应,多半取决于人类知觉的整体性。当我们看到的不是整体事物,而是个别属性或者孤立的部分时,我们就会倾向于把这些所见所闻到的自动组成一个整体。有时候我们看到或者摸到一件东西,就会凭着经验教训将事物定位,“管中窥豹”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人总是会通过想象来自以为是的判断人,比如“闻香识女人”,仅凭香水的气味,就去判断女人的性情。现实生活中,人们更喜欢从外貌、穿着、言谈来评定一个人的性情、品位、才能等,所谓“一好百好,一差百差”,这是一种近乎偏见的评判方式。

在一所高校里,生物教授就曾给大家开过这么一个玩笑,他手拿一个苹果走到讲台上,然后告诉大家这是苹果的一个新品种,这种苹果的香味高于其他品种的苹果数倍,说完,他手拿苹果,让每一个学生闻它的味道,结果等到他再返回讲台时,几乎所有学生都表示自己闻到了苹果的香味。而实际上,这位教授手里拿的只不过是一个假苹果。

日常生活中,晕轮效应常常悄无声息地影响着我们对人的知觉和评价。如同荧屏上的明星,仅凭光鲜的外表,就让粉丝们趋之若鹜。虽然大多数人知道,仅凭某一方面的表现来评判一个人,未免有些偏颇,但很多人还是无可避免被晕轮效应所左右。如同盲人摸象,我们大都是凭自己的感觉来判断事物的本质,所以很难避免光环效应,也就是晕轮效应的影响。所以有些时候,善用光环效应,就能对你的人际关系产生积极作用。所以在约会中,一定要善用晕轮效应。

正所谓:一俊遮百丑。很多时候,只要你巧妙的运用光环效应,营造好自己的第一印象,就能把自己的优势全面展示出来,给对方留下一个好印象。把自己打造成对方心里的完美情人,你的爱情也会随之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