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为人处世曾国藩,立业成事胡雪岩
4396900000014

第14章

第三章 地低成海,人低成王

第一节要想高成,不妨低就

【曾国藩语录】

今日我以盛气凌人,预想他日人亦盛气凌我。

【曾国藩剪影】

在晚清的几个名臣当中,李鸿章对曾国藩格外敬重。在曾国藩病逝的时候,他曾亲手写下了挽联:“师事近三十年,薪尽火传,筑室忝为门生长;威名震九万里,内安外攘,旷世难逢天下才。”从中不难看出他与曾国藩的师生之谊,更能看出他对曾国藩的敬仰之情。

李鸿章的父亲与曾国藩同是戊戌年的进士,所以有“同年”之谊。李鸿章在进入朝廷为官以前,曾经和哥哥一起投入曾国藩的门下,学习八股文和“义理经世之学”。后来,他参加了科举考试,虽然没有考中,但是所写之文深得曾国藩的赏识。

太平天国运动期间,李鸿章任安徽省团练,可是只有被动挨打的份,落魄潦倒之际,他常以“书剑飘零旧酒徒”自嘲,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来投奔曾国藩。

在李鸿章的印象中,曾国藩一直是一个和蔼可亲、谦虚谨慎的人,但是这一次的情况有些反常。李鸿章到了曾府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得到曾国藩的传唤。好不容易曾国藩的贴身侍从来传唤了,李鸿章走进内室,却发现曾国藩正在洗脚。按照儒家的规矩,洗脚的时候是不能见客的。李鸿章感到了羞辱,但又不能跟曾国藩撕破脸,硬着头皮寒暄了几句,发现曾国藩总是爱答不理的,实在忍无可忍,连招呼也没打就离开了。

回到了客栈,李鸿章发现老板正在将他的行李打包。他连忙上前询问时怎么回事,老板说:“曾大人有令,不许本县人收留客官住宿。”李鸿章又气又恼,心想,曾国藩对自己还真是不留情面,但是已经没有了去处,就只好牵上马匹,想要连夜离开此县城。

到了城门口,李鸿章远远看见有一个人站在那里。此人不是别人,正是曾国藩的贴身侍从,他是专门来带李鸿章面见曾国藩的。李鸿章心中十万分的不愿意,但是经不起侍从的软磨硬泡,只好跟他再次来到了曾府。

这时的曾府张灯结彩,中门大开,曾国藩站在中间欢迎李鸿章的到来。李鸿章心中十分诧异,曾国藩说:“我听说你当官以后很骄傲,总是不把别人放在眼里。你在安徽兵败,跟你的骄傲不无关系。我今天这样做,就是想杀杀你的锐气,灭灭你的威风。你要记住,一个人光有才不行,还要有气量,学会谦虚谨慎,才能成大事啊。”

李鸿章听了,羞愧不已,心悦诚服地接受了恩师的教诲。

正如曾国藩所说,一个人光有才华是不够的,还要谦虚,懂得向别人学习。如果眼中容不下别人,就会以自我为中心,什么事情都以为自己正确,听不进去别人的意见。这样的人,一旦与别人的意见产生矛盾,就会口无遮拦,说出一些伤人的话,或者做出一些伤害别人自尊的事情,时间久了,自然会遭人怨恨,受人排挤。

不懂得谦虚的人,也不利于自己的发展。一个人的知识和才华是有限的,如果看不到别人的长处,就不会积极努力地学习,坐吃山空,迟早有一天会被别人超越。所以,要想自己能够一直保持优秀,就一定要积极向别人学习,广泛猎取。

【经典妙用】

保持谦卑,才能走得更远

福特说:“那些自以为做了很多事的人,便不会再有什么奋斗的决心。有许多人之所以失败,不是因为他的能力不够,而是因为他觉得自己已经非常成功了。他凭着自己的意志和努力,取得了成功,便经受不住考验了。他们懒怠起来,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往后慢慢下滑,最后跌倒了。在古往今来的历史上,被荣誉和奖赏冲昏了头脑,而从此懈怠懒散下去,终至一无所成的人,真不知有多少……”所以,能够一直以谦卑的心态面对生活的人,总是少之又少。这也就看出了谦卑的难能可贵。

“谦卑者其实最高贵。”这是因为谦卑是高贵者的通行证,他们懂得谦让,能够看到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

当然,我们也要把谦卑宽容与唯唯诺诺、个性软弱区别开来。谦卑宽容是一种处世态度,属于一种收敛型性格,并非心无主见,胆小怕事,而是以退为进、顾全大局的处世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