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高血压饮食参照书
44065800000018

第18章 高血压的日常保健(二)(3)

(1)性别差异男性属阳,以气为主,性多刚悍,对外界刺激有两种倾向:一是不易引起强烈变化;二是表现为亢奋形式,多为狂喜、大怒,因气郁致病者相对少些。女性属阴,以血为先。其性多柔弱,一般比男性更易因情志为患。故《外台秘要方》有“女属阴,得气多郁”之说。女性对于情志的刺激,以忧悲、哀思致病为多见。正如《千金要方》说:“女人嗜欲多于丈夫,感病倍于男子,加以慈恋、爱憎、嫉妒、忧愤,染者坚牢、情不自抑,所以为病根深,疗之难控”。诚然,妇女的禀性未必尽如以上所说,但女性多情志为患却已被临床所证实。因此,相对来讲,女性高血压患者更易受情志的影响。

(2)体质差异体质强弱不同,对情志刺激的耐受力也有一定的差异。如《医宗必读》说:“外有危险,触之而惊,心胆强者不能为害,心胆怯者触而易惊。”《灵枢·通天》认为人们的体质有阴阳之气禀赋不同,对情志刺激反应也不同,“太阴之入,多阴无阳”,精神易抑郁;“少阴之人;多阴少阳”,心胸狭窄,多忧愁悲伤,郁郁不欢;“太阳之人,多阳无阴”,感情易暴发;“少阳之人,多阳而少阴”,爱慕虚荣,自尊心强。《灵枢·行针》指出:“多阳者多喜,多阴者多怒”。说明不同体质特点的人对情志刺激产生的好发性各异。相对而言,太阳、少阳之人易患高血压病。

(3)性格差异性格是人们个性心理特征的重要方面;一般而言,性格开朗乐观之人,心胸宽广,遇事心气平静而自安,故不易为病;性格抑郁之人,心胸狭隘,感情脆弱,情绪常激烈波动,易酿成高血压疾患。有人报道2/3的患者具有一定性格的特征。A型行为模式的人除易发生冠心病外,亦易患高血压病。李明德等(1985)的研究,发现高血压病病人中A型行为模式者占63.6%,而B型对照组中仅为36.4%,两者有显著差异。

精神心理的自我调节

历代医家把调养精神作为养生寿老的根本,防病治病的良药,《素问·上古天真论》言:“精神内奇,病安从来?”说明“养生贵乎养神”,不懂得养神之重要,单靠饮食营养、药物滋补,是难以达到高血压的理想控制和健康长寿目的的。由于人的精神活动是在“心神”的主导作用下,脏腑功能活动与外界环境相适应的综合反应,所以精神调摄必然涉及多方面的问题。调神之法概括起来可有:清静养神、开朗乐观、调畅情志、心理平衡等方面。

1.清静恬淡

清静,是指精神情志保持淡泊宁静的状态。因神气清净而无杂念,可达真气内存,心神平安的目的。此处之“清静”是指思想清静,即心神之静。心神不用不动固然属静,但动而不妄动,用之不过,专而不乱,同样属于“静”。我们提倡的思想清静主要是思想专一,排除杂念,不见异思迁,想入非非,而是要思想安定,专心致志地从事各项工作、学习。

调神摄生,首在静养。这种思想源于老庄道家学说,后世在内容和方法上不断有所补充和发展。养生家认为静养之要在于养心,道、儒、佛、医都有此主张。“儒曰正心,佛曰明心,道曰炼心,皆要参修心学一事”,“万法唯心,人道唯心。心为人之主宰,亦为精气神之主宰。炼精炼气炼神,均须先自炼心始”。心静则神清,心定则神凝,“故养生莫要于养心”。

《内经》从医学角度提出了“恬淡虚无”的养生防病思想。《素问·生气通天论》说:“清静则向腠闭拒,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这里从内外两个方面揭示了调摄的重要原则。对外,顺应自然变化和避免邪气的侵袭;对内,谨守虚无,心神宁静,这样外御内守,真气从之,邪不能害。可见,“恬淡虚无”之要旨是保持静养,思想清静,畅达情志,使精气神内守而不散失,保持人体形神合一的生理状态,有利于防治高血压,促进健康。社会调查发现,凡经过重大精神挫折、思想打击之后,又未得到良好的精神调摄,高血压等多种疾病的发病率都有明显增加。

2.开朗乐观

性格开朗,精神乐观是健身的要素、长寿的法宝,这是人所共知的常理。性格开朗是胸怀宽广、气量豁达所反映出来的一种心理状态。性格虽然与人的基因和遗传因素直接相关,但随着环境和时间的变化,是可以改变的。人们都有一个使自己的性格适应于自然、社会和自身健康的改造任务。

孔子在《论语》中说:“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可见,乐观的情绪是调养精神,舒畅情志,保健抗老的最好的精神营养,精神乐观可使营卫流通,气血和畅,生机旺盛从而身心健康。正如《素问·举痛论》云:“喜则气和志达,营卫通利”。

要想永保乐观的情绪,首先要培养开朗的性格,因为乐观的情绪与开朗的性格是密切相关的。心胸宽广,精神才能愉快。其次,对于名利和享受,要培养“知足常乐”的思想,要体会“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道理,这样可以感到生活和心理上的满足。再次,培养幽默风趣感,幽默的直接效果是产生笑意。现代科学研究已证明,笑是一种独特的运动方式.它可以调节人体的心理活动,促进生理功能,改善生活环境,使人养成无忧无虑、开朗乐观的性格,让生命充满青春的活力。

3.保持心理平衡

当代社会的特点之一是竞争。长期处在高节奏的竞争环境中,容易产生焦虑、心力疲劳、神经质等心理现象。处理不好就会影响心理健康。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保证健康的体魄,就必须培养在竞争中保持心理平衡的能力。培养竞争的意识和心理素质,克服自卑感,消除嫉妒心。

说实在的,对高血压的调养(非药物治疗)最根本的就是心理平衡;心理一平衡生理就平衡,生理一平衡,身体的代谢机能、修复机能、康复机能,都大幅度的提高。问题是心态平衡要做到是很不容易。简单说,心理平衡就是“一面镜子”和“三个三”。哲学家讲过生活像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什么叫幸福?幸福没有标准,幸福就是个人的感受。你认为幸福就幸福,认为痛苦就痛苦;因此有些人经常用正面的、积极的、乐观的心态看世界永远高兴。有些人整天就是以悲观的、消极的心态看世界,永远是生气。另外,同样一件事看的角度不同观点不同,得出结果完全不同。“三个三”是什么呢?第一个三即三个正确: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待他人、正确对待社会。如果一个人能够正确对待自己,有自知之明,他能把自己的人生定位定准了,生活中别越位也别不到位,那就很容易平衡;就怕定位定不准。第二是正确对待社会。对社会充满感激之情。第三是正确对待快乐。还有必须在逆境的时候也要自得其乐,永远保持快乐的心情。美国最著名的心脏学家,保罗怀特讲过一句话:“没有紧张、没有烦恼,就没有高血压。”为了保证三个快乐,还有三个既要,既要奉献社会,又要享受生活:既要在工作上有个适应性,又要在生活中有颗平常心;既要有精力去面对工作,又要有丰富多彩的业余生活。有这样三个心态,心理就可以平衡。

4.调畅情志

(1)遇事戒怒“怒”是历代养生家最忌讳的一种情绪,它是情志致病的魁首,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怒不仅伤肝脏,怒气还伤心、伤胃、伤脑等,导致高血压等各种疾病。

(2)宠辱不惊人世沧桑,诸事纷繁;喜怒哀乐,此起彼伏。老庄提出“宠辱不惊”之处世态度,视荣辱若一,后世遂称得失不动心为宠辱不惊。对于任何重大变故,都要保持稳定的心理状态,不要超过正常的生理限度。

(3)适度发泄把积聚、抑郁在心中的不良情绪,通过适当的方式宣达、发泄出去,以尽快恢复心理平衡。当遇到不幸,悲痛万分时,不妨大哭一场;遭逢挫折,心情压抑时,可以通过急促、强烈、粗乱无拘无束的喊叫,将内心的郁积发泄出来,从而使精神状态和心理状态恢复平衡。但是,发泄要适度,决不可采用不理智的伤害性的行为方式。

(4)转移注意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措施转移注意力,改变所处环境,从而与不良刺激因素脱离接触,从情感纠葛中解放出来。例如以工作和事业的成绩来冲淡感情上的痛苦,寄托自己的情思。在心情不快、痛苦不解时,到环境优美的公园或视野开阔的海滨漫步散心,可驱除烦恼。精神过于紧张时,安排一次短期旅游,把自己置身于绚丽多彩的自然美景之中,可使精神愉快,气机舒畅,排解压力,松弛神经。情绪不佳时,听听适宜的音乐,观赏一场幽默的相声或喜剧,苦闷顿消,精神振奋。

高血压患者的体育医疗保健方法

高血压病人大都有运动不足,因此在医生指导下开展适当的体育活动,是高血压病综合治疗方法的一种。高血压病人体育医疗主要有下列方法:

体操

它能使全身重要肌肉和关节都得到锻炼。老年人做体操时,动作要缓慢和有节奏,速度要平稳,呼吸自然,扩胸运动可根据自己体力情况做几遍,跳跃运动免做。

气功

气功能降低安静时心跳次数和血压,降低心肌耗氧量,增加身体其他部分组织对氧的摄取量,降低血中三酰甘油含量,增加心肌功能。可做卧式或坐式放松功、站桩功,每日2~3次,每次20~30分钟。

按摩头面

对手掌擦热后履于面部下部,两手中指紧贴鼻翼,两手掌向上推擦到前额,然后自前额起如梳头状向脑后按摩数次,再自前额至两侧颞部,向后至枕部,最后沿颈后向下分按至两肩转至颈前,向下按摩至前胸,如此反复按摩20次左右。

太极拳

对心血管系统和神经系统都有良好的刺激,有利于血管放松,维持正常的造血功能。

慢跑和医疗步行

高血压病人宜在早晨练健身跑,晚饭后进行医疗步行,早晚坚持。运动时应严格掌握运动量,根据不同的病情采取不同的方法,遵守循序渐进、分别对待的原则。并应加强自我监督和医务指导,如在运动中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心律失常、呼吸困难和心绞痛等现象,均应暂停运动。如果运动后感到自我感觉良好,食欲、睡眠正常,运动后5分钟脉率已基本上恢复到运动前的水平,则说明运动量适宜。

高血压的运动保健

运动是非常重要的。阳光、空气、水和运动是生命和健康的源泉,要想健康绝对离不开运动。所以古希腊奥林匹克的故乡爱琴海的山上,刻着这样的字:“你想变得健康吗?你就跑步吧!你想变得聪明吗?你就跑步吧!你想变得美丽吗?你就跑步吧!”

运动的影响

Montoye等对体力活动与高血压关系的研究发现,人群中那些久坐少动,缺乏运动者血压偏高,而体力活动多者血压均值偏低,高血压患病率低。BIair观察到,体力活动少者发生高血压的危险性是体力活动多者的1.5倍。无论动物试验还是人群研究表明,体力活动是独立的降压因素,有规律的体力活动或运动可作为预防和治疗高血压的非药物措施之一。

一般来讲,体力活动分无氧运动和需氧运动。无氧运动如举重、角斗等,这种运动只涉及有限的肌肉运动,并不引起血流动力学改变,降压效果不明显。需氧运动如快走、跑步、游泳、骑自行车、登山等,是影响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大肌群运动,有明显降压作用。生命在于运动,对22项研究的回归分析表明,在方法学适当的研究中,通过规律的运动,收缩压平均降低6.4毫米汞柱、舒张压平均下降6.9毫米汞柱;在中度和临界高血压患者,有报道规律的体力活动或运动可使收缩压、舒张压分别降低约6~10毫米汞柱;中等强度体力活动(即最大氧容量的40%~60%)就能有效地降低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此外,体力活动或运动对控制体重和饮酒等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有重要作用。需氧运动还能加强体力的耐受性。体力耐受性,为人体的一种生理状态,其强弱与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发病率、癌症和总死亡率呈负相关。体力耐受性越低,总死亡率越高。研究发现,高血压患者通过体力活动,增强体力耐受性,可有效地预防或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危险。

规律的运动对血压的影响与运动量有关。体力活动极少者运动量增加到中等程度,例如每周3次每次30分钟运动,血压下降最为显著。然而更高水平的运动量只能使体力耐受性提高,并不能进一步降低血压。Jennings等研究表明,对于缺乏体力活动的正常人和高血压患者,参加每周3次每次30分钟的运动方式达60%~70%最大运动耐量的踏自行车训练,血压下降10/7毫米汞柱,每周7次的同样运动仅使血压下降略有增加,为12/7毫米汞柱,而体力耐受性的增加明显高于每周3次运动者。体力活动或运动降低血压的机制还不十分清楚。一般认为,长期有规律的运动降低动脉血压可能是由于心排出量和(或)总的周围血管阻力下降所致。其可能的机制包括:

(1)体力活动减少儿茶酚胺释放或敏感性下降,使交感神经张力下降,特别是具有高动力循环特征者。

(2)引起血管顺应性改变,使血管压力感受器敏感性增强,总的周围阻力下降。

(3)使β受体敏感性各项增高或α受体敏感性下降。

(4)使血浆肾素、醛固酮水平降低。

(5)体重下降,胰岛素敏感性增强,糖、脂质代谢紊乱减轻。

(6)体力活动使病人饮食习惯发生改变,钠盐摄入量减少,少饮酒等。

运动方法

1.运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