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大科学家的故事
44066500000014

第14章 詹天佑

1890年,清政府想要修一条从北京到沈阳的铁路,这条铁路由英国总工程师金达指挥。在经过滦河的时候,要修一座桥,这个工程却让这位大名鼎鼎的英国工程师大伤脑筋。经过几天的观察和思考,这位英国工程师只好把这个工程交给了日本和德国的一些承包人来完成,结果他们都以失败而告终。

其实中国早在1887年就已成立了自己的铁路公司。但是当时执政的清政府对自己的技术人员不信任,总是把修铁路的大权交给外国人。

对滦河大桥束手无策的英国工程师金达找到了中国铁路公司的工程师詹天佑,他一脸愁苦地对詹天佑说:

“詹先生,这个滦河工程看来我们老外是拿不下来了,你看你们中国人是不是有新的办法。如果能行的话我就把这个工程交给你了。”

詹天佑在看完金达的设计图纸后说:

“如果你的设计方案能改动的话,这个工程我会很快完成的。”

着急的金达看见詹天佑已经同意承接这个工程,高兴得连忙答道:“可以,可以。”

詹天佑经过反复的研究和考察,发现滦河的建桥地点选得不是地方,因为这一带滦河的土质有问题。詹天佑改变了建桥地点,并大胆地采用了压汽沉箱的办法,让中国的潜水员下河操作,终于成功地打下了桥桩。就这样滦河大桥在詹天佑的指挥下建成了,那些外国工程师都目瞪口呆,不得不对中国工程师另眼相看。

詹天佑1861年生于广东南海,童年在私塾读书。旧时的孩子上学主要的课本就是四书和五经一类的古书,詹天佑自小并不喜欢这些东西,他喜欢的是用泥土做各种各样的玩具,并常常和小伙伴们到附近的一些工厂里去拾小螺帽,詹天佑因此收集了各种各样和不同型号的螺帽。

十一岁那一年,詹天佑来到了香港,并考取了技艺学校,他在技艺学校刚上了一年的学,就碰上了清政府在上海设出洋局,政府需要招收一批儿童到美国留学。詹天佑的父亲听说这件事以后,便去替儿子报了名,就这样詹天佑在香港参加了考试,并顺利地通过了考试。

1872年7月,十二岁的詹天佑作为中国第一批留美官费生前往美国去读书,在那里他先后读完了小学、中学并以良好的成绩考取了著名的耶鲁大学。在耶鲁大学里他攻读了土木工程和铁路工程专业,并于1881年以优异成绩学成回国,那一年他只有20岁。

当时中国守旧派官僚们对于铁路修建事宜既恐惧又反感,认为是“破坏风水、冲动地脉、让我们的祖宗在地下不得安宁”。这一来就使得学业刚结束的詹天佑英雄无用武之地。詹天佑只好改行到福建水师学堂学习驾驶海船,然后分配到福建水师“扬威”号旗舰上去担任驾驶官。

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詹天佑驾驶的“扬威”号参加了战斗,因为“扬威”号的指挥官张成半路逃跑,詹天佑主动担任了指挥官,并将敌人的旗舰狠狠地教训了一顿。

几年后,随着中国铁路公司在天津成立,詹天佑才得以旧梦初圆。滦河工程的建成不仅为中国人争了光,同时也为詹天佑以后的工作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在这之后,中国决定修建北京到张家口的铁路,因为铁路所经之地是我国的经济和军事重地,所以英国和俄国都争着要修这一条铁路。后来双方争执不下,就对当时执政的清政府表态:

“这条铁路除非由中国人自己来修,我们就不过问此事了。”

清政府于是决定自己来修建这条铁路。1903年,清政府终于起用了中国自己的铁路工程师詹天佑来修建京张铁路。外国人听到这个消息以后,都大为惊讶,他们认为按中国人的实力再过50年也完成不了这个工程。以至于詹天佑在给自己美国的一位老师写信的时候说:“如果京张铁路工程失败了,它不仅是我一个人的不幸,同时它也会给中国人民带来巨大的损失,我想我会用我所有的精力和时间来完成这一工程,这也是我坚持担当这一工程的一个重大原因。”

从北京到张家口的铁路全长二百公里,这条铁路不仅要经过崇山峻岭的燕山山脉,同时还得穿过号称天险的居庸关、青龙桥、八达岭一段,这些困难没有把詹天佑吓倒,他决定用穿山洞打隧道的办法,穿过燕山山脉。京张铁路仅在燕山山脉就打了四条隧道,最长的隧道有1091米。

打隧道虽然是一个解决火车如何穿过燕山山脉的一个方法,但是这个方法对贫穷的中国来说有些难处,因为这样一来,消耗的资金不仅很多,同时还占用过多的劳力。经过反复的研究和探讨以后,詹天佑在修建居庸关、青龙桥、八达岭一段时便采取了“人”字形的方法铺铁轨,让火车用两个大马力的火车头前拉后推,然后到交叉点以后再调换方向。这样循环交替,结果火车就能平平稳稳地上山了。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詹天佑的伟大壮举,在青龙桥车站为他立了铜像。

1909年8月11日,京张铁路终于完工通车了,并且比原计划提前两年完成。詹天佑的方法为国家节余了28万两银子。这条铁路的修建成功也使得外国人交口称赞。接着詹天佑又担任了川汉粤川铁路总工程师,并都圆满地完成了任务。詹天佑为中国铁路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