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母亲第一次参加家长会。幼儿园的老师说:“你的孩子有多动症,在板凳上3分钟都坐不了。”回家的路上儿子问母亲老师说了什么,她鼻子一酸,差一点落泪。“老师表扬了你,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1分钟,现在能够坐3分钟了。别的家长特别羡慕妈妈,因为全班只有宝宝进步了。”那天晚上,儿子破天荒地吃了两碗米饭。第二次家长会,老师说:“全班50名同学,这次你儿子数学排49名,我怀疑他有智力问题,最好带他到医院看一下。”回家的路上,她哭了。回到家里,看到诚惶诚恐的儿子时,她振作精神:“老师对你充满信心,你并不是一个笨孩子,只要你能够再细心些,会超过你的同桌。”说这些话时,她发现儿子暗淡的眼神一下子亮了。第二天上学,儿子比平时起得都早。孩子上了初中,又一次家长会,老师告诉她:“按你儿子的成绩,考重点中学有点危险。”她还是告诉儿子:“班主任对你非常满意,只要你努力,很有希望考上重点中学。”高中毕业,儿子把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送给了妈妈。边哭边说:“妈妈,我一直都知道我不是个聪明的孩子,是您……”
这时,她再也按捺不住十几年聚集在内心的泪水。
(3)不要做孩奴——伴侣第一,孩子第二
有的妻子有了孩子之后,完全忽略了丈夫的存在,一心扑在孩子身上,搞得有的丈夫得了产后抑郁症。辣小妹要警告这类jms,抚养孩子并不意味着我们要放弃我们个人的需要和夫妻间的交流,“孝顺儿女不如恩爱夫妻”,让伴侣幸福是你婚姻中的首要职责。抚养孩子也不是越专注越高效,孩子成长得好或不好,与父母之间的和谐程度有很大的关系。就算你把孩子看得至高无上,如果你没有了和丈夫良好的和谐关系以及丈夫的参与,你的母亲角色也不会做得成功。过分关注孩子,完全围着孩子转而没有了自身的生涯主题,这样的父母常常会以爱的名义干扰孩子的成长。这也是孩子未来婚姻不和的潜在心理因素。因为你心底里已经把儿子当作自己生命里的男人,不容许另一个女人与他争夺。
不要把未来交给过去。有的家长认为孩子1—6岁只是长身体的年龄,就把孩子扔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带。等到6岁时把孩子接回来上小学,才发现,这个孩子在学校里要么成为默默无闻的缄默者,要么成为无法无天的捣鬼者。
不要让孩子摆布你。轻信孩子的谎言会造成夫妻不和。不要为迁就孩子而牺牲自己不该牺牲的东西。不必要的自我牺牲往往会造成夫妻关系紧张,因为父母不能代替孩子生活。同样,孩子也不能再给父母一次人生。父母有父母的生活,孩子有孩子的生活——儿孙自有儿孙福。
让孩子先学会服从,再学你要他学的东西——拒绝孩子不合理的要求,就摆正了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
韩国“第一妈妈”说:“要在孩子面前树立爸爸的威信,爸爸是处理你和孩子关系的一张重要王牌。”
(4)统一教育口径——别为孩子吵架
如果夫妻俩一个吹笛儿一个捏眼儿,协调一致,恰到好处,不但使孩子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也增强了夫妻感情。反之,如果夫妻俩总是口径不统一,腔调不一致,不仅会造成夫妻矛盾突出,亲子关系紧张,最严重的是无法解决问题,孩子还成了牺牲品及受害者。没有稳定和谐的家庭,就绝对培养不出优秀的孩子。
给大家讲个心理学实验:有3个小笼子里分别关着3只饥饿的小老鼠,每只笼子里都有一个小按钮,第一只笼子的按钮如果小老鼠碰到它,就会送出美食,所以小老鼠饿了就会碰;第二只笼子的按钮如果碰到它,就会被电击一下,所以小老鼠只会碰几次,就不会再碰;而第三只笼子的按钮是一会儿美食,一会儿电击,你猜小老鼠会怎样?——疯掉了。呵呵,也许我们听了这个试验都很开心地笑起来,但是,如果小老鼠是孩子,而父母就是所谓的按钮呢?你还会笑吗?
所以,在教育孩子问题上,家长们,即父、母、祖辈,要保持一致!否则就会吵架。
建议:当双方在教育问题上意见不一致时,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去责备另一方,可以技巧性地支开:“亲爱的,你辅导这么久了,去休息休息,我来辅导一会儿”。先缓解矛盾,再寻求共识,协调出双方都满意的教养方法,然后再以一致的态度去面对孩子。
——为了孩子的成长,夫妻之间相互谦让是值得的。
2.一个好爸爸胜过10个好老师
很多男人总是把教育孩子的任务甩给孩子的妈妈,一是缺乏耐性,二是自私——只顾自己玩,三是忙于生意。
但是,如果你想你的孩子成才,那么父亲绝不能走开——再忙,也要做个好爸爸。
(1)培育孩子一本万利
现在中国的学费开支是除了购房之外的第二大消费,如果你想孩子进名校就得交赞助费1—3万,上大学,一年至少1万,研究生就更多了。而如果,你对孩子的培育多一点投入,把你打牌、喝酒的时间用来辅导孩子的学习,或者陪孩子玩,考上个好学校,你马上就有回报了,而不用等到孩子大学毕业,工作多年以后。你看,香港的大学在内地招生,就用50万的奖学金为“诱饵”。
某些地方机构也有奖金,比如,2007年的福建高考状元就获得当地某基金会的55万巨奖。这么多钱你恐怕一辈子也挣不到。
——孩子的培育是一本万利的事业!
(2)榜样:穷鞋匠培养出大作家
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出生在富恩岛上一个叫奥塞登的小城镇,那里有不少贵族和地主,而安徒生的父亲只是个穷鞋匠,母亲是个洗衣妇。贵族地主们怕降低了自己的身份,从不让自己的孩子和安徒生一起玩。安徒生的父亲对此非常气愤,但一点也没有在孩子面前表露,反而十分轻松地对安徒生说:“孩子,别人不跟你玩,爸爸来陪你玩吧!”
父亲亲自把安徒生简陋的房间布置得像一个小博物馆,墙上挂了许多图画和作装饰用的瓷器,橱窗柜上摆了一些玩具,书架上放满了书籍和歌谱,就是在门玻璃上,也画了一幅风景画。父亲还常给安徒生讲《一千零一夜》等古代阿拉伯故事,有时则给他念一段丹麦喜剧作家荷尔堡的剧本,或者莎士比亚的剧本。
为了丰富安徒生的精神世界,父亲还鼓励安徒生到街头去看埋头工作的手艺人、弯腰曲背的老乞丐、坐着马车横冲直撞的贵族等人的生活,这些经历为安徒生以后写出《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等童话故事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孩子的成长、天才的培养,父亲绝不能缺席!
3.家教新概念——乱教不如不教
中国家长“重教而不会教”,往往人云亦云,“专家”强调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家长们就跟着乱起哄,还没生出来就搞胎教,孩子刚会说话就教他背唐诗,才上幼儿园就灌输小学的知识,生怕孩子落于人后,输在起跑线上。这些做法,累了家长害了孩子。今天,已经到了更新观念的时候。对于那些不知道怎么教育孩子的家长,我们提出3个新概念:乱教不如不教——让孩子像野花一样自由生长,孩子不怕不教最怕惯娇——惯子如杀子,乱教一番不如养几个好习惯——习惯决定命运。
(1)乱教不如不教——让孩子像野花一样自由生长
当初所有的孩子都没做这么多课外题,原子弹还不是造出来了,人造地球卫星还不是上天了,麻大叔这代人初中都没学过英语,还是出了那么多优秀的翻译人才。
现代孩子孤独,需要更多的关注,而不需要你给Ta规划人生,要让孩子,像野花一样,自己成长:
给Ta空间,让Ta自己往前走。给Ta时间,让Ta自己去安排。
给Ta条件,让Ta自己去锻炼。给Ta问题,让Ta自己找答案。
给Ta困难,让Ta自己去解决。给Ta机遇,让Ta自己去抓住。
给Ta打击,让Ta自己去面对。给Ta对手,让Ta自己去竞争。
给Ta权利,让Ta自己去选择。给Ta方向,让Ta自己去创造。
(2)不怕不教就怕惯娇——惯子如杀子
自古就有惯子如杀子的说法,年轻的父母应当谨记!有一个母亲对儿子百般疼爱,娇生惯养,孩子最初的不良习惯发展为不良习气,再发展到恶行,最后发展成犯罪。在临刑之时,即将失去生命的儿子对母亲提出了最后要求:“再吃妈妈一口奶”,就在母亲再一次献出“爱心”之际,儿子却狠狠地咬掉了母亲的乳头。
所以,再次警告大家,要想你的孩子成人成才必须避免娇惯。
(1)特殊待遇。太阳、太子、小皇帝,吃独食,做独生。
(2)轻易满足。要什么给什么,要干啥就由他,边吃饭边玩,边吃饭边看电视,边写作业边玩,无休止地打游戏、看电视……
正确的办法是,“要想小儿安,三分饥和寒”——养尊处优是养育,不是教育。
(3)祈求央告。例如边哄边求孩子吃饭,追着屁股喂;央求孩子睡觉,给孩子讲3个故事才睡;央告他叫长辈,表现出无可奈何的神情。
(4)大惊小怪。孩子稍有不适就惊慌失措,摔倒了就慌忙扶起,本来孩子并不害怕,却被父母娇惯得哭起来。
好妈妈牵着孩子,坏妈妈抱着孩子;好妈妈让孩子在前面走,坏妈妈则让孩子跟在身后走。
(5)迁就纵容,没有家规没有惩罚。认为孩子小、不懂事,就不加约束放任自流。其实,孩子不能惯,越惯越混蛋。要教育好孩子,首先必须规范孩子。要让孩子在生活中有禁区,要让孩子懂得有些规则是无法动摇的,有些过失是要承担后果的。如果孩子看不到犯错的后果他就不会接受教训。孩子处于儿童时期你的家庭越民主,孩子就会变得越霸道。
如何惩罚?孩子很小的时候不明白道理,犯了错,可以用“打”来及时中止他的错误行为并让他建立是非观——铁血家规热炉原则。但孩子到了明理的年纪就不宜使用体罚,那些经常打孩子的人,多半是夫妻关系不好的人,把对配偶的不满发泄到孩子身上。
怎么处罚?练金鸡独立!
但,不能惩罚失败!
(6)不让劳动。视孩子为“掌上明珠”,不让他参加劳动,凡事都包办代替。
要把自食其力当作教育孩子的头等大事。歧视劳动教育,可称得上是一种忘本与背叛。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是建立孩子自信的一条捷径。麻大叔的网友就做得很好,让他的儿子擦皮鞋,擦全家人的皮鞋。
(7)害怕哭闹。一哭闹,父母主动投降,甚至鼓励孩子“打坏爸爸”“骂臭妈妈”。
(8)当面袒护。例如爸爸管、妈妈护,或者妈妈管教,奶奶、外婆干涉,等等。
(3)乱教一番不如养个好习惯——习惯决定命运
很多家长并不知道怎么教育孩子,他们只有一招——逼子成龙。麻大叔告诉你,神童不是没有,他们的所谓“神”,和先天的智力有关,而不是靠对其智力的掠夺性开发得来的。不要以为丑小鸭变成白天鹅是丑小鸭努力学习的成果,真实的原因是:丑小鸭的妈妈生了一个鹅蛋而不是鸭蛋。过于强调早期教育,虽然会让孩子早一点学到一些知识,但却很可能因此终生丧失对追求这些知识的兴趣,以致“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真正输在人生的起跑线上。
作者认为,如果我们不知道怎样教育孩子,那就不要刻意去“教”,只需要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因为,我们很多人都过着骡子一样的生活。心理学上叫习惯陷阱——从小就养成了各种各样的习惯,并且被这种习惯所左右,不假思索地按着习惯去做事。
(1)专注——人生成功的基石
A.专心吃饭:一是吃饭时专心吃,不看书不讲话不看电视;二是不吃零食;三是夹菜不要在盘子里东挑西捡。
B.专一喝水:水是生命之源,不喝汽水可乐类饮料——十大垃圾食品之一,只喝白开水。
C.专心拉屎:很多人拉屎不专心,看书看报或者抽烟,都不是好习惯,容易便秘。所以,从小就要养成专心拉屎的好习惯。身体好的一个标志是拉得快。
D.专心睡觉:睡觉就是睡觉,睡前不能看书或者听故事。
E.专心走路:不要到处打望,走人行道,走斑马线。
(2)勤俭——再富也要穷孩子
有一父母,他们的小孩大学毕业,上班了,有了收入,所以不再给他零用钱。可是刚进入社会的年轻人,用好的吃好的追潮的,钱根本不够用,结果丢了一句话给父母:“如果你们不能一辈子供给我优越的生活,那为什么从小要让我养成这种习惯?”
——贫穷是重要的教育资源,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3)健康——先成兽身,后养人心
叔本华说:“健康的乞丐比有病的国王更幸福。”
如今的学校似乎更像是争分夺秒的标准化“饲养场”,不停地往孩子的头脑中填塞着知识的块料,根本无暇顾及承载知识的身体是否维护良好。做家长的千万要清醒,学校教育总是器重学生的知识学习,站在“知识本位”那边;家庭教育必须站在“性格、身体本位”这边,更看重孩子的性格和身体。关心孩子的学习的生命成本,跟孩子一起运动、一起做家务。
让孩子至少喜爱一项竞技型的活动技巧。
(4)学会爱——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
成功的家庭教育在于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让孩子学会爱,爱亲人,爱邻居,爱朋友,爱同学,爱老师……
在你疲劳的时候向孩子撒撒娇,告诉Ta你今天不想当妈妈了,想当孩子,向Ta提出要这要那的要求。
如果你的孩子比你厚道,请不要讥笑Ta的脆弱。
爱从小事做起,守时、排队、在公共场所不大声说话、不轻易发怒等等。
如果孩子暗恋某个异性,请不要讥笑Ta。
当孩子带小伙伴来家里玩的时候,你要表现得友爱而又热忱。
(5)学会学——把学习当成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任务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孩子之所以厌学,因为孩子总是被迫学习那些只有知识没有文艺的资料。
启而不发,吊足孩子的兴趣,培养孩子的钻研精神。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给孩子树立一个小偶像,鼓足学习的动力。
认真听讲的孩子偶尔成绩好,认真自学的孩子永远成绩好。
父母不要错误地使用奖励:“如果你这次考得100分,就奖励你100块钱”“要是你能考进前5名,就奖励你一个新玩具”等。这样的奖励将抹杀孩子的学习兴趣。这在心理学上叫“德西效应”。
4.别做应试教育的帮凶
很多家长不知不觉做了应试教育的帮凶,任凭学校和老师为了升学率把孩子绑架,却反过来指责应试教育害了孩子。
去看看郑爱梅教育儿子丁传明的故事,你就知道你是不是帮凶了。
本书不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