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提问:我女儿生活上太奢侈浪费,该怎么办?
女儿是家里的小独苗,对于女儿的要求,只要是不算太过分我基本上都会满足她。我发现时间久了,女儿变得越来越不知节俭了:想买什么就买什么,买回家的东西也不知道珍惜;有时候为了买新的作业本,她会把刚用了两天的作业本偷偷地丢掉;铅笔刚削了一个头就不用了,扔得到处都是;馒头吃了一半就随手扔到茶几上,等等。
女儿这么浪费,我让她学会节俭一些她也不听。我该怎么教育女儿呢?
专家解答:节俭是一种美德,妈妈要让女孩养成节俭的习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让孩子吃好点儿、穿好点儿、生活上再舒服点儿都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很多家长对孩子的物质要求总是无条件地满足,贯彻“再苦不能苦孩子”的思想方针,宁愿自己节衣缩食,也要尽量满足孩子的要求。家长总是把最无私的爱给了孩子。
但是,凡事都要有个度,家长总是尽量满足孩子的要求,很容易使孩子养成铺张浪费的坏习惯。孩子总以为自己想要什么就会得到什么,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因此也没必要通过节俭来“委屈”自己。
在孩子的心中,根本就没有节俭的意识,她们并不懂得节俭的真正意义所在。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千金难买幼时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等等。这些脍炙人口的诗句都说明了一个重要的道理:节俭,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人人都应该养成的习惯。
让每个孩子学会节俭,是家长不可推卸的责任。应该如何让女孩学会节俭呢?下面,我们提供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供妈妈参考。
为妈妈支招:
第一,妈妈可以用传统教育的方式让女孩理解节俭的含义。
让孩子学会节俭,首先就应该让他们理解节俭的真正含义。妈妈可以通过讲故事或者让孩子诵读古诗的方式,使孩子更好地理解节俭的意义所在,让她明白节俭不仅是美德,也是我们生活的必需。
韩梦在家里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从小就养成了节俭的好习惯,因此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和同学们的称赞。
平时在家的时候,韩梦经常缠着妈妈讲故事,妈妈就通过一些小故事让孩子明白节俭的道理:“从前,有一个老财主的儿子,不知道勤俭节约,花钱总是大手大脚的。他经常去一家饭馆里吃饺子,却从来不吃饺子皮,只吃里面的肉馅。”“妈妈,那多浪费呀!”韩梦忍不住说道。
“是的,但是这个人后来受到了教训。他家里遭遇了一场火灾,他一下子沦落成为了乞丐。有一天他讨饭讨到了那家饭馆,老板就以饺子皮招待他,并告诉他这些饺子皮都是他当年扔掉的。财主的儿子很惭愧,从此他勤奋劳动,生活节俭,不久家境又好了起来。听了这个故事,你能用一首古诗表达自己的感受吗?”只听韩梦脱口而出:“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韩梦还和妈妈开玩笑说道:“妈妈,我可要养成节俭的好习惯,要不然以后也要吃饺子皮啦。”
第二,妈妈要让女孩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和消费观。
现在生活生平提高了,孩子手中的钱也越来越多,造成了孩子花钱大手大脚的坏习惯,大有“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意味。因此,妈妈有必要让女孩懂得节俭,要让她树立正确的金钱观,要让她知道家长挣钱的辛苦。有条件的话,妈妈还可以让女孩适当地打工挣零花钱,有了切身的感受,孩子花钱就不会毫无顾忌了。
此外,妈妈还要让女孩树立科学的消费观。妈妈可以指导女孩多买一些有意义的书、杂志或者报纸,让她建立属于自己的藏书架,日积月累,女孩的精神食粮就会充足起来。这样不仅有利于让女孩养成节俭的习惯,还有利于提高她的阅读水平,真是一举两得的好方法。
第三,让女孩学会节俭,妈妈也可以让她实行“计划经济”。
想要孩子养成节俭的好习惯,妈妈不妨让女孩学会有计划地花钱。即使刚开始孩子会过着节衣缩食的“苦日子”,只要妈妈能狠下心来,帮她度过心理难关,那么女孩就会学会有计划地消费,学会节俭。
李惠在家里可受宠了,不管有什么要求爸爸妈妈总会尽量满足她。但是妈妈发现李惠变得越来越习惯浪费了:橡皮、铅笔等学习用品总是要买很多,不喜欢用就直接丢掉;洗刷的时候水龙头总是开得很大,不用的时候也不会立即关上;一回到家就打开电视机,有时候不看也不会关上,等等。
所以,妈妈决定让李惠感受一下“艰苦”的生活。妈妈规定,李惠以后的学习用品,只能用旧的换新的,否则就不能用新的。有一天李惠又对妈妈说:“妈妈,我想买一盒水彩笔。”妈妈问道:“家里不是还有吗?”“那些都已经旧了,颜色不好看了。”妈妈说:“笔没什么旧不旧的,你用了没多长时间呢。”
见这个方法行不通,李惠又想了个新的理由:“妈妈,那些彩笔都不全了,有些颜色的笔已经丢了。”可是妈妈却说:“那是因为你没有收好,这是你自己的责任。你仍然不能买新的。”没办法,李惠只好“投降”了。不过从那以后,她学会了节俭,再也不随意浪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