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生活在大辽时代
44223900000008

第8章 足智多谋的战术家

在频繁的对外战争中,辽朝的统治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实战中形成了有特色的作战方略,辽朝还把中原地区的著名兵书如《孙子兵法》、《六韬》、《黄石公三略》等翻译成契丹文,并刻板印行,可见辽朝很注重学习其他民族的成熟兵法理论。

看懂了《孙子兵法》的辽朝,涌现出大批运筹帷幄、智勇过人的名将,像耶律休哥,耶律斜诊,耶律隆庆,萧达凛,创造了一个个以少胜多的军事奇迹。

在太祖耶律阿保机讨伐室韦族,唐朝卢龙军节度使刘仁恭派遣养子赵霸,领兵数万来帮助室韦,赵霸到达武州后,辽太祖通过间谍,获悉这一重要情报,当即在武州外的桃山下埋伏下精兵,然后派一个室韦人叫牟里,诈称受室韦酋长指令,约赵霸兵到桃山来。赵霸军来后,契丹军队四面埋伏一起进攻,当即活捉赵霸,数万卢龙军队全部被歼灭。

公元978年5月,北汉被宋朝攻灭,宋太宗赵光义决定乘胜攻辽,一鼓作气收复燕云十六州。在宋军数十万大军围攻下,幽州城里人心动摇,降者相继。幽州被围六天后,正在游猎的辽景宗耶律贤才得到消息,大敌当前,契丹民族的安危决于一线,面对危局,有大臣居然主张放弃燕云十六州,退守中京一线。关键时刻,辽朝柱石、百战名将耶律休哥挺身而出,力排众议,认为幽州绝不可轻易放弃,并请求亲率精骑五千前往救援,如果不能取胜,再撤退也不晚。在支援幽州的过程中,夜间,耶律休哥让他率领的五千契丹精骑,在夜间,人人手里拿着一个十字头的火炬,在白天,每人高举双面旗帜,与辽朝另一个名将耶律斜轸,东西两面夹击幽州城外的宋朝军队,给北宋造成契丹大军,源源不断到来的假象,看到漫山遍野的大火把,北宋军队不明底细,顿时军心大乱,此刻幽州城内辽朝军队也得到援军到来的消息,立刻开关落锁,里应外合,冲杀出来,一举大破宋军,宋太宗负伤,不顾体面,乘坐驴车逃走。

幽州之战8年后,北宋再次进犯辽朝,北宋此次两路出兵,其中一路为杨家将老令公杨继业,他率领自己的儿子七郎八虎,夺取河北歧沟、涿州,攻陷固安。当时辽朝援军未到,耶律休哥兵力太少,因此,他白天不出战。在夜里,耶律休哥命轻骑兵,出没于北宋两路军马之间,杀伤单弱的士兵。白天则率领精锐部队,虚张声势,假打假战,使北宋军队忙于防御,从而疲累其人马。耶律休哥还在林间草野设埋伏,切断北宋的粮道。北宋军队因粮运不继,退守白沟。

一个多月后,北宋军队再次整顿人马进犯。耶律休哥以轻骑兵逼近敌人,乘敌人早起在草席上进食的机会,发动攻击,因此,北宋军队自救不暇,北宋士兵口干舌燥,但又找不到水井,只能从泥沼里汲水过滤后饮用,经此一战,耶律休哥杀敌数万,他搜集北宋死尸,在辽上京城做了一个金字塔型的肉丘坟。从此北宋军队害怕辽朝,再也不敢北上。当时北宋人想阻止小儿啼哭,便说:“耶律休哥来了!”。

辽军每次出兵,兵马总数不下十万,他们并不按交通道路行军,而是将十万兵马排成横贯东西的阵势,平行向前推进。在辽军主力的东西两翼和主将的大帐前,各游动着三队骑兵,每队一万骑,分别由三位大将率领,又选骁勇善战的勇士三千人为先锋军,选剽捍的一百名骑兵,在距离主力百十里外游动,担任巡逻侦察任务,号称栏子马,栏子马夜间每行十里或五里就停下来,下马侧听有无人马的声音。有则擒拿。当遇到大队敌人,立即回马飞报先锋,合力攻击。一旦大帐前的集结号响起,十万大军立刻环绕主将的大帐收缩起来。

契丹人作战经验丰富,在战术上基本遵循机动原则,看到敌人强大,多不会硬拼,而是采用埋伏和截断粮道的战术,契丹人还善用疑兵,夜晚时,遍布火光,白天则在上风头,拖拽树枝起尘,造成众军奔驰的假象,惊吓敌军。

契丹人临阵之时,先判断敌人阵势的大小,周围的地理形势,再出骑兵以口字型的四面方阵包围敌人,骑兵每500到700人为一队,十队为一道,十道当一面。队、道、面各有主帅。各面先出精骑冲突敌阵,如果得手,则全军随后冲锋,若不能得手,则第一队退下,由第二队精骑继续冲锋,往来数次,若敌阵依然不动,则各队轮番冲杀敌阵,等待二、三天后,敌军疲惫不堪了,再展开同样的攻击,而自己的人马则可以在后阵轮番休整。为保存战马的体力,契丹主力行军时,在未遇敌人主力之前多步行,遇到敌人阵势整齐时,他们会尽量避战,只等敌人退时才乘上战马冲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