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这穷人对仆人说:“行行好吧!请给我一锅肉汤。”会得到什么结果呢?因此,伊索在故事结尾处总结道:坚持下去,方法正确,你就能成功。而这里的方法正是去进行创新。如果那个穷人只是依照常规去乞求一锅肉汤的话,毋庸置疑,他肯定得不到,那么结果可能是他被饿死或冻死在那个暴风雨交加的日子里。我们也许可以说,当时他别无选择,在明知道常规方法得不到自己所需要的东西时,就选择了创新,用创新的思维去为自己赢得了需要的东西。
从上面的例子中我们可以知道,创新不需要天才,创新只在于找出新的改进方法。任何事情的成功,都是因为能找出把事情做得更好的办法。
创新是时代的召唤
拿破仑·希尔指出,人的可贵之处在于创造性的思维。一个有所作为的人只有通过创造,为人类做出自己的贡献,才体会到人生的真正价值和真正幸福。创新思维在实践中的成功,更可以使人享受到人生的最大幸福,并激励人们以更大的热情去继续从事创造性实践,为我们的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实现人生的更大价值。
据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人所发挥出来的能力只有其天赋的2%~5%。人可挖掘的潜力是巨大的,而提倡打破常规的创造性思维无疑是打开这扇大门的一把金钥匙。只有去打破常规,产生创新性思维,我们的个人才能够得到发展,我们的国家才能够不断前进。除了创新,我们别无选择。
有些人总觉得创新是一件非常神秘的事情,认为似乎只有极少数人才能办得到。其实,创新有大有小,内容和形式各不相同。创新活动已经不仅是科学家、发明家的专利,它已经深入到普通人的生活中,很多人都可以进行创造性的活动。只要有心,在工作的各个方面都能够点燃创新的火炬,进而为我们的人生增光添彩。
解放前,南京有家鹤鸣鞋店,牌子虽老,却无人问津。老板发现许多商社和名牌店都登广告推销商品。他也想做广告宣传一下。
但怎样的广告才有效果呢?店老板来回走动寻思着。这时,账房先生过来献计说:“商业竞争与打仗一样,只要你舍得花钱在市里最大的报社登三天的广告。第一天只登个大问号,下面写一行小字:‘欲知详情,请见明日本报栏。’第二天照旧,等到第三天揭开谜底,广告上写‘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人行必有我鞋,鹤鸣皮鞋’。”
老板一听,觉得此计可行,依计行事,广告一登出来果然吸引了广大读者,鹤鸣鞋店顿时家喻户晓,生意红火。老板很有感触地意识到:做广告不但要加深读者对广告的印象,还要掌握读者求知的心理。这则特别的商业广告,也显示出赫赫有名的老商号财大气粗的气派。从此,鹤鸣鞋店在京沪鞋帽业便异军突起。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据说是商朝的建立者汤刻在浴具上的铭文,旨在激励自己不断创新变革,每天都有所作为。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经济发展突飞猛进,新生事物层出不穷,我们必须敢于创新,跟上时代潮流,更要有超前意识,敢于标新立异,冲破传统观念,才能取得极大的成功。
“换地方打井”,不断探索创新
是著名思维学家、创新思维之父德·波诺提出的概念,简单来说就是要求人们善于创新。
“换地方打井”是强调如果打井的位置没有选对,那么再怎么努力也是白费,应该及时更换地点,寻找一个更容易出水的地方打井。所以,打井的时候,如果努力的程度足够却不见水,就要想想:打井的位置是否正确,或者根本就没有水,或者要挖很深才可以见到水。
“换地方打井”要求我们学会横向思维,不断探索更多的解决方式,更具创造力。而创造力和创新思维正是我们成功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
战胜困难不能缺少创新思维。创新能够帮助你更好地发挥你的潜能,帮助你找到理想的“金矿”。人只有在不断的创新中才能有进步,才能使自身的能力不致枯竭。
所以,如果你具备一个聪明的头脑和一双敏锐的眼睛,就不要让它们荒废掉,而应该善用自身的天赋去开创更大的天地,开拓更大的商机,发现更多的机会,尝试更多的可能。
创新就是生产力,创新就是财源、机会,创新就是帮助你战胜对手的有力武器和保障。企业具备创新思维,生命力必定是旺盛的;商家具备创新思维,生意必定是红红火火的。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那么成功的机会就会多一些,问题就会有新的转机。
创新存在于每个细节之中
管理大师彼得·杜拉克说:“行之有效的创新在一开始可能并不起眼。”而这不起眼的细节,往往会激发创新的灵感,从而让一件简单的事物出现一次超常规的突破,而这个突破很有可能让这个社会发生大的变革。牛顿从苹果落地这样一个小得不能再小的事件中,发现了万有引力的存在,而如今没有人能否认这个定律给我们的社会所带来的巨大变革。杜拉克认为,创新变革不是浮夸,它要做的只是某件具体的事,有时只是自己的一个简单想法。
在我国,许多企业的领导在寻求创新变革时,不管在技术创新还是在管理创新方面,总习惯于贪大求全,却很少有“于细微处见精神”的细心和耐心。相反,成功的企业家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在谈到创新时却说:“创新不等于高新,创新存在于企业的每一个细节之中。”事实上,海尔集团在细节上创新变革的案例可谓数不胜数,仅公司内部以员工命名的小发明和小创造每年就有几十项之多,如“云燕镜子”“晓玲扳手”“启明焊枪”“秀凤冲头”等。并且这些创新变革已在企业的生产技术等方面发挥出越来越明显的作用,而这些创新变革在另一方面又促进了员工的积极性,让他们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
虽然每一个细节看上去都很小,但是这儿一个小变化,那儿一个小改进,却可以创造出完全不同的结果。我们都知道量变会导致质变,那么如果我们把创新比作是一种“质变”,这种“质变”经过了“量变”的积累,就自然会达成大的变革和创新。
创新让冷门变热门
冷门、热门这两个词语如今已经占据了我们大部分的生活,从高考时选择专业,到毕业后选择工作,我们大多数人都渴望着找到一个热门的专业、一份热门的工作。可实际上呢,我们当时有没有想到如今的热门能否意味着永远的热门?而如今的冷门又能否永远地冷门下去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在如今这个变化如此迅速的社会里,我们怎么能期待可以找到永远热门的事情呢。那么,我们想保持成功、想永远热门的关键是什么呢?那就是我们有能力去把如今冷门的东西变成热门的,这样我们就学到了创新的能力。有了创新的思维,在任何时候我们都可以让自己处于热门的状态。
林枫大学时读的是彩色树种植专业,很多人认为这个专业毕业后同农民也差不了多少。但林枫的选择更出人意料,从北京毕业后回到浙江老家,他承包了一个苗圃,扦插、嫁接,大规模种植,专门进行日本红枫、美国红枫、黑橡胶树等进口彩色树的引种,效益惊人。彩色树在园林绿化中起“画龙点睛”作用,随着上海等各大城市打造色彩斑斓的城市绿化,不仅城市公园、大片绿地需要,住宅小区的绿化也缺不了它。甚至私家庭院对彩色树也孜孜以求。彩色树需求量扶摇直上,很卖得出价钱。林枫创业两年,资产已经高达数百万元。
在我们的一生中,最重要的并不是有多高的职位、有多少财产、是否从事热门职业,关键在于我们是否实现了我们的价值,是否有所创新,是否为社会留下了有价值的东西。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说自己无愧于这一生。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这样才可以有创新的能力,把冷门变成热门。而所谓的“冷门挖金”,也就是把“冷门变成热门”,就是人弃我取。只要取到了对自己有益的“冷门”,就必然可以取得成功。
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美国柯林奈特公司的创始人约翰·柯林南是电脑软件行业中的标新立异者。1968年春天,柯林南在学过电脑软件之后,认为应该将自己所学回馈社会,于是他决定建立起一个新的事业。他对这个新事业的观念极为清晰。
第一,他认为在像电脑软件这种知识密集的行业之中,人可以有特殊的贡献。因此,他认为他的新公司要尽全力吸引且留住那些能够创新的人才。
第二,虽然在当时许多人习惯把电脑软件视为某种稀有的艺术品,可是柯林南却认为可以像一般商品一样大量制造,也就是说发展许多基本软件,以便在进行一项新工作时不必重复先前已熟悉的步骤。就是要发展电脑软件,使之成为使企业更有生产力的工具,而且不断进步。
第三,柯林奈特公司设法从那些为自己需要而设计,但又不经营电脑软件的“尖端客户”那里,取得软件程序和设计,经过处理后再销售给企业,使两种价值合二为一得到实现。
在确定了上述新奇但又现实的想法之后,柯林南就聚集了一群致力于美国软件行业的同事们,开始了他们的新事业。他们的第一项产品是名叫“库尔普莱特”的程序,一项很容易借由电脑打出报表的程序。很不幸的是,这个程序并不吸引人,而这时公司在银行的存款只有500美元,两天之后又有8500美元的薪水必须交付,根本没有求援之处。于是柯林南就带着他那唯一的,而又不成功的产品到市场上重新定位。这一次他把程序改名为“EDP稽查员”,他不但获得了成功,而且发现并不是幕僚人员才使用电脑,内部和外界的稽查员除了他们所熟悉的簿记员、计算机和书面记录外,也得同样面对电脑、程序和磁带等。
由此,柯林南开辟了一个新市场,就是对稽查员进行各种应用电脑的特殊训练和个别服务。这个“EDP稽查员”是柯林南首次在商业上获得的成功,为这个新成立的公司打下了发展的基础。之后,柯林南又进一步发展EDP软件,使一般的人员都能操作、存取和发挥电脑的全部功能。在资料库管理软件业务基本形成之后,柯林奈特公司就转向自行发展或向外取得软件,处理后,供应市场各种功能的软件,解决客户制造、销售、人事、财务等问题。
柯林奈特公司的最大创新就是处理零散的软件,向客户提供所需的资料及分析结果。这种创新的确有效,从战略空军到杜邦公司,柯林奈特公司已拥有两万多个客户,使该公司销售量连年翻番。
一种产品的产生,一个潮流的兴起,往往都是由创新而起。而第一个敢吃螃蟹的人就是这个潮流的先导者,往往会以绝对的优势在这个潮流中获利。
激发潜在的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人类才有的高级思维活动,是成为各种出类拔萃人才必须具备的条件。即使遗失了与生俱来的创新思维,我们也可以通过心理上的自我调节,有意识地在各个方面认真思考和勤奋练习,重新将创新思维找回来。卓别林说过:“和拉提琴或弹钢琴相似,思考也是需要每天练习的!”
一、张开想象的翅膀
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他之所以能研究出“狭义相对论”,得益于他在孩童时期便常常幻想自己同光线赛跑。而世界上第一架飞机也来自人们想要像鸟类一样飞翔的梦想。幻想是创造性想象的一种特殊形式,适当的幻想能够引导人们发现新事物,作出新努力、新探索和进行创造性的劳动。
大部分人终其一生只运用了大脑想象区大约15%的空间,开发这个空间应该从想象开始。想象力是人类运用储存在大脑中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推断和设想的思维能力。
二、培养发散性思维
发散性思维的含义是指一个问题假如存在不止一种答案,就要把思维向外发散,找出更多的答案。
“涉猎多方面的学问可以开阔思路……对世界或人类社会的事物形象掌握得越多,越有助于抽象思维。”197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金获得者、美国科学家格拉肖这样启发我们。
当我们思考砖头有多少用途的时候,充分运用发散性思维可以给出我们很多的答案:建筑房屋、铺路、刹住停靠在斜坡的车辆、砸东西、压纸、垫高、防卫的武器……这就是发散性思维的力量!
三、发展直觉思维
直觉思维是指不经思考分析的顿悟,是创造性思维活跃的表现之一。在学习过程中,直觉思维可能表现在许多方面,比如大胆的猜测、急中生智的回答,或者新奇的想法和方案等。在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要及时留住这些突然闯入的来客,努力发展自己的直觉思维。
达尔文在观察植物幼苗生长的过程中,发现幼苗顶端向太阳照射的方向弯曲,推测出可能是由于其顶端含有某种物质,在光照的作用下,转向背光一侧。后来,在达尔文研究的基础上,科学家做了反复研究,才找到这种植物生长素。
希腊王叫阿基米德想出一个办法检测王冠是否为纯金,阿基米德冥思苦想好几天。在洗澡时,阿基米德发现,他所排出的水在体积上与他的身体相等,灵光一闪,他顿悟了王冠的测量方法。
四、培养思维的独创性、灵活性和流畅性
创造力建立在广博的知识基础上,包括三个因素:独创性、灵活性和流畅性。
对刺激作出不同寻常的反应的能力是思维的独创性,能流畅地作出反应的能力是流畅性,而灵活性是指随机应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