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胜任才是硬道理
44429700000026

第26章 思路决定出路,想法决定干法(8)

“啪”,弗洛姆又打开了房内另外几盏灯,强烈的灯光一下子把整个房间照耀得如同白昼。学生们揉揉眼睛再仔细看,才发现在小木桥的下方装着一道安全网,只是因为网线的颜色暗淡,他们刚才没有看出来。弗洛姆大声地问:“你们当中还有谁愿意现在就通过这座小桥?”

学生们没有作声,“你们为什么不愿意呢?”弗洛姆问道。“这张安全网的质量可靠吗?”学生心有余悸地问。

弗洛姆笑了:“我可以解答你们的疑问了,这座桥本来不难走,可是桥下的毒蛇对你们造成了心理威慑,于是,你们就失去了平静的心态,乱了方寸,慌了手脚,表现出各种程度的胆怯——心态对行为当然是有影响的。”

其实在职场上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在面对各种困难挑战时,也许失败的原因不是因为智能低下,也不是没有把整个局势分析透彻。反而是把困难看得太清楚,分析得太透彻,考虑得太详尽,才会被困难吓倒,举步维艰。倒是那些没把困难完全看清楚的人,更能够勇往直前。

永不放弃,直到困难向你低头

俗语说“自助者天助”,一个人的工作成功与否,要看他有无恒心,能否善始善终。持之以恒是人人应有的美德,也是顺利完成工作的重要因素。一旦在工作中养成了有始无终、半途而废的坏习惯,就永远不可能出色地完成任务。

如果你有能力,业绩却远远落后于其他人,不要埋怨,最好自我反省一下:自己是否坚持不懈、善始善终地把工作进行到底了?如果不是,这也许就是你为什么失败的原因。对于任何一件工作,要么不做,要做就要有始有终、彻彻底底地去完成它。

在所有的职业中,推销员、业务员是最容易遭拒绝、最容易受挫的工作。许多人整天忙忙碌碌,却没有取得成功,没有别的原因,他们大多败在缺乏坚持不懈的精神、遇到挫折时放弃自己的追求上。

美国销售员协会的一项调查研究指出,缺乏坚持精神是销售失败的主要原因。请看下列统计数字:

有48%的推销员在面对目标客户的一次拒绝后,选择了放弃;有25%的推销员在面对目标客户的两次拒绝后,选择了放弃;有15%的推销员在面对目标客户的三次拒绝后,选择了放弃:只有12%的推销员在面对目标客户的三次及以上的拒绝后,仍然继续干下去,因此他们做成了80%的生意。

一个人做一点事并不难,难的是能够持之以恒地做下去,直到最后成功。面对困难,积极着手解决,不轻言放弃,是一位胜任者应有的思路。

成就是逼出来的

一个人,如果你不逼自己一把,你根本不知道自己有多优秀;一个人,想要优秀,你必须要接受挑战;一个人,你想要尽快优秀,就要去寻找挑战;一个人,敢听真话,需要勇气;一个人敢说真话,需要魄力;一个人的知识,通过学习可以得到;一个人的成长,必须通过磨炼!

22懂得借力,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借力借势,善假于物,借别人的光成自己的事。

在工作中,要想成功地解决问题,不能仅仅依靠自己的力量。一个优秀的员工必定懂得群策群力,善于借助同事、上司或其他部门的力量。只有懂得借力的技巧,才有更多的精力来处理更多的事情,成就卓越的概率才会更大。关于这一点,下面这个充满哲理的小故事也许能更形象地加以说明。

星期六上午,一个小男孩在他的玩具沙箱里玩耍。沙箱里有他的一些玩具小汽车、敞篷货车、塑料水桶和一把亮闪闪的塑料铲子。在松软的沙堆上修筑公路和隧道时,他在沙箱的中部发现一块巨大的岩石。

小家伙开始挖掘岩石周围的沙子,企图把它从泥沙中弄出去。他的力气很小,对他来说岩石相当巨大。他手脚并用,费了很大的劲,才把岩石连推带滚地弄到了沙箱的边缘。不过,这时他才发现,他无法把岩石向上滚动、翻过沙箱边框。

小男孩下定决心,手推、肩挤、左摇右晃,一次又一次地向岩石发起攻击。可是,每当他刚刚觉得取得了一些进展的时候,岩石便滑脱了,重新掉进沙箱。

小男孩只得拼出吃奶的力气猛推猛挤。但是,他得到的唯一回报便是岩石再次滚落回来,砸伤了他的手指。

最后,他伤心地哭了起来。这整个过程,男孩的父亲在起居室的窗户里看得一清二楚。当泪珠滚过孩子的脸庞时,父亲来到了跟前。

父亲的话温和而坚定:“儿子,你为什么不用上所有的力量呢?”

垂头丧气的小男孩抽泣道:“我已经用尽全力了,爸爸,我已经尽力了!我用尽了我所有的力量!”

“不对,儿子,”父亲亲切地纠正道,“你并没有用尽你所有的力量。你没有请求我的帮助。”父亲弯下腰,抱起岩石,将岩石搬出了沙箱。

人互有短长,你解决不了的问题,对你的朋友、亲人、同事、客户等而言,或许就是轻而易举的。记住,他们也是你的资源和力量。所以,不要把所有问题都让自己一个人来扛。适时适当地寻求他人的帮助,有助于我们迅速地解决问题,进而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成绩。

总之,对于一个胜任者来说,他清楚怎样借力,借谁的力才能补己之短,长己之长。很多人在工作时,往往有多重身份:是下属们的领导,也是上一级领导的下属。在他的周围,有上司、有下属、有同事,也有竞争的对手,这些人都应该是自己借力的对象。善于把这些人团结起来,凝聚在自己周围,作为自己的资源储备,那么,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就可以向他们寻求帮助了。

利用身边的一切资源

一家公司招聘营销经理,最后A君、B君、C君进入了由公司老总亲自主持的最后一轮考核。

没想到,老总开车把三位年轻人拉到一座果园里,指着三棵高大的苹果树,说:“你们每人一棵树,看谁摘的苹果最多,谁就能成为本公司营销部经理。”老总刚说完,三个人立即扑向苹果树。A君身高臂长,站在树下,上下左右开弓,不一会儿就摘了很多苹果。B君身材灵巧,就像猴子一样爬上树,闪展腾挪,眨眼间,也摘了不少苹果。只有C君生得又矮又胖,尽管他很着急,但摘的苹果显然落后于其他二人。

“要是有架梯子就好了,可哪里有梯子呢?”C君大脑急速地转动。“果园门卫大爷那儿会不会有?”想到这儿,他立即跑到门卫室,诚恳地向门卫大爷说明情况。刚才老总领着他们进来时,只有C君热情地和大爷打过招呼,大爷显然对他印象很好。他领着C君来到门卫室后面,果然有一架装修用的铝合金梯子摆在那里。C君谢过大爷,搬着梯子跑回果园。有了梯子,C君变得游刃有余,摘起果子来随心所欲。这时,A君、B君遇到了难题。A君虽生得高大,却怎么也够不到高处的累累硕果。B君虽身手敏捷,却不敢爬到细枝上去摘。这时他俩也想到用梯子,可当他俩跑出去找了一圈,哪还找得到梯子的影子?等他们气喘吁吁地跑回来,老总对他们说,不用再比了,他宣布C君被聘为营销部经理。虽然C君高大比不过A君,灵巧比不过B君,但他面对困难时,却能迅速找到解决办法,打开局面,这是一个营销部经理最可贵的素质。A君、B君输得心服口服。

当我们使出浑身气力,埋头赶路的时候,别忘了应时常抬头看看周围的情况。要有良好的“梯子意识”,利用好自身以外的资源,往往会事半功倍。

运用现有的条件

毕业于外语系的高峰与另外三名应聘者一起,入围某电气公司最后一轮考试。试题是翻译一份电气方面的技术性资料,但资料中的专业术语让几名应聘者颇感棘手。高峰卡了几次壳后,环视房间,发现办公桌上有几本英语辞典,他立即大方地对面试官说,有几处单词不大明白,想查阅一下辞典。经面试官许可后,高峰借用辞典,在规定时间内翻译完资料,而且准确率最高,终被录取。其中的一个落选者说,他也看到了英语辞典,但因为怕被低估水平,就未提出要求,只好硬着头皮自己做。

最后,该公司人事主管说:“我们并没有因高峰借用辞典而小看他,反而觉得他思维灵活,具有较强的现场应变能力。”他认为,能巧妙运用现有条件、优质快速完成工作者,才是企业最需要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