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带队伍:中基层管理者统驭力法则
4471500000020

第20章 痛苦的中层(5)

导致空降兵离职的主要的、深层次的原因,从企业和空降兵个人两方面都有一定的责任,从企业角度来讲,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深层次的原因:

一是企业治理结构不健全,空降兵权力不到位,工作不好推动。企业的管理水平比较低,缺少健全、合法、合理的治理结构,人治为主的现象较多,企业内存在老板的无形影响、存在某些潜规则,企业员工惯性的唯老板马首是瞻,老板的权威高于一切,有意无意地更改空降兵的决策,导致空降兵无法发挥作用。国内某著名IT企业花500万年薪聘请的跨国空降兵壮志豪情地到位后才发现自己做出的任何决策,都要经过老板的认可,自己并不是来真正治理企业的,而仅仅是参谋而已,最后黯然离职。

二是期望值过高,认为高薪聘请的空降兵无所不能。企业花费高昂的代价聘请了空降兵,对引进的空降兵寄托了很高的期望,把空降兵看成是救世主,希望空降兵能给企业带来天翻地覆般的变化。殊不知空降兵也不全是全能冠军,可能在某一方面见长,其他方面未必擅长。

三是急于求成,短时间内就要见到成效。一般情况都是企业在经营不理想或者急欲突破某个发展瓶颈的时候聘请空降兵,无形中就存在一种急的心态,恨不能几天之内就见到成效。殊不知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空降兵不一定是本行业出身,总要有一个了解、熟悉的过程。看到短期内出不了成绩就产生心灰意冷、上当受骗的感觉,在双方之间埋下不信任的种子,导致分手。

四是企业老板存在矛盾心理,不能完全信任空降兵。希望高薪聘请的空降兵全面负责工作,给企业带来新的变化,又恐其能力不足,不能带领企业达到理想的彼岸;希望其推动变革,改变企业原来不良工作作风,又恐其实施变革引起内乱;希望空降兵带领企业管理上台阶,引进新的管理理念,又恐其理念水土不服,不能达到效果。结果是犹豫不决,半信半疑,使空降兵的改革方案不能完全落实。

五是企业中存在改革的拦路虎、绊脚石,不支持变革还会众口铄金。企业经过多年发展总会有一些资格比较老、从底层干上来的员工,但是随着企业的发展能力已经渐渐地不适合未来的发展要求。引进空降兵后,如果心态不好,他们可能就会产生受到威胁的感觉。为保护个人利益就会自觉不自觉的产生抵触情绪,就会到老板那里诉苦,指责空降兵的某些行为更有甚者会诋毁空降兵。“谎言说一千遍就成了真理”,久而久之,老板开始对空降兵产生不信任。

六是企业缺少合理的绩效评价手段,绩效与激励不匹配,或者绩效考核不兑现。某些空降兵到企业工作一段时间以后也取得了一定的业绩,但是由于评价手段不公正或者难以达成一致,激励方面就会出现问题:原来讲好的不兑现,或者是得到的奖励与个人期望达不成一致,最终双方分道扬镳。

给人踏实的感觉

刘邦不但讲粗话,对儒生也不是很客气,甚至把儒生的帽子当尿壶。这样的人,凭什么把那么多人才聚在一起呢?比如,张良这个人很有才气,而且很有个性。当年在“博浪沙”刺杀秦始皇就是他一手策划的。一般人若想把张良留在身边,可不是容易的事。又如,武将有韩信,韩信这个人多牛气啊。

据《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当年刘邦经常和韩信讨论每个将军带兵的能力,有一次刘邦问韩信:“像我这样的人能带多少兵啊?”韩信很坦率地说:“能带十万就不错了。”刘邦又问韩信:“那要让你带兵呢?”韩信说:“我带兵是越多越好。”由此可见其狂傲程度。像这样的人,刘邦靠什么把他收服到身边,让他为自己卖命呢?

靠他个人的魅力吗?刘邦恰恰似乎有点缺少人们希望看到的领袖魅力,如语言的魅力、长相的魅力、行为举止的魅力等都是一塌糊涂。那他是靠什么呢?如果你读一下刘邦传记或者跟他有关的资料,你会发现有这么一些细节:刘邦身边的人都很快乐,大家都觉得刘邦这个人有亲和力。亲和力来自什么地方呢?文人喜欢被欣赏,希望自我价值能实现,刘邦无论对小文人还是大文豪,都能够欣赏,都说他们有才。武将也觉得自己能够受刘邦重用。

韩信当时也是有背叛机会的。比如,在楚汉相争的危急时刻,齐国失利,龙且战死,项羽非常恐慌。就派武涉前去游说韩信反汉与楚联合,三分天下称王齐地。在这么大的诱惑面前,韩信却谢绝说:“我奉事项王多年,官不过是个郎中,位不过执戟之士。我的话没人听,我的计谋没人用,所以才离楚归汉。汉王刘邦授我上将军印,让我率数万之众,脱衣给我穿,分饮食给我吃,而且对我言听计从,所以我才有今天的成就。汉王如此亲近、信任我,我背叛他不会有好结果的。我至死不叛汉,请替我辞谢项王的美意。”

我们从这件事可以看出刘邦对人才强大内吸力的本质。刘邦有亲和力,很信任下属,非常愿意给下属这份权力,给人踏实的感觉。他能让所有的文人武士在身边都觉得自己有价值。

反观项羽。如果你是一个很有才能的人,在项羽身边会是什么感受?

项羽很有能力,论打仗,一般人在战场上不是他的对手,而且大家在他身边干,总觉得这个人精力无穷,很有魅力。有的时候项羽会表现出来这种魅力,比如有士兵受伤以后,他就哭,拍拍士兵的肩膀,甚至亲自帮着士兵绑绷带。

但项羽最大的问题是,他没有让身边的人才感受到自身的价值。正如韩信所说:我跟你项羽多年,做官不过是做个郎中,职位不过是个执戟之士;我的话没人听,我的计谋没人用,所以才离楚归汉的。因为项羽不舍得放权,不放心、不信任他们啊。每当给别人一些封赏或权力时都要犹豫老半天,不舍得给,这样的气量如何能拥有天下?

尽管刘邦的个人能力不是很出色,但是他有亲和力,舍得封赏,懂得培养人,培养了很多中层和基层的将领。无论是韩信还是张良,不管是卖肉的还是赶车的,都能团结在他身边,成为大集团里的一个英雄人物,成为一个顶梁柱。可见一个领袖自己的具体能力强弱是其次,最重要的是他要会培养中层领导和基层员工。而这个培养人才的过程也就是聚拢人才的过程,而这就是充分信任下属的表现。

海为什么能纳百川?有人说,那是因为海大,但只是结果,纳了百川以后海才变大。因为海平面低,所以它能容纳百川,而且不管是受到污染的河流,还是没受到污染的河流,它都张开怀抱接纳。如果只要那些很纯净的河流,只要那些没有污染的河流,只要那些水质比较好的河流,那么大海早就枯竭了。就因为海有胸怀,姿态低,它宽容,所以那些川流都过来了。所以,正是因为海纳百川,让所有的河水化成了海水,海才更加的宽广、包容和博大。因此,领导者只有如水以后才能容众,容众才能合众,才能让大家一起来做事。

如果你是一座高山,谁站在你面前都感到自己很渺小,身边的人能够有自豪感吗?如果站在一个悬崖峭壁面前,你什么感觉?只会有恐惧感,赶紧离开。但如果你站在大海面前,是不是特别想拥抱它,特别想投入进去,投入大海的怀抱去畅游。

只要是人才就都有毛病、有特点,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如果只要他的优点,不要他的缺点,那领导者在这个世界上找不着人才了,只剩下自己。所以领导者一定要学会用人所长,而且还必须容人所短,就是领导者水的品格和包容性。没有这种宽广和包容的胸怀,就永远无法广泛地吸纳到众多的人才。

刘邦更像大海,无论什么类型的人才,不论是盗嫂的陈平,曾受胯下之辱的韩信,甚至赶车的,杀猪的,杀狗的,他都不在乎,只要你有才、肯来就行。他的姿态一直很低,很包容。

项羽给人什么感觉呢?他身材高大、能力超强,你站在他身边是什么感觉?他是超人,他对你而言就是一座高不可攀的山峰。而你是什么呢,你是超人身边的陪衬,你对于他来说太微小了,太微不足道了。你在他面前感到恐惧,感到自己的弱小,感到他根本就不需要你,而且对你构成压力。而刘邦就不一样了,你到刘邦身边,就是有安全感,感到刘邦待人宽厚,信任你,重用你,给你权力,给你机会,让你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甚至像雍齿这样讽刺过刘邦的人,刘邦都能封他为什邡侯,雍齿虽然是刘邦的同乡,但此人非常卑鄙,不断地陷害刘邦,还帮助项羽害得刘邦差点丧命,项羽有一次要杀刘邦的老爸也是他出的主意。他经常讽刺刘邦,说刘邦不读书,不懂这个不懂那个,但刘邦最终都容忍了。领袖如海,海纳百川,若水和众,像水一样把大家融合起来。

如果大海挑三拣四,那么海水早就枯竭了,什么水都要,才叫海纳百川。因此领导者要用人之长首先要容人之短,因为任何人才都有短处。人是永远有缺陷的。关键在于怎么把他容纳进来,怎么变成自己的人才。所以叫做合众若水,像水一样,你才能把人才聚合进来。如果你总是山的话,人早跑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