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还能看到巨大的动物轮廓。它们都是用明亮的石块镶嵌出来的。其中有极长的鳄鱼、卷尾的猴子以及一些地球上从来没有见过的奇异动物形状。
更为奇特的是,当登上附近的小山,旭日东升的时候,巨画的线条十分清晰,而太阳升至中天时,巨画则随光线角度变化而消失!
南美曾经是古代印加人的帝国,这里有灿烂的文明,同时也有非人力所能及、无法解释的遗迹。这里的许多庞大的遗迹必须要在空中才能观看其全貌,的确是一个令人迷惑的谜团。
纳斯卡遗迹位于秘鲁纳斯卡和帕尔帕市之间的山谷和附近的一片高地上。这座山谷长60公里,宽2公里。
纳斯卡遗迹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巨大的机场图案,这些跑道被一些巨大的之字形曲线截断。
在四条主要跑道的交汇点,还有一个由许多同心圆构成的方位标志,标明第五条斜伸出去的跑道,该跑道两侧还有两条不太明显的平行跑道,很像大型机场的辅助跑道。那些石头路标则很像飞机起降时的地面航标。
据测定,纳斯卡的地面跑道一条长1700米,宽50米。另一条跑道则构成1500米长的二面角平分面,它们坐落在机场的理想地点:一片相对平坦的干旱高地,地面到处是坚硬的石头,能够承载重量最大的飞机降落;而四周没有植被,又不会妨碍导航和驾驶员的操作;机场的供水由今天已经干涸的纳斯卡河解决;主要跑道无明显的坎坷;周围没有高山与岗峦,不会给飞机降落造成危险,跑道本身也不易损坏,没有检修的麻烦。
当然,这些都是现代人的猜想。
长度在1~10公里的巨型“跑道”,跑道完全笔直,科学家们的测量结果表明,8公里长的跑道直线偏差只有1~2厘米。所有跑道两端都突然中断,仿佛被一柄巨大的斧头砍断一样。
许多跑道的一端通向悬崖或深渊顶上,这使得有些人认为它是道路。有些跑道的中途还发现了石头路标的残片,它们每隔15米等距离地排在跑道一侧。同时,在几条跑道的交汇点上,构成一个与美国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场极其相似的平面。作为现代机场的特点全都表现在这些巨大的图案中。
而考古学家则认为,这些图案大约是2000年前由纳斯卡人勾画的。但是这些巨大的图画是怎样完成的?由于它们的面积异常庞大,只有在800米的高空才能窥其全貌。
可是当地周围既无高山也无丘陵,作者们不可能根据事先画好的图纸,按详细的尺寸在地面上进行放大。因为那里的地形非常不规则,如果采用放大的方法,就需要借助遥测仪、经纬仪和其他现测量仪器才能准确地勾出轮廓。
勤于思索的人们总是会问:是谁制作了这些图案?制作者为什么能准确确定出线条的宽度和深度,从而使它们出现随太阳升起而变化的神奇效应?为什么要画这些图案,为什么要把它们绘制得如此巨大,如此栩栩如生?而且只能从一定的高度——飞机或高山上,才能获知图案的全貌呢?
有人认为,巨大的图案是在高空进行协调指挥才得以完成的。美国探险家斯皮里尔持这种观点,他猜测印第安人乘坐了热气球飞上天空,才设计出地面上的图案的。他猜测的依据是:古代纳斯卡人的陶器上常常有形如气球或风筝的图案,气球和风筝看起来飞得很高,尾部在飘扬;另外,在图案附近的坟墓里挖出了工艺精巧的纳斯卡编织品,这种编织品其至比近代用来制造热气球的合成材料还要轻,经过实验证明,它比用来制造降落伞的材料织得还要细密。
在中、南美洲的许多印第安人部落,自古就有一种习俗,每当宗教庆典结束时,都要放一些小热气球。斯皮里尔还了解到印第安人中印加人的故事,说是在战争中,有一个印加少年曾在敌人的阵地上空进行侦察飞行。经过以上的推断,他相信自己的说法站得住脚。另外,纳斯卡图案的许多直线末端的大圆阵内都有熏黑了的石头,从多次试验中可知,黑石头可能是因为准备大气球升空点火时熏黑的。
在当地的居民中流传的神话中,他们的第一个王朝建立者芒戈盖拉和他的妻子来自天上,死后又要被送回天上,载运他们尸体的气球在太阳的照耀下越升越高
1975年,斯皮里尔与一些同事为了检验自己的推断,用推想中纳斯卡人所用的材料和技术制造了一个气球,命名为“秃鹰1号”,然后由两名驾驶员蹲在一个芦苇造的吊篮里开上纳斯卡荒漠的高空。气球刚升到200米的高度。便遇上一股猛烈的气流,气球一下子被卷到地上。
斯皮里尔又进行了第二次试飞,为了安全起见,气球没有载人,气球升空顺利,升到400米的高度,并在18分钟里飞行了14公里。“秃鹰1号”的飞行壮举,似乎证明了那些图案可能是利用空中的气球设计而成的,问题看来似乎解决了。
但是,“秃鹰1号”气球充的是丁烷气,没有能够飞行很长的时间,并且不能在空中固定。据估计,地面上的图案可能是有人长时间呆在500~1500米以上的高空指挥画出来的。
飞行器要固定在空中的某个点上,以便能够对坐标进行精确的计算。这样的操作不可能从一个气球或风筝上完成。因为两者都不可能“系留”(任何拴系的绳索都经受不住)在空中,也不可能进行定点(当地经常突然刮起强风)。任何气球都不可能逆风飞行,不可能经常不断、轻而易举地上升和下降,也不可能长时间停留在空中。
因此,在风暴频繁出没的纳斯卡地区上空,如果气球停留时间过长就会发生事故,只有装有发动机和舵柄的齐柏林式的飞行器才能完成此项任务。
退一步讲,假使气球解决了上述的全部问题,也还有两点是无法解释的:一是他们进行测量时使用的器具;二是在强风的呼啸中,如何向远在千百米的地面上的人传达方位坐标并指挥人们行动呢?
如何完成巨大图案是一个疑问,这些图案的用途也是一个疑问。可以肯定的是:这些图案不是为了装饰地面,也不是陶制品图案的简单放大复制。有人说这些图案是当时人们制造的“农历”。但这样的“农历”真是太大了,在需要查阅时,只得采用繁琐的办法,冒着生命危险,乘坐气球升到百米高的天空,而天空是危险的,可能会跌到地面粉身碎骨,或被飓风吹到海洋中去,这无疑是一种疯狂的行为。
关于纳斯卡图案的真正用途,数十年来,许多考古学家和勇于探索的人绞尽脑汁不断地思索和假设,以期得到合乎情理的结论,其中最早的是美国农学教授库苏克博士及德国著名物理学家、天文学家玛丽亚·拉雅赫。
库苏克博士发现,尽管每年这片土地上种植的农作物都不一样,但图案的形状却总是保持不变。于是他联想到,纳斯卡图案是否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日历,让生活在当地的古人们能依据它按时节播种庄稼?玛丽亚·拉亚赫负担了实践证明的任务。
1968年,她邀请美国著名天文学家侯坎兹教授与她合作。侯坎兹教授利用电子仪器,在玛丽亚的协助和引导下经研究发现:这些巨型图案像是一个完整的天文历,用以记叙该地区的日月星辰的活动情况。后来经反复验证,结果却让人大跌眼镜:巨型图案与天文没有任何联系,所谓日月星辰活动时辰的记录只不过是部分的巧合。
假如说图案是为农业服务的日历,但是这样的历法在地面上看不清楚,要看的话需要付出登高的风险甚至需要付出生命,制作这样的日历真是疯子所为,而且它所表达的星辰位置与人们猜想其所指的星座在很多方面并不相符。
关于上述种种神秘图案,考古和天文学家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人说是为宗教需要而作,有人认为是古人体育活动的场所,还有人坚持认为是古代天文日志,可是,都没有有力的证据加以证实。
于是,随着人们对宇宙认识的逐渐扩大,一些科学家根据当地流传的一些历史传说,大胆地将这些神秘图案同外星人联系起来。
瑞士人丹尼肯作了大胆的推测。丹尼肯认为直线的观念是由地球以外的来客留给印第安人的,这些外来客所乘的飞船留下了许多轨迹,启发了土著人的想像力。丹尼肯又指出,最早的轨迹是由一艘天外飞行器借着高压空气降落地面造成的,高压空气又把沙石吹掉。其他轨迹则是飞船每次离开造成的。
印第安人看到的这两种图案,是飞船降落和起飞的轨迹,他们为了表示尊敬那些天上来的“冒火的神”,就开始勾画又长又直的图案,并加以保护和崇敬。
融合历史传说后,故事是这样的:在过去的某一个时期,一群来历不明的智慧生物,在今天纳斯卡城近郊的一块无人居住的荒原上登陆,并为他们的宇宙飞船在那里开辟了一个临时机场,设计了一些着陆标记。在这以后,他们以此作为栖息的地点和飞船来往的标志。不久,他们完成使命离开了地球回到自己的住地,只留下了这些巨型图案。
考古学家们以此推测,如果纳斯卡荒原是地外飞行器的着陆点,那么周围一定有登陆指标才对。果然,在距此约160公里的毕斯柯湾,人们发现了一个人工建造的高约250米的红色岩壁。岩壁上雕刻着一个巨大的“三叉戟”形状的图案,三叉戟的每一叉约4米宽,而且用像花岗石一样硬的雪白磷光性石块雕成。如不被沙土所覆盖,它将发出耀眼的光芒。并且三叉戟的方向是朝天的,作为航空标志的特征十分明显。
于是考古学家们更近一步推测;“三叉戟”既是航空标志,纳斯卡荒原是登陆点,那么纳斯卡荒原南部也应该有一些指标才符合常理。玻利维亚和智利的发现证实了这一推测。距纳斯卡402公里的玻利维亚英伦道镇发现了许多巨大的指标。在智利法格斯塔省的山区及沙漠中也陆续找到了类似的东西。
在许多地方,直角形、箭矢形、扶梯形的图案随处可见,而在同一平面的整个区域内,有光芒四射的圆周和长方形、棋盘形状和椭圆形图案等。在人迹罕至的泰拉帕卡尔沙漠中,更有一幅极大的机器人图案。这幅机器人高约70米,长方形的头颅上,有12根一样长的天线般的东西竖直着,从臀部至大腿间,有像超音速战斗机那种精短的翅膀一样的三角鳍连在身体两边。这幅图案距纳斯卡荒原约800公里。
如果外星人果真存在且到过地球的话,上述推论无疑最具逻辑合理性,可是至今为止,谁又能充分证实外星人的存在呢?
巨画之谜,期待你我他,更期待时间来解开它。
外星人是否到过金字塔
正如在本书其他篇章中所谈到的,埃及的金字塔中充满了许多个不解之谜,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类探索自然的深入,人们对金字塔有了更新的认识和更大胆的推测,其中最突出的就是:认为金字塔和外星人有着密切的关系。
据有关材料透露,考古学家保罗加柏博士与其他专家在埃及进行金字塔内部没计技术研究时,偶然发现在塔齐夫伦金字塔内密室中藏有一具冰封物体,探测仪器显示物体内有心跳频率及血压显示,相信已存在5000年。这无疑是一具遗尸,然而却不能触动它,因为在目前,世界上最有才干的科学家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也无法使它复活。
科学家们相信冰封物体里是一具仍有生命力的生物体。此外,还在该金字塔内发现一卷由象形文字记载的文献。卷中清楚记载约在公元前5000年,有一辆被称为“飞天马车”的东西撞向开罗附近,并行一名生还者,据称这位生还者还是金字塔的设计师。
考古学家也由此而相信这个神秘的外太空人便是金字塔的建造者,而金字塔的作用是来通知外太空的同类来援助这里的失落者的。但是令考古学家们迷惑不解的是,那个神秘的生还者又是如何制造这样一个牢固而不会溶化的“冰柜”,并把自己藏在其中等待援救的呢?
1968年,开罗市郊一所大学派出一批科学家,对胡夫金字在同一平面的整个区域内,有光芒四射的圆周和长方形、棋盘形状和椭圆形图案等。在人迹罕至的泰拉帕卡尔沙漠中,更有一幅极大的机器人图案。这幅机器人高约70米,长方形的头颅上,有12根一样长的天线般的东西竖直着,从臀部至大腿间,有像超音速战斗机那种精短的翅膀一样的三角鳍连在身体两边。这幅图案距纳斯卡荒原约800公里。
如果外星人果真存在且到过地球的话,上述推论无疑最具逻辑合理性,可是至今为止,谁又能充分证实外星人的存在呢?
巨画之谜,期待你我他,更期待时间来解开它。塔的姐妹塔齐夫伦金字塔进行“宇宙射线”测定。由于从各方位通过金字塔的宇宙射线应该是相同的,如果金字塔是实心而不是空心的话,监测仪所得的数据也应是相同的。这群科学家夜以继日,经过整整一年的监测,把所得的资料用计算机来分析,结果是:数据本应该相同的却偏偏不相同。这个谜令科学家们至今未解。
1993年,德国学者鲁道夫·甘腾布林克利用目前地球人最先进的高科技产物——机器人对胡夫金字塔进行考察,并有了重大发现。
鲁道夫将一个连着导线的鞋盒大小的机器人推进一个20厘米见方的方形入口,这个铝制的履带式的小家伙带着小型摄像机钻入了胡夫金字塔的腹地。在机器人进入朝南65米处时,在监视器的彩色屏幕上,鲁道夫竟发现了一扇装修整齐,饰有铜片的门。门后到底是什么?难道是人们一直找不到的胡夫的尸骸吗?还是他死后陪葬的巨大财富?鲁道夫的这个发现在整个考古界引起了轰动。
不说别的,单是鲁道夫在金字塔内首次发现的建筑材料中所用的金属就值得科学家们研究了。英国科学家根据这扇门所使用石材的细腻程度和对通过风力的测试,推断出门后应该有一个大的空室,这个室内还可能有一套自成体系的空气循环系统。
科学家阿布达·加拉德博士在对金字塔的研究中发现了一个惊人的结论:金字塔原来是倒立的,而不是现在这个样子。
提出金字塔倒立的原是一个令人敬仰的考古学家,他有一张从地下发掘出的金字塔的图纸,图纸上显示金字塔原来是尖端朝下的。这一图纸比以前发现的有关金字塔的资料要早300年以上,但金字塔怎么可能是倒立的呢?谁有那样高超的建筑技巧,能使一个三角立体稳稳地直立呢?
加拉德博士解释说:“那些金字塔原是作为外星人飞船的停机场用的。”他说:“外星人访问地球,特别是沙漠中的埃及,应该是4500年前的事,即公元前2500年,我猜想他们在建造时,想让地基尽可能的小,以便节省石头,但他们如何使一个尖端平衡,却是我们无法理解的一个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