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奥秘世界2
4483600000037

第37章 地理之谜(13)

同时,一次就出土8具巨人骨骸,难道地球上确实生存过这样一种体形高大的民族?难道北京西城一带是它们的公共墓地?

20世纪70年代末,一批探险家也向全世界宣称:他们在秘鲁印第安人向导的带领下,在亚马逊河上游地区与一批红毛驼背巨人不期而遇……

瑞典的一支探险队声称,他们在南极发现了一座热带城市废墟。

说的是1993年夏天,地震猛烈地摇撼着整个南极,西部的一条大冰川顿时冰飞碎散。此后,探险队终于发现了隐藏在冰川后面的这座城市。这座大部分被冰雪覆盖的城市废墟,一座座摩天大楼有的是金字塔状。

也有的像圆柱体,墙壁薄而坚固,没有加绝缘体。另外,这些高大的建筑物的最大特征便是没有门,有一个个高约6米、呈马蹄形的入口。

科学家们通过不同的方法测试显示:这座城市约有3万多年的历史,是一座特殊的人类居住区,并根据它的高大入口推测出:特殊建筑物里的居民身高约为360~420米。

由此观之,地球上确曾生存过一种超级巨人,但是,这是一群什么样的人种?他们又是如何消失或退化的?

特别是瑞典探险队发现了南极热带城市废墟之说,更为这个不解之谜蒙上了一层浓浓的雾霭。

地球上已知人类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不过5000多年,至于结束游牧生活方式、建筑城市定居的历史就更短暂了。但是,这个由超级巨人定居的繁华城市却是在3万年以前在南极建造的。

这又是一群什么人的杰作?他们为何要废弃这个定居点呢?法国“圣母泉”之谜

你听说过能治病的泉水吗?这听起来似乎有些让人难以置信。然而在法国,确实存在着这样的“圣泉”。

那个叫劳狄斯的小镇潜藏在比利牛斯山脉的一角,偏僻的小镇看起来丝毫不起眼,可是却早已声名远播。因为小镇上一个古老的岩洞里,有一眼长年累月潺潺流淌的清泉。它并非一般的泉水,而是具备神奇的治病功能的“圣泉”。它正是凭着那种让人说不清、道不明的神奇“医术”,吸引着成千上万的外地人纷至沓来。

在劳狄斯镇,还有一个关于这口“圣泉”的古老传说经久流传。传说早在1858年的一天,住在岩洞不远的玛莉·索毕拉斯正在岩洞内玩耍,忽然,圣母玛利亚轻轻来到她跟前,告诉她洞后有一眼清澈的泉水,它能治好百病,并指引她去洗手洗脸。幼小的玛莉·索毕拉斯便好奇地朝着圣母所指的方向走去,果然,她看见了那眼泉水。但她忽然想起了什么,扭头张望时,早已不见了圣母的踪影……

如今,100多年过去了,神奇的泉水仍然像当初一样经年不息地流淌。与此同时,前来圣泉求医的人们却与日俱增。据统计,全世界每年约有430万人竞相前往劳狄斯镇,其中大多数是病入膏盲、已被现代医学宣判“死刑”的病人。他们不辞辛苦地来到地球上这僻静的一隅,只为能在圣泉水池内浸泡一下。这样,病情便会自动减轻,有的甚至会痊愈。

1963年5月26日,一位名叫维托利奥·密查利的意大利青年在母亲的陪伴下来到劳狄斯镇。他患了一种罕见的癌症,癌细胞已经侵蚀了他左髋骨部位的骨头和肌肉。医生们都已宣告他无药可医,并预言他至多再活一年。

第二天,密查利来到圣泉边,在几名护理员的帮助下光着身子浸入冰冷的泉水中。人们用泉水冲淋他因打了石膏而露出水面的左腿。正当密查利被扶上岸时,他被一股强烈的饥饿感紧紧地攫住了。这是他患病后从来没有过的。此后,他对食物有了良好的口感。更令人称奇的是,从圣泉返回后不久,密查利突然产生了从病榻上起身行走的强烈欲望,并且跃跃欲试起来。后来,他果真托着那条假腿在屋子里迈出了第一步,几个星期后,他便能在屋子里来回走动,体重也明显增加了。到1963年底,他身上的疼痛感竟荡然无存。

1964年2月18日,医生们为密查利除去左腿上的石膏,并进行X光透视,出人意料的是:他那完全损坏了的骨盆组织和骨头竟然重新再生了。到4月份,他已能行动自如。不久,便在一家羊毛加工厂就业。这是什么神奇的医术呢?

据报道,100多年以来,比利牛斯山区劳狄斯镇的圣泉创造了许多令人耳目一新的医疗奇迹,其中经严格审定的就达64例。

圣泉这种“起死回生”的奥秘究竟何在呢?当我们暗暗叹服劳狄斯小镇上这眼神奇的“圣水”时,又会被另一小镇——阿尔勒镇上神奇的“圣水”所迷惑。

同劳狄斯镇一样,那个名叫阿尔勒的小镇也位于法国比利牛斯山区。它之所以能够与劳狄斯镇同享声誉,得益于镇上教堂里的那口白色大理石石棺。这口长约193米,雕刻得异常精致的石棺,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然而,令人惊诧的并非它的精雕细刻,亦并非是它历时久远。而在于石棺内源源不绝的“圣水”,像有人准时倾注一样常年盛满。像劳狄斯镇的圣泉一样,这些“圣水”也有医治百病的疗效。据专家考证,这口总容量不足300升的石棺,每年却能流淌出500~600升水来。即使在荒芜的旱灾之年,石棺仍一如既往地为当地居民提供澄清的“圣水”!

石棺里的水从哪里来呢?

相传,公元960年,有一位修士从罗马带来了两位皈依基督教的波斯亲王圣阿东和圣塞南的圣物,将它们放入这口石棺中。此后,人们无论什么时候来到教堂,总会看到清冽的水从石棺里汩汩而出,人们自此视这能医治百病的神奇之水为“圣泉”。“圣水”给当地居民带来了吉祥和幸福,人们万分珍惜它,不到万不得已从不使用。

1961年,来自格累诺市的两位水利专家试图解开水源之谜。最初,他们以为这是渗水或凝聚现象,想方设法垫高石棺,使它与地面隔离,并用塑料布将石棺整个包起来。为了防止人为灌水,他们甚至采取轮流值班的办法。结果,所有的办法都未能使石棺内的水源断绝。此后,许多科学家也试图揭开这个谜,却未能如愿。于是,一些相信“超自然力”的专家作出了这样的解释:圣物被带到此地之前,曾在一个罗马教堂里放置过,而那个教堂旁边恰巧有口泉水井……

果真如此吗?我们期待着的不是迷信传说而是科学的解释。垂危病人的“回光返照”之谜

一些神志不清、饮食不进等症情的久病垂危病人,在临死前有时会突然出现十分清醒、精神兴奋、言语增多、饮食倍增、四肢活动力增加等情况,然而好景不长,不久便撒手人世。中医把这种现象称之为“回光返照”,就如燃油将尽的灯花在熄死前突然明亮一下一样,所以又叫“残灯复明”。中医认为这是脏腑功能衰竭前最后动员全身能量所作垂死挣扎的一种表现。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回光返照”现象呢?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人体细胞中有一种储存和供应能量的中心物质,叫三磷酸腺苷(ATP),组成它的主要原料是食物中的蛋白质、脂肪和糖类。在正常情况下,机体中的ATP的一部分经氧化以供给能量,维持机体的正常体温和日常活动,而其余部分则以化学能的形式储存于细胞中,以备“不时之需”,当人遇到机体内部或外界的强烈刺激,如病菌病毒的侵犯、决死格斗、突然遇险、濒临死亡时,ATP就会迅速地转变为二磷酸腺苷(ADP),同时会释放出巨大能量,这时人的各个组织器官系统就会突然获得巨大的动力,特别是大脑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协调人体活动的能量加强。因此,重危病人就会突然表现出一些超凡活动,如神志突然清醒、食欲猛增等。但ATP的能源只能维持很短的时间,所以人在临死前的“回光返照”现象常常是很短暂的。中国历史传说中的“山鬼”之谜

战国时代,楚国伟大诗人屈原曾写过一首题为《山鬼》的诗:“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山中人兮芳杜若,饮石泉兮荫松柏,君想我兮然疑作。”

诗人笔下的山鬼,没有狰狞的容貌,没有恶意的动作,它眼含情,脸常笑;想与人亲近,又犹犹豫豫,疑心重重;它生在深山野林,喝泉水,栖树林。2000多年来,人们由此一直提出疑问:大诗人屈原所写的美好的“山鬼”究竟是什么?

山鬼是鬼吗?不是的。明朝学者王夫之认为:山鬼“此盖深山所产之物,亦胎儿所生,非鬼也。”就是说,山鬼又叫木客、枭阳、魈。总之不是鬼。

山鬼是猩猩吗?也不是。现代世界上能直立的动物一共只有五种,即人和他的近亲黑猩猩、大猩猩、猩猩与长臂猿。中国古代也确实有过猩猩。但是,没有记载过长江一带也有过猩猩。而且,古代人已认识猩猩。然而猩猩显然与屈原笔下眼含情、脸常笑的描写相去尚远。

那么,山鬼究竟是什么呢?中国现代人类学家刘民壮、黄万新等认为,山鬼可能是一种尚未发现的人形动物,俗称野人。

“山鬼”出没的地方,正好是古代的楚地,在屈原的故乡秭归附近。楚地就在今湖北一带,秭归离著名的原始森林区——神农架很近。多少年来,那里就盛传着野人的传说。清朝人杨适烈在《房县志》中说:“房山高险幽远,石洞如房,多毛人,长丈余,遍体生毛,时出啮人鸡犬,拒者必遭攫搏。以枪炮击之不能伤。”毛人也许就是山鬼,它的智力较高,加之清代枪炮性能较差,瞄准不太准确,因此不易伤它。

又据《房县志杂记》记载,“房陵有猎人善射,矢无虚发,一日遇猿,凡七十余发,皆不能中,猿乃举手长揖而去。因弃弓不复猎。”这里的“猿”,似乎也是野人,因为辕没有如此高的智力。

野人不仅有志记载,而且有画流传。在房县红塔乡高碑的汉墓群中,有一幅石刻毛人画像,画上的毛人像猿又像人,正举目远眺。房山地区以野人命名的东西很多,如野人山、野人洞、野人碑。传说野人曾把妇女或男子拖入洞内,因此立碑震慑。

“山鬼”出没的地方与“野人”的活动地区是基本一致的,因此,有一些人类学家认为,山鬼其实就是野人的别名。

神农架山区究竟有没有野人,目前尚有较多的争论。肯定野人存在的一些学者如刘民壮等对神农架野人进行了多年考察,调查到野人目击者3000人,发现野人脚印20个,发现野人毛发十余号、数千根,发现野人粪便及吃剩的野猪骨头,还发现了野人修筑的睡窝。睡窝用竹子、树枝编成,显示出较高的智慧。野人毛发经武汉医学院法医研究室鉴定,发现它与黑猩猩等类人猿有较大差别,而在形态特征上接近于人类。

如果野人确实存在,它又是什么动物呢?人类学家周国兴认为,它可能是古代巨猿的后代。刘民壮认为,它可能是南方古猿,是早期人科系统上的旁支,正处在人类系统的边缘上。英国人类学家玛拉·谢克雷博士认为,野人可能是尼安德特人的后代。还有些人认为,野人也不排除是猩猩的可能性。

著名动物学家谭邦杰认为,野人的传说是虚幻的。因为迄今为止,并没有人能出示野人的照片或标本。他认为,既然野人的目击者时有报道,那么总应有野人的尸体、遗骸,但至今却一无发现。野人传续至今,一定要有一定数量,才能生儿育女、传宗接代,而现在多数看到单个活动,种群不可能延续。另外,神农架山区可食的坚果、浆果也并不多,冬天无果实可食,野人难以生存。

那多情善笑的山鬼究竟是什么,至今还没有明确的答案。也许,对神农架山区的长期考察将会提供一个满意的答案。马化身为石,是真的吗

在辽宁省岫岩满族自治县汤沟乡境内,有一个地方叫拦马墙,拦马墙的古墙址现在依稀可辨,离拦马墙不远的一条河边,有一临水而立的突兀巨岩,后人名曰“葬马石”。

拦马墙和葬马石,是因为流传在这一带的一个美丽的故事而得名。

据说,这道拦马墙是清太祖努尔哈赤所修,他曾在此地圈战马。当年清太祖努尔哈赤跨下坐骑乌眼赤兔马,日行千里,夜行八百,是一匹行走如飞的宝马。它伴随主人过关斩将,屡立战功,深得努尔哈赤的欢心。但有一次,努尔哈赤在这一带打了一个大胜仗,在追杀一名敌军主将时,眼看举手即可取敌人性命,不料在此当儿,乌眼赤兔却不慎失了前蹄。虽然当时没将努尔哈赤摔下马来,但已失去了斩敌主将的机会。对此,努尔哈赤怒极,认为乌眼赤兔已老,便把它与平常的马一起圈进这道拦马墙里。

御马被贬,雄心未已,遥望征尘,志在千里,它仰天悲鸣,仿佛唤主人起用它再赴疆场;它伏地刨土,仿佛悔当初失蹄要立新功。它怀念主人,两眼如血,七日七夜,不吃不喝。第八天,乌眼赤兔一声长啸,跃出拦马墙,飞奔而下,一头撞在河边的那块巨岩上,只听惊天动地一声巨响,巨岩崩裂,分而复合,将御马葬于其内。当地民众无不惊奇,葬马石也因此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