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券的由来
在古代,人们使用金属货币,也没有中央银行,政府无法印钱。同时也没有银行,甚至没有钱庄,当然也没有股票。人们钱不够花的时候,一般向亲戚朋友借。借了钱要打借条,作为对方索债的凭证。
可是统治者的钱不够花怎么办?希腊和罗马在公元前4世纪就开始出现统治者向商人、高利贷者和寺院借钱的情况。这钱可不白借,是要付利息的,要不谁愿意借呀。而且,统治者借钱也是要打借条的呀。但是统治者借钱可不是一点两点,而是巨款,需要向很多商人、高利贷者和寺院借钱,甚至还向富有的家族和官员借钱。一张一张借条写不但效率低,也很麻烦。统治者干脆就印成了债券,借你多少钱,给你多少面值的债券。因此,债券的实质是索要债款和利息的凭证。
500年前的地理大发现使各个封建国家为争夺海外市场,频繁发动战争,政府的钱就更不够花了。于是成立了“东印度公司”,广泛发放债券,向广大平民借钱。自此,债券进入平常百姓家,被社会所熟知。由于政府是以国家的名义发行债券的,美其名曰“国债”。因此国债实际就是政府欠的债,属于“政府债”,并不是全国人民欠的债,也就是说,老百姓没有责任和义务去还债。
再后来,有人觉得以债券的形式向广大国民借钱的方式非常好,于是金融家和企业家纷纷效仿,形成了“金融债券”和“企业债券”。随着政府、金融家和企业家的胃口不断扩大,国内的钱基本被吸纳完了,于是债券发行到了国外,形成了“国际债券”。
如今,为了信用货币适应经济全球化,不断创造出新的债券种类,逐渐形成了多品种、多样化的债券体系。
伟大的债券———只服务于利益
债券自诞生以来,就促成了一系列战争和人类社会的发展。
发生在近代欧洲大陆上的一系列战争,以及美国独立战争、国内战争等历次战争中,无不闪现着债券的身影。“大炮一响,黄金万两”,这句话就是指金融家对战争的投资。
如果是两个国家间的战争,你最好对交战双方都进行投资,这样他们可以打得时间更长,向你借的钱更多。不过你要控制好,最好让他们两败俱伤,而不是一个把另一个吃掉。因为两败俱伤后,双方政府都会举全国之力还你的债,这可谓旱涝保收。如果某个国家真的彻底消亡,那你对这个消亡国家的投资将无法回收。
如果是投资于某个国家的内战,那你可得看好了,如果你支持的一方是个草包,白花了你的银子,再掌握不了政权,那你的投资将血本无归(我们将在“主权违约”一篇中提到)。
债券不只服务于战争。巴林银行从法国手中购买路易斯安那州,转手倒卖给美国;开掘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以及欧洲、美国众多耗资巨大的项目中,都离不开债券的影子。
真可谓成也债券,败也债券。实际上,债券只服务于利益。债券之所以能够发行,原因只有一个,给投资者描画了一个未来的丰厚的现金流。
因此,债券可以策划战争,为魔鬼服务;也可以化为甘露,为人类社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关键看你怎么去用它。
主权违约
朋友们,如果你投资,你愿意投给什么人?有人说投给有实力的,有人说投给信誉高的,有人说投给运行稳定的,有人说投给规模大的……实际投给国家是最可靠的。因为它是有政府信用作担保的。毕竟政府倒台的可能性比公司或者个人倒台的可能性要小得多。因此,国债成为很多发展中国家、大型财团保值储备外汇的主要选择。
问题来了,如果政府被推翻了怎么办?上次我们提到,“国债”实际就是“政府欠的债”,因此,答案只有一个,债务一笔勾销。
以中国为例。我们都知道,国民党政府曾经向美国借债武装围剿共产党,请问,新中国成立以后,共产党能替国民党还债吗?
如果你买了某国的国债,你希望现任政府倒台吗?当然不希望了,否则,向谁去讨债呢?
因此,很多国际投资者会被债台高筑的政府所绑架。比如,法国大革命前的法国政府、欧债危机中的有关政府等。投资者为了能够收回投资,只能继续投资支持这个连他们自己都不满意的政府。这就叫“鳄鱼效应”。
还有很多政府处在危险的边缘,无法保证你的投资权益;或者政府虽然没倒台,可就是还不起。这就是“政治风险”。
如果真的发生主权违约了怎么办呢?
如果投资者是国家,在古代就是发动战争,输家割地赔款。现在呢?一般使用贸易制裁、武器禁运。
如果投资者是私人,无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没法办。
发行国债的原因
我们知道,政府的收入主要来自于税收。政府花钱有预算,财政部拨付资金有计划。但是国家花钱和咱们自己花钱一样,也有花超了的时候。原因大体有三个。
第一,政府开支出现赤字。出现赤字的原因很多:
一方面,可能是税收过低,政府可支配资金过少,而又面临庞大的公共开支,因此入不敷出,出现赤字;
另一方面,可能是公务员队伍过于庞大,公务人员待遇过高,政府办事效率太低,社会福利负担过重等,以至于税收资金捉襟见肘,入不敷出,出现赤字。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突发事件。比如自然灾害,既减少了税收,又需要政府进行救灾支出。
无论什么原因,反正政府没钱了,但是该花的钱还得花,怎么办?向社会借钱,发行债券。
第二,需要筹集大量资金。一种是筹集大型工程资金;一种是筹集战争资金。
首先受到质疑的是大型工程是否有利于国民生产或有利于提高国民生活水平?战争是否是必要的?谁做出的决定?代表了谁的意志?当然这不是我们今天讨论的问题。
但无论合理不合理,动用税收是不合理的。为什么呢?
首先,动用的资金量非常大,依靠税收根本无法及时足额筹集,而且随意提高税收可能会引起社会不满;再者,这些影响“未来”的事情仅仅迫使“当期”公众承担费用是不公平的,而通过债券就可以很好地将这些费用转嫁给未来的人们是比较合理的。
有朋友问了,政府钱不够花,印钱不就行了?说得对,确实有政府这么做,因为这样可以迅速弥补赤字,不会使政府负债,但是会产生通货膨胀,等于向老百姓收了通胀税。很明显,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做法。因此,一味标榜自己没有国内债务的政府未必是负责的政府。
又有人问了,那欠外债好吗?这就好比你雇了一个管家来打理你的家当,可他觉得你给的钱不够用,又用你的名义向别人借钱了。这种行为终归不太好。但是也不能为了不欠债就丧失了发展机遇。
好,我们回来继续讨论发行国债的第三个原因。
第三,宏观调控。如今各国中央银行的核心任务就是控制国内货币流通量,以避免通货膨胀或者通货紧缩(流通货币过少),保证经济发展。而通过发行债券,社会上流通的货币就会变少,因此,发行国债已经成为央行宏观调控的一种手段。
政府为什么能发行债券
购买国债实际和银行放贷是一样的,把自己结余的钱投资于国家项目,过一段时间收回本金和利息。
银行放贷的前提是借款者有良好的信誉,或者有担保,或者有实物抵押,而我们凭什么把钱贷给国家呢?
假如你是中央政府———
如果你缺自己国家的货币,你可以向国内发行债券(没有乱印钱,这就是负责人的态度)。怎样保证你的债券一定有人买呢?很简单,你把利率定高点就可以了,至少要高于银行储蓄利率,否则投资者还不如把钱存银行呢;假如到期后还不了本息怎么办?可以以新债还旧债,通俗地说,就是再发行国债,兑换的现金先偿还旧债。要一直还不起呢?那就只能实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了,说白了,就是印钱还债。美国就是这样做的。
如果你缺外汇,就可以向外国发行债券。怎么还本息呢?主要依靠国家出口赚取外汇,然后再用赚取的外汇还债。要是还不起呢,可以继续发债,以新债还旧债。要一直还不起呢?外汇自己也印不了呀,那只能主权违约了。因此,一个国家的国债信誉是需要社会评级的。
假如你是美国政府,就不必区分什么自己的货币、外汇了,因为美元独步世界,尽管发放国债就是了。
假如你不是中央政府,是地方政府,没有印钱的权利,凭什么发债呢?基本凭两个来源。
第一,抵押税收。也就是说,以未来的税收作抵押,承诺到期兑现债券本息。
第二,事业收费。比如,债券所募集的资金直接投资于高速路、水利等项目,以项目投入使用后的收费作抵押,承诺到期兑现债券本息。
国债与“太极”
如果你欠了一屁股的债,想必心中不安稳,虽说是“债多不愁”,但是在买房、买车,或者进行投资的时候还是有些顾虑的。毕竟这钱你自己印不出来,得一分一分挣。
如果政府欠了一屁股的债,政府会安稳吗?这可要分情况了。
在古代,国家欠了债一定会焦虑,因为过去都需要用真金白银去还债,而这些贵金属只能从收缴的税收中提供。收得多了,老百姓造反更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