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之间难免会有摩擦。
我曾对同事戏言,没有什么能让我生气:容天下难容之事。有时,有人向我进行解释,但他的举动伤害我,我说这个世界没有什么能击垮我,我有足够的自信。当然,这种说法有所夸张。不过,我还是始终保持自信心和自知之明。很多的时候,别人是无法改变你,如果你自己不愿意的话。
若一个人的自我评价处于高水平,则这样的人是很容易相处的。他们对人热情,慷慨大方,容易谦让,愿意倾听别人的意见,他们已经满足了自己的最基本的需要,能够考虑别人的需要。他们的个性是那样的坚强和自信,以至于足以赖此度过重重难关。他们能承受偶尔的挫折,敢于承认自己所犯的错误。他们虽然可能遭到非议和批评,但他们还是可以轻而易举地做到这一切。因为这样的事在他们的自尊中仅造成一点很小的创伤,未被伤害的东西还很多。
这是个众所周知的事实:处于最高层的大人物比微不足道的小人物更容易相处。故事讲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一个列兵,他大声喊叫:“消灭那个该死的对手。”可是他懊恼地发现自己所冒犯的人是“思杰克”潘兴上将。当这个列兵结结巴巴地道歉时,潘兴上将轻轻拍拍他的后背说道:“没关系,孩子。”
上将的形象没有被列兵的亵渎所伤害。
我总认为发怒的人是弱智,生气的人是替别人的过错承担痛苦。当一件事情发生时(当然是不好之事),要么去宽容,要么去解决,生气是一种浪费。大糊涂乃是大聪明。
《菜根谭》中教人圆滑处世的智慧之一便是宽容他人,宽容同事方能建立起与之的良好关系,像班超、欧阳修一样,宽容他人的过错,就会赢得朋友,赢得同事的佩服与尊敬。宽容同事可以消除彼此之间的怨恨。原谅同事的错误可以创造一个宽松的工作环境。
“不责人小过,不发人隐私,不念人旧恶,二者可以养德,亦可以远害。”
宽容他人,需要自己有度量。何谓“度量”,度量,原本是指计量长短和容积的标准。人们后来拿它喻指人的器量胸襟。柳宗元在《柳常待行状》中道:“惟公质貌魁杰,度量宏大。”就是这个喻义了。
有的人豁达大度,“将军额上能跑马,宰相肚里能撑船。”蔺相如位尊人上,廉颇不服,屡次侮辱之,但他仍以国家利益为上,以社稷为重,处处忍让,是度量大也。三国时期的蒋瑰,身为尚书令,找一个部下谈话,那人不理他,他不计较,还有下属在背后说他的坏话,认为他办事不行,不如前人。有人向他告发,他也毫不介意,还说他说得对,我确实不如前人。何以如此,气量大也。
有的人却气量狭窄,锱铢必较,小肚鸡肠,不能容事。西方近代天文学之父弟谷就曾是一个度量狭小的人。他在学校读书时,因为一个数学问题与一个同学发生争执,他竟决定与人决斗。决斗中,弟谷的鼻子被对方削掉,只好在下半辈子,戴着个假鼻子度日。
与同事相处要看到其长处,要包容其缺点。孟尝君出使秦国时,遭人谗害,秦昭囚禁并想杀了他。危急之时,孟尝君就想到向昭王的宠姬求救。而那宠姬却想要孟尝君那件已献给昭王的白狐裘。孟尝君的一位食客,曾是偷盗之徒,他使出拿手绝活,帮孟尝君盗出那件白狐裘,献给了这个宠姬而使孟尝君获救。
孟尝君被昭王释放后,急驰回国,走到函谷时,已是夜半,须到鸡叫时方可出关。于是食客中又有一个善学鸡叫的人学了几声鸡叫,才使孟尝君逃出函谷关,回到齐国。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我们不要太苛求,与各种不同的人都要交往。很多人都是有着缺点的好人。
据记载,在唐朝第三个皇帝高宗即位后,一直受到皇后武则天的限制,因而抑郁而终。有一天,高宗在巡幸途中,遇到一家好几百人同堂的大家族,大家生活在同一屋檐下,却没有任何风波,十分和睦地生活在一起,这在当时实在少有。因此,高宗特地去拜访这个家族,向他们请教家族和睦的秘诀。
于是族长取出纸和笔,连写了一百多个“忍”字给高宗看,意思是讲,大家族和乐的秘诀除了“忍”以外别无他法。高宗看后深有同感,赐给该家族莫大的褒赏。
同事,也是社会这个大家庭的成员。凡事只要退一步,就会是另一个局面。当你在小事上忍下去,就会成大业。
越国要求跟吴国讲和,吴国的条件是要勾践夫妇到吴国给夫差当仆役,勾践答应了。
勾践将国事委托给大夫文仲,让大夫范蠡随他夫妇前往吴国。到了吴国,他们住在山洞石屋里。夫差每次外出,勾践就亲自为他牵马。有人指责他,他也不在乎,低头顺眼,始终表现一副驯服的面孔,很讨夫差的欢心。
一次,夫差生病,勾践在背地里让范蠡预测一下,知道此病不久就会好,他就亲自去见夫差,探问病情,并亲口尝了尝夫差的粪便,向夫差道贺,说他的病很快就会好的。夫差问他怎么知道。勾践就胡编说:“我曾经跟名医学过医道,只要尝一尝病人的粪便,就能知道病的轻重。刚才我尝了大王的粪便,味酸而稍微有点苦,用医生的话说,是得了‘时气之症’,所以病会好,大王不必担心。”果然不几天,夫差的病就好了。夫差认为勾践比自己的儿子还孝顺,深受感动,就把勾践放回国去。
当然,我们并不是要效仿勾践的做法,但他的容忍还是可以借鉴的。
其实,有些时候,并不一定需要去容忍,当你换一个角度去看时,你会发现另外的感觉。
我们以前的寝室里,有一个女孩,除了她自己以外,所有的人都讨厌她的虚荣、吹牛、矫情……我也觉得难以容忍。有一天,我突然想——如果她是一个文学中的典型,那又是什么样的呢?当我将她作为某个小说中的主人翁时,我忽然很有兴趣去观察她。
宽容,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境界。有时,我为小事而恼火的时候,我就想自己到底是俗人一个。不过,我还是试着向“圣人”去迈步。
同事与同事之间,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同船过渡八百年所修,身为同事也是一种难得的缘,我们不妨好好珍惜。
宽容,不仅仅是表面的压制,而且是内心的真正容忍,否则,还是会出现问题。
在日本,曾经数届担任着首相的佐藤荣作,在其卸任时所召开的最后一次记者招待会上,突然翻脸,把记者们全数轰出会场。这件偶发的不愉快事件,使几十名记者下不来台。
招待会刚开时,佐藤还谈笑风生,甚至和记者们大开玩笑,谁也没有料到,后来会发生那种尴尬万分的场面,是什么原因使得佐藤首相做出如此失态之举呢?原来平日里,佐藤就对某些记者的恶意抨击或歪曲本意的不实报道具有强烈反感,因而怀恨在心。并于此扩展到对整个记者们的不满。久而久之,形成成见,最终地爆发使他损失惨重。
佐藤的行为似乎出人意料,其实从心理学角度看,这并不是一件不可预料的突发事件。一个人对某人某事产生反感或怒意时,表面上由于理智的作用,可能极力隐瞒压抑,使之不外露。因此,佐藤可能平时对记者们不满,甚至想狠狠地揍他们一顿也未可知,但他身为一国首相,地位使然,他不能莽撞,他的良知也不断地提醒他,不得如此冲动!然而,人类抑制感情的能力终究是有限度的,当成见发展到一定程度,又遇有“合适”机会时,这种“厌恶”感情就会爆发,将压抑许久的不满之辞倾盆泄出。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想象对方将是一副什么样的窘态。
可见,宽容是多么至关重要。当我们在潜心求学的同时,不妨也能修身养性,培养自己的宽大、豁达心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