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光武大帝刘秀(世界伟人传记丛书)
44860900000055

第55章 君临天下(4)

“当年在新野,我与大王共赴穰人蔡少公府宴。精通谶纬的蔡少公也谈及此谶文,并言:刘秀当为天子。大王当时应声说:‘说不定就是我呢!’如今看来,天命所归,果然是大王无疑,请大王不要再犹豫了。”

刘秀沉思不应。

冯异与诸将乘机上表。表曰:

受命之符,人应为天,万里合信,不议同情,周之白鱼,曷足比焉?今上无天子,海内淆乱,符瑞之应,昭然卓闻,宜答天神,以塞众望。

刘秀阅罢表文,肃然而立,感喟道:

“孔子曰:‘畏惧天命,畏惧大人,畏惧圣人之言。’天命如此,我不敢婉拒。择日受命,以谢上天!”

“万岁!……”

诸将见萧王依议,欢呼雀跃。强华却上前,说:

“天命已致大王,强华该告辞了。”

刘秀执意挽留,说:

“我将受天命,欲治理天下,正需贤弟相助,请留军中。”

强华辞谢说:

“大王知道我习学谶纬之术,于治国理政一窍不通,留之无益,不如省去一份俸禄。”

刘秀与诸将闻听,无不肃然起敬。强华千里奔来,竟是不为富贵。谶纬家如此,真是难能可贵。

挽留不住,强华告辞而去。

公元25年六月初六,天清气爽,风和日丽,部城南千秋亭下筑起了六丈高的坛场。坛场垒叠三层,在五棵古柏的掩映下,依然耸立。

坛场周围,旌旗飘飘,汉军将士排列整齐,盔甲鲜明,戈矛如林,肃然等待一个庄严时刻的到来。

吉时已到,有司朗声高呼:

“恭请萧王登坛受命!”

钟鼓鸣响,黄门鼓吹奏起庄严的乐曲,同时,火把点燃,浓烟滚滚而起。

斧钺仪仗开道,羽林军殿后,刘秀头戴帝冕,身着龙袍,乘坐敞篷御车,由诸将拥戴着来到千秋亭下。然后,下御车缓步登上坛场的顶层,面色庄重,威然站立在绣着斗大的“汝”字的红色大纛旗下。

登基大典开始,在庄严的乐曲中,随着有司高呼,刘秀上祭苍天,焚香叩头,祭水、火、雷、风、山、泽六宗,望祭诸神。有司高声宣读祝文:

皇天上帝,后土神祗,眷顾隆命,属秀黎元,为人父母,秀不敢当。群下百群,不谋同辞,成曰:“王莽篡位,秀发愫兴,破王寻、王邑于昆阳,诛王郎、铜马于河北,平定天下,海内蒙恩。上当天地之心,下为之之所归。”谶记曰:“刘秀发兵捕不道,卯金修德为天子。”秀获固辞,至于再,至于三。群不佥曰:“皇天大命,不可稽留。”敢不敬承。

祭祀礼毕,刘秀在御座上端坐。南面称尊,接受诸将朝贺。改元建武,宣布大赦天下。改鄗城为高城。

高城一时成为历史的亮点,被称为汉室中兴之君的光武帝刘秀从这里登上帝位,名正言顺地与更始帝展开争夺天下的战争。

登基大典结束,光武帝刘秀从千秋亭回鸾城中,还没来得及换下帝冕龙袍。只见一名侍女跑过来,未及施礼,便喜洋洋地道:

“禀大王,啊,不,禀万岁爷,夫人生了。”

光武帝没明白过来:

“生了什么?”

“当然是龙子喽!”

刘秀惊喜道:

“夫人真的生了,我有儿子啦!”来不及重新系好龙袍,便大步奔出门外。

侍女奔跑带路,刚到郭夫人居室门外,就听见婴儿洪亮的啼哭声。光武帝兴奋得心都快跳出来了。三步并作两步,径直来到内帐,急不可待地问:

“孩子在哪儿?”

侍女引领他进了产房。郭夫人刚刚顺利地生下一个健壮的男孩,脸色苍白,疲惫地躺在床榻上。床头前,新生儿踢蹬着小腿,在“哇哇”啼哭。

光武帝看见婴儿,来不及安慰郭夫人,便上前抱起婴儿,乐呵呵地笑道:

“好乖乖,莫哭,你是我的儿子,刘文叔的儿子!”

婴儿哭声竟戛然而止,一对黑豆似的眼睛盯着父亲看,好像父子认识多年似的。

接生婆上前磕头道:

“大王登极之时,喜得龙子,真是双喜临门啊!”

众侍女也齐声说: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

光武帝心花怒放,一改往日节俭的作风,爽朗地说:

“都起来,每人赏银二十两。”

众人喜得连连谢恩。刘秀抱着儿子亲个没够,短粗的胡子扎得孩子又啼哭起来。郭圣通嗔怪说:

“看你,把孩子吓坏了,快交给奶妈吧!”

刘秀这才罢休,把婴儿交给刚刚找来的奶妈,叮嘱小心喂养。奶妈诺诺连声,接过孩子。

光武帝转过身来,拉着郭夫人的手,感激地说:

“夫人为我生下龙子,大功一件。”

郭圣通嗔怒道:

“原来陛下只在意龙子,全不怜惜臣妾。”

光武帝方知失言,忙向夫人告罪。

“是我之过,夫人受苦了。”

郭圣通转怒为笑,挣扎着欲起身。

“陛下今日登基称尊,臣妾理当拜贺,行君臣大礼。”

光武帝慌忙阻止道:

“快躺下,夫人生下龙子就是最好的贺礼,我该向你拜谢才是。”

郭圣通刚刚生产,虚弱的身子如何起得来,只得躺下,因见刘秀身上的龙袍,笑道:

“夫君如今已是汉室天子,该称朕才是。”

“对,该称朕,朕还不习惯呢。不过,此为内室,不必拘礼。”

郭圣通又道:

“陛下刚刚即位,诸事待举,一定很忙。难得来看望臣妾母子。臣妾无所求,只请陛下给孩子取个名字吧!”

“对,应该取个名字了。”光武帝略一思索脱口而出,说,“朕就取‘强’字,名刘强,夫人以为如何?”

郭圣通娇笑道:

“‘强’何意?不仅仅是希望孩子长大强壮吧!”

“当然不是。不仅祝愿他生来强壮,还有更深的意义。自昭帝以来,宗室积弱,宦官、外戚专权,才有王莽篡汉自立的结果。强儿为朕之子,将来若承继大统,一定要振兴汉室才行。”

郭圣通闻听,美目放光,欣喜道:

“陛下要强儿将来承继大统吗?”

光武帝望见她迫切而兴奋目光,恍然一惊,自觉失言。自己才三十一岁,以后一定有很多的妃嫔,还会有龙子降生,孰优孰劣,可当大任,如今还言之过早。尤其是阴丽华,真心相爱,新婚不久即诀别至今,那份牵肠挂肚的爱,是对其他女人所没有的。也许将来阴丽华也会生下龙子。他该如何面对呢?

郭圣通见刘秀沉默不语,明白他在想着远在南阳的阴丽华,心里不快,但还是含笑道:

“陛下不必为难,臣妾不会认真。不过,臣妾劝陛下以后不要随便许诺他人。天子金口玉言,不可更改。”

光武帝听出讥讽之意,淡然一笑道:

“朕虽然即位,但海内淆乱,天下未定,一切还言之过早。军中要务繁多,朕要回去了,夫人多保重!”

“臣妾恭送陛下!”郭圣通话没说完,发现光武帝已走出门外。

新君登极,喜得龙子,双喜临门。汉军营中,喜气洋洋,诸将奔走相贺。但是,大家最关注的还是光武帝如何设置宦爵,尤其是大司马、大司室、三司徒三公之职。虽然没有人明说,但人人都在度才量德。

光武帝登基,政治影响迅速扩大。驻守颍川的更始平狄将军孙成率部五万前来归降,孙成为汉室旧臣之后,因不满王莽而家道中落,孙成于是聚兵反莽,屡败莽军,后归降更始帝,因见长安必败,光武登基,所以归降高城。

光武帝召见孙成,问起治国用兵之道。孙成熟读兵法,通晓治国之道,应答起来,侃侃而谈。光武帝觉得是个人才,遂有以孙成为大司马之意。

消息传出,诸将交头接耳,私议纷纷,都不服气。尤其渔阴、上谷将领,自恃有功,时有怨愤之言。

冯异暗暗吃惊,独自入见光武帝,问道:

“臣听说陛下欲以平狄将军孙成为大司马,真有其事么?”

光武帝答道:

“平狄将军有治国统兵之才,朕确有此意,孟津将军,有何不妥吗?”

“陛下一向知人善任,臣深为钦佩。但平狄将军刚刚归降,无凡寸之功,若委以大司马重任,恐诸将不服。”

光武帝笑道:

“朕也想到这一点了。孟津将军听到什么了?”

冯异直言说:

“将士们得知陛下之意,皆不服气,时有怨愤之言。”

光武帝不悦,说:

“朕为天子,难道不可以委任臣下?”

冯异直言劝谏道:

“不然。诸将一心跟随陛下,为辅助汉室屡立战功,陛下宜加意笼络,以服众心。若为大司马之职而使众心离散,实为不智。”

光武帝点点头说:

“你以为,诸将之中,谁可为大司马?”

冯异笑道:

“陛下一人尚难决断,何况为臣?臣以为陛下可以下诏,令群臣举可为大司马之人,以示公正,安抚众心。”

光武帝采纳冯异之言,当即下诏。他原想以孙成为大司马,固然是因他有,但还有一个目的,就是借孙成之才,平抑北州诸将的权势。开国之君,虑事在先,只是不得如意。

群臣上表,所举惟有吴汉与景丹,这两位都是北州猛将。吴汉为渔阳突骑主将,景丹为上谷主将。两人平王部,击铜马,荡河北,可谓战功赫赫。光武帝也想过这两个人选,但总觉得他们打仗还行,若论治国理政,则不敢恭维,尤其吴汉,性情暴烈。所部兵马军纪不严,时有侵暴吏民的事情发生。但群臣一致推举,皇帝也不便再说什么,刘秀升朝,当众宣布说:

“吴将军自发渔阳兵,建大策之勋,又有诛苗曾、平谢躬之功。而景将军为北州猛将,功劳亦大。旧制骠骑将军官与大司马相同。今以吴汉为大司马,王梁为大司空,邓禹为大司徒,景丹为骠骑将军,耿弇为建威大将军,盖延为虎牙大将军,朱祐为建义大将军,杜茂为大将军。”其余诸将,吏士皆赐官位。群臣山呼万岁,齐声拜谢。

邓禹远在长安战场,无法受封。光武帝派遣奉车都尉持节捧诏,前往邓禹军营,宣诏策封:

制诏前将军邓禹:深执忠孝,与朕谋筹帷幄,决胜千里。孔子曰:“自吾有四,门人日亲。”斩破将破军,平定山西,功效尤著。百姓不亲,五品不训。汝作司徒,敬敷五教,五教在宽。今遣奉车都尉授印绶,封为赞侯,食邑万户。敬之哉!

邓禹接诏,面向高城,口呼“万岁”,拜谢皇恩,受大司徒之职。

光武帝登极,封拜群臣。东汉政权建立,但四海纷乱,统一天下还要有一段艰难的路程。

群臣上表,以为高城偏僻,非久留之地,帝驾宜南行,以利征伐。光武帝允准,于是大军起程南去。

行至怀地,途中歇息,时值初秋,天气炎热。阴凉的树荫下,光武帝召集吴汉、冯异、耿弇等主要将领围坐在地图旁,共议军情。冯异分析天下形势说:

“陛下虽即尊位,但仅拥有河北、河内之地。天下纷乱,愈演愈甚。公孙述逆天而行,妄称天子;梁王刘永也有称帝的野心,频频与东海王董宪、齐地枭雄张步来往。隗嚣逃归天水,割据陇西;窦融则招集酒泉、金城、敦煌、武威、张掖五郡太守,于河西拥兵自守;安定三水的芦芳不但广结豪杰,还与北地匈奴来往频繁。与我军相距最近是洛阳和长安之敌,即更始军与赤眉军,我军的主要战略方向是争夺关中。”

光武帝点头说:

“冯将军言之有理,我军下一步的行动是全力争夺关中。拥有关中,才是天下之本。目前,长安内乱,赤眉西逼,更始必败,我们的主要敌手将会是数百万赤眉军。诸卿都知道,赤眉军本是反莽的义军,但王莽已灭,这支人马就沦落为危及汉室,动乱天下的祸患,不除之,汉室复兴只是一句空话。但是赤眉军众至百万,势力强大,非铜马、大彤等贼寇可比。对付它不但要有强大的武力做后盾,更要靠正确战略战术。论兵力,我军不多赤眉,所以,打起仗要多用脑筋。”

刘秀侃侃而谈,又道:

“长安,赤眉军志在必得。我军为避其锋芒,可暂不与之争。但邓禹军必须进入夏阳,逼近长安,作出进攻的姿态,以牵制进入长安的赤眉军。而我军进攻的重点是这里。”

光武帝的龙拳重重落在画着红圈的“洛阳”二字,目光炯炯地说:

“占据洛阳,切断赤眉军出关的道路,使其势力得不到蔓延,是最终消灭这支劲敌的关键。而且,还可以弹压关东,威逼河北。更始迁都长安,使东方局面难以控制,帝命不得出关,前车之辙,不可不慎。”

冯异、吴汉、耿弇等将闻听,无不钦佩光武帝虑事周详,谋略过人,齐声叹道:

“陛下圣明,臣等不及,愿惟命是从。”

光武帝接过侍从递过的绢帕,擦干额上的汗水,谦逊地一笑,说:

“运筹帷幄之中,但具体的战略实施还需诸将的努力,甚至一场小小的战斗,都要机动灵活,将士们才是最了不起的英雄。”

计议已定,光武帝分遣诸将。命突骑将军王丰率两万突骑悄悄潜至河东,增援邓禹。令建威将军耿弇率强弩将军陈俊驻防五津社,防备荥阳以东之敌,扼守要塞,阻挡更始帝可能援助洛阳的援军,使大司马吴汉率建义大将军朱祐、廷尉岑彭、执金吾贾复、扬化将军坚镡、右将军万修、骁骑将军刘植、积射将军侯进以及冯异、祭遵、王霸等十一位将军围攻洛阳的朱鲔。

分派已毕,诸将秉命,各自引兵而去。光武帝在怀地祭祀社稷高祖,然后,引军南行,向河阳进发,一路上,汉军军威严整,秋毫无犯,吏民箪食壶浆相迎,争看新天子的风采。

光武帝即位,统帅又被拜为大司徒,占取河东的邓禹军上下振奋,将士们欢喜不已。这时,王丰率两万突骑精兵悄然增援。邓禹迎王丰进入内帐,高兴地说:

“有突骑精兵相助,我军如虎添翼!”

即命全军饱餐之后,渡过汾阴河,向西进入夏阳,将近衙县,忽有探马驰报:

“禀将军,前方三十里处发现大批长安兵马,正向我军扑来。”

邓禹勒马问道:

“大概有多少兵马?主将是谁?”

“约有十余万,主将为中郎将左辅都尉公乘歙,其中还有左冯翊的兵马。”

邓禹沉思着:

“我军不过八万之众,如果力敌,即便获胜,也会伤了元气,不如避其锋芒,伺机进攻。”

王丰不依为然,笑道:

“兵不在众,而在于精,有我突骑精兵,何忧区区十万之敌。大司徒大可放心进攻,到时候,我突骑突然杀出,准保让来敌魂飞魄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