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迫在眉睫
44867000000017

第17章 2016—2020年:台海再现战云,大陆腹背受敌?(1)

内幕:民进党高层和台谍报人士如何与大陆互动?

2014年12月2日下午,台北市,国民党总部。国民党主席、台湾领导人马英九一身深蓝色西服,脸色凝重,脸上的皱纹深处,似乎还刻下了近日不眠的印记。

此刻,国民党中山会报正在进行中。所谓中山会报,是国民党的党政高层会议,是马英九担任国民党主席时所设,作为国民党中常会前的预备会议,先讨论重大决策再交中常会。

但这一天的国民党中山会报却特别凝重,也特别充满一种悲哀的氛围。

就在这次会上,马英九宣布,将辞去国民党主席的职务。

一个老牌的百年政党,立时陷入群龙无首的局面。

一、2016年:两岸关系大倒退?

就在整整三天前,在台湾的“九合一”地方选举中,国民党兵败如山倒,台湾主要的“六都”,国民党仅由朱立伦取得新北市一个市长职务,其他“五都”全部败给民进党和无党派人士。尤其是在蓝营的大票仓——台北,国民党候选人连胜文全面败给无党派候选人柯文哲。

这一选情,不但显示台湾蓝绿政治版图的大改变,而且似乎也预示着2016年台湾极有可能出现政党再次轮替,亦即民进党极有可能再度上台。

“九合一”选举:国民党兵败如山倒

时光回转若干年,完全是另外一幅景象:

2005年7月16日,国民党举行党主席直接选举,马英九一举击败对手王金平,以72.36%的绝对多数当选国民党主席。那一天下午开票时分,我在凤凰卫视的主播台上直击这一历史性的时刻,直接感受到当时马英九开始迅捷上升的势头。

2005年12月3日,台湾“三合一”地方选举举行,“泛蓝”在全台湾16个县市中全面当选,“泛绿”只保住了六个县市,遭到空前惨败。这一选情预示着民进党在2008年的台湾选举中将失去“政权”。12月2日晚上,国民党在台北举行最后一场造势晚会,马英九被一波一波的支持者簇拥着,全场震耳欲聋的“马英九,马英九”的呼声此起彼伏。

2005年12月“三合一”选举结束那晚,我在台北街头漫步。只见到处是欢腾的人群,一个摆小摊的年轻人穿着随便,甚至有点蓬头垢面,但却对我难掩喜悦之情:“终于教训了一下民进党。”

那是马英九作为政治明星冉冉上升的一个年份,那也是在台湾黑金政治的污泥浊水中,马英九被赋予全民希望的一个年份。而那些个辉煌的日子,距今仅仅过了九年。

到底是什么导致了仅仅九年,马英九从一个全民瞩目的政治明星,成为台湾选民的“政治弃儿”?其间的原因当然是复杂的,但马英九个人的性格和风格无疑是重要的因素。虽然具有西方学理基础,但他的法律性格过多、政治性格过少的个性,在东方特殊的政治文化的土壤上,还是无法结出他希望看到的果实。

但我在这里不想探讨马英九的成败得失,而只想探讨一个问题:2016年一旦民进党重新上台,两岸关系将会如何?

两个重要的背景,在这里不得不提。

背景一:

2008年马英九上台后,两岸关系柳暗花明,战争氛围烟消云散。但马英九期间,两岸风平浪静,只是在三通、经贸、金融、人员往来等领域取得进展,而涉及政治敏感的议题则一个都没有得到推进。因此,两岸关系的结构性问题依然存在,两岸关系逆转的可能性不但依然存在,而且其危害性将依然很大。

背景二:

2009年后,随着美国“重返亚太”的战略的实施,南海、东海危机开始上升并恶化,中国周边态势开始笼罩战争的阴云。此时,幸亏两岸关系基本稳定,中国大陆才能够相对从容地应对这些危机,否则很可能面临腹背受敌、四面出击的困境。

在这两个背景之下,下一个结论似乎也就呼之欲出了:一旦2016年民进党重新上台,两岸关系可能面临大幅逆转的态势。届时,在南海、东海危机尚无法完全解决的情况下,中国大陆可能如上所述,面临腹背受敌、四面出击的局面。

当然,另一个背景也不能不提:中国大陆整体实力在这几年里迅速提升,而这一点与2008年后的台湾形成截然反差。2008年马英九上任时,中国大陆的经济总量刚刚超越德国,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而2014年11月底台湾“九合一”选举进行时,中国大陆经济总量不但早已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而且据2014年10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根据购买力评价的计算,中国的经济总量已经超越美国。

从2008年到2014年,也是中国大陆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迅速提升的六年。2008年11月15日,20国领袖峰会(G20)在美国首都华盛顿正式召开,会议根据当时世界经济危机的情况,商讨各国政府的救市方案。从这以后,G20从一个商讨各国政府救市、退市的临时性机制,演变成对世界经济、金融、政治乃至安全领域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机制,而中国恰好在这其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如果说,2008年的中国大陆,还只是国际规则的接受者,那么到了2014年接近尾声时,中国已成了国际规则的制定者之一。就在这一进程中,台湾内部则在马英九的领导下,小心翼翼,瞻前顾后,举步维艰,矛盾频发。

2008—2014年,短短的六年时间,大陆和台湾的硬实力态势发生了根本的逆转,台湾在硬实力层面与大陆议价的筹码大大减少。当然,对大陆执政当局和民意而言,一个深层的战略挑战是,如何从根本上赢得台湾的人心?但就客观态势而言,在2015年伊始,当人们前瞻未来的若干年,必须承认,台湾与大陆讨价还价的筹码和能力正在逐渐减少。

2010年春天的某一天,北京。一个充满东方色彩的餐厅休息室里,我与大陆对台部门的一位核心主管人士相对而坐。此刻,台湾问题是我们的唯一话题。

马英九上任已经整整两年,两岸关系早已柳暗花明,大幅回暖,然而一系列涉及政治的结构性问题依然如故。

“这两年,军事斗争的压力终于减轻了。但未来面对两岸政治议题,以及台湾人心游离的问题,大陆有什么考虑和计划?”我不愿拐弯抹角,而是直接发问。

我当时内心预估的选项无非是:和平谈判、经济整合、文化交流、军事压力……

但核心人士的回答,竟然出乎我的意料:“按照大陆经济和国力的发展速度,再有个三五年吧,两岸的态势将彻底逆转,台湾手里的筹码将越来越少,直至全部丢尽。”

然而,这一态势在2014年12月受到了挑战。

很多人曾预想到国民党可能会输,但却很少有人想到国民党会输得这么惨。很多人曾预想到民进党可能会赢,但却很少有人想到民进党会赢得这么漂亮。

让人匪夷所思的是,民进党2008年大败后,痛定思痛,锐意改革,但到2012年却依然输给了马英九。换言之,2012年3月时的马英九,依然是台湾人的希望。

到底是什么导致马英九和国民党在短短两年多的时间里兵败如山倒?又到底是什么导致民进党在短短的两年里赢得了大多数台湾人的心?

更为关键的是,一个无党无派的医生柯文哲,居然在台北市这个国民党大本营的选举中,以中立的身份获得了绝大部分选民,尤其是年轻选民的选票。

到底是什么使台湾的年轻人厌倦了政党政治?“柯文哲现象”在未来的台湾政治、两岸关系乃至世界其他地区的政治生态中,究竟折射了一种什么趋势?

这些问题,就留待政治学家、社会学家们去慢慢研究了。我在这里关心的问题是,2016年民进党一旦上台,两岸关系向何处去?

站在中国大陆的立场上看,自然希望未来一年多的时间里,国民党能完成调整,重振雄风。但明眼人都知道,从2014年12月到2016年1月台湾选举,一年零一个月的时间,国民党要从兵败如山倒的颓势,重新返回气势如虹,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使命。

须知,2008年3月民进党大败给国民党后,用了整整四年的时间来调整,但在2012年依然未能胜选。国民党只有一年左右的时间,既要完成主席人选确定、党内整合,又要完成纲领出台、动员选民、赢得人心,怎么可能完成?

既然这样,从政治现实主义者的角度出发,中国大陆必须做好2016年之后与民进党再次打交道的准备。这恐怕绝非多余的提醒。

民进党:首次与大陆正面交锋?

2014年12月3日,台湾“九合一”选举结束四天后,也是马英九辞去国民党主席的当天。

民进党发言人郑运鹏出现在凤凰卫视台北分公司的录制棚里,与北京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政治研究室主任彭维学展开对话。同时参加对话的还有国民党前立委邱毅、美国的东亚问题智囊容安澜。

这是台湾“九合一”选举后,红蓝绿三方人士首次公开电视对话。对话的焦点只有一个:2016年后,两岸关系向何处去?

国民党前立委邱毅在台湾的影响力,几乎人尽皆知,他出名主要是在2006年揭露陈水扁家族的贪腐弊案时。但就是像邱毅这样一个国民党的铁杆捍卫者,那天在我的节目中也坦承,国民党2016年要胜选的可能性很小,一切都取决于未来一年多的国民党内部调整。

问题的复杂性在于,虽然明知两岸关系绕不开民进党,但由于民进党坚持“台独党纲”,大陆方面只得被迫拒绝与民进党建立正式的党对党对话平台。因此,两岸关系这几年一直缺乏一个两岸三党,亦即共产党、国民党和民进党的正式沟通平台,因而也就无法获得两岸三方的最大公分母。

但从2016年开始,随着民进党可能在台湾上台,这一挑战又是那样实实在在地凸显在人们面前。问题是面对这一挑战,大陆的智囊们至少在公开场合,依然不愿做出这一抉择。

请看下面节目中的对话:

邱毅:这次“九合一”的选举,国民党是兵败如山倒,可以叫全面的溃败。全面的溃败当然会牵动2016年的大选,也就是2016年的大选对国民党来说,现在处于一个不利的局面。很多事情叫知易行难,就是说它到底会发生骨牌效应还是发生钟摆效应?目前以我的观察来说,骨牌效应大于钟摆效应,所以2016年的选举对国民党来说,目前是不利的。

郑运鹏:2016年的双方的“总统”选举,如果双方候选人都就位的时候,国民党是从落后开始的,也就是民进党是从领先开始的,这个即使是在陈水扁连任的时候都没有发生过这种情况,他连任的时候也是打到最后一刻才分出胜负。所以在这个选举之下,我认为2016年的确就像邱委员讲的一样,国民党是处于不利地位的。

彭维学:2016年的选举,我觉得可以看看,因为选举还是看它的因素,比方说实质的因素,比方说两岸政治的因素、候选人的因素。我觉得从这次2014年的选举来看,确实对2016年的国民党选举非常不利,对民进党是相对有利的。但是现在来看,并不是就能够铁板钉钉说民进党一定赢得2016年的选举。

再看看节目中,美国的东亚问题智囊容安澜怎么说,北京方面又如何回应:

邱震海(对容安澜):对这个选举结果,你认为北京会紧张吗?

容安澜:还是会紧张的,这次的选举结果,至少让北京意识到了国民党的不足,虽然国民党支持“一个中国”,而且是北京重要的伙伴。北京看到了民进党的实力,也会因此想办法让民进党明白两岸关系甚至是接受“一个中国”的框架,对台湾而言并不是洪水猛兽,而是真正对台湾有益、安全的事情。但如果北京没有成功,而民进党也一味坚持他们长久以来关于“台湾是独立国家”的立场,要在政治上与大陆切割,那么民进党也必须看到北京会采取措施去缩小台湾的国际空间,比如跟那些与台湾建交的国家断交。

邱震海(对彭维学):彭主任,北京紧张吗?

彭维学:我觉得不存在紧张的问题,当然对2014年的选举肯定会非常关注,但是不存在紧张的问题,因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一个大趋势,是目前岛内的民众越来越多认同的。2016年,我觉得如果说国民党当选的话,我想两岸关系还会继续往前发展,如果说民进党2016年上台的话,就像刚才容安澜所讲的,那么我觉得大陆不会紧张,会坚持、坚定信心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事情到这里似乎很清楚了。2016年,国民党基本没戏了。对此,国民党、民进党、美国都清楚;北京也很清楚,只不过外松内紧而已。

问题是一旦民进党上台,他们对两岸关系的想法是什么?北京能接受他们的想法吗?

下面的对话更精彩:

邱震海(对郑运鹏):好,2016年之后如果你们上台会怎么样?你们对两岸关系有什么想法?大陆的底线非常清楚了,一方面继续希望两岸和平发展,但是跟民进党的交往是有共识的,民进党必须要认同“九二共识”。你们能接受吗?

彭维学:没有共识就没有民共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