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重读《周易》智慧
44867900000021

第21章 道与知“道”

一、知道

“知道”一词,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相当高。

“知道某人吗?”

“知道某事吗?”

诸如此类的询问,人们每天都可能遇到。随之而来的则是回答中的肯定与否定——“知道”与“不知道”。

“知道”一词,在现代汉语中被界定为双音合成词——两个单音词合成的一个词,其含义在“晓得”、“明了”、“认识”和“了解”的范围之内。

二、知“道”

在古代汉语中,“知”与“道”是两个单音词。知有知的含义,道有道的含义。

关于“知”字的含义此处不赘述,本文讨论的精力集中在“道”字上。

1.老子、孔子口中的“道”

老子口中的“道”有两重含义:一是天地万物之母,二是人生价值标准。

关于天地万物之母,老子在《道德经》里留下了两句至理名言:其一,“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故强字之曰道”。其二,“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关于人生价值标准,老子在《道德经》里留下了一句至理名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孔子谈道主要集中在了人生价值标准上。关于人生价值标准,孔子在《论语》与《礼记》中留下了三句至理名言:一、“朝闻道,夕死可亦”。二、“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三、“道不远人”。

2.道的多重含义

道在中华文化的源头具有极其神圣的地位。中华民族的祖先伏羲氏、神农氏、黄帝、尧、舜所构筑的道是中国哲学的最高范畴。

道的第一重含义为生生之源。天地万物从这里诞生。道生天地,天地生万物以及最初的一男一女。道为生生之道。

道的第二重含义为天地万物之纲纪。天地万物生于道,也行于道。在伏羲氏、神农氏、黄帝的研究视野之中,道是一个动态之道,道之动有着严格的规律性。道之动表现出两个基本特征:一为终日乾乾,二为原始反终。道为天地万物之纲纪。天地万物之动必须与道之动相协调、相一致。

道的第三重含义为人生终极价值标准。人应该成为文明理性之人,人生不能肆意妄为,人生的所有活动必须遵守一定的规矩和规则!规矩规则从何而来?《圣经》中的答案是人生的规矩与规则——价值标准来源于上帝;《周易》中的答案是人生的规矩与规则来源于自然之道。“有道”与“无道”,是判断人是否成其为人、判断君是否有资格为君的重要标准。

道的第四重含义为养生之道。《黄帝内经》开篇之处记载了黄帝就“如何养生”问题请教歧伯的一段对话,对话中的核心内容是“知道养生”。“知道养生”就能平安度过一百岁。如果逆道妄为,那么就会“半百而衰”。现在把这段对话摘录如下,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黄帝问于岐伯:“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衰者,时世异也?人将失之也?”

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而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