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重读《周易》智慧
44867900000033

第33章 彰往察来·履霜知坚冰

一、彰往察来

中华文化中有很多“小中见大”、“见微知著”、“彰往察来”的警句:“观一斑而知全豹”,“落一叶而知秋”,“月润而风”,“月满则亏,水满则溢”。

这些警句有多重意义:一是教育人们要从小处看大处,二是教育人们要从局部看全局,三是教育人们要从近处看长远,四是教育人们要明白事物转化与物极必反的道理。

这些警句的哲理基础,皆源于《周易》。《周易》认为,任何事物都是流动的:有生有死,有小有大,有往有来,有变有化,有盈有亏。这样的研究产生了“彰往察来”的重要哲理:“了解以往,就可以预测未来。”

西方有一句格言为“知道你的过去,就知道你的现在;知道你的现在,就知道你的将来”。这句西方格言与中华民族的“彰往察来”有相似相通之处。

二、履霜知坚冰

六十四卦第二卦是《坤》卦。《坤》卦初六爻辞为“履霜,坚冰至”。霜降之后有大雪,落雪会形成坚冰。“履霜,坚冰至”,这是自然规律。初六爻辞有两重含义:言内之意是“脚踏在霜地上,就应该知道霜雪后面就会有即将到来的坚冰”;言外之意是“面对事情的萌芽,就应该知道事情的结果”。由自然之文论及人文,是《周易》基本的论证方式。“履霜,坚冰至”所告诉人们的哲理是,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在某种意义上有一致之处,应该在事情的开始,预测到事情的发展与演化。

履霜知坚冰,实际上是“彰往察来”哲理的形象化。

三、成功思忧患

人生路上,取得某一项成功以后,正确的态度是什么呢?正确的态度应该是成功之后思忧患。

“忧患”一词出于《周易》。《周易·系辞下》曰:“作易者,其有忧患乎?”又曰:“其出入以度,外内使知惧,又明于忧患与故,无有师保,如临父母。”

当周朝取代殷商之后,周人作为胜利者并没有产生丝毫的骄傲情绪,而是怀着强烈的忧患意识进行了严肃认真的思考:殷商为什么会从胜利走向灭亡,胜利者为什么会走向失败,我们胜利之后又会怎么样,我们的胜利成果能够保持多长?

《史记》中说六十四卦为文王所作,卦象、卦名、卦序中已经隐含有自然发展规律与社会演化规律。《泰》、《否》两卦演化出了“否极泰来”的哲理。“否极泰来”的转化,说明的是走出低谷迎接新的胜利。《既济》之后的《未济》,说明的则是胜利之后可能出现新的危机。

自然界的任何事物都会转化到自己的反面。“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小草枯、荣之间的转化,是正反两方面的转化。《诗经·十月之交》中已经有了这样的诗句:“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小草枯、荣间的转化,一个周期需要一年。高岸、深谷的转化,一个周期需要百万年甚至千万年。

人类社会的任何事物都会转化到自己的反面。《周易》强调忧患意识。在什么时候应该有忧患意识呢?忧患在成功与胜利的时候,忧患在每一件事情的从始到终。《周易》之道为忧患之道。胜利之后的忧患,忧患到什么范围?忧患到“百物百事”!事物发展的极点必然要向相反的方向转化。一个事物的完成之后又是一个新的开始。一件事物是这样,件件事物也是这样。完成之后是未完成。成功之后往往是新的失败。所以,成功之后应该思忧患,忧患于每一件事物的过程中。

“彰往察来”作为人生总体哲理,提醒人们延续历史的经验、汲取历史的教训,以指导现在与将来,避免犯前人犯过的错误。“履霜,坚冰至”、成功思忧患作为“彰往察来”形象的、具体的表述,提醒人们在事情的开端之处预料事情的发展,在成功之时避免向失败的方面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