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秦可卿的临终嘱托
《红楼梦》里有一个“聪明反被聪明误”的王熙凤。王熙凤是荣国府的财务大总管,王熙凤有管家敛财的聪明却没有管家理财的远见。《红楼梦》里有一个比王熙凤还聪明还有远见的人物——秦可卿,秦可卿在临终时托梦给王熙凤,在理论上给王熙凤讲了“否极泰来”的规律性,告诫其在荣华富贵之时要想到“将来败落之时”,治家应该在鼎盛之时要预防衰败之日。
在说明“否极泰来”的规律性时,秦可卿一连用了四个成语:“月满则亏,水满则溢”,“登高必跌重”,“乐极生悲”,“树倒猢狲散”——“常言:‘月满则亏,水满则盈’,又道是:‘登高必跌重’。如今我们家赫赫扬扬,已将百载,一日倘或‘乐极生悲’,若应了那句‘树倒猢狲散’的俗语,岂不虚称了一世诗书旧族?”秦可卿引用这些成语的目的关键在证明“否极泰来”的规律性。秦可卿讲这番话的用意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之内,使读者知道这四个成语与“否极泰来”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则是本文的目的所在。
二、《辞海》的解释
《辞海》中“否极泰来”条,有这样的解释:《周易》中的哲学思想。……泰谓“天地交(相互作用)而万物通(亨通)”,否谓“天地不交而万物不通(失利)。”意指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就要转化为它的对立面。后用“否极泰来”形容情况从坏转好。白居易《谴怀》诗:“乐往必悲生,泰来犹否极。”《红楼梦》第十三回:“秦氏冷笑道:‘婶娘好痴也!“否极泰来”,荣辱自古周而复始,岂人力所能常保的。’”亦作“否去泰来”、“否终则泰”。韦庄《湘中作》诗:“否去泰来终可待。”
三、哲理之源
“否极泰来”的哲理之源是六十四卦中的《泰》、《否》两卦。
《泰》、《否》两卦在六十四卦中分别为第十一、十二卦。六十四卦的排列方式本身是十分讲究的:一有两两相对,二有遥遥相对。六十卦两两相对,四卦遥遥相对。《泰》、《否》两卦在顺序上属于两两相对。两卦每卦六爻;如果《泰》卦从下而上依次变化——阴阳转换,变化六次,《泰》就变成了《否》。同理,《否》卦从下而上依次变化,变化六次,《否》则变成了《泰》。两卦的有序变化,变出了“否极泰来”这一条重要的哲理。
《周易·彖传》对《泰》卦做出的诠释是:“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志同也。”《周易·彖传》对《否》卦做出的诠释是:“天地不交而万物不通也,上下不交而天下无邦也。”
《周易·彖传》的诠释从天文到人文,就天文而言,万物的生长需要一个天地之间的合和之交;就人文而言,天下安定需要一个上下之间的合和之交。自然界的欣欣向荣,需要天地之间的相互配合,人世间的欣欣向荣,需要上下之间的相互配合。
《周易·序卦》对《泰》、《否》两卦做出的诠释是:“泰者,通也。物不可终通,故受之于否。”这里的“物”,属于自然与人文两个范畴。这个诠释告诉人们,在自然进化与人类进化的过程之中,有顺利光明之时也有障碍黑暗之日。这个诠释同时还告诉人们,一没有永远的顺利,二没有永远不可逾越的障碍。“否极”之后是“泰来”,“泰来”之后是“否极”。事物在曲折起伏中前进。就人生哲理而言,“泰”时应思“否”,“否”时应思“泰”。胜利之时多设想困难,困难之时多设想光明,只有这样,才能在胜利顺利之时不至于骄横跋扈,只有这样才能在困难挫折之时不至于垂头丧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