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道荣
这些天,王师傅眉头紧锁,高高的厨师帽下,拧巴在一起的眉毛,像打了死结的绳子。
最后一盘菜做好了,王师傅擦擦手,抬头看看墙上的挂钟,已经晚上八点半了。老板已经走了。王师傅和几个厨师、徒弟围在一起,开始吃晚饭,每天,只有在为最后一个客人做好菜后,他们才能开始吃晚饭。王师傅端着碗,你们说说,这菜味道咋样?
很好吃啊。大家啧啧称赞。这是真心话。这家饭店,自开张以来,前后换了好几任大厨,数王师傅的手艺最好,烧出来的菜,色香味,俱不输大饭店。王师傅用筷子夹起一块菜,送入口中,嚼了嚼,可我怎么觉得,这菜味道不对啊。菜是王师傅亲自做的。菜味道不错,真的不错啊。大家面面相觑。那你们再好好尝尝。大家夹起菜,再尝,咂巴咂巴,有人试探性地说,师傅,好象回味里有一点点苦尾子。王师傅点点头,对,我就是觉得这菜味道不大正。说着,弯腰从案板下面拿出一只油瓶,我怀疑问题出在它。
很普通的一只油瓶,上面的标识非常新。王师傅举着油瓶说,这只油瓶,上次我们用过。这怎么可能?饭店里的油,都是用的品牌油,油用完了,油瓶就作为废塑料瓶卖掉的,怎么会再回来?王师傅指着油瓶的把手说,你们看,这个地方有个烫疤。大家凑过去一看,果然把手一侧,有一块被烫过的痕迹。王师傅激动地说,那次我往油罐里倒油时,不小心将油瓶的把手触碰到了火辣辣的锅沿上,留下了一道花纹般的烫痕。因为当时差点也烫伤了自己,所以我印象很深。前几天,饭店里又进了一批油,我在倒这瓶油的时候,发现了这个烫痕。我可以确定,这个油瓶,就是我烫过的那个油瓶。
大家仔细地辨别着王师傅手里的油瓶,上面的商标很新,是某大品牌的。如果真如王师傅所说,那这里面的油不是问题很大?我怀疑是地沟油!瓶子是老瓶子,商标是假的。王师傅的话一出,大家炸了锅。王师傅压低嗓门说,最近,老板和每天来收泔水的张大皮打得很火热。光咱们饭店,每天的泔水,就有好几桶,全市的泔水,一天怕有几十吨,你们想想,这些泔水都干什么去了?
有的拿去喂猪,也有的拿去做肥料,还有的,被拿去炼地沟油了!王师傅摘下头上的高帽子,气愤地说,我在电视上看到过,他们用一只大锅,从泔水里炼地沟油,然后,再返销给小饭店。
会不会我们使用的油,真的是地沟油?那太可怕了。
有人想起了什么,难怪老板最近很在意用过的油瓶,不让我们弄脏,也不让我们乱扔。
王师傅忽然一拍脑袋,有了主意。他从空油瓶里挑选了三只看起来比较新的,点燃灶头,将刀尖烧红,在每只油瓶的底部,一笔一画,烫了一个“正”字。然后,将做了记号的空瓶子,放回一堆空瓶子中。王师傅拍拍手说,看看这些瓶子会不会回来,就知道结果了。
若干天之后,老板将空油瓶,全部卖给了收泔水的张大皮。
又过了若干天,老板运进了一批油,和以往一样,都是品牌油。
等老板一离开,大家就迫不及待地将油全部搬了出来,看看那些做了记号的油瓶,有没有转回来。没想到,第一只油瓶的瓶底,就烫着一个“正”字。再拿起一瓶油,翻转过来,又是一个“正”字。再拿起第三瓶,也有一个“正”字。三个瓶底烫着“正”字的油瓶,不废吹灰之力,就都找着了。很显然,这些油,都是用老瓶子装的。王师傅又拿起一瓶,翻过来,一看,傻了,瓶底也有一个“正”字。将所有的油瓶全反转过来,下面竟然都烫着一个“正”字。
这是怎么回事?大家想不明白,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这些油,都有问题。
报警。
老板和张大皮,很快就都交代了。他们果然是从泔水中提炼地沟油,然后,用回收来的品牌油的瓶子盛起来,再返回饭店,或销售出去。老板和张大皮,都被绳之以法。
可是,还有一个问题,王师傅明明只在三个瓶子烫了“正”字记号,为什么那几十瓶的下面,都烫着“正”字?老板和张大皮惊讶、懊丧地张大了嘴巴:原来那是你们烫的记号啊,我们还以为是人家品牌油做的防伪标记呢,所以,我们在每个瓶子底下,都烫了个“正”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