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与自学的统一。听课可以高效系统地获得专门化的知识,它是独立学习的前提和基础,特别对初学者而言,听课就是师傅领进门的过程,是名师指导的过程,所以忽视听课实际上是对优越的学习环境条件、金钱、人才资源等的最大浪费。但是听课又必须要有自学作为前提才能有效率,听课的目的最终是为了学会自学。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一名好老师要善于给学生以拐杖,使学生自己学会走路,善于给予学生钥匙,让学生自己去开锁。听课与自学互相依存、辩证统一。
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要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就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科学的方法是成功的桥梁。良好的方法能使我们更好地发挥运用天赋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则可能阻碍才能的发挥。对于大学生来说,必须有意识地经常总结自己的学习情况,不断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早日找到适合自己的、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我们应注意把握以下几个环节。
预习与复习。听课之前适当预习,可以做到胸中有数,争取主动。一般说来,如果在预习中能做到初步了解新课内容,找出难点和疑点或指出更深入的问题,那么听课是把精力集中到这些问题上,使自己的理解更深入,更透彻一些。
变厚与变薄。要想真正掌握一门知识,需要经过“由薄变厚”和“由厚变薄”的两个交替过程。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读书有两个阶段,即由薄到厚,再由厚到薄。所谓“由薄变厚”,就是对书中的主要内容,通过参阅有关的书刊,通过补充或推导论证,用自己的语言,做科学的延伸和展开;所谓“由厚变薄”,就是把厚厚的一本书的骨干抽出来。如果说,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是由“薄”到“厚”的过程,那么,进行阶段性小结就是由“厚”到“薄”的过程。纵观全局,抓住重点,理清思路,综合归纳,这就是进行小结的功夫。
听课与笔记。大学教师的讲课,一般的特点是把思路讲清,重点和难点讲透并不按照教科书或讲义,一字一行地去加以解释。这就要求同学们在听课时必须听而思之,特别是要跟上教师的思路,要特别注意教师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系统,一环套一环,环环紧扣,无论哪一环不清楚,都会给自己的理解带来困扰。所以教师讲课的思路,必须步步紧跟,这样能积极训练独立思考的能力。
不善于记听课笔记,常常成为部分同学学习中的一道难关。一般说来,记笔记有以下作用:一是记下讲课的主要内容,以备复习时参考;二是通过记笔记来训练集中自己的注意力,组织自己的逻辑思维;三是在笔记中记下自己尚未明白的问题和课堂上想到需要深入钻研的问题。有的同学总结了记笔记的几句话:“详略得当选择记,结合理解灵活记,板书时间迅速记,不懂问题特殊记”。
粗做与精做。在大学学习阶段,特别是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学习,每门课都有几十道、几百道甚至上千道习题,还有一些大型课程作业,它们在学习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要突出一个“精”字,就是“粗做十道,不如精做一道”。题要做得精,首先,复习好有关的教材内容,坚持先复习、再做题;其次,做题要有条不紊、扎扎实实。
第二节科学把握积累资本的大学生活
告别了单一的一心只为考大学的中学学习生活之后,一个多元化的大学生活展现在了眼前,一方面,是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各种各样的名师讲座,图书馆里眼花缭乱的书籍;另一方面,是灯红酒绿的觥筹交错,毫无节制的网络游戏,肆无忌惮地挥霍金钱。面对这严肃而又充满诱惑的大学生活,我们应该怎样把握住自己,才能在弥足珍贵的大学期间披沙炼金,找准正确的方向来积累资本呢?
博览群书增智慧
在大学期间,积累资本的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大量的阅读。书籍是前人留给我们最好的经验,在对书籍的选择上,我们一定要注重阅读的专业精神的培养,一方面,对自己所学的专业进行由浅及深,由表及里的有目的的阅读。尤其对自己感兴趣的方向要深度阅读,使自己在阅读中不断地发现新知,大脑不断地反馈新的信息,从而更好地完善自己在专业上的理论思考。另一方面,我们要对其他学科进行广泛的阅读,这种阅读区别于前一种阅读,可以不必深究,不必钻研,只是泛泛而读,目的在于扩大知识面,完善对社会各个方面的认识,形成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不会轻易被社会舆论所左右。
阅读积累对大学生而言,最实际、最直接的收益,就是面对机会的时候,可以有资本去抓住它。因为头脑中蕴藏了大量知识,同时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思维逻辑和对待问题的独到见解,所以面对无论是深造还是应聘,都会比缺少阅读积累的学生显得游刃有余。正所谓“机会是给准备好的人的”。
侯瑞是一名大四的学生,在国内一所普通大学念建筑学,今年三月,他终于拿到梦寐以求的英国爱丁堡大学建筑及城市规划专业的录取通知书。当讲起他的成功之路时,他无不感慨阅读积累对一名大学生的重要性。
刚进校,侯瑞跟许多新生一样,一下子没有了目标,没有了方向,也曾整天无所事事地闲逛,也曾在网吧一坐一天。一个偶然的机会,在图书馆陪同学还书的时候,翻看了一本名叫《A+U》的杂志,这本杂志中介绍的建筑学方面的内容使侯瑞眼界大开,建筑学不再是一门枯燥的学科,它开始变立体并且充满了想象空间。为了能更加系统和深入地了解他所热爱的专业,侯瑞除了认真听老师讲课,还在图书馆里搜罗建筑类的各种书籍。大一一年,他阅读了50多本和建筑学有关的书籍,明显地感觉到自己对专业课有了一定的知识积淀,到了大二,开始接触外文书籍,外国建筑学方面的先进理念开始注入侯瑞的脑海,这让侯瑞再次兴奋起来,不但如此,他还利用零散的时间泛读历史、美学等和建筑有关的书。直到大三,一直很欣赏他的老师鼓励他出国深造,并为他指明了方向,于是侯瑞凭借他坚韧不拔的意志以及对建筑学的深切热爱,用了一年的时间,成功地被爱丁堡大学高分录取。拿到通知书的那天,小侯说,并不是因为我多么优秀,只是因为我从大一开始注重知识的积累。
人际交往集人脉
离开了高中时期学校、家两点一线的生活之后,在大学里,怎样处理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几乎成了刚入学的学生最关心的问题,很多大学生带着良好的人际关系期望与同学交往,但最终都失去了耐心和宽容。很多学生都在历数交往中别人的缺点与不是,一再报怨,“大学生太自私了”“太难相处了”……几乎大家都在感慨大学的人际关系复杂。
但是,一味地抱怨别人和慨叹世态并不能帮你找到建立人际关系的捷径,要把时间花在如何解决问题上,而不是抱怨上。要想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就应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保持诚实、大度和谅解:往往在陌生的环境中,人与人的交往都会有本能的戒备心理,因为警惕心有时会表现出过度的敏感,这就要求在初识时具备被人误解、嘲笑、鞭策的承受能力,有时候别人的指责的确是不公平,但是对方这么做往往是无心的,耿耿于怀只能加剧双方的误解。反过来,对待别人的错误和生涩,你也不要冷嘲热讽,要学会做人、学会爱周围的人,主动关爱他人。不要瞧不起别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的。积极向外拓展自己的交际面。
小赵是一名准毕业生,在大四的第一学期,学校安排他们去企业实习,暂时告别校园生活的小赵,对于如何融进社会生活,显得有些不知所措,一个很偶然的机会,使小赵和公司老总进行了一次关于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的简短的对话,老总送给他四个字:“换位思考”。小赵后来仔细琢磨这句话,发现无论是风雨突变的职场,还是相对单纯的校园,换位思考一方面可以试着去接纳不同的声音,一方面可以站在另一个角度审视自己,这对处理人际关系来说,具有很重大的意义。如今小赵已经如愿以偿地被这个公司签下,带着“换位思考”开始职场生涯。
从小赵的例子中看出,作为大学生的我们,要想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网,不仅仅要做到宽容,大度,体谅别人,更要学会真诚,换位思考。
社会实践长才干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是推进素质教育、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对于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能够促进他们对社会的了解,提高自身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现状的认识,实现书本知识和实践知识的更好结合,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校、社会必须高度把握当前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的问题,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社会实践在大学生道德行为规范中的作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指的是学生有组织参与的、由社会或学校组织的、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持续一段时间、比较集中的集体性活动。这些活动都具有一定的社会功能和积极的育人功能。现如今,各高校主要采取的社会实践方式有:开展社会调查活动、普法宣传与义务咨询活动、勤工俭学活动、考察实践活动等。大学生社会实践同时也是大学生认识社会、了解国情、拓宽视野、丰富自我和改善知识的重要手段,是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是大学生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激发创新精神的有效措施,也是对高校教学环节的重要补充。
大学生实践活动,不仅能够增加社会阅历和工作经验,同时也是尊重个性发展,培养独立能力和团队精神的重要体现。尊重学生的个性,实现因材施教,促进学生良好品质和独特性的形成与发展,一直是教育工作者毕生奋斗的目标。个性教育中所包含的确立远大的人生理想,锻炼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发现社会发展的主流,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等都能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得到培养和发展。由此可见,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培养大学生适应社会能力的重要途径,能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改进不切实际的思维方式,使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社会现状能动地结合起来,达到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然而大学生社会实践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主体认知局限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认知的局限,大学生社会实践因无法得到社会的全面配合而陷入困境。许多高校的社会实践工作缺乏连贯性,没有固定和能真正发挥作用的社会实践基地;地方党委、政府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支持力度不够;社会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认同有限,导致实践活动社会渠道狭窄,实践活动难以开展和缺乏稳定性;家庭对大学生的社会实践缺少关心和关注,认为社会实践活动存在安全风险而对其采取消极态度。
组织管理问题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不仅在认知上存在问题,而且在组织管理上也存在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缺乏与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相适应的经费保障和人力支持;二是管理体制上的缺陷使得社会实践的效果评价不够客观,社会实践考评体系不科学;三是具体管理上的缺陷,例如,策划活动能力强,项目深化运作能力弱,实践时间安排不合理,社会实践活动的运作程序不规范,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形式分散单一等。
实践内容问题
社会实践不仅是大学生了解国情的重要方式,也是提升大学生个人能力和深化对专业知识理解的有效途径。但是有的社会实践组织者在实践内容的选择上过于追求社会轰动效应,而忽视社会内容与专业的对口。社会实践所选课题与学生所学专业对口少,内容缺乏实际性,专业知识在实践中得不到充分利用,而部分学生也由于社会实践活动内容单调、脱离实际、流于形式而不愿意参与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
解决上述问题,要加强主体间沟通机制的建设。政府、实践接收单位、社会团体、家庭等主体对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否顺利进行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学校需要与这些主体建立长期的、可持续的交流机制。一是加强与政府的联系,建议政府把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上升为政府的政策,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政府宏观管理机制。二是建立与实践接收单位的日常交流机制,及时了解学生实践的情况、接收单位的有关信息和迅速回应学生和实践接收单位的有关要求。三是加强与社会团体的联系,争取得到社会舆论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支持。四是完善与学生的交流机制建设,使学生的要求信息能够及时地反映到学校有关部门,而学校的有关政策信息也能够及时地被学生所获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