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一、近代中国社会的时代特征和主要矛盾
近代中国社会是一个和西方社会截然不同的社会,有着自己特殊的国情,它是在西方殖民主义侵略下形成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近代以前的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发达文化的文明古国,是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1840年,英国发动了第一次鸦片战争,1842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从此,中国开始进入近代社会,也开始了从独立的封建社会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程。此后,西方列强又多次发动了对中国的侵略战争,如:1857年英法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883年法国发动了侵略战争;1894年日本发动了甲午战争;1900年八国联军侵略中国。西方列强通过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其中,1895年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的《马关条约》、1901年八国联军强迫清政府签订的《辛丑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终形成。
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随着外国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的侵入,中国社会的发展脱开了原有的轨道,发生了两个根本性的变化:由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了半殖民地的中国;由封建的中国变成了半封建的中国。表现出如下特征:
第一,封建时代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被破坏了;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地主对农民的剥削,不但依旧保持着,而且同买办资本和高利贷资本的剥削结合在一起,在中国社会的经济生活中,占据着明显的优势。
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是自然经济,尽管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中国封建社会内部已经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但是,在中国长期的封建社会历史中,自然经济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封建的生产关系,即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也一直在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中占据统治地位。近代以来,外国资本利用先进技术、不平等条约带来的种种特权向中国倾销商品,质优价廉的“洋货”很快战胜了中国传统手工产品,占领了中国市场。随着中国的个体手工业、工场手工业和农民家庭手工业的迅速衰落,大量的手工业者和农民破产,成为游民,流入城市,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了。但是,中国依然是一个经济十分落后的农业国,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依然是广大农村生产关系的主要基础,占人口80%以上的农民依然处于封建生产关系之中。
第二,民族资本主义有了某些发展,并在中国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较大的作用;但是,它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它的力量很软弱,与外国帝国主义和国内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生需要具备两个条件:大量有人身自由但丧失了任何生产资料的无产者,大量货币资本在少数人手中的积累。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破坏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基础,促进了中国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成为资本主义的商品市场;大量破产的农民和手工业者为资本主义提供了必要的劳动力市场,为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生创造了前提。
19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在外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刺激下,在洋务运动的影响下,中国一部分拥有大量货币的商人、地主、官僚及少量的手工业场主开始投资近代资本主义工业,成为中国最早的民族资本家。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的发展,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在中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中国的民族资本一般规模较小,资金少,技术落后,无法与外国资本相抗衡,外国资本凭借其先进的技术、雄厚的资金、一系列特权对中国的民族经济进行压制;在自洋务运动中产生的中国官僚资本,在历届中国政府的扶持下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对民族资本也极力地排挤;中国历届政府的苛捐杂税、勒索摊派更是令民族资本企业不堪重负,民族资本在这样的环境中发展缓慢,举步维艰。为求生存和发展,大多从官僚、地主转化而来的民族资本家只能是或谋求封建势力、官僚资本的庇护,或寻求外国资本的援助,与外国帝国主义、本国封建主义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第三,帝国主义控制中国的经济、政治,中国已成为了半殖民地国家。“帝国主义列强经过借款给中国政府,并在中国开设银行,垄断了中国的金融和财政”,“而且在金融上、财政上扼住了中国的咽喉”。1911年,外国资本控制了中国铁路运输业的93.1%;1913年,外国资本占煤矿投资总额的79.3%;1916年,外轮吨位占长江航线吨位的70%~80%。外国资本主义在中国经营轻工业和重工业企业,利用中国廉价原料和劳动力,获取高额垄断利润,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行直接的经济压迫。控制了中国的工矿、对外贸易和现代交通运输业,控制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的命脉,中国在经济上逐步形成了对外国资本主义的依赖而失去了自己的独立地位,逐步成为外国资本主义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帝国主义还操纵了中国的政治和军事力量。他们强迫占领或“租借”了中国的一部分领土,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获得了在中国领土驻兵的特权;在中国享有领事裁判权;控制中国的海关;列强还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各国在其势力范围内,拥有筑路、开矿的特权。在帝国主义的侵略下,中国已经没有完整的主权,在政治上丧失了完全独立的地位。由于中国人民的英勇反抗,帝国主义之间争夺中国的矛盾无法妥协,帝国主义未能瓜分中国,对中国进行直接的统治,而是通过其在中国的代理人对中国进行间接殖民统治。帝国主义与中国的封建主义相互勾结,共同统治着中国人民。晚清政府在列强的军事打击、政治威逼和经济控制下,逐步沦为“洋人的朝廷”。此后,中国历届反动政府都和帝国主义相勾结,成为帝国主义在中国统治的工具。尽管中国仍然保留着独立的形式,但实际上已经变成了半殖民地。
第四,由于中国是一个由多个帝国主义国家间接统治的半殖民地国家,各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并寻找各自的代理人,在清王朝被推翻、袁世凯死后,中国形成了军阀割据和军阀混战的局面,实际上处于长期的不统一状态。又由于中国地域辽阔,地形复杂,民族众多,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中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表现出极端的不平衡。
第五,由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中国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而大批破产,他们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中国人民的贫困和不自由的程度,是世界所少见的。
综上所述,帝国主义的侵略、封建主义的压迫是近代中国贫困和落后的根源,“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这些矛盾就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的矛盾。……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乃是各种矛盾中的最主要的矛盾”。这些矛盾的斗争及其尖锐化造成了日益发展的中国革命运动。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对着两大历史任务: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近代以来,中国落后挨打的原因是社会制度腐败、经济技术落后。要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要使中国人民过上自由、幸福、富裕的生活,就必须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必须改变中国经济技术落后的现状,实现中国的现代化。这是近代以来无数志士仁人为之奋斗不已的目标。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与实现国家繁荣富强这两个历史任务是互相关联的,由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技术的落后,因此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是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的前提。
二、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历程
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就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斗争过程。1851-1864年洪秀全等领导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其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反映了农民在小农经济的基础上实现绝对平均、平等的愿望。由洪仁玕所写的《资政新篇》,是近代中国最早提出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系统着述,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具有进步意义。太平天国的失败表明:农民由于受小生产者的阶级局限,单靠自身的力量不可能完成近代中国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
面对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和深刻的社会危机,从19世纪60年代起,地主阶级洋务派发起了历时30多年的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创办了中国第一批近代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建立了新式军队;改革教育,引进西学,兴办了新式学校,开中国现代化风气之先。但是,以“中体西用”为宗旨的洋务运动未能给中国带来富强。洋务运动的失败说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是中国现代化的障碍,要实现现代化,必须冲出器物层次革新的框子,进行制度变革,改变封建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