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七国鼎立,秦国实力雄厚,最终统一六国。其他六国的王侯将相相继投靠并臣服于秦。赵国就有一名将军,力挺赵王进贡白秦国宝物,并且还扬言如不讨好秦国,今后赵国百姓们的日子都无法安宁。
赵王是一国之主,臣服于秦,虽败犹荣,但他认为不能过于失去自我,所以此将军的多次进言都被赵王拒之门外。有一天,那将军又来朝进谏,“赵王,我那天说的改变务农政策的事情您看意下如何?咱们可以效仿秦国的政策。”
“你的提议我考虑过,可是那样会给百姓无形中增加很多的负担,所以你的建议另行再议吧。”赵王没有给予肯定地说道。
“这是一次可以让您大展宏图的机会啊!现在其他国家都没有这个实力去效仿秦国,这正是我们厚积薄发的时候啊!”将军仍然继续劝说着。
“你不要再说了,让百姓受苦,这是我万万不能做的,不管秦皇的政策有多么好,我也不能让我的子民活在水生火热之中。”赵王严肃而又坚定。
将军见赵王如此顽固不化,感情用事,成不了大器,便不再相劝。这一走,将军就再也没有出现过。那天他回到自己的府上,左思右想,深觉自己才华埋没,应该找个有魄力的君主开拓事业。最后决定先一人前往进谏,直接投靠秦皇,妻儿却先留在了赵国。
将军投靠秦国的事情传到了赵王耳中,其他大臣都非常气愤,甚至想要用他的亲人威胁对方。赵王却没有动怒,一表常态。将军的妻儿知道此事,心中开始不由得胆怯,率先觐见了赵王,“陛下,将军就这样丢下我们这妻儿老小几十口,我们都是无辜的,您要替我们做主啊!”
赵王见此,沉思了一会儿,说道:“是你的怎么赶也赶不走,不是你的想留也留不住,这么多年,他对赵国鞠躬尽瘁。现在他不想留下,必然有他自己的理由。这样吧!你带着所有家眷去秦国找他,可以劝说劝说,如果他愿意回来,赵国还是欢迎他的!”
几天以后,将军的家眷就一起到了秦国,并把赵王的话如实地转告给他。将军顿时感激涕零,内心极度愧疚。最后将军带着家眷辞别了秦王,来到了一个不知名的城镇过着生活,直到完全销声匿迹。
看淡所有不属于你的东西,就不会纠结其失去的原因。把心放宽,宽恕对方的决定,也会给了对方更多的选择,这恰恰也是用你的宽容教育了他人。多想想对方曾经的好,就能宽恕他现在的过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