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门“吱呀呀”开了,李存审的车刚出了门,就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门外广场煞时亮起了上千支火把,把大地照得如同白昼,天上的月亮也显得暗淡无光!百姓们齐刷刷地跪下,领头的是沧州观察判官周光辅。李存审叫彦卿掀起轿车门帘,问:“你们,这是干什么?”周光辅说:“明公治我沧州,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商贾平和,市井繁荣,敬请明公眷顾我沧州百姓,继续留任。”李存审听言,连忙答道:“下官身为地方官吏,替百姓办事是下官本分,不敢贪功。至于留不留任,得听皇上的,下官绝不敢自作主张。”周光辅双手捧起一本折子,举过头顶,说:“明公一向爱民如子,百姓的话,您从不随意驳回。这是沧州百姓的心愿,请明公过目。”李存审接过一看,是万民折!看着那些或工整或潦草或端正或歪斜的签名,李存审的眼泪霎时就滚落腮边。他硬撑着直起上身,给大伙作了三个揖,说:“各位父老乡绅,你们对下官的褒奖,我李存审没齿不忘!可是,身为大臣,皇命如山,我李存审也不敢违抗。请你们让开一条道,容下官过去赴任。”周光辅身边一位白胡子老者说:“我们沧州百姓,离不开您呀!”人群中有人喊道:“幽州是大唐土地,沧州也是大唐土地,您在哪里当节度使不一样啊?”李存审说:“感谢沧州父老对下官的深情厚谊,下官也舍不得离开沧州。可是,大家也该知道,幽州地接契丹,李嗣肱将军殉职,百姓也盼有人尽快接替他的职位呀!皇上派下官前往戍守,望各位父老体谅李存审一点忠心!”儿子彦超、彦饶、彦卿、彦能、彦琳也都劝百姓以国事为重,体恤父亲的难处,让开一条路。周光辅见状,也不好说什么,可百姓还是不答应,有人说:“刘仁恭以来,沧州百姓就没安宁过一天。刚摊上个好官,又要调走,不知道皇上安的什么心!”有人喊:“李将军,您是好官!您也学学刘守光,做沧州皇帝,我们拥戴您!”李存审忙说:“众位父老,这是大逆不道的话,别说我做,你们说也不能说!你们也都知道,当今皇上,贤明勇武,新近又平定伪梁,正欲一统天下,匡复大唐,下官绝不会逆天下大势,作分裂国家的罪人!”无论李存审怎么说,百姓还是跪在大街,嚷嚷不止,不放他们过去。彦卿忽然瞥见后边有几个人,好像景进和他的随从,便挤进人丛,想看个究竟,那几个人却低下头,溜了。彦卿又挤回来,把这个情况告诉父亲。李存审小声说:“事已至此,放他们走算了。到了幽州,立即上书请旨朝觐,当面辨清是非。”“那——现在,我们怎么办?”李存审说:“先退回去。天明了再说。”天还没明,大部分百姓回家去了,李存审化装成外出买菜的丫头,只带了几名随从,乘车离开了沧州。
十一
景进从沧州溜出以后,悠悠荡荡回到汴梁,唐皇问:“德祥可好?”景进回说:“好哇!他哪能不好!”唐皇听他话中有话,便问:“怎么回事?他不愿意去幽州?”
景进说:“他哪里不愿意?他做梦都想去幽州!”“为什么?”景进说:“皇上,您是没见,沧州上万百姓拦住李将军,要他留在沧州。”“你不是说他做梦都想去幽州么?留在沧州干什么?他没给沧州百姓解释?”景进说:“他也解释啦。可沧州的百姓不答应,他们要他留在沧州做皇帝。李将军不同意,说沧州乃弹丸之地,又无险可守,不如幽州城高池深……”唐皇问:“他,德祥是那么说的吗?”景进说:“怎么不是?我和随从都听见啦!不信,您去问问他们。还可以派人到沧州……”
唐皇说:“不用了。德祥,不是居功自傲的人,他,不会背叛我……”“不会背叛?
李嗣昭也没背叛,可他的儿子……李存审的儿子,更是五只老虎,谁能保证……”
唐皇眉头一皱,旋即又平静下来,说:“他,真要那样,刘守光就是前车之鉴!”
“启奏皇上!”宫外有人大声喊道。景进说:“传话出去,就说皇上已经歇息,有事明日早朝上奏。”话刚说完,就听宫外有人大哭:“李总管归天了!”皇上一怔,“哪个李总管?”急步走出宫外,只见来人黑衣黑裤,头缠黑纱,趴在地上,身边一根木棍,木棍上缠着黑麻纸。“你是……站起来回话!”来人站起身,“是彦卿贤侄!你父——”彦卿大哭道:“皇上,家父殡天了!”唐皇一惊:“怎么?他,一直好好的,怎么就——”彦卿哭道:“家父在沧州,已经身染沉疴,接到圣旨,连夜赴任,路上又感风寒。到了幽州,连上三道奏折,希冀生睹天颜……”唐皇伸手抓住彦卿:“三道奏折?朕,一道也没见哇!”唐皇扭头问景进:“怎么回事?”
景进说:“有,奏折,有……奴才,这些天,大事连连,奴才看皇上,皇上忙得饭都顾不上吃,奴才哪里敢用这些小事麻烦皇上!”唐皇转身对彦卿说:“是,也是,拿下汴梁,事一个赶一个,太多了,忙得一塌糊涂,也没有催看……”彦卿哽咽着说:“这,这是,家父的,最后一道奏折……”唐皇接过李存审的奏折,展开,见上面写着:臣存审泣拜:微臣生于乱世,历事二主,垂四十年,历经战阵,不计其数,身上无一寸不餐刀枪,无一处不饮箭镞。少时鸠率乡邻,庇佑父老,屡败蔡贼,为先皇所重,赐姓名,委重任。从讨赫连鐸,冒刃血战,血流盈袖,先皇手自封疮,日夕临问。自随皇上,擒丁会于上党,破思安乎夹城;移镇忻州,出奇计大败贼酋,死匪首于非命,驰骋胡柳,效愚忠恶战敌阵,挽颓势于既倒;率天兵,救同州,敌将败北,统貔貅,破镇州,反贼授首。每临战阵,必身先士卒,每有封赏,必尽分兵丁。处理政务,辄勤奋自勉,不敢因私误公,对待百姓,常心存感激,不敢妄自尊大。今幸天下一家,远夷极塞,皆得面觐彤墀,射钩斩袪之人,孰不奉觞丹陛?
余不幸粘染沉疴,三上表乞生睹天颜,不得上路,岂非天谴我死弃北荒?呜呼,死而死矣,臣子本分。愿吾皇斥奸佞,远小人,任贤用能,勤政事,奋天威,匡复唐室,臣在九泉,亦为国家黎民欢庆矣!
唐皇阅罢,想到存审昔日好处,心中十分酸楚。刚要安慰彦卿,忽又沉下脸来,问道:“这是你父写的吗?”彦卿一震,忙回道:“是,是呀。”唐皇说:“你父一向谦厚,从不矜功伐绩,更不轻论政事。你老实回话,这封奏折,是你父写的吗?”彦卿见皇上已经看出破绽,索性跪下,“皇上英明!我父一生为国家出生入死,光从自己身上挖出箭簇就一百多个!这样忠诚的将军得不到封赏也还罢了,奸人还要馋毁他,我们几个儿子看不过眼……”说着,奉上一个袋子,“父亲说,这是那年苦战刘鄩后,皇上赐给的。现在,用不上了,还给皇上……”唐皇一看,是他亲手赠送的几管尺八、洞箫,他颤抖着双手接过,缓缓抽出一支,端详好久,眼泪止不住滚落腮边。他伸出双手,扶起彦卿说:“你父一生忠于王事,身经百战,从未打过一次败仗,在大唐所有将军中,绝无仅有!他的英名,朕永远铭刻在心。”
他沉默一会儿,又把尺八袋还给彦卿,说:“入殓的时候,把这个,放在他身边,也算是朕对他的褒奖。愿他在九泉之下,吹着尺八,欢乐度日。至于这道奏折,朕也不再追究了,念尔等也是一片孝心。不过,以后不要自作聪明,多学你父勤谨忠厚。”当即追赠存审为尚书令,命归葬太原,为武皇陪葬。诏封存审长子彦超为北京巡检,彦卿为幽州节度判官,其余各子,均有封赏。
李存审过世,幽州守将空缺,便想由李嗣源接任,唐皇找来郭崇韬,征求意见。郭崇韬听说李存审去世,好一阵唏嘘。当时,郭崇韬遥领真定,唐皇说:“朕欲卿再镇汴州,卿以为如何?”郭崇韬回说:“臣内典枢机,外预大政,富贵到了极点,何必再加封赏?不少人跟随陛下已经很长时间,身经百战,所得不过一州,臣无汗马之劳,只凭侍从左右,得到这么高的勋位,常不自安。”唐皇说:“爱卿忠诚,世人共知,为朕出谋,锄奸继位,保固河津,安抚契丹,继而直趋大梁,成朕帝业,岂是百战之功可比?今朕贵为天子,岂能使卿无尺寸之地?”崇韬再拜推辞:“臣已遥领真定,哪敢再镇汴州?汴州乃关东要冲,地富人繁,臣又到不了治所,仅靠别人代劳,恐怕误了皇上大事。这样做,也不是富国强兵的好办法呀。”
固辞不已,唐皇方才作罢。
十二
郭崇韬回到家里,把李存审仙去的消息告诉夫人,两人又念叨了好长时间。夫人说:“死生有命,也是没办法的事,老爷还当节哀顺变。”郭崇韬说:“李将军死在外任,上上下下有口皆碑,也算死得其所……我们……”夫人忙插话说:“老爷功盖朝野……”郭崇韬没等夫人往下说,就把唐皇要他再镇汴州的事学给夫人姜氏,姜氏问:“老爷怎么回话?”郭崇韬如实说过,姜氏说:“夫君的谨慎,令妾佩服。”郭崇韬叹口气,“这哪里是谨慎,是无可奈何啊!”姜氏问:“怎么了?夫君如日中天,咋说这样的话啊?”郭崇韬说:“古人云,伴君如伴虎,真没说错。想想最近发生的事,让人感慨万千!高季兴,人家来祝贺,为什么要追杀?结果,赔了夫人又折兵!李继韬倒是罪有应得,可李存审将军,多好的官呀,竟还有人诬陷!寒心呀寒心!我们出身寒门,没有祖宗荫庇,倘若被人挤兑……”“怕什么!”
姜氏说,“兵来将挡,水来土屯。只要我们身正,还怕谁含沙射影!”郭崇韬又叹口气,“夫人不知,官场险恶……”说到这儿,郭崇韬马上想起一件事:有一次,郭崇韬到租庸使府办事,事儿办完之后,啦起了闲话,孔谦说:“河东出了不少名人。”郭崇韬想也没想,就说:“可不是嘛!河东是国朝龙兴之地,名人当然不会少。”“不光是男人,女人有名的也不少。”孔谦说,“比如高宗的王皇后,还有武则天……”郭崇韬似乎闻出点味儿,没有回话。孔谦又问:“您说您是汾阳王的四代孙,不知尊夫人出自哪个名门?”郭崇韬的脸红了——郭崇韬哪里是汾阳王的后代?他的夫人也并非名门之后,而且,他们都遭受过难以想象的磨难——
十三
郭崇韬乳名宝儿,祖上是雁门一家土财主,靠的是起早贪黑,勤俭节约,挣下了不菲家业。到了他父亲郭弘正手里,兵匪抢劫,契丹洗掠,加上官府盘剥,渐渐衰败下去。弘正索性扔下诗书,玩起了赌钱的勾当,很快把一个殷实的家弄得空空如也。妻子胡氏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常常忧心忡忡地埋怨:“你,过去,可不是这样啊!兵荒马乱地,你不管家,整天赌钱,还像个男人吗?”每当此时,弘正都是那句话:“正因为兵荒马乱,朝不保夕,才要及时行乐。不然,那天死了,还不愧得慌?”胡氏气得骂道:“天下的男人哪个像你?保不了自己,还要祸及子孙!”
弘正却像没事人一样说:“你这个婆子,好没见识!俗话说,儿孙自有儿孙福,管他作甚?坟里风脉旺盛,还用我们管?他要不是人才,凭你怎么折腾,也出不了个五户长。”说了之后,依然是赌钱赌钱赌钱。胡氏见怎么劝说也不起作用,久而久之,劝他的心思越来越淡,转而把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她拿出娘家陪嫁的妆奁,把儿子送到邻村的学馆。
这个学馆的老学究姓李,自名尊儒。他把一个孔孟之学吃得通灵剔透,却在科场屡战屡败。过了知天命之年,仍然是个童生,他便收了求功名的幻想,誊出正房,摆了几张桌子,在家里开馆授徒。从此,他恨死了孔子、孟子,转而笃信道家,遂给自己改名叫做敬一,声称,自己一生就敬重老聃李耳一人,更希望自己的门徒“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生生无穷,把老子的学说传衍下去。宝儿来学馆不几天,老学究就发现这个小孩聪颖好学,便着意培养。
十四
一天,崇韬从学馆回家,拿了一张纸,递给父亲,弘正看着看着,嘴都气歪了,脱下鞋,拉住儿子,照屁股就打。胡氏拦住,问:“为什么打孩子?”弘正扬扬手中的纸说:“你看看,你看看!还不该打?”胡氏抢过,交给儿子,“念!”崇韬念道:“赌钱的好处……”“什么什么?赌钱,还有好处?”胡氏嚷道。崇韬说:“娘,您别急嘛!听儿子给您念。”崇韬站在当厅,大声读了起来:“赌钱有什么好处?嘿,俗人俗人,竟不知赌钱的好处!今天,我就冒着泄露天机之大不韪,给你说上几条:什么‘书中自有黄金屋’,穷秀才之梦呓也!‘赌场自是黄金铸’才是颠簸不破的真理。君不见,东邻盖起了高楼,西户买来了沃土……至于自己不发,乃心不诚也。只要天天来赌,夜夜下注,自有发迹之时。这种来钱法,无经商之风餐露宿,无抢劫之搏击喋血,何乐而不为也?此其一。
司马公撰《史记》,每到凌晨,也不得不趴在几上假寐。赌钱高手嘛,夜越深越来劲,你怎么扰其所为劳其筋骨也无法乱其心志。地里的耕种耙锄,家里的柴米油盐,统统抛到九霄云外。到了某一境界,天马行空,任意西东,一人吃饱,全家安宁,没有了尽不完的义务,担不完的责任,操不完的闲心,还不清的孽债……”
“你看你看,这是人话吗?”弘正抢过宝儿手中的纸,三两下撕得粉碎。胡氏道:“怎么不是人话?要我看,你干的才不是人事呢!总有一天,你会落到‘一人吃饱,全家安宁’的境地。”“那还不好?真到了那时,老子一身轻松,神似济公,手摇芭蕉扇,口唱‘色——了——空’,多快乐的游方金刚!”正说着,门外有人叫,弘正把手伸到胡氏脸前。“干什么?”“钱!”“哪里还有钱?明天就断顿了……”话还没说完,胡氏的眼泪就下来了。弘正瞄了一眼胡氏的头,一把抓过胡氏头上的银簪子,一溜烟跑了出去。胡氏的一缕头发被揪下来,悠悠地掉在地上,两行眼泪随之涌出眼眶。崇韬忙替母亲擦泪。“娘,不哭,咱不哭。宝儿长大了,当官,挣银子,绝不让母亲挨冻受饿!”胡氏一把揽过崇韬,拥在怀中,止不住的泪水落在儿子的头上。
当天晚上,夜已经很深了,崇韬一觉醒来,睡眼惺忪地揉揉眼,见妈妈坐在炕上纳鞋底。一抹月光从破窗子挤进来,洒在妈妈脸上,傻白傻白的。她一边纳,一边不时朝外看。突然,她的手一颤,“又扎破了!”崇韬嘟囔一声,急忙钻出被窝,抓住母亲的手指就吮。母子二人的眼睛都潮红了。他抱着母亲,仰脸劝道:“妈,别纳了,睡吧。”母亲摸摸他的头,“你睡,妈还不困。”崇韬说:“妈,您哪里不困,是爹还没回来吧?天天这样等,您,太苦了!”母亲向外望望,叹了口气,说:“你还不懂……你爹,他,也不是坏人……孩子,睡吧,明早还要上学呢。”崇韬瞅瞅母亲,本想陪陪她,可怎么也抵不过瞌睡虫,又迷迷糊糊地睡着了。也不知道过了多长时间,他被一阵吵闹声惊醒了,翻身一看,炕上没了母亲,院子里人声嘈杂,人影憧憧。他拉过衣服,胡乱套在身上,跑出屋子。
月亮晃晃悠悠地斜挂在西天,月光洒在地上,惨白惨白地。崇韬使劲揉揉眼,才看见一堆人围着什么,指指划划。他从大人腿中间钻进去,众乡邻煞时静了下来。“爹,爹!”他爹躺在地上,衣衫破碎,满身是血,眼睛惊恐地圆睁,手里还紧紧地攥着那支银簪子,母亲满眼泪水,瘫坐在父亲身边。“爹,爹,你怎么了?
你怎么了?”母亲突然清醒了,她拉过他,搂在怀里,轻轻地说:“你爹,他,走了。再也不受罪了……”崇韬忽然明白了什么,他扑到父亲身边,喊道:“谁,是谁?把你打成这个样子?啊?”爹再也不会说话了!母亲拉过他,说:“听他们说,你爹赖账。你爹,哪儿会?……现在,最要紧的,是,埋葬你爹!”她,擦擦泪水站起身,走到一位老者身前,道了个万福,“六叔,还得请您做主。”胡氏回头又对大伙说:“众位高邻,大家都看到了,我们孤儿寡母遇到了个坎,迈不过去了,非得诸位伸出援手不可。我们在这给诸位磕头了!你们的大恩大德,容我们后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