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细说中国的世界遗产37地
44935300000016

第16章 千年瑰宝档案(6)

一路上,孟姜女不知经历了多少磨难,可没有喊过一声苦。终于,她凭着对丈夫深深的爱支撑着到达了长城。这时的长城已经是由一个个工地组成的城墙了,很长很长,孟姜女一个工地一个工地去找,却始终不见丈夫的踪影。心急之余,赶紧向一个正要上工的民工询问,可得到的答案却是范喜良已经累死了,并且尸首已经填了长城底。

猛得听到这个噩耗,真好似晴天霹雳一般,孟姜女只觉眼前一黑,一阵心痛,便大哭起来。整整哭了三天三夜,哭得天昏地暗。天地为之动容,决定帮她一把。此时,只听得风越吹越猛烈,突然“哗啦”一声,一段长城倒了,露出来的正是范喜良的尸首,孟姜女的眼泪滴在他血肉模糊的脸上。她终于见到了自己心爱的丈夫,但他却再也看不到她了……

后人为了纪念孟姜女以及记住她和丈夫感天动地的爱情故事,特在山海关城东约6千米的望夫石村后山上修建了贞女祠,俗称“姜女庙”。

百年漂泊的心灵家园-开平碉楼与古村落

英文名称/Kaiping Diaolou and Villages

收录时间/2007年6月被选为世界文化遗产

入选理由/C(Ⅰ) C(Ⅱ) C(Ⅲ) C(Ⅳ) C(Ⅴ) C(Ⅵ)

地理位置/开平碉楼与古村落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的开平市,珠江三角洲的西部,这里一共拥有碉楼1833座,分布在全市15个镇1659平方千米的土地上,是我国乡土建筑的一个特殊类型,是一种集防卫、居住和中西建筑艺术于一体的多层塔楼式建筑。

关键词/开平被人们誉为“碉楼之乡” /由海外华侨出资建造/是“建筑艺术的博物馆” /开平碉楼是“中国近代侨乡发展演变和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画卷”

评 语/开平碉楼与古村落是全世界最美的乡村,堪称民间主动融合不同文化的典范,这样的历史文化遗迹在全世界是独一无二的。

开平碉楼不是一般的碉楼。这些建筑野心勃勃,极尽华贵之能事,恨不得将古希腊到文艺复兴时期以及古老中国的所有修饰都穿戴于一身。虽饱经沧桑,却依旧富丽堂皇。

开平碉楼的兴起,与其地势低洼、河网密布有关。过去水利失修,每遇台风暴雨,常有洪涝之忧;同时,开平又处在“三不管”地带,土匪盗贼猖獗,经常打家劫舍,制造惨案,富裕的华侨人家便成了被打劫的首选目标。为了保护自己和家人的生命以及财产安全,华侨们不得不建造这种集防卫和居住为一体的建筑——碉楼。

因为华侨旅居世界各地,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西方文化。因此,他们建造的碉楼,也由于打上了西方建筑文化的烙印而显得“洋气”十足。开平碉楼种类繁多、功能齐全,融中西建筑艺术于一体,是一道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景观,被誉为“令人震撼的建筑艺术长廊”。

碉楼的造型变化主要在顶部。从开平现存的1400多座楼来看,楼顶建筑的造型可以归纳为100种,有柱廊式、平台式、退台式、悬挑式、城堡式等多种式样,比较美观的有中国式屋项、中西混合式屋顶、古罗马式山花顶、欧美别墅式房顶和庭院式阳台顶等。

碉楼俨然是一个矛盾的综合体:厚实坚固的混凝土外墙,沉重的钢板大门,装有铁栅的小窗,彰显出活灵活现的防卫坚守姿态;然而上部的装饰却又融汇中西特质,精巧细致,张扬外向的性格显露无遗。当年,碉楼的主人不管世外的战火纷争,毅然回到家乡,亲手打造了这片世外桃源。如今,当地人经济的发展和事业的稳定,大部分碉楼已是人去楼空,不再使用。

心灵感悟:

开平碉楼罕有地体现了近代中西文化与我国乡村的广泛交流:它融合了我国传统乡村建筑文化与西方建筑文化的独特建筑艺术,成为我国华侨文化的纪念丰碑,也是那个历史时期我国移民文化与不同族群之间文化相互影响、交融、促进人类共同发展的最有说服力的历史见证。

这些“相貌非凡”的碉楼都是哪些能工巧匠设计的呢?说出来你也许会感到意外,因为大部分开平碉楼的设计均出自头脑灵活的乡村工匠之手。他们放开手脚、构思独特,充分发挥想象力。就是这些对外来文化采取“拿来主义”的人们,在不经意中,创造出了世界建筑史上的特殊类型。

开平市内,碉楼星罗棋布,城镇农村,举目皆是,多者一村十几座,少者一村二三座,纵横数十千米连绵不断,蔚为壮观。这一座座碉楼,是开平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见证,它不仅反映了侨乡人民艰苦奋斗、保家卫国的历史,同时也是活生生的近代建筑博物馆,是一条韵味十足的艺术长廊。对开平碉楼进行保护和挖掘,对于研究华侨史和建筑艺术,对于开发旅游资源和开展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都具有十分积极和重要的意义。

地理链接

瑞石楼号称“开平第一楼”,共九层,其造型设计和精美程度均超出其他碉楼,是中西建筑风格完好结合的典型。为了防匪,建成之初楼内还配备了枪械、铜钟、探照灯等设施。

精华必看:

泮村灯会又称舞灯会,相传始于明朝,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泮村是位于开平市的一个小村庄,村庄一带都是黑石山,山形就如象、狮、虎、牛、羊“五兽”一样,被称为“五兽地”。明朝时期,邝一声从广东南雄迁到此地立村定居。多年后,这里仍人丁不旺,百业不振,据说是因为五兽之王的狮子成天打瞌睡,甚至长睡不醒,其余四兽就乘机到处为害,使泮村乡民不能富裕。特别是每年正月十三,是最不吉利之日,祸患最重。于是,邝一声号召村民把每年正月十三定为舞灯日,要所有村民(外出打工的,也等过了舞灯日才可启程)扎起三头巨型花灯,敲锣打鼓舞狮,到处巡游,以求将狮王惊醒,震慑四兽,消除祸患。此后,正月十三泮村舞灯节便年复一年流传下来。

这种大型的群众性民间艺术活动热闹之极。每年节日即将到来之时,全村群众和民间艺人用竹、木和各色彩纸制成3米多高的大花灯,装饰精致华美。灯会之日,选出青壮年组成舞灯队伍,伴以几头瑞狮,敲锣打鼓,燃放鞭炮。这天,乡民和亲戚朋友云集,村里到处彩旗招展,家家户户张灯结彩,男女老幼穿上新衣服,一派节日的热烈气氛。舞灯开始,青年小伙子抬着花灯,在醒狮、旗队的簇拥下,在锣鼓喧天、瑞狮欢舞的鞭炮声中,逐村逐场地舞动,非常热闹。后发达起来的开平泮村如今也是碉楼林立,不知是否和舞灯、舞狮有关。

深度体验:

自驾车出游,目的各不相同:有的为了观赏美景、有的为了体验民俗。而来到开平碉楼,所收获的就不仅仅只有这些。以美景为点缀,以历史为依托,串起那一个个散落在乡间的故事后,心不会再浮躁。

离开嘈杂的城市,来到宁静的村庄,心中不由升起感激之情——好一个干净的世界!打开车窗,一股甜甜的空气充溢进来,昏昏欲睡的大脑陡然清醒。放眼望去,盛开的各色鲜花、成片开阔的绿色稻田、弯弯曲曲的小河、密实挺拔的竹林、充满浓郁的欧式风格的成片碉楼群,这样美妙的田园风光不在想象中,是眼前的实景。很想探求,当那些高大坚固的碉楼从村落间冉冉升起时,时间是否停滞,空间是否转换?这些貌似中世纪的城堡屹然挺立在了岭南的乡野上。

穿梭在左顾右盼的碉楼里,听着悠扬的开平民歌,逛逛迎龙楼、马降龙碉楼群、雁平楼、风采堂、适庐、方氏灯楼等景点,尝尝彪记羊肉、马冈鹅、热水窟西洋菜、赤坎鸭粥、赤坎豆腐角等特色小吃,身心愉悦,会觉得自己到了天上人间。

延伸阅读:

2007年之前,开平碉楼一直是一帘沉睡的幽梦, “养在深闺人未识”。后经过申遗专家精心准备,深度挖掘开平碉楼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终于使其于2007年6月“重见天日”,以一个全新的面貌——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展现在世界人民的目光中。

开平碉楼的整体价值在我国乃至在世界上都是唯一的。无论是国内其他地方的碉楼还是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等国外的碉楼,与开平碉楼相比,都自叹不如。开平碉楼在我国的起源很早,有着沧桑的历史背景和中西合璧的文化概念。这一座座大概从汉代起就有的建筑,是我国本土文化的源流;这一栋栋充满西方建筑特色的独特造型,是外来文化的集中体现。

所以说,开平碉楼包括了我国传统文化的韵味,同时又带有浓郁的欧美文化气息,是一处反映特定时代特定地域中外多元文化交融、共存的独特的历史文化景观,被誉为“令人震撼的建筑艺术长廊”。

开平碉楼成为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不但是一段历史的回顾,更是对前人所受磨难的同情和成绩的肯定。让我们亲近这座小城,深度体会它带给我们的无穷魅力吧!

世界民居建筑奇葩-福建土楼

英文名称/Fujian Tulou

收录时间/2008年7月被选为世界文化遗产

入选理由/C(Ⅰ) C(Ⅱ) C(Ⅲ) C(Ⅳ) C(Ⅴ) C(Ⅵ)

地理位置/福建地处我国东南部、东海之滨。福建土楼集中分布在南靖县、华安县、平和县和永定县,由永定、南靖、华安的“六群四楼”共46座土楼组成,包括永定县的初溪土楼群、洪坑土楼群、高北土楼群、衍香楼、振福楼,南靖县的田螺坑土楼群、和贵楼、怀远楼,华安县的大地土楼群。

关键词/土楼是客家人的物质象征/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区建筑模式/天上掉下的飞碟,地上冒出的蘑菇/抗震抗风

评 语/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集居住和防御功能于一体的山区民居建筑的福建土楼,体现了聚族而居的根深蒂固的中原儒家传统观念,更体现了聚集力量、共御外敌的现实需要。同时,土楼与山水交融、与天地参合,是人类民居的杰出典范。

到底是谁发明了土楼?哪座土楼是客家人的第一座土楼?众多疑团,也只能成为疑团,目前为止无法考证。但土楼从诞生到现在至少有10 00年的历史,却是个不争的事实。土楼是人类与大自然合作而谱写的震撼人心的交响曲。

在宋元时期,中原一带历经变乱。举族南迁的客家人,几经辗转,来到闽西南一带的山区,为避免外来冲击,他们不得不靠山生活、聚族而居。长年累月地劳作,使他们学会了新的建屋方式:用当地的生土、沙石、木片建成单屋,单屋越盖越多,又连成大屋,最后筑成厚重封闭的土楼。楼内凿有水井,备有粮仓,如遇战乱、匪盗,就把大门一关,人在里边绝对安全。万一被包围,也可数月之内不断粮水。土楼内冬暖夏凉,又有防震抗风的特点,于是这种建筑便成为客家人代代相袭、繁衍生息的住宅。

福建土楼可分为圆楼、方楼、五凤楼,另外还有变形的凹字型、半圆型、扇型、交椅型与八卦型。这部分聚族而居的土楼构筑于山谷盆地之间,人造建筑物与四周的自然景观形成强烈对比,充满田园牧歌的诗情画意。

在福建,每座土楼都是唯一的,没有哪两处是完全相同的。如“承启楼”是最大的圆楼; “翠林楼”是最小的土楼;最古老的圆楼要数华安县沙建乡的“齐天楼”;歪斜几百年不倒的“裕昌楼”;有许多未解之谜的“和贵楼”; “大地土楼群”(二宜楼、南阳楼、东阳楼)同样是我国民居建筑的瑰宝;还有完全按《易经》的八卦图布局建造的“振城楼”……不胜枚举。

土楼居民崇尚伦理道德,敬祖睦族、勤俭节约、崇文重教、热情好客是客家人的必备美德。长久以来,在这些美德的熏陶下,土楼居民在礼俗、文化、宗教信仰等方面也无不呈现出其独特的乡土气息,独特的盛装祭祖、龙艺表演就是这一特征的体现。

福建土楼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山区大型夯土民居建筑,创造性的生土建筑艺术杰作。其适应聚族而居的生活和防御的要求,巧妙地利用了山间狭小的平地和当地的生土、木材、鹅卵石等建筑材料,自成体系,具有节约、坚固、防御性强等特点,又极富美感,属于生土高层建筑类型的杰出代表。

地理链接

南靖最高土楼“和贵楼”又称山脚楼,虽建于沼泽地,但历经200多年仍坚固稳定,保存完好。该楼高5层,共21.5米,一层土墙厚1.34米,由下而上逐层缩小,到第5层墙厚仅65厘米。

精华必看:

田螺坑土楼群由1座方楼(步云楼)和4座圆楼(和昌楼、文昌楼、振昌楼、瑞云楼)组成,被人们戏称为“四菜一汤”,是南靖县书洋乡上坂村最为精美的土楼。繁衍生息在这里的炎黄子孙前后历经了近200年,才造就了此人间奇景。

从山顶往下看,土楼的平面呈“器”字形,近似奥林匹克的五环,也如山间绽开的梅花,因而外国人赞誉其为“天上掉下来的飞碟”,而中国人则认为它更像“地上长出的蘑菇”。站在南山区的半山腰上看田螺坑土楼,只见四座圆楼依山而下拱簇着一座方楼,层层土墙与层层梯田遥相呼应,奇异秀丽;从山脚往上看,座座土楼顺山势而建,壮丽得宛若“江南布达拉宫”,令人陶醉。

田螺坑土楼群是福建土楼的杰出代表,充分展现了土楼建筑与大自然浑然一体的特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顾问史蒂文斯·安德烈考察福建土楼后赞美道: “这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村建筑模式。 ”

土楼的环境优雅清静。打开窗户,就能看到苍翠欲滴的树木一眼望不到边,而花果的香气更是飘扬不断,可谓处处是景。土楼选址的考究是土楼继高超的建筑技艺外的又一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