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细说中国的世界遗产37地
44935300000025

第25章 人类历史的印迹(5)

在战乱动荡的年月,木府被严重损毁,1996年的大地震更使其雪上加霜。嗣后,世界银行慧眼识宝,贷款给当地政府重建木府,重建了忠义坊、义门、前议事厅、万卷楼、护法殿、光碧楼、玉音楼、阁楼、戏台、过街楼等15幢、162间建筑,并在府内设立了古城博物院。

木府门前的石牌坊,用采自金沙江边虎跳峡的汉白玉建成,高约18米,宽9米,4根石柱撑着牌坊上的碑、椽、檐和坊盖,匾额上镌刻着明神宗钦赐的“忠义”二字。

木氏土司北邻狮子山,曾在山上种植了众多柏树,如今山上还保存有一大片古老的柏树林,这里也是“丽江十二景”之一的“黄山古柏”。除了这片古柏林,当地人在20世纪50~60年代义务栽种的大批柏树也日渐茂盛,形成了郁郁葱葱、长势茂盛的树林。

木府是一座辉煌的建筑艺术奇葩,它充分反映了明代中原建筑的风采气质,同时保留了唐、宋中原建筑古朴粗犷的韵致,而其府内玉沟纵横、活水长流的布局,又体现了纳西族传统文化的精神。

四方街

四方街是丽江古城的心脏,有着1000多年的历史。这个大约100平方米的梯形小广场,周围小巷通幽,据说是明代木氏土司按其印玺形状而修建的,是茶马古道上最重要的枢纽站。四方街全用五彩石铺砌,平坦洁净,雨天不积水,晴天不扬尘,几乎每条街道一侧都伴有潺潺流水。四方街不仅是大研古镇的中心,也是滇西北地区的集贸和商业中心。

以四方街为中心,古城北边为商业区,临街均设商业铺面,店铺鳞次栉比,置身其中,仿佛步入了“清明上河图”,见到了那样的繁华景象。

从四方街四角延伸出光义街、七一街、五一街、新华街四大主街,这四大主街又岔出众多街巷,四条主干道呈脉络状向四周延伸,形成以四方街为中心、沿街逐层外延的缜密而又开放的格局,四通八达,给人蛛网交错的感觉。

文化链接

东巴文是一种十分原始的图画——象形文字,从文字形态发展的角度看,它比甲骨文还要原始,属于文字起源的早期形态,最早是写、画在木头和石头上的符号图像。后来发明了纸,才把这些符号图像写在纸上。由于东巴人掌握这种文字,故称东巴文。随着纳西族社会的发展和民族文化的相互影响,在明末清初,丽江的一些东巴人,又创造了格巴文。格巴是弟子的意思,格巴文的意思是东巴什罗后代弟子创造的文字,是对东巴文的改造和发展。

福国寺五凤楼

五凤楼原名法云阁,为福国寺主要建筑,始建于明朝。楼上雕梁画栋,色彩艳丽,壮丽宏伟。楼顶有宝塔,结构巧妙、玲珑剔透,金光四射。

楼上有32根柱子,粗壮之程度都是一个人不能合抱的。其中4根中柱,各高12米,柱子的上半部分用斗架手法建成。该楼八角飞檐,三叠共有24个飞角,但无论从哪个角度仰望,都只能看到其中5个飞檐,恰似5只彩凤,从天空俯冲而飞,故有“五凤楼”的美名。整幢楼建筑结构精巧,气势宏伟,是明代佛教建筑杰作。天花板上绘有太极图、飞天神王、龙凤呈祥等图案,线条流畅,色彩绚丽,具有汉族、藏族、纳西族等民族的建筑艺术风格。

五凤楼是我国古代建筑中稀世之作,是云南省现存的一项具有科学、历史、艺术价值的重要古建筑。

丽江壁画

丽江壁画位于白沙乡琉璃殿和大宝积宫,创作于明代洪武至万历年间。现宫内有12堵墙刻有壁画,共55幅,绘有558个佛像。其中,最大的一幅在大宝积宫内,共画人物100尊。这幅最大的壁画面积为130厘米× 260厘米,总面积达13922平方米。壁画布局自然合理,画上人物千姿百态,喜怒哀乐尽在其中。

大宝积宫的壁画没有作者署名,据研究证实,这是明代画家在数百年间的群体创作中形成的,是纳西族、藏族、白族、汉族等画家把佛教显宗、渐宗、禅宗、密宗以及道教的内容融合于一壁的印证与结晶。

古桥

古桥在丽江古城区内的玉河水系上。这里有造型各异的木桥、石桥354座,使大研古城的桥梁密度居全国之冠。这些古桥的样式主要有廊桥(风雨桥)、石板桥、石拱桥、木板桥等。较著名的有马鞍桥、大石桥、南门桥、万千桥、仁寿桥、锁翠桥,均建于明清时期。

当你徜徉在古桥时,随时都有水的陪伴,它们或在一旁汩汩欢唱,或在脚下潜游嬉闹,令人神清气爽。

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是纳西族的传统节日——棒棒会,最奇特的是节日期间要进行竹木农具的交换,附近农村的农民和小商贩在农贸市场上摆摊售货。这是一个竹、木、铁农具的交流盛会,品种繁多,热闹异常。邻近各县的农民,甚至大理、保山、西藏一带的农民和商人,届时都携带本地特产到集会上出售,然后再购买所需物品。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丽江大研古城集中体现了纳西族独特的人居环境、地方历史文化和民族民俗风情。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为研究这座城市的建筑史、民族发展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精华必看:

万古楼是丽江古城标志性的建筑。它在东巴文中解释为“千年万代楼”,纳西语称“温古轮”,寓意为观览畅怀于制高点。根据其谐音,又名为“万古楼”。

万古楼为塔式五层建筑,均四角斗拱,像要展翅高飞。 16根主柱,每根都是22米,是我国木结构建筑第一楼。万古楼用16根通天柱做主柱,据说反映了纳西族东巴象形文字中有开天九兄弟、劈地七姐妹的传说,寓意这是纳西儿女共同创造的美好家园。

登上万古楼,北可看到神奇美丽的玉龙雪山,东可看小桥流水人家的丽江古城,西可看多姿多彩的丽江新城,南可看如诗如画的田园村落。

知识链接

纳西族是一个酷爱音乐的民族。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纳西先民不但创造了反映不同历史时期生产、生活、风俗等本民族的音乐文化,而且还引进、保存和发展了早期传入丽江而在其他地方已失传的部分汉族音乐文化。因此,有人将丽江赞誉为“活的音乐博物馆”,这里音乐文化的积淀十分深厚。

深度体验:

丽江古城富有音韵的小泉水、净化心灵的空气、民风淳朴的氛围,都能让每一位到访者深有感触:这座如诗似画的古城,古老而不沉闷,安静而不沉寂。故到丽江古城,还可以与它有更多的“亲密接触”。

你可以临河触水,观古城水情;可以登高望远,看古城形势;可以入市过桥,一览古城布局;可以走街入院,欣赏古城建筑,品味古城独特的魅力。

登上城西边的狮子山,可以鸟瞰古城全貌;坐在幽静小道边,有无数的酒吧可以让你泡得忘却凡尘;看古乐表演,让自己融入东巴宫那宁静的疯狂中;向古城深处走走,可以远离商业,独享古城浓郁独特的文化气息;夏天,可以在河中旁若无人地趟水。身居充满灵气的丽江古城,即使到纳西居民的院落中聊天也会有新的收获。

延伸阅读:

丽江古城是纳西族的发祥地之一,也是文化驿站和千年古镇。九子海位于丽江甘海子以东,距古城21千米,海拔2600米。这里有独特的自然景观:终年不化的玉龙雪山。海子四面青山环绕,绿树成阴,每年春夏上百种野花竞相开放,美不胜收。这里有独特的人文气息:纳西、傈僳民族的建筑点缀其间,造型别致;燕麦、苦荞、洋芋彰显人与自然之和谐。这里的村民善待每一根草,珍爱每一棵树。

丽江以它优美的自然风光、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浓郁的民族风情、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了大批国内外的影视剧组前来取景拍摄。近几年来,已有上百部影视剧在丽江取景拍摄,如《云之南》 《聊斋》 《西厢女》 《钱王》 《西游记》 《边关美女陈圆圆》《神雕侠侣》等,无不精彩夺目、动人心弦,其中一批影视剧还获得过国际或国内各种大奖。因此,丽江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云南众多风景区中最有优势的“天然摄影棚”。而大片《千里走单骑》的拍摄也让束河影视基地“一夜成名”。

丽江,作为我国的世界自然遗产,是寻梦者的天堂,是灵魂的浴场,也是集吃、喝、玩、乐于一体的度假胜地;丽江,更以其独特的风情和优美景致享誉全球,令每位匆匆游客在无意中涤荡心灵,圣洁如初。

佛像雕刻艺术的典范-龙门石窟

英文名称/Longmen Grottoes

收录时间/2000年11月被选为世界文化遗产

入选理由/C(Ⅰ) C(Ⅱ) C(Ⅲ) C(Ⅳ) C(Ⅴ) C(Ⅵ)

地理位置/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南郊12.5千米处,龙门峡谷东、西两崖的峭壁间。因为这里东、西两山对峙,伊水从中间流过,看上去宛若门厥,所以又被称为“伊厥”,唐代以后,多称其为“龙门”。

关键词/“洛都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 /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被誉为“大型的石刻艺术博物馆” /中国石窟艺术的“里程碑”

评 语/龙门地区的石窟和佛龛展现了中国北魏晚期至唐代(公元493~907年)期间,最具规模和最为优秀的造型艺术。这些详实描述佛教中宗教题材的艺术作品,代表了中国石刻艺术的最高峰。

亲临龙门山下,抬头仰望,偌大的山体雄伟壮观;踏上陡立的石阶,挪动被历史浸染的脚步,感觉自己是在逐渐穿越时空隧道,步入千年之远的唐朝。想当年,众多工匠在这里挥锤弄釜,为了完成巨大的摩崖造像而日夜劳作。最终成就的龙门石窟,阵势浩大、布局完整,勤劳智慧的先人们为后人留下宝贵的文化遗产。

龙门石窟地处交通要冲,山清水秀,气候宜人,是文人墨客的观游胜地。又因这里的岩体石质优良,宜于雕刻,所以古人选择此处开凿石窟,开创了北魏、唐代皇家贵族许愿造像最集中的地方。皇室贵族拥有雄厚的经济条件,所以他们主持开凿的石窟规模庞大、富丽堂皇,汇集当时石窟艺术之精华。

奉先寺是龙门石窟中最大的一个窟,其不平凡之处在于中间那尊巨大的卢舍那雕像——精美绝伦的艺术杰作;宾阳洞洞窟是开凿时间最长的一个洞窟,洞中原有两幅大型浮雕《皇帝礼佛图》 《太后礼佛图》 ,可惜被部分美国人勾结我国个别奸商盗运到美国,现分别藏于美国堪萨斯城纳尔逊艺术馆和纽约市艺术博物馆;古阳洞是龙门石窟中开凿最早的一个窟,洞内小佛龛琳琅满目,雕刻精巧,为人称道的“龙门二十品”大部分集中在这里;万佛洞中南北石壁上刻满了小佛像,很多佛像仅几厘米高,共有15000多尊,个个婀娜多姿,形象逼真;药方洞里刻有140个药方,反映了我国古代医学的成就。

众多洞窟,如果按年代来分可以分为魏窟和唐窟两大部分。古阳洞、宾阳洞、药方洞、莲花洞等均为魏窟,人物清秀瘦美;以奉先寺为代表的占总数60%以上的龙门石窟均为唐代石窟,人物丰满肥颐。

龙门洞窟的开凿是皇家意志和行为的体现,具有浓厚的国家宗教色彩,所以龙门石窟的兴衰,不仅反映了我国5~10世纪皇室崇佛信教之风气的盛衰变化,同时从某些侧面也反映出我国历史上一些政治风云的动向和社会经济态势的发展,它的意义是巨大的。

漫漫千载,悠悠岁月,古代许多皇室贵族、官宦士大夫、文人骚客、佛教高僧都留下了吟诵龙门的佳作,或徜徉于此的遗迹和轶事中。唐高宗、武则天、李白、杜甫、白居易、欧阳修、司马光、清高宗乾隆、高僧金刚智等都与龙门石窟结缘,而他们留下的“凿山导伊流、中断若天劈”、 “青嶂远兮从地断、洪流高泻自天来”、 “鸣泉乱泻香山道、翠柏深藏白傅祠”的诗句更是龙门风光的极好写照。特别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晚年定居香山,他的“洛都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的佳句,今诵犹新。

知识链接

龙门二十品是魏碑体书法艺术之精品,字形端正大方,气势刚健有力,既具隶书格调,又有楷书因素,是“魏碑”体的代表。这二十品中有十九品存在于古阳洞内,另一品在慈香窑内。

龙门石窟既是世界文化遗产,又是我国最大的皇家雕刻艺术宝库。追溯源远流长的历史,拂去千年岁月的风尘,龙门石窟,这朵石刻艺术的奇葩,将永远绽放在世界的东方。

精华必看:

龙门石窟最盛期是在唐朝,武则天执政时期开凿的石窟占唐代石窟的多数。这似乎与她长期生活在洛阳有关。而唐窟中,具有永恒魅力的当属奉先寺,其规模之大,在龙门石窟中堪称第一。

奉先寺内是一组斩山为石、依崖临壁凿就的群像,洞中佛像明显体现了唐代佛像艺术特点:面形丰肥、两耳下垂,形态圆满、安详、温存,极为亲切动人。

寺内主佛卢舍那是我国古代人物雕塑最完美的作品之一,据佛经说, “卢舍那”意为光明遍照。这尊佛像身高17.14米,头高4米,耳长1.9米,造型丰满,仪表堂堂,衣纹流畅,面容甜美安详,嘴角微翘,修眉长目又流露出对人间备加关注和充满智慧的光芒。其目光微微向下俯视,默默传递着慈爱与静美。这尊佛像把高尚的情操、丰富的感情、开阔的胸怀和典雅的外貌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具有巨大的艺术魅力。传说卢舍那大佛的脸是根据武则天的面容修建的。卢舍那佛像旁边还有两位弟子迦叶和阿难,形态温顺虔诚,面容和善开朗。再加上手托宝塔的天王和生性暴躁的力士,构成了奉先寺佛像的主体。据记载,为了开凿奉先寺,武则天自己也出了两万贯钱,并亲率朝臣参加了卢舍那佛的“开光”仪式。奉先寺内佛像之多、纹理之精,表现了我国古代艺术大师的卓绝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