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细说中国的世界遗产37地
44935300000027

第27章 人类历史的印迹(7)

青城山上有一种非常稀奇的白色乌鸦,当地人称“白鸟”,传说要百年才会出一只,能够看见的人都是有福气的。据说,当年有一位樵夫很幸运遇到一只白乌鸦,并把它敬送给了携全家隐居于此的张大千先生。先生十分感激,当场把自己的亲笔画《秋牡丹图》赠送该樵夫。此后,张大千以这只白乌鸦为“模特”,画了好几幅姿态各异的《白乌图》 。

世事变迁,在社会动荡的年代中,张大千不得不离开青城山远渡重洋到巴西生活。他在圣保罗完成了巨幅作品《青城山全图》 ,来表达自己不能继续亲游青城山的遗憾,以画供自己和家人卧游。到了晚年,诗句“看山还是故乡青,而今能画不能归”倾诉了他对已经融入自己生命的青城山的无限眷恋。

如果这世界真的可以演绎神话,如果人间确实能与天堂对话,唯愿天上人间共享太平。祝福青城山,祝福都江堰!

镶嵌在我国南方的五彩宝石-中国南方喀斯特

英文名称/South China Karst

收录时间/2007年6月被选为世界自然遗产

入选理由/N(Ⅰ) N(Ⅱ) N(Ⅲ) N(Ⅳ)

地理位置/“中国南方喀斯特”覆盖了5万平方千米,主要由贵州的锥状喀斯特(峰林) 、云南的针状喀斯特(石林) 、广西的塔状喀斯特和重庆市的天坑群等共同组成。

关键词/天下第一奇观/世界喀斯特的精华/贵州荔波曾入选“中国最美十大森林” /天下名山唯此处峰成林

评 语/中国南方在喀斯特特征和地貌景观方面的多样性是无与伦比的。该遗产包括了精心选出的区域,这些区域保护和展示了这些喀斯特特征和地貌景观的最好范例,因而具有突出普遍的价值。中国南方喀斯特是由三个相关联的片区组成的系列遗产,荔波喀斯特和石林喀斯特各由两个部分组成,武隆喀斯特由三个部分组成。

这里有色彩缤纷的溶洞内壁、如笋如剑的石柱,有大刀切割的方体山脉、造化巧成的圆形小丘,更有夕阳下毅然矗立的奇形怪石和苍翠欲滴的青松古木。这就是喀斯特地貌,镶嵌在我国南方的五彩宝石。

云南石林的剑状、柱状和塔状喀斯特

石林,是石头铸就的大海,是岩石雕塑的森林,被誉为“世界喀斯特的精华”,素有“天下第一奇观”、 “造型地貌天然博物馆”、 “石林博物馆”之美誉。

奇特的石林,石峰如剑,直刺青天。这些不仅是奇形怪状的石头,它们还能随时间、角度、光线的变化而千变万化。看那两块如两头小水牛嬉戏的怪石,这是石林中的“青牛戏水”;还有那夹在两峰之间的一块摇摇欲坠的巨石,用“千钧一发”来形容最贴切不过。令人称奇的是,这块巨石在这里已经“定居”了300多万年,虽经历了无数次地震,仍安然无恙。走过“鲜鱼头”,就到了石林胜境,大石板上两个鲜红的隶书大字“石林”,是1931年龙云视察石林所题。

在石林多彩的大地上,生活着世界上最幸福、最快乐的群体——彝族撒尼人。他们在奇峰异石间和彩云深处祭祀、劳作、狂欢,每时每刻都在创造与石林一样令人惊奇、感动的艺术和诗意。他们不仅创造了丰富的历史文化,还开创了多姿多彩的以“阿诗玛”(彝语金子般美丽的姑娘的意思)为代表的民间文化艺术,其独特的语言文字、内涵丰富的诗文传说、斑斓绚丽的民族服饰、火热豪放的民族歌舞、古朴粗犷的摔跤竞技、风格奇特的婚丧嫁娶,无不体现出古老民族的文化韵味和地域特征。长诗《阿诗玛》成为我国少数民族叙事长诗的经典,被译为20多种文字在世界范围内广为流传。

石林景区内的石林崖画、石刻反映着彝族撒尼人古老的祭祀烟火及舞蹈、狩猎、战斗等场面;长湖独石山、大小石林内的赵倌扎营、步哨山等留存着清代咸丰年间赵发义军的历史痕迹。还有大量的古脊椎动物化石,是距今80万年前,云南的旧石器和新石器遗迹遗址最丰富的地点之一。

贵州荔波的森林喀斯特

荔波锥状喀斯特地形,是全球锥状喀斯特地形中发育深化过程最完整、保存相关遗迹最丰富、集中连片分布面积最大和地貌景观最典型的地区。

荔波县天成的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樟江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遍布山、水、林、洞、湖、瀑等多种自然景观,许多景区因长期以来人迹罕至,所以保存完好。所有到此旅游、参观过的人普遍认为,这里绝对是一个“洗眼、洗肺、洗心的好去处”。

喀斯特森林中多种动植物在生息繁衍。高大的乔木,低矮的灌草丛、藤蔓,形成一个密闭的内部空间,奇花异草、飞禽走兽自由生长,生机盎然,朝气蓬勃。形态不同、姿态各异的漏斗森林、沼泽森林、石上森林、水上森林汇聚一堂,景致颇为独特。地形的起伏,明暗的交替,树影婆娑,光怪陆离,完整的生态系统表现出脆弱而顽强、丰富而稀有、奇特又独有的特殊性。这里是矛盾而又统一的地域,是美的精髓所在,也是生命力的象征。

荔波喀斯特洞穴内有各种形态的碳酸钙沉积:有晶花状、荷花状、簇状石笋的单体和组合形态;有单一石柱和密集的石柱群、如梯田般蜿蜒曲折的边石坝,有小巧、闪烁发光的石葡萄等。它们在形态、规模、大小以及单体和群体的不同组合下,形成景致迥异的地下空间。琳琅满目,异彩纷呈,构成一个个五彩缤纷的地下世界、喧闹舞池,留给游人无限的遐思。

心灵感悟:

山因水而灵,水因山而秀。山水相依,山水传情,喀斯特的每座山都有生命,每条水都有灵性。山水交融,阳刚之气与阴柔之美,构成了千古不移的灵境。

重庆武隆的以天生桥、地缝、天洞为代表的立体喀斯特

重庆武隆喀斯特是深切型峡谷的杰出代表,它孕育出的三个独立喀斯特系统,即芙蓉洞洞穴系统、天生三桥喀斯特系统和后坪冲蚀型天坑喀斯特系统,三者均是在长江三峡地区地壳大幅抬升的机制下发育形成的喀斯特系统,具有喀斯特特征的世界性意义。

同汽坑洞、摔人洞、垂向洞、垌坝洞、新路口洞、水帘洞、芙蓉洞、干矸洞和四方洞等洞穴共同组成了天下第一洞,统称为芙蓉洞,其中垂向洞是洞穴探险爱好者和探险家的乐园,芙蓉洞内景炫目,则是游人崇尚的最佳去处。芙蓉洞洞体规模宏大,洞内沉积物多样而丰富,洞穴的各种溶蚀形态、壮观的崩塌堆积、目不暇接的钟乳石类、现阶段不同处境的洞内池塘、石钟乳的坠落及其破坏现象等无不记录着它的沧桑历史和演进过程,被誉为“一座洞穴科学博物馆”,是独一无二的。

武隆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串珠式天生三桥,分别为天龙桥、青龙桥和黑龙桥。天龙桥在地形发育中自然形成两个穿洞,南穿洞为迷魂洞,北穿洞为现在的天生桥通道,其形状很像人工桥梁;青龙桥周围飞瀑倾泻,雾气蒙蒙,夕阳照射便会形成彩虹,似青龙直上;黑龙桥拱洞幽深黑暗,又似有一条巨龙在洞内蜿蜒。天龙桥、青龙桥和黑龙桥3座天生桥总高度、桥拱高度和桥面厚度的指标皆居世界第一位。

后坪冲蚀天坑是一个完整的喀斯特系统,它包含了从非喀斯特区到喀斯特区、从地表到地下、从上游而下游、从补给到排泄以至冲蚀天坑不同的发展阶段。截至目前,这一类型天坑在国内外尚属首例。后坪天坑最典型的为箐口天坑,箐口天坑形态完美,坑口呈椭圆形,从坑口往下看,绝壁陡直,天坑深不可测,奇险无比。自坑底仰视,四周绝壁直指苍穹,洞口白云悠悠,衬托在湛蓝的天空下,给人以超然物外、远离尘嚣的感觉。

三个自然景观可称作“中国南方喀斯特三绝”,它们不仅演示着正在进行的地球内外引力地质作用,而且蕴藏着不同地质条件下喀斯特发育、演化的秘密,甚至是解读长江三峡形成机理的一把钥匙。

精华必看:

生活在喀斯特地区的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孕育和造就了灿烂的民族文化,形成了神秘古朴和独具特色的自然和人文景观。

水书是古代水族先民所用的、类似甲骨文和金文的一种古老文字符号,记载水族古代大事件的文化典籍。它所涵盖的内容充分展示了水族人民的智慧,至今都深深地影响着水家人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

在茂兰保护区,水族文化和水书传承依然保存相当完好,逢年过节或重大择日活动,水家人都要请水书先生设祭,祈求获得保佑。在打开水书之前,人们会用五谷、鸡、鸭、鱼、肉祭水书祖先,以消灾避祸、祈求平安,然后才开始翻阅。

在茂兰这块神秘的土地上,还有着众多令人惊叹的民间文化,有着悠久历史的布依古法造纸就是代表之一。布依造纸有十多道工序。先把从山上砍下来的泡竹截成半米多长,捶烂,放进石灰池浸泡四五个月,捞出后再用清水漂一个月,再把泡好的竹材剁碎,用碾子磨细,入池加入切碎的糯叶(一种有黏性的树叶)搅拌均匀,然后“舀”纸,压榨、晾干、压平,最后再切成合适的尺寸。来这里的客人如果能亲手操作一下布依造纸,一定会对这种古老的技艺佩服有加。

深度体验:

到石林间穿行,看看突兀峥嵘、姿态各异的奇观;到布依族家庭推一推造纸的碾子, “咯吱咯吱”的声音是一首生命进行曲。放眼望去,无数石笋、石芽、岩洞、怪树充斥着热爱生活的神经,任其紧张而又激动着。

邀瑶族、水族、苗族、布依族的兄弟姐妹们一起跳舞,跳动的火苗是压抑不住的内心狂热。宁静和奔放在这里交融,天上与人间混淆了界限。热情好客的各族同胞,心与心贴得更紧了。

到荔波,欣赏丰富的河流、瀑布、湖泊、地下河等水体景观,看它们不经意间蜿蜒流淌于喀斯特的山峰之间,迂回曲折,时隐时现,是一种回归大自然的清新享受。山、水、林相依相恋,融为一体。水好清澈,瀑布、河流流淌倾泻的声音在山谷间回荡,时而清脆,时而如雷鸣。水体的运动空间不断变换,常常不知去向,又或突然涌现在眼前,来无影,去无踪,给人以神秘之感,让人怅然若失之间,又会收获连连惊喜。水形、水声、水色的完美结合,造就了一个魅力无穷的喀斯特世界。

到南方喀斯特地区旅游,还可以品瑶山鸡、飘菜、苦丁菜、荔波风猪、水蕨菜、米片米花、鱼包韭菜、酸肉等特色菜,再饮上一杯青梅酒,真乃人间绝配。

知识链接

喀斯特即岩溶地貌,是发育在以石灰岩和白云岩为主的碳酸盐岩上的地貌。我国喀斯特有面积大、地貌多样、生态丰富等特点。

延伸阅读:

武隆地区的天生三桥、地缝、天洞精美绝伦,是大自然优雅翻身后留下的痕迹。在武隆“天生三桥”风景区内,不但有秀丽的山、水、瀑、峡、桥,同时还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早在唐朝,这里就是官方的驿道,并在坑底设驿站,目前已恢复驿站旧貌。这里集风景和文化于一身,溶古代与现实于一体,所以轻而易举地成为2006年的影片《满城尽带黄金甲》唯一的外景拍摄地。

武隆风景区还有一处尚未引起人们重视的景点,那就是“响泉”。该响泉也被称为“气泉”,略呈方形,长约2米,宽约1米,距离拍摄《满城尽带黄金甲》的外景“驿站”景点只有500米。该泉的奇特之处在于泉眼处空气与水相分离,形成了“噗噗噗”的爆鸣声,类似于煮饭时水的沸腾声。

武隆龙水峡地缝景区位于武隆仙女山南,与武隆天坑景区是同生在洋水河大峡谷上的姐妹景区,但风光却迥然不同。龙水峡地缝属于神秘难得且观赏性特强的地缝景观。景区如精雕细琢的艺术品,全长2千米,最窄处仅1米,从谷顶到谷底高差可达200~400米。天然洞内碧潭中喷泉流水,栈道穿过30米的瀑布水帘,绝妙神奇。地缝中老树藤萝盘绕,泉水流瀑挂壁,险峻幽深,怪石峥嵘,明涧湍急。抬头望,壁立千仞,天光微微露出笑脸,让人昏昏然不知身置何处。可以说,观龙水峡地缝,可知百万年地质变化过程及原理。

虽然集宠爱于一身,可武隆的申遗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申报之前,由于武隆喀斯特地貌之景点的准备工作不充分,差点被放弃。而事实证明,武隆却是申遗过程中时间最短的中国的世界遗产地,这充分体现了武隆喀斯特景观的与众不同。

申遗成功了,后续工作变得更为重要。为了更好地保护我国的世界遗产,相关部门特为武隆喀斯特地貌颁发了五条保护措施:第一,严禁在自然遗产区域内采伐林木;第二,严禁在自然遗产区域内开矿采石;第三,严禁在自然遗产区域内野外用火;第四,严禁在自然遗产区域内乱倒、乱扔垃圾;第五,严禁在自然遗产区域内狩猎。此外,如果游人违反这五条保护措施,将受到重罚甚至追究法律责任。

荒漠中的绘画长廊-敦煌莫高窟

英文名称/Mogao Caves

收录时间/1987年12月被选为世界文化遗产

入选理由/C(Ⅰ) C(Ⅱ) C(Ⅲ) C(Ⅳ) C(Ⅴ) C(Ⅵ)

地理位置/莫高窟地处我国西北部甘肃省敦煌市东南25千米的鸣沙山东麓断崖上,前临宕泉河,上下五层,高低错落,鳞次栉比,南北长1600米。

关键词/现存规模最庞大的“世界艺术宝库” /人类的文化宝藏和精神财富/中华民族发达文明的象征/中国古代美术史的光辉篇章

评 语/莫高窟地处丝绸之路的一个战略要点。它不仅是东西方贸易的中转站,同时也是宗教、文化和知识的交汇处。莫高窟的492个小石窟和洞穴庙宇,以其雕像和壁画闻名于世,展示了延续千年的佛教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