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细说中国的世界遗产37地
44935300000006

第6章 追寻梦中的天堂(5)

峨眉山

雄秀神奇的峨眉山,千百年来以其独具特色的魅力,吸引着无数信众、香客、文人、学者和僧人前来游山礼佛、说法传经、赋诗作画、述文记游,创造了璀璨的峨眉山文化。

登临山巅,西眺皑皑雪峰,东观莽莽平川,气势雄伟。中部群山含烟凝翠,飞瀑流泉,鸟语花香,草木茂盛、风光秀美。最奇特的是,游者由山麓走到山顶一路可体验亚热带至寒带的气候变化以及观赏多种植物景观。雄伟的山体景观与秀丽的植物景观以及神奇的气象景观有机地融合,共同酿造了峨眉山上云海、日出、佛光、圣灯四大奇观,在我国名山中实属罕见。

峨眉云海是由低云组成的,云海中不远不近浮露出许多岛屿,周围白浪滔滔,云腾雾绕,宛若佛国仙乡。这些岛屿时而化若浮舟,时而化做轮船,像是“慈航普度”。赵朴初作诗曰“天著霞衣迎日出,峰腾云海作舟浮”,就是对这一景致的绝妙写照。

站在峨眉山顶,鸟瞰“天府平原”,当旭日东升、朝霞满天、万道金光射向大地时,峨眉山宛如从头至脚逐渐披上了金色的大氅,呈现出全部的秀美身姿。北宋诗人苏东坡咏道: “秋风与作云烟意,晓日律令草木姿。 ”此即峨眉“日出”胜景。

夏天或初冬的午后,峨眉山摄身岩下云层中会骤然幻化出一个红、橙、黄、绿、青、蓝、紫的七色光环,光环中央如透亮的镜子。观者背向偏西的阳光,有时会发现光环中出现自己的身影,举手投足,影皆随形。更奇特的是,即使成千上百人同一时间同一地点观看,观者也只能见到自己的身影,不见别人。这就是奇妙的“佛光”现象。这种现象其实是阳光照在云雾表面所起的衍射和漫反射作用形成的。

在无月的黑夜,站在金顶上,可以见到重雾中有从不同方向飘来的无数盏所谓的佛灯光,有的像点燃的蜡烛,有的如初开的莲花,有的如流动的萤火,但伸手去抓却顿时散为无有。佛家称之为“圣灯”,飘浮的圣灯有“万盏明灯朝普贤”之寓意。

乐山大佛

相传,依凌云山下三江汇合处曾经多次发生水灾,危及航船安全。凌云寺著名僧人海通为了除去水患,便想出了借助神力镇压水势的办法,于唐玄宗开元初年(713年)募集人力、物力修凿乐山大佛。此佛历时90年才完工,为防流水浸蚀,古代能工巧匠在佛像上构筑了排水系统,还在大佛外面建起13层木结构楼阁“大像阁”,使它免遭风吹雨打。

历经几个世纪的时光流逝,大佛仍然依岩端坐,俯视三江,庄严肃穆。这尊通高71米的佛像,头高14.7米、直径10米,仅一只佛足就宽5.5米、长11米,上面可围坐百余人以上,素有“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之美誉。乐山大佛是世界上最大的石雕弥勒佛像。

从乐山码头东望对岩,由乌尤山、凌云山和东岩山三山相连而成的巨型睡佛即可跃然眼前,乐山大佛却不偏不倚正端坐于睡佛胸口,应验了“心即是佛”和“佛自腋下出”的古老传说,形成了“佛中有佛”的绝妙奇观。

乐山大佛景区内有秦离堆,汉崖墓,唐代佛、塔、寺,宋代抗元九顶城等古迹,人文景观密集,且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交相辉映。

如果说万年寺的如来殿、洪椿坪的“洪椿晓雨”、洗象池的“雾绕华严顶”以及报国寺的藏经楼是峨眉山景点中的精华,那么峨眉猴群就是赋予精华生命力的超然存在。

峨眉山植被丰茂,花果不绝,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为峨眉山猴群的生存奠定了基础。灵异超凡、通理达意的精灵们,被每一个到访者所钟爱。这里的猴子不凶恶,温顺讲理,文明、有礼貌。猴子爱吃的东西很多,香蕉尤甚。一只香蕉在手,它们会很满足地向你示好。如果想给它们喂食,对着空旷的森林高喊一声,就会听到吱吱的呼啸,树枝摇动、绿波荡漾,然后老老少少、大大小小跑来十多只,乖顺地待在路旁,伸着手望着人。它们不争不抢,依次接取送过来的食物,边吃边眨眼睛,好像听话的孩子。此时你可以随意抚摸它们的头,人与猴融洽无间。峨眉的猴群出没不定。出洞前,一般都是一只老猴呼叫,其余的纷纷攀枝:先是树枝微微颤动,然后树梢泛泛涌起绿波,刹那间便会踪迹全无,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留给游人的只有一种若得若失之感!

峨眉的猴子,据说有数百只之多,常在九老洞、洗象池和万年寺等地出没。众多猴子,无不毛色光润,体态优美,性格驯良,活泼可爱。

深度体验:

行走在峨眉幽幽的山道上,穿过松涛云海,品尝清清泉水,聆听鸟唱蝉鸣,任风韵竹影在梦中闪烁。在峨眉金顶看日出,在遇仙寺饮一壶泉水沏制的清茶,在峨眉山腰的寺庙里借宿,在清晨的薄雾和细雨中涤荡心灵。心会被一种静谧、安详充斥着。

知识链接

相传,峨眉山是释迦牟尼身旁的普贤大菩萨显灵说法的道场。它与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安徽九华山并称为中国四大佛山,也是佛教的“四大菩萨”道场。

登临峨眉,从山脚下开始,随着山泉瀑布的滚滚奔腾,一路前行。看着象鼻坡、连望坡、九十九道拐逐个成为脚下的俘虏时,自己也汗流浃背了。难怪古人发出由衷慨叹: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

精华必看:

如果遇到山上下小雨,可以披着衣服、穿着拖鞋,从山上客栈的卧室走到楼顶凭栏远眺:周围的山峰笼罩在一层薄薄的雨幕里,一道瀑布从山上轻轻地舒展开来,缓缓垂下,飘逸之中透出无限柔美,宛如少女的面纱。侧耳倾听,深谷中若有若无的松涛透过朦胧的山色传递过来,伴着凉爽的空气。小雨落在檐上,“沙沙”作响,四周愈发地幽静。远处的亭台楼阁隐约有人影晃动,是“梳洗罢,独倚阑干”的仙女?还是才填罢新词小令,浅斟低唱的歌者?

刹那间,似灵魂脱壳,置身画中的感觉油然而至,红尘中的所有喧嚣都成了和自己不相干的故事。生活中诸般困惑和烦恼,也如这空山新雨后的灵雾一般,轻轻地荡了开去。这也许就是佛法无边的佛门圣地赐予凡人的脱俗感吧!

艺术链接

我国武术有着悠久的传统。起源于佛门中的禅修功,吸收了道家的动功和军旅中的功防战技,衍生成中国武术中三大流派之一的峨眉派,流传至今。

延伸阅读:

峨眉山作为“佛门圣地”、“天下名山”,千百年来,除了佛法的宣扬,佛徒信徒的礼拜,历来与名人学士、墨客骚人的咏赞、记述和传播也有着密切关系。著名诗人李白、苏东坡留下不少赞美峨眉山的诗篇,至今脍炙人口。在二峨山(古绥山)脚下不远处的沙湾镇,有现代文豪郭沫若的故居。故郭沫若也写下了不少赞美峨眉的诗篇,堪称“峨眉诗人”,他所书写的“天下名山”题名,已是稀世珍品。

挥洒才情的桃花源-庐山国家公园

英文名称/ Lushan National Park

收录时间/ 1996年12月被选为世界文化景观遗产

入选理由/ C(Ⅰ) C(Ⅱ) C(Ⅲ) C(Ⅳ) C(Ⅴ) C(Ⅵ)

地理位置/ 庐山又称匡山或匡庐,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南,北濒长江,东接鄱阳湖。山体总面积302平方千米,南北长、东西窄。全山共90多座山峰,最高峰为大汉阳峰,海拔1474米。群峰间散落有许多壑谷、岩洞、瀑布、溪涧,地形地貌复杂多样。

关键词/ 匡庐奇秀甲天下/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含鄱口/白鹿洞书院

评 语/ 江西庐山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这里的佛教、道教庙观和白鹿洞书院,以其独特的方式融会在具有突出价值的自然美之中,形成了具有极高美学价值的,与中华民族精神和文化生活紧密联系的文化景观。

江西庐山是我国名山之一。传说殷周时期有匡氏兄弟七人结庐隐居于此,后成仙而升天,他们居住过的庐幻化为山,因此而得名。庐山有雄奇挺秀的峰峦,变幻多端的云海,神奇多姿的瀑布和怪样嶙峋的冰川遗迹,形成了庐山瑰丽独特的壮美图景,于1982年正式成立了“庐山国家公园”。神奇的云雾奇观、瀑布奇观、别墅群、东林寺、白鹿洞书院等古迹,是使庐山“名声在外”的直接作用者。

五老峰

五老峰位于庐山东南面,奇峰耸立、雄伟陡峻。在海会寺内仰视群峰,似五位老人并排就坐,因此而名。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庐山山姿不一:有的像乘风飘逸的文人在读书,有的像雄心未已的勇士在操练,有的像鹤发童颜的渔夫在垂钓,有的像历尽沧桑的老僧盘席而坐。真乃“横看成岭侧成峰”。清晨,站在峰底往峰顶看,五老峰在绚丽朝霞的映照下金光闪闪,像穿了一件金色的外衣,又如朵朵芙蓉在云霞中怒放;登临峰顶俯视,只见那波涛千顷的鄱阳湖,恰似奔到眼底纵横驰骋的峰壑,生出五色烟云。如此奇观幻景,令每位到访者倾倒。唐代大诗人李白在游览五老峰之后情不自禁发出“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的赞叹。

五老峰的第三峰最险,峰顶有“日近云低”、 “俯视大千”等石刻。第四峰最高,峰顶弯曲怪异的松树如入云霄。峰下还有五小峰,即狮子峰、凌云峰、石舰峰、金印峰和旗杆峰。

三叠泉

三叠泉又名三级泉、水帘泉,是庐山上最美的瀑布,被誉为“庐山第一奇观”,有“匡庐瀑布,首推三叠”之说。有趣的是,在历史上,三叠泉曾长期未被发现,隐居在它上源屏风叠的李白和在它下游白鹿洞讲学的朱熹都不知咫尺之地有此胜境。直到南宋时期,三叠泉才现出真面目,逐渐赢得庐山第一景观的美誉。自此往后,络绎不绝的诗家名流皆竞相前来观赏,并留下许多名篇佳作。

三叠泉飞瀑流经的峭壁有三级,溪水分三叠飞驰直下,煞是壮观。古人描绘三叠泉曰: “上级如飘云拖练,中级如碎石摧冰,下级如玉龙走潭。 ”确实是,在晚春初夏梅雨纷飞的季节,飞瀑如一条恼怒的玉龙,冲破青天的阻挠,凌空飞下,雷声轰鸣,叹为观止。

俯视三叠泉,瀑布的轰鸣如鼓声阵阵,下落的瀑布像散落满崖的珍珠,落入深谷;仰视之,则如巨大的水龙扑面而来,声势浩大。无论仰看还是俯视,都自成美趣,有“不到三叠泉,不算庐山客”之说。

含鄱口

观者都说含鄱口形状奇特,如一张大口要吸尽山麓的鄱阳湖水,因此而得名。位于庐山东谷含鄱岭中央的含鄱口,是含鄱岭和对面的汉阳峰形成的一个巨大壑口,湖光山色,景色宜人。游客可以踏着微露的晨光登上望鄱亭,依栏远望呈现鱼肚白的天际,目睹浩浩荡荡的远方,心境会顿感开朗。这里是看鄱阳湖日出的绝妙佳境,每当晨光微曦,天水浑然一色,继而,一轮红日喷薄而出,金光万道,绚丽多彩,景色迷人;这里也是观看庐山云雾的佳地,看一次定使你流连忘返,回味无穷。

仙人洞

传说吕洞宾就是在此修道成仙的,故名“仙人洞”,洞中央“纯阳殿”内还摆有吕洞宾的雕像。每当云雾缭绕之时,洞内便仙气飘飘,令人迷幻。毛泽东在此题诗曰: “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更使仙人洞名扬四海。

锦绣谷

锦绣谷四季鲜花开放,犹如常新的锦绣,相传为晋代东方名僧慧远采撷花卉和草药的地方。北宋文学家王安石诗云: “还家一笑即芳晨,好与名山作主人。邂逅五湖乘兴往,相邀锦绣谷中春。 ”在锦绣谷顺着修筑在绝壁悬崖的石级便道游览,有“路盘松顶上,穿云破雾出。天风拂衣襟,缥缈一身轻”的快感。

白鹿洞书院

素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的庐山不但拥有“秀甲天下”的自然风光,更有着丰厚灿烂的文化内涵,是我国古代教育基地和宗教中心。

白鹿洞原是唐代洛阳人李渤年轻时隐居求学的地方。李渤养了一头白鹿做伴,此白鹿常随主人外出走访游玩,还能帮主人传递所需物品,因此以“鹿”名“人”,后人称李渤为“白鹿先生”,同时称他的居住之地为“白鹿洞”。

唐朝末年,兵荒马乱,学校毁坏,好多读书人到庐山隐居、避难,并常到白鹿洞同李渤一起研讨学问,交流心得。南唐昇元年间,白鹿洞“建学置田”,正式改为“庐山国学”,任命国子监九经李善道为白鹿洞洞主,掌管教育和学习。这就是白鹿洞开办学校的开端,比濂溪书院约早30余年,成为庐山的第一所学校。

北宋初年,各地陆续开设书院, “庐山国学”也改称为“白鹿洞书院”。

遗存至今的白鹿洞书院,是我国古代教育和理学的中心学府。 “代表我国近700年的宋学大趋势”,理学家朱熹在此提出的教育思想成为我国古代教育的准则,在世界教育史上也有重要影响。 “独爱莲之出污泥而不染”的周敦颐也是此处的常客和曾经的主人。另外,我国历史上的许多文人大都在此讲过学。

地理链接

天合谷/“天合”是取“天作之合”的意思,据说这里是明太祖朱元璋与大脚马皇后马秀英定情的地方,所以天合谷又被称作“情人谷”,是情人旅游的胜地。另外此处还有许愿池、定情石林、海誓山盟石、月老石等景点。

东林寺

佛教领袖慧远建立的东林寺,是我国最早的寺庙园林,开创了佛教中的“净土宗”,使庐山成为我国封建时代重要的宗教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