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服从:优秀员工必备的职业精神
44970000000018

第18章 自觉地服从上级的决定

每个人的经历不同,思维方式也不尽相同。长期以来,人们都形成了自己的一套为人处世的方法,而且也相信自己的一套是正确的。

有人群的地方就有矛盾,何况上下级之间?上下级之间,相互看不惯、不理解、不满意,相互不适应、不协调,有矛盾是正常的。

下级应该主动和上级搞好配合,服从上级的决定。军人特别强调“一切行动听指挥”,而各行各业的各个环节也都需要统一步调。

各级领导都是有责任的,他都要向上一级负责,而下级就应该向上级负责。上级作出的决定自有他的主张,下级有时不太理解,有些可能也不需要下级明白,下级只管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行了。

世界上好多事情的对错是相对的,好多事情怎么办也不算错。你是下级,你不能强调按照你的意图办。下级要千方百计、想方设法去实现上级的意图。

下级应该适应上级。在这个世界上,一般人更多的时候是没有能力去选择上级的,那就必须改变自己,适应上级。适应上级,不是“察言观色”、“投其所好”,是要从根本上去认识上级、理解上级,然后才有可能去尊重上级、支持上级、配合上级。

下级要相信上级。一个优秀的员工,要相信自己,更要相信上级。

下级对上级应该忠心耿耿,真心负责。下级要怀着一颗平常心,踏踏实实地干好每一件必须办的事情;始终保持负责的、与人为善的、成人之美的态度,不但对上级是这样,对同事也是这样,相信“日久见人心”。

下级应该多体谅上级。很多时候,我们更多地看到是上级的风风光光,却很少知道他背后的辛酸苦辣。

“无官一身轻”,为官就轻松不了。“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在其位就需谋其政。领导就是责任,不当领导是很难体会当领导的艰难。倘能站在上级的角度思考问题,有些问题可能就比较容易理解了。

上级也是凡人,做下级的不能要求或奢望上级十全十美。上级有个性、有毛病也是正常的。下级也要允许上级说错话、办错事。对上级有意见、有建议,要及时提出,但要注意场合。只要出于公心,而且是对工作负责的,上级是乐于接受的。

有时当上级和下级发生冲突时,上级会有一些不妥或者过分、过头的地方,但上级有上级的费心事,一忙,本来计划沟通、道歉、弥补,却也有一时疏忽的时候。时间久了,很可能就忘了。因为还有更多更重要的事情等待他去处理。倘若下级太计较了,只会增加不愉快。

有时候上级可以发脾气,上级可以不讲理……下级却不能,尤其在公开场合。这不代表你是软弱可欺的,恰恰反映出你的顾全大局、明白事理。要知道,上级也是有情有义、明白事理的。事过境迁,冷静下来,上级也会反省自己,会对你更加敬重。

任何上级都希望自己的下级成长进步。任何上级都清楚:和下级斤斤计较,不算自己的本事;同下级搞不和,不是自己的光荣。上下级之间即便有些小的隔阂,上级也不会想法整治下级,而是想法和下级搞好关系。

“大河有水小河流”,“一损俱损,一荣俱荣”。下级维护了上级就等于维护了集体,集体好了,才有个体的好日子。上级就是整体的旗子,维护了这面旗子就等于维护了自己的利益。比起大局的利益,你那暂时的委屈也好,“受气”也罢,又算得了什么?

自己错了,老老实实地认错,而不能文过饰非,欺骗上级。上级不怕下级犯错误,但最讨厌、最看不起、最忌讳的是欺骗他的人。

你觉得你很有本事,你就应该多为上级出谋划策,当好参谋助手,多为上级分担责任,而不应该分庭抗礼,另立山头,甚至企图取而代之。野心勃勃的人,别说上级,任何人都会对其嗤之以鼻的。

有的下级光对上级负责,而对同事却很不友好,精明的上级也不会轻易地重用你。因为你对上级的忠心很可能是大打折扣的。

一切行动听指挥,从尊重领导开始

尊重上级,是一个组织中每个成员要学习的第一课。

万科董事长王石是军人出身的企业家,被尊称为“房地产界的登山勇士”。2003年5月,王石作为企业老总第一个登上了喜马拉雅山顶。就是在这次登山中,由于登山队长不让王石登顶,王石向队长发了火。按照行规,在登山队,前方队长有绝对权威。王石发火之后非常后悔,当场道歉。为缓和气氛和弥补自己的过失,第二天早晨,王石悄悄把队长脱下的臭袜子洗了。

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柳传志曾说:中国的职业经理人应该懂得尊重出资者,尊重老板。其实,何止是职业经理人,企业的员工也必须学会用平和的心态尊重老板、尊重财富。这是成熟企业的员工应该具有的成熟心态。

每个人都有被别人尊重的欲望,尊重是对一个人的品格、行为、能力的一种肯定和信任。尊重别人也是一个人优良品质的表现,包括尊重别人的人格、言论、举止、习惯等等。尊重是相互的,只有尊重别人,别人才会尊重你。相互尊重是疏通、协调各种人际关系最重要的一环。只有相互尊重,才能打消对方的疑虑,博得对方的信任。工作中,无论是和上级、同级还是下级接触,都必须尽力尊重对方,这是取得对方信任、帮助和支持的前提。尊重上级,获得上级的信任和理解,避免和上级产生“心理屏障”,有效地协调上下级关系,是上级愿意积极帮助和支持下属工作的重要前提。尊重上级,首先表现在服从上,对于上级交办的工作要不折不扣地完成。

工作中需要得到上级的支持和帮助,为了组织的共同目标对上级有时要进行建议和规劝,这些离开沟通是无法奏效的。社会心理学研究认为,交往频率对建立人际关系具有重要作用。对上级不交往,采取回避态度,很难和上级的认识取得一致;没有一致的认识,相互之间的支持、协调、配合都将大受影响。

在国外一家公司工作的小张讲到一个情况:他报到的时候,人力资源负责人给他一张表,告诉他应该向谁汇报(上级是谁)、谁向你汇报(下级是谁)、什么事情与谁协调(同僚是谁),以及每天需要做什么、每周需要做什么、每月需要做什么。然后问他:明白了吗?他说明白了。年底,人力资源部也是按上述内容考核。他感慨地说:越是大的公司,越简单。其实,这些清楚了,管理自然就到位了。

华为今天的成功直接源于1996年开始的制度建设和全面优化管理。历时3年,1998年定稿的《华为基本法》完成了华为对自身过去与未来战略的系统思考,并形成了严格的管理范围和决策程序。在中国,很少有企业能将管理制度上升到如此高度并给予坚决的贯彻执行。

《华为基本法》虽然打下了管理制度化的基础,但具体怎样整体提升管理水平却令华为无从下手。由于缺乏经验,这迫使华为集团总裁任正非反思:“毕竟我们没有做过世界级企业,没有经历过成熟管理是怎样形成的,只有花钱去买人家成熟的流程管理,实际上是花钱买经验、买时间。”

在这样的背景下,1998年,华为下大决心,斥资5亿元聘请国外管理咨询公司,全面改造华为的流程系统。这是一次脱胎换骨的改造。

他们首先从研发管理上开刀。过去,华为的研发体系经常出现两个后果:一是实用产品迟迟推不出来;二是摸不准符合市场需求的标准,产品一改再改,无法一步到位。早在1997年,华为已经尝试改革研发体制,专门收集过IPD(集成产品开发)研发管理方面的资料,让公司高层一次次地学习,但这种摸索并未带来多大的成效。1998年,华为聘请IBM管理人员为流程管理顾问,耗费巨资的IPD变革就此开始。2000年,任正非在华为干部大会上没留一点余地:“不学习IPD、不支持IPD的干部,都给我下岗!”

简单地说,IPD就是把以前由研发部门独立完成的产品开发任务,变为打通全流程、跨功能的各部门联合运作。华为以前的产品开发都在中央研究部,现在改由“产品开发团队”来承担。每个产品都有各自的开发团队,由研发、生产、市场、财务、采购、用户服务等各部门抽调的员工组建,就像一个个创业型的小企业,全程负全责。

IPD说来简单,但如果想让其真正全面实施起来,整个企业从结构到文化都要随之进行相当大的改革。任正非对这一点看得很清楚,因此,他把实施IPD放在“华为10年改良计划”的第一步。现在,华为所有的新项目都导入了IPD,牵涉到IPD变革的员工已占员工总数的70%以上。

为了保证能够将国际先进的管理体系不走样地移植过来,任正非下了死令:“5年之内不许进行任何改良,不允许适应中国特色,即便不合理也不许动。5年之后把人家的系统用惯了,我可以授权进行局部的改动。至于结构性的改动,那是10年之后的事情。”这便是任正非著名的“三化”理论:先“僵化”接受,再“固化”运用,最后“优化”改良。这种态度坚决的流程改善和制度建立,保证了华为至今在持续超常规发展中没有出现过大的管理失误。

服从上级的领导,不要对上级采取抗拒、排斥态度。下级服从上级是起码的组织原则。一般情况下,上级领导的决策、计划不可能全是错误的,即使有时上级从全局考虑出发,与小单位利益发生了矛盾,也应服从大局需要,不应抗拒不办。更何况有的人因为与上级产生了矛盾,明知上级是对的,也采取抗拒、排斥态度,那更是不应该的。

感情不能代替理智,领导者处理工作关系,不仅有情感因素,更要求理智地处理问题。顶牛、抗拒、排斥不是改善上下级关系的有效途径。下级与上级产生矛盾后,最好能找上级进行沟通,就是上级的工作有失误,也不要抓住上级的缺点不放。及时地进行沟通,会增加心理相容,采取谅解、支持和友好的态度。

敢于指出和弥补上级的失误。上级作决策、订计划、实施指挥,囿于各种限制,难免会出现失误。发现领导失误之后,不能为讨上级欢心,按其所好,助其蔓延;也不能害怕上级不高兴,沉默不语;而应及时指出,使失误尽快得到纠正,这样才能减少损失。否则,错误的决策、计划蔓延发展,总有一天不仅要祸及组织,而且会祸及自身。当然,指出上级的错误不一定非要用逆耳之言。有些人认为“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但是他们不知道,如果能达到治病的目的,忠言不逆耳、良药不苦口岂不是更好?指出上级的失误,不一定开口就大讲其弊,张口就说人家错了,有时上级心理上不一定承受得了,不妨采取点“以迂为直”的战术,走走迂回路线,这样有可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对上级的失误,还应该提倡“补台”精神,帮助上级弥补缺陷。对上级工作如果有什么好的建议,要及时提出来。提建议时要防止使用胁迫性的口气和方式,否则会适得其反。

在某些问题上,下级的认识高于上级是正常的。范进中举时写的文章,主考官要看几遍才“解其中味”,这类事例在工作中有时也会发生。当下级的认识高于上级时,要取得上级的支持,必须有不怕挫折、不怕反复的精神。要反复地向上级说明自己的观点,逐步使上级了解新建议的内容与好处,从而达到说服上级、取得上级支持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