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感恩企业,自动自发
44971800000012

第12章 化感恩为动力,努力追求卓越

以感恩为动力,努力追求卓越

一个懂得感恩的人,必定是视追求优秀为使命的人;而一个不断用行动去超越自我、去追求优秀的人,也必定能够得到别人更多的赞赏、信任和支持。

父母疼爱孩子,总是希望孩子越来越好;老师教育学生,也是期盼着学生每天都在进步。作为子女、作为学生,我们最好的回报方式便是努力地学习,不断地进步,让父母、老师看到我们并未辜负他们的期望。

其实,职场中又何尝不是这样呢?老板给了我们工作,企业为我们提供了平台,同事认真、热情地配合着我们的工作,客户提供了大量订单……对于他们的这些关心与付出,我们最需要做的便是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完善产品的服务体系,把追求优秀当成一种使命,用行动去超越自己和别人的期望。

每一个员工都希望把自己的工作做得更好,都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得认可。没有人愿意一事无成,也没有人愿意在自己的工作中找不到实现自我价值的台阶就退步或者是离开。

把追求优秀看成是一种使命对职场中的人来说很重要,因为自我满足就意味着停滞不前,一旦一个人自以为工作做得很出色了,那么他就会故步自封,难以突破自我,慢慢地,他就会找不到自己的位置。

经常问一问自己,在工作中是不是还有“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可能。对待工作中的每一件小事、每一个细节,我们都要有追求精益求精的态度。然而,许多员工因为不懂得感恩,对工作持有“适可而止”的态度,凡事浅尝辄止,缺乏精益求精的精神,如此糊弄工作,又如何能够获得成功?

这里有一组数据,会让在质量方面“适可而止”的人大吃一惊。

如果99.9%就算够好了的话,那么,在美国——

每年会有11.45万双不成对的鞋被船运走;

每年会有20077份文件被美国国家税务局弄丢;

每年会有25077份文件封面被装错;

每年会有2万个处方被误开;

每年将有55077盒软饮料质量不合格;

每天将有3056份《华尔街日报》内容残缺不全;

每天会有12个新生儿被错交到其他婴儿的父母手中;

每天会有2架飞机在降落到芝加哥奥哈拉机场时,安全得不到保障;

每小时会有18322份邮件投递错误;

……

99.9%的合格率尚且如此让人触目惊心,而很多员工根本还没有达到这一合格率。我们能够用这样的服务去回报我们的企业与客户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易卜生说:“青年时种下什么,老年时就收获什么。”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我们在工作的土壤中种下什么,工作就会回报给我们什么。如果你是一名知道感恩的员工,那么你也应该知道,在工作中追求卓越才是回报企业、老板、同事及客户的最好“礼物”。

在企业里,如果你愿意承担成长的责任,那么你就会获得成长的权利;如果你把公司的成长当成自己的责任,那么公司自然会为你创造成长的机会。一个懂得感恩的人,必定是视追求优秀为使命的人;而一个不断用行动去超越自我、去追求卓越的人,也必定能够得到别人更多的赞赏、信任和支持。

在追求卓越的大目标下,我们需要的是切合实际的行动。正如《真心英雄》所唱的:“把握生命里的每一分钟,全力以赴我们心中的梦。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每朵美丽的成功之花的开放,都是无数辛勤汗水浇灌的结果。

曾有人问李嘉诚成功的秘诀,李嘉诚讲了一则故事:

在日本“推销之神”原一平69岁时的一次演讲会上,当有人问他推销的秘诀时,他当场脱掉鞋袜,将提问者请上讲台,说:“请你摸摸我的脚板。”

提问者摸了摸,十分惊讶地说:“您脚底的老茧好厚呀!”

原一平说:“因为我走的路比别人多,跑得比别人勤。”

提问者略一沉思,顿然醒悟。

李嘉诚讲完故事后,微笑着说:“我没有资格让你来摸我的脚板,但可以告诉你,我脚底的老茧也很厚。”

美国凡世通轮胎公司的创始人哈维·凡世通说过:“雄心不光是盯着目标,而要脱下衣服,激流勇进,将理想的小船驶向成功的彼岸。”我们渴望成功,我们希望回报,所以就必须拿出行动来,舍得流汗,敢于吃苦,不断前进。

真正的进步是比别人进步得更快

美国总统威尔逊说:“学习是终生的事业。”壳牌石油公司企划总监德格说:“唯一持久的竞争优势,或许是具备比你的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的能力。”

每天当太阳刚刚升起,露珠还没有消失时,羚羊、狼群、狮子,还有其他大草原的动物们就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奔跑。最先跑起来的是羚羊。它们成群结队地跑过平缓的山冈,找到水源,在短暂的休息之后又开始新的奔跑。

就在离它们不远的地方,也许就在附近的草丛里,狼群也在奔跑。它们的奔跑是为了羚羊。当狼群开始奔跑的时候,狮子也开始了奔跑。它必须赶在狼群之前找到一日的早餐,否则,今天可能又是一个忍饥挨饿的日子。

这是每天发生在大草原上的一幕,每天都在上演的奔跑比赛。没有任何外在的力量在导演这一切,它们奔跑完全是来自内心的驱使——要么生存,要么死亡。

“让自己跑起来”是自然界恒久不变的生存法则。在职场上,我们为了回报企业,也为了生存,就必须像大草原上的动物一样,要“让自己跑起来”。

职场是一个永不闭馆的竞技场,每天都在进行着淘汰赛。就像草原上每天都要上演的追逐赛一样,只有“让自己跑起来”才能生存,也只有跑起来的动物才能获得比同类更好的生存环境,不管是主动攻击的动物,还是被攻击的动物。作为一名懂得感恩的员工,你必须知道,在当今职场上,被动是很容易被淘汰的。一个人要回报企业,首先得让自己摆脱职场中的生存危机,不被优胜劣汰的自然规律所打败。因此,一名懂得感恩的员工要善于寻找自己能力上的突破点,快速地突破停滞,让自己尽快优秀起来,不断进步。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保持持续的竞争力,才有可能更好地回报企业。

A公司是一家中型的广告公司,设计部是两男一女的格局。平日里,三个人总是能够在繁忙的工作中,找到偷闲的机会。例如,聊聊电视剧或者是商场里最新的打折信息等。就这样,三个人也过得优哉游哉。

一天,老板领着一个一脸稚气的男孩走进了他们的办公室,向他们介绍设计部的新同事,应届大学毕业生林。

林来到设计部上班,像每个新人一样默默无闻、勤勤恳恳地工作着。早上,“元老”们还没到,林就开始打扫办公室。设计部有很多需要跑腿的活儿,以前设计部的人都不情不愿的,“三个和尚没水喝”,总是以猜拳的方式来选举谁是那个“倒霉蛋”。但是现在,不用言语,林早就揣起文件,送往了有关部门。而当林跑前跑后的时候,“元老”们按照“惯例”又将话题扯到美国占领伊拉克的热点新闻上去了。每当下班的时候,“元老”们都会迫不及待地奔出公司,而林则毫无怨言地收拾着遍地狼藉的办公室。“元老”们还打趣说,“新人都是活雷锋嘛”。

没多久,老总开会说设计部是公司的重心,要适当扩容,还要选出一个设计部部长。涉及各自的前途,平时人浮于事的那几个老职员,渐渐地收敛了许多,都想在老总面前留个好印象,以赢得升迁的机会。然而,不久,人选已经张贴在办公室外的公布栏上,林当选了。

林在上任致辞时说,你们都以为新人做什么都是应该的,新人仿佛就是活雷锋,你们错了。我当初能到公司来,是因为受到了老总的赏识与帮助。我为了报答老总,只有勤奋工作、努力学习,争取做得比别人更好一些。更何况,当今职场就是战场,是没有战友,更没有活雷锋的,哪怕只是为了升迁,你也得靠自己把握机会。

仅仅是为了报答,林做得更加自觉、更加勤奋,而且把进步得更快视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否则自己跟其他人又有什么区别呢?判断自己是在进步,还是“明进暗退”,不能老和自己的过去以及哺乳自己的人相比,而是应当和最优秀的人和进步最快的人相比。假如每一个竞争对手都用9秒跑完100米,而你花了10秒,那你仍然是落后的。

无论你是久经沙场的职场老手,还是刚进入社会的职场新人,要想获得长远发展,想为自己争得一席之地,最佳的途径莫过于加强学习,让自己比别人进步得更快。

价值是一个变数,今天你可能是一个价值很高的人,但如果你故步自封,满足现状,那么明天你就会贬值,被一个又一个智者和勇者超越。今天,你也可能做着看似卑微的工作,人们对你不屑一顾,而明天,你可能会通过知识的不断丰富和能力的不断提高,以及修养的日益升华,让世人刮目相看。

打造核心技能,让自己成为不可替代的人

现代的企业在用人时非常强调个人知识和技能。杰斐逊说:“一个人拥有了别人不可替代的能力,就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文艺复兴时期,一个画家是否能够出人头地取决于能否找到好的赞助人。

米开朗琪罗的赞助人是教皇朱里十二世。一次在修建大理石石碑时,两人产生了分歧。他们激烈地争吵起来,米开朗琪罗一怒之下扬言要离开罗马。

大家都认为教皇一定会怪罪米开朗琪罗,但事实恰恰相反。教皇非但没有惩罚米开朗琪罗,还极力请求他留下来。因为教皇清楚地知道米开朗琪罗一定能够找到另外的赞助人,而他永远无法找到另一位米开朗琪罗。

米开朗琪罗身为艺术家,其卓越的才华是他手里的“王牌”,是他之所以能够成为“不可替代”的人的法宝。

现实是残酷的,为了自己的利益,每个老板只保留那些最优秀、最有价值的员工。正如一位老板所说的那样:“我手下有8名销售代表。2名顶尖高手创造的销售增长额高达总数的50%,这两个人我是丢不起的。”这两个“丢不起”的员工,就是老板“不可替代”的员工。

作为懂得感恩的员工,我们固然不能像米开朗琪罗那样拿自己的才华要挟老板,但更应该让自己成为不可替代的人。唯有努力打造核心技能,让自己成为不可替代的人,我们才能更好地回报企业,也避免其他人拿这个要挟老板和企业。退一步说,现代商业社会竞争激烈,那些不能胜任、没有才能的人,都会被阻挡在事业的大门之外,只有最能干的人才会被留下来,而且永远都不怕失业。

无论是在什么领域,任何一个人拥有了别人不可替代或逾越的能力,就能使自己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更好地回报企业和保护企业。具有不可替代性,就可以让自己的地位坚不可摧。一个拥有特殊才能的人,是不需要依赖特定的上司或特定的工作场所来巩固自己的地位的。

在纽约万德毕尔饭店有一名叫珍妮的女侍者,凡是她服务过的顾客,都会对她留下深刻的印象。

珍妮在饭店的更衣室工作,她的工作是保管顾客在就餐前存在更衣室的外衣、围巾或是帽子之类的东西。许多顾客都对她的工作方式表示惊讶,因为珍妮从来不像别的保管物件的侍者那样,发给她的顾客一个小小的号码牌——一个小小的麻烦和累赘之物。

当客人问她时,她总是笑容可掬地说,顾客来饭店消费就是饭店的恩人,我们理应提供最上乘的服务。她记得她服务的每一位客人,因此用不着号码牌。

珍妮经常要同时照看200多位客人的衣帽,当客人就餐完毕,走进更衣室领取衣帽时,珍妮总是能准确无误地拿出那个人的衣帽,恭敬地还给他。假如有人曾经介绍过自己的姓名,珍妮也能毫不犹豫地说出那个人的名字,而且,当她下次见到他时,她依然能轻松地叫出对方的名字,就像见到老朋友一样。

曾经有好奇的顾客问过饭店经理,饭店经理证明,珍妮在更衣间工作的15年里,没有发生过一次失误。

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纪录!假如按每天保存100顶帽子来计算,15年来经过珍妮保管的帽子就有549000顶——珍妮创造了一个奇迹。

因为感恩,珍妮打造了一项核心技能,也让自己变得不可替代,走向了事业的顶峰。

经常用电脑的人都很熟悉一个IT词汇——备份。备份的目的是为了防止信息、文件损坏和丢失,同样的道理,“人才备份”是防止因员工流失造成损失的重要工具。但是,某些人身上特有的才华是很难备份的,那就是他们身上突出的核心技能。能否进行人才备份是甄别核心员工的最重要工具:备份不了的就是“不可代替”。

不可替代的员工是企业的宝贵财富,他们身上某项技能的突出潜质能够促进企业的向前发展。作为企业的受益者,我们对企业心怀感激,并努力地把这种感激之情转化为工作的技能,努力提高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打造属于自己的核心技能。

有道是“术业有专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工作,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全力打造自己的核心技能,你终有一天也会变得“不可替代”。

告别本领恐慌,补齐能力上的“短板”

职场中没有永远的红人,再优秀的人才也会“折旧”。

1939年5月,毛泽东同志在延安在职干部教育动员大会上发表讲话时说道:“我们队伍里面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过去学的本领只有一点点,今天用一些,明天用一些,渐渐告罄了。”近70年过去了,至今这段话仍振聋发聩。

从我们自身的职业发展来讲,必须承认“本领恐慌”这种现象至今依然存在。面对这种职场危机和本领恐慌,我们要善于发现个人能力上的“短板”,并通过不断学习把它“补齐”。从另一个角度看,能潜心投入,用心工作,不断补足“能力差板”,也充分说明这个人对自己的工作怀有强烈的责任心,希望自己能够得到全方位的提高。同样,他们也是懂得感恩的人,只有这样的人才能更敏锐地发现机会、抓住机会。

张卫东高中毕业后来到北京打工,为了寻找一份能够糊口的工作,他骑着一辆旧自行车沿着北京的公路走了数日,替人擦车,洗碗,发传单……只要给一口饭吃,他就会暂且停下疲惫的脚步。

一天,在一家餐馆打工的他,看见报纸上登出了某汽车公司的招聘启事,于是去试了一试。没想到他顺利通过了面试,后来又过五关斩六将,眼看他就要得到那个职位了,不料招聘主管出乎意料地问他:“你有车吗?你会开车吗?我们这份工作需要时常外出,没有车寸步难行。”

“有!会!”

“好的,4天后开着你的车来上班。”主管说。

离开公司后,张卫东犯了难,他哪里会开车,又怎么会有车呢?他只是不想失去这份难得的工作才故意那样说。这份工作对于他来说很重要,他太想摆脱现在漂泊无依的生活了。

4天后要买车、学车谈何容易,但为了生存,他决定豁出去了。他在朋友那里借了一万元钱,从旧车市场买了一辆外表丑陋的二手车。

第一天他跟朋友学简单的驾驶技术;第二天开始模拟练习;第三天歪歪斜斜地开着车上了公路;第四天他居然开车去报了到!

更让我们惊叹的还在后面。

工作后的第六个月,他想试试能否被提升,于是直接写信向老板毛遂自荐。老板的答复是:“任命你负责监督新厂机器设备的安装工作,但不保证加薪。”

他没有受过任何工程方面的培训,也根本看不懂图纸。但是,他不愿意放弃任何机会,于是请教了一些专业技术人员,虚心地向他们学习。半个月后,他完成了安装工作,比原计划还提前两天完成。结果,他不仅获得了提升,薪水更是增加了3倍。

不只是这些,每次遇到工作上的难题,张卫东总是花时间去攻克,遇到自己不懂的,也虚心和别人学习,从来不会让能力上的“短板”成为自己的瓶颈。

有人问他为什么要对自己这么严格,张卫东笑着说:“我的一切都是公司给的,从一个不懂事的少年,到现在慢慢变得成熟起来,都是在公司这个‘课堂’里学到的。我格外珍惜这份工作,感谢它给予我的一切,同时也希望能用我的努力去回报它,现在我做到了。”

张卫东的成功固然令人羡慕,然而更值得我们学习的是他能够怀着对工作和公司的感激之情,时刻保持一种“危机感”和“饥饿感”。他从不因一时的成功而骄傲,他善于发现自己工作中的弱项和不足,并能在第一时间内补齐自己能力上的“短板”,告别“本领恐慌”,从而能够在职场晋升中赢得主动。这种精神,也是一名懂得感恩的员工在工作中应当具备的素质之一。

持续学习,提高自己的“含金量”

俗语说“饮水思源”,为了感谢企业给你的一切,从今天开始,坚持给自己充电,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让自己成为公司需要的“金牌员工”,为企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21世纪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如果你的知识不及时更新,它们就会像车子、房子、机器设备那样迅速地折旧。如果你不注意持续学习,为自己充电,即使目前你在老板眼中很优秀,也会逐渐丧失自己的优势。所以,持续学习是每一名员工对自己、对企业应尽的职责,也是刻在每个感恩的员工心中的信条。

李凡初进公司的时候只是一名普通的业务员,后来,他一步一个脚印,由业务员成为公司的市场部经理,随后又成为公司的市场总监。那么,李凡究竟是如何一步一步成长起来的?感恩是这其中的催化剂。让我们看看他从一个市场部经理成长为市场总监的过程吧。

在成为公司的市场部经理之后,李凡很快就对自己的工作有了一个正确的定位;那就是要成为公司真正需要的人才,之所以这么想是因为李凡觉得公司给予他的培养已经够多了,应该到了自己回报企业的时候了。而回报企业应该从提升自己的能力做起。

在企业的营销过程中,市场部经理的位置十分重要,一个优秀的市场部经理,能够协助市场总监完成营销战略任务。李凡认为一个优秀的市场部经理必须具备以下四种基本素质:

1.具有营销策划的能力。因为市场部首先是为营销服务的,如果一个公司的营销流程缺乏一个鲜明的营销主题来总领的话,那么这个公司的营销质量就不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2.具有品牌策划的能力。品牌策划也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每个企业都能碰上,市场部经理最基本的工作是能够把本企业的品牌在本企业所处的具体环境中迅速做大、做强,让品牌快速成长。

3.具备产品策划的能力,即从产品的设计、立意等方面配合产品营销能力。

4.具有对市场消费态势潜在性的分析能力。如果公司的市场部经理或者市场总监能够对未来发生的消费态势进行一些前瞻性的捕捉,掌握领先一步的策略,那么公司以后的道路就会走得更好一些。

后来,李凡又认真研究了大多数公司对市场部经理的更高要求,他觉得自己应该在目前的能力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以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

首先,他从掌握各项营销政策入手进行学习,因为他过去从事的是广告策划工作,对营销政策知之甚少。之后,他又开始不断强化自己的执行力,因为他发现自己对于公司营销推广的整个过程监控实施的力度很差。另外,李凡认识到自己的市场应变能力很差,缺乏市场销售过程的锤炼和市场销售体验,这是他在工作中最大的软肋。

有了这些深刻而全面的认识之后,李凡开始着手提升自己的业务素质。他首先对自身的软弱因素进行弥补,先让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称职的市场部经理。后来,他又用了三年的时间来亲身体验营销实践。与此同时,李凡又学习了丰富的组织管理知识、全面的法律知识和财会知识,因为这些知识在工作中很有用处。当然,修炼对团队的掌控能力也是李凡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如果控制不了下属团队,那么一切都是空谈。

通过几年的认真学习和实践锻炼,李凡终于如愿以偿地晋升为公司的市场总监,为公司的市场营销工作作出了极大的贡献。在担任了公司市场总监以后,李凡仍然在不断充实自己。

现在,李凡已经成为公司中不断成长的楷模,董事长总是让公司其他员工向善于成长的李凡学习。面对这些成绩他只说了一句话:没有感恩,就不会有我的成功。

李凡的成长经历告诉我们,当你选择了一个行业,以及进入一家公司开始你的事业之路时,你就应该知道自己要以什么样的高度开始自己的事业,并且需要哪些知识来开拓自己的发展空间。只有先让自己升值,才能够为自己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也才能更好地贡献企业。

感恩企业,回报企业,源源不断地为自己补给知识的能量,用自己的能力之水浇灌企业之树。主动而持续地学习,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自己在职场中百战百胜,才能保证职业之树常青。

感恩激励法:做自己的人力资源主管

一名懂得感恩的员工必定是一个高度自觉、善于反省的人。他会像自己的人力资源主管一样,不时提醒自己,加强自我管理和自我提升。

从来没有什么时候,老板会像今天这样,青睐能做好自己工作的员工,并给予他们如此多的机会。各行各业,人类活动的每一个领域,无不在呼唤能自主做好手中工作的员工。齐格勒说:“如果你能够尽到自己的本分,尽力完成自己应该做的事情,那么总有一天,你能够随心所欲地从事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反之,如果你凡事得过且过,从不努力把自己的工作做好,那么你永远无法到达成功的顶峰。

职场中,每个人唯一经营的产品是自己,你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你自己的“产品”,这就要求我们要学会自我管理,让自己变得更出色。每一个人都是自己的人力资源主管,只有能够自我管理的员工,才能逐步实现自我价值,告别平庸,走向卓越。对于一个懂得感恩的员工来说,这个道理显得更加重要。我们要回报企业,不仅要遵守规则,做好手头的工作,更要学会做自己的人力资源主管,努力提升自己,让自己的能力越来越强。这样,我们才可以随时做企业需要的事。

吴士宏原本从事“毫无生气甚至满足不了温饱的护士职业”,自卑地活着,一无所有,但她并不服输。工作之余,她自学成人高考英语专科,在还差一年就毕业的时候,她看到IBM公司在报纸上发文招聘,于是她通过外企服务公司准备应聘该公司。IBM公司的面试十分严格,但吴士宏都顺利通过了。到了面试即将结束的时候,主考官问她会不会打字。她十分珍惜这个机会,毫不犹豫地说道:“会!”

“那么你一分钟能打多少?”

“您的要求是多少?”

主考官说了一个标准,吴士宏马上承诺说可以。因为她环视四周,发现考场里没有一台打字机。果然,主考官说下次录取时再加试打字。

实际上吴士宏从未摸过打字机,但她倍加珍惜这一次机会。面试结束,吴士宏飞快地跑回去,向亲友借了170元买了一台打字机,没日没夜地敲打了一星期,双手疲乏得连吃饭都拿不住筷子,竟奇迹般地敲出了专业打字员的水平。后来她用了好几个月才还清了这笔对她来说不小的债务,而IBM公司却一直没有测她的打字水平。

吴士宏就这样成了这家世界著名企业的一名最普通的员工。

得到这份工作之后,吴士宏满怀感激,更加努力地学习和工作着。每天,她比别人多花6小时,成为同一批应聘者中的首位业务代表。接着,同样的付出又使她成为第一批本土的经理,然后又成为第一批去美国本部进行战略研究的人。最后,吴士宏又第一个成为IBM华南区的总经理。感恩的心让她珍惜每一次机会,也更加努力地投入工作中,当好自己的人力资源主管,不断地提升自我。

1998年2月18日,吴士宏被任命为微软(中国)有限公司总经理,全权负责包括香港在内的微软中国区业务。据说为争取她加盟微软,国际“猎头公司”和微软公司做了长达半年之久的艰苦努力。吴士宏在微软仅仅用7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全年销售额的130%。

在中国信息产业界,吴士宏创下了几项第一:她是第一个成为跨国信息产业公司中国区总经理的内地人;她是唯一一个在如此高位上的女性;她是唯一一个只有初中文凭和成人高考英语大专文凭的总经理。在中国经理人中,吴士宏被尊为“打工皇后”。正是这种懂得感恩、主动晋升的进取精神,成就了吴士宏事业的辉煌。

懂得感恩的员工绝不容许自己像只慵懒的小毛驴,抽打一下才动一下,而是化被动为主动,做自己的人力资源主管,合理地分配自己的时间与精力,努力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一个觉得自己做得已经够多、够好的人不会知道进取为何物,而他的感恩之心也会因此大打折扣。

古人云:“吾日三省吾身。”一名懂感恩的员工也必定是一个高度自觉、善于反省的人,他会像自己的人力资源主管一样,不时地提醒自己、监督自己:我今天完成任务了吗?我今天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工作时间了吗?我是否给自己预留了学习充电的时间?我是否极好地配合了同事们的工作需要?……一个人只有把自己当成人才看,努力提升自己,才有可能做出较好的业绩,成为企业的好员工、同事的好搭档,最终为领导所赏识和提拔。

任务的背后是成长的机遇

在感恩员工的生存字典中,任何一份工作都不是“鸡肋”,而是“机遇”。他们明白,这些工作都是在为自己积累经验,储备力量。机遇藏在每一份工作中,也藏在每一个任务背后。

任务和机遇看似毫不相关,实际有着密切的联系。每一项任务的背后都隐藏着成长的机遇,当我们学会感恩,把一项任务看做一个机遇时,我们就会充满激情,会表现得积极主动。如果我们想有所成就,就不能坐等命运垂青。我们必须抓住每一个机会,主动迎着任务上前,因为,机会永远隐藏在任务的身后,等待着你去把握。

有个农夫拥有一块土地,生活过得很不错。但是,他听说要是有块土地的底下埋着钻石的话,他就可以富得难以想象。于是,农夫把自己的地卖了,离家出走,四处寻找可以发现钻石的地方。农夫去了遥远的异国他乡,却始终没发现钻石,最后,他囊空如洗。某天晚上,他在一个海滩上自杀身亡。

一天,那个买下这个农夫土地的人在散步时,无意中发现了一块异样的石头,他拾起来一看,晶光闪闪,放射出光芒。他拿给别人鉴定,才发现这是一块钻石。这样,就在农夫卖掉的这块土地上,新主人发现了从未被人发现的最大的钻石宝藏。

世界上最大的金矿不在别处,就在你自己身上,你却常常在别处不断地寻找。其实你所拥有的钻石宝藏,就是你的潜力和能力。你身上的这些钻石足以使你的理想变成现实,你需要做的,只是在工作中不断地发挥自己的潜力,做到最好。

每一项任务都是一次机遇。面对每一项任务,你首先要问的是,自己能从中学到什么新的知识,积累什么新的经验,这是不是一项挑战,自己是不是要积聚起更大的勇气,精力充沛地去迎接挑战。

永远不要妄自菲薄,如果因此而丧失工作热情,就会坐失学习和提高的机会,流失让自己更加强大的土壤。要正确认识自己的任务,把每一项任务都当做一次机会——学习的机会、锻炼的机会和得到认可的机会。

里森是一家大银行的部门经理。一天,主管人力资源的副总找他谈话,打算交给他一项任务。原来,有一位部门经理突然辞职,留下很多需要紧急处理的工作,副总已经和其他两位部门经理谈过此事,要求他们暂时接管那个部门的工作,但他们都以手头上工作很忙为由委婉地推辞掉了。副总问里森能否暂时接管这一工作。实际上,里森也很为难,因为他也很忙,而且拿不准能否同时处理好两份工作。但是,他觉得既然副总信任自己,自己就应该尽力去做好。于是,他同意接管那个部门的工作,并保证尽最大努力来完成。

一整天,里森都忙得不可开交。下班后他冷静下来,认真思考应该怎样提高工作效率,怎样在同一时间里完成两份工作。他很快就制订了方案,第二天就采取了行动。比如,他与秘书约定:把下属汇报工作集中安排在某一个时间;把所有的拜访活动都安排在另一个时间;除非紧急而重要的电话,所有的电话都集中安排在某一个时间回复;将一般会议由30分钟缩短为10分钟。这样,他的工作效率就有了明显的提高,将两个部门的工作都处理得很好。

两个月后,银行的老总决定把两个部门合并为一个部门,全部由里森负责,并且给他大幅度加薪,因为老总知道只有里森这样的人才能担当重任。

很多人羡慕别人的地位,嫉妒别人的高薪,却不问自己为自己的工作付出了多少,是否认真地对待了人生中的每一个任务。有的人有能力,但一直没有成功,归根结底是因为他还没有抓住机遇。机遇往往伪装成任务的模样来到他们身旁,可是他们却不敢接受它,怕这是一块“烫手的山芋”。其实任何一项任务都是一次考验、一次挑战,战胜了它,你才能看到成功的曙光。

要感谢每一次任务给你带来的锻炼,你的能力就是在完成这些任务中得到提高的。珍惜每一项任务,因为每一项任务都是一次机遇。

感谢领导的“折腾”:因为看重,所以施压

作为企业打工族,你最应该害怕的是老板不“折腾”你。不“折腾”你就意味着老板眼里根本没有你,你也不会有出头之日。所以,请感谢领导的“折腾”吧,这是你成长的动力。

有一个古老的传说:出海的渔夫回来以后,总是发现沙丁鱼大部分都死鱼,只有一个渔夫的沙丁鱼都活着。大家在百思不得其解之后请教渔夫,渔夫说:“我知道沙丁鱼比较难成活,于是我在水里放了一条鲇鱼。”原来是这样,鲇鱼的游动激发了沙丁鱼的活力,由于总是在不停地游动,所以沙丁鱼都能活着回到港口。

职场中人不也是如此吗?没有生存的压力,就如同“沙丁鱼”一样,必然会被日益残酷的市场竞争淘汰。所以,要感谢你的领导,这个在工作中“折磨”你的人。

有时候,一些人会抱怨上司老爱找麻烦、挑毛病,“折腾”自己。其实,对这件事情应该有不同的看法。领导为什么爱挑你毛病?因为他器重你,想让你做得更好。联想集团的前任总裁柳传志有一句名言:“折腾是检验人才的唯一标准。”许多企业创业领袖都羡慕柳传志,因为他有两个好的接班人:杨元庆、郭为。殊不知,柳传志为培养这两个人,前后“折腾”了他们多年。在联想,杨元庆和郭为是被“折腾”的典型代表。据说,他们是一年一个新岗位,“折腾”了十几年,换了许多岗位,才成了“全才”。“折腾”,其实就是公司对你的考验。

杨元庆30岁的时候已经是联想微机事业部的总经理了。他在联想最困难的时候临危受命,从整个联想挑选了18名业务骨干,组成销售队伍,以“低成本战略”使联想电脑跻身中国市场三强,实现了连续数年的100%增长。与此同时,眼里揉不得沙子的杨元庆在天大的压力下也不肯妥协,让联想的老一代创业者不太舒服。他被一心提拔他的老板柳传志当着大家的面狠狠地骂了一顿。柳传志在骂哭杨元庆后的第二天给他写了一封信:只有把自己锻炼成火鸡那么大,小鸡才肯承认你比它大。当你真像鸵鸟那么大时,小鸡才会心服。

柳传志因为看重杨元庆的潜能才对之不断施压,希望他能够在压力下快速成长。而杨元庆也明白了柳传志的苦心,化压力为动力,把危机感当成个人成长的信号。

陆迪曾是某大公司的分公司总经理,到某公司应聘分公司总经理的职位,谈好是从销售经理做起,老板给一个考察期。到分公司开始实习时,他没想到,实习要带车送货,做销售代表的工作。刚开始接受不了,但还是坚持了三个月,因为他觉得,他对这个公司不熟悉,对这个行业不熟悉,需要做基层销售代表的工作,这样可以很快地了解公司,熟悉业务。另外,他拿着销售经理的工资,自己也觉得比较满意。他知道这是领导对他的考验,只不过这种考验比较“残酷”而已,于是坚持了下来。三个月之后,他开始负责片区的销售,手下有两个销售代表,于是他带领这个小团队努力工作,完成了公司下达的任务。半年以后,分公司的销售经理调走了,他被任命为销售经理。一年以后,分公司总经理另有任命,他被提升为分公司总经理。在谈到往事时,他说:“我当时是忍辱负重地工作,心中有很多怨言,但知道老板是因为看重我才考验我,所以坚持了下来,最终赢得了老板的信任。”

适当提高要求,施加一定的压力,可以促使人才更快地成长。从员工个人角度来看,上级领导是因为看重你的潜能,所以才会不断向你施压,以便让你更快地成长起来,能够尽快担当重任。

无论是人生或者事业道路上的艰难险阻,还是生活和工作中存在的种种挑战,都让我们感到了压力和危机的存在。正是这种压力和危机感,使我们更加珍惜眼前的机会,更加努力进取。所以,要感谢“折腾”你的领导,感谢他们用心良苦,不断地培育你这棵小树苗,最终让你成长为参天大树。

附录感恩无处不在:人生的九封感谢信

附录感恩无处不在:人生的九封感谢信

感谢社会:企业是绿树,社会是沃土

企业是一个营利性组织,同时也具有社会公民的身份。“社会公民”的道德水平影响企业的经营理念和企业哲学的定位,从本质上决定企业的经营方向。牛根生说,这个世界不是有钱人的,也不是有权人的,而是有心人的。懂得感恩,说明一个人对自己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有着正确的认识,知恩图报不过是在这种正确认识下产生的一种责任感。没有社会成员的感恩和报恩,很难想象一个社会能够正常发展下去。正如卢梭所说:“一个不懂得感动、感恩的人,就是一个最无知、最失败的人,也是最不值得别人尊重的人。”

人生旅途,就是从一个起点到一个终点,在整个旅程中,为你提供一切的,就是社会。现在人们常常抱怨物价太高、社会压力太大、贫富不均等,似乎社会上到处充斥着不公平。然而与此同时,工资在增长,生产力在飞速发展,国家的扶贫力度也在不断加大,只是人们缺少一颗感恩的心,才会沉淀出那么多的不满。“感恩的心”是一剂良药,它告诉你:人们在感恩大自然的同时,也应该感激社会,因为社会给了你家庭,给了你生活。

王老吉在市场上脱销了。究其原因,商家们给出了出乎人们意料的答案:2008年5月18日晚,央视“爱的奉献——2008抗震救灾募捐晚会”现场,王老吉向地震灾区捐款1亿元人民币,创下国内单笔最高捐款额度。王老吉这一行动,是出于对社会的感恩和回报,这一善举感染了民众,也激越了消费者对王老吉的购买热情。

心如明镜的百姓最懂得感恩。王老吉向地震灾区捐款1亿元人民币,不是施舍,不是作秀,而是真情流露。作为民众,王老吉是有良知的;作为公民,王老吉是尽责的;而作为商人,王老吉又是聪慧的。慈善,可以提升企业的公众形象,也可以为企业赢得消费者的心,它所带来的社会效应常常超出其广告投入。尽管这可能是王老吉始料未及,也非刻意追求的,但产生的效果却是如此。

大多数人在做出善良的义举的那一刻,肯定没有想到索取和回报,恩情的真正价值在于不求回报,因为每位极富爱心和高度社会责任感的人,在付出的同时,已经得到自我快乐和满足。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生活往往就是这样,当你对他人行善、帮助他人时,其实也在为自己储蓄着无价的幸福。你不经意的举手之劳,也许会换来别人一生的感激。

感谢企业:企业给了我们生存与发展的平台

生命是如此奇妙,一粒小小的树种,只要把它埋在肥沃的土壤里,不断地浇灌和培育,就能长成参天大树。如果那粒种子是你的理想,那么那棵参天大树就是你未来的事业,而肥沃的土壤,就是企业。

企业为我们提供了生存发展的物质材料,以及可以让我们充分展现人生价值的平台,让我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在我们的现实与理想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

在人的一生中,可能会经历一些不同类型的工作,如果不是公司为我们铺展一个平台,为我们的职业生涯提供一个良好的途径,我们作为庞大社会中的一个微不足道的个体,又怎能有机会尽情在舞台上施展自己的才华呢?也许我们对某项工作不太满意,也许一项工作并不是我们喜欢从事的,但无论如何,我们所选择的每一项工作,都将是人生链条上非常重要的一环。我们将从那里获得暂时的成功或者失败,而那些失败,也将帮助我们更清晰地认识、分析自己的优劣所在,激发我们内在的、沉睡的各种潜能,从而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事业。

“联想为我提供了一个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转换平台,成为我个人事业上的第一个里程碑,这是联想给予我的第一个惊喜。”现任全球软件项目开发管理经理的杜涛向大家讲述加入联想之后所收获的惊喜。短短两年多的时间,杜涛本人的职业生涯在联想实现了稳健而又快速的发展,在HR校园加速计划、导师制度、E-learning等一系列培训项目的扶持和培养下,他由刚入门时的一名助理工程师,如今成为一位可以全权负责全球选件项目开发管理工作的经理。在此期间,他还获得了公司提供的远赴美国的培训机会。“我感谢联想包容的企业文化和它对我的培养。”杜涛如是说。

许多成功人士在事业上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都是基于企业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施展才华的场所、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企业是员工发展的载体,企业的存在为员工提供了一个工作的机会,也提供了一个不断发展进步的舞台。作为企业的一员,我们应该心怀感恩。

让我们感谢企业,它的存在让我们有了工作的机会,有了展示自我的平台。企业为我们提供了发展的空间和工作的位置,让我们得到培训,从而掌握新知识,学到新本领。企业为我们解决了衣食住行和职位升迁,有这样的机会和舞台,难道还不应该心存感激吗?

无论我们取得了多大的成就,都不应该忘记培养自己的感恩之心、回报之心。对我们的企业感恩,以更加努力的工作来回报企业给予我们的恩典,如此,我们才能够与我们的企业共同成长!

感谢老板:老板也在为我们工作

你是否思考过这样一个问题:同样是学习,在大学里学习时,你要向学校付费,而在单位学习、工作时,它要向你付费。付费并培养你的人,正是老板!

老板要为你做的不止这些,还有:

为你提供职位;

为你提供发展空间;

为你提供从不懂到懂的机会;

为你提供尽可能舒适的环境;

……

难道,这个人不值得我们去感恩吗?

我们都在为老板打工,那么老板又在为谁打工呢?

为国家——他要向政府纳税。

为社会——他不仅仅只为自己,同时也在为社会创造财富。

为他的员工——他要给员工发薪水。

是的,老板所做的一切——创立企业,组织管理,开发产品,开拓市场,是为了赚取利润,但同时也是在为员工创造就业机会和工作条件。从这一方面来看,老板是在为员工提供服务,也可以说是在为员工打工。

从传统意义上来说,老板就是企业的所有者,这给人的感觉就像企业是老板一个人的,老板就代表了一切。其实,换个角度,老板只是企业组织中众多角色中的一个。如果把公司比做一台机器,你就是这台机器上的一颗小小的螺丝钉,那么你的老板也只不过是某个部件而已。

珠三角老板圈子里流行这么一句话:“老板不是人干的。”这句话道出了老板们风光背后的隐痛。TCL集团总裁李东生认为老板其实是公司中最辛苦的一个员工,“既要与市场竞争对手博弈,又要与政府周旋,还要摆平‘新旧诸侯大臣’之间的利益和冲突,这对任何一个企业领导人来说,都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创维集团前总裁黄宏生把苏格拉底的“宁做痛苦的人,不做快乐的猪”作为自己的人生格言,这句话大概也是不少老板内心的真实写照吧。

我们应该对老板心怀感恩,感恩他给自己提供的就业机会,感恩他提供的薪水,感恩他的教诲和培养。或许,我们还封闭于薪水的牢笼之中,还拘泥于上下级关系的偏见之中,所以,才对老板的恩惠视而不见。可是我们应该明白,职场中还有比金钱更重要的——那就是人生价值的实现。

每天都用几分钟时间,为自己能有幸成为公司的一员而感恩,为自己能遇到一位赏识自己的老板而感恩。“谢谢你”、“我很感激你”,这些话应该经常挂在我们的嘴边。以更加勤奋地工作来表达我们的感谢之意,这对于我们的老板来说,是比任何物质的礼物都更加珍贵的。

感谢领导:领导的关怀是我们成长的动力

无论我们在行政机关,还是在事业单位,无论我们在国有企业,还是在私营企业,都会和领导工作在一起。

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职业生涯中,领导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一位优秀的领导可以说是我们生命中的“贵人”。遇到这样一位“贵人”,在职业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不仅会大大加快前进的脚步,而且人生路上还会多一位很好的“引路人”。

我们的成长离不开领导的悉心培养。领导的以身作则,领导的言传身教,领导的管理艺术,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给我们的成长以启迪。

杨文俊,1988年8月至1998年12月,内蒙古伊利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车间主任、生产部部长及液态奶公司总经理;1999年1月至2006年1月,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液态奶事业本部总经理、副总裁;2006年2月至今,蒙牛集团总裁。

从创业至今,蒙牛以一天超越一个竞争对手的成绩,创下了迄今为止中国民营企业的最高成长速度——“蒙牛速度”。今天,蒙牛已经连续4年蝉联中国液态奶市场的冠军,连续两年占据冰淇淋市场销量榜首,就连进入较晚的酸奶市场,蒙牛也在短短的3年内做到了全国第一。今天,在中国,消费者每喝3杯奶,其中就有1杯是蒙牛牛奶;而在全世界,蒙牛已经成为“中国优质牛奶”的代名词。作为中国出口量和出口国家最多的牛奶品牌,蒙牛已经在菲律宾、马来西亚以及中国的香港、澳门等地打开了市场,受到不同国家、不同肤色消费者的一致喜爱。伴随着蒙牛的成长,杨文俊这位年轻的“掌门人”也开始受到广泛的关注。

对于自己的成长以及获得的荣誉,杨文俊的回答始终如一:“如果我还算一匹千里马,那就是牛根生这个伯乐相中了我。”

当年牛根生大胆起用年仅32岁的杨文俊出任液态奶本部总经理时,许多人对这个当时全国乳业最年轻的液态奶“掌门人”表示了忧虑:这个年轻人虽然做出了一些成绩,但是还需要观察和考验,不宜一下子承担如此重大的责任。对此,牛根生只用一句简短的话语结束了一切争论:“使用就是最大的培养!”

“他对年轻人有一种无微不至的耐心,不仅把自己从业多年的经验得失对我倾囊相授,而且对于关键岗位和重大项目,他总能在自己把稳大方向的前提下,给年轻人提供创造性的工作平台,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大胆尝试。”杨文俊如此评价牛根生的重用和培养。

遇到一位敢于和善于有效授权的领导,可以使我们在工作的实践中得到更多的锻炼和提高。一个懂得感恩的人不会忘记领导对他的赏识和栽培。

我们应该感谢领导,感谢领导的关怀给了我们成长的动力,感谢领导的培养让自己的能力得以提高,感谢领导的信任让自己经受风浪,感谢领导的重用让自己走向成功!

感谢领导,把所有的感谢化为前进的力量,用心做好领导交给我们的每一项工作,为领导减轻压力,为单位、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感谢客户:既是服务对象,也是衣食父母

2006年年底,在庆祝一汽丰田成立三周年的活动时,一汽丰田常务副总经理王法长特别以“感恩”一词来表达对新老客户的答谢,他说:“我们的工资不是老板给的,而是用户给的。所以,每一位一汽丰田的员工,都应该向用户报以最真诚的感恩。”

每一个行业都认为“顾客就是上帝”,之所以秉承这个理念,就是出于对客户的感激之情。任何一个公司,没有服务就没有客户,没有客户就没有利润,没有利润,公司自然无法生存。

记住,客户既是我们的服务对象,也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永远不要怠慢你的客户,要对每一个客户心存感激。

林祥的服装店的生意特别好,店里的每一个导购都衣着整洁,精神抖擞,面带微笑。只要顾客一进店里,他们就齐声喊道:“欢迎光临!”因为导购的热情,店里的生意十分火暴。在这样的服务态度背后还有一段故事。

几年前,林祥在小镇上开了一家服装店。由于他待人和气,又擅长经营,服装种类繁多,因而客户源源不断。两年下来,服装店在小镇上声名鹊起。为了扩大经营,他决定再开一家分店,于是向镇上一家小银行贷款3万元。在当时,3万元相当于他一年的净收入。可就在服装店的生意如火如荼之时,小偷光临了他的小店,偷走了全部的衣服。林祥一夜之间破了产。

小店的生意不能就这么完了!他东拼西凑,到处借钱,准备重整旗鼓。

两个月之后,服装店重新开张了。令他没有想到的是,原来的老客户又回来了,而且还带来一部分新客户!他不禁喜出望外,除了跟每一位顾客热情打招呼外,在顾客临走时他还不忘深深鞠上一躬。不知不觉间,林祥与顾客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现在,提到他的服装店,小镇上的居民已经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如果说林祥的成功有什么秘诀的话,那就是感恩顾客。用林祥的话说:我现在所有的一切是顾客给的,他们不仅是我的客户,也是我的恩人。

的确,感恩客户应该成为每位员工的第一信条。如果客户选中你,请感激他,因为你的贡献他认可;如果客户批评你,请感激他,因为他还没有换掉你;如果客户苛求你,请感激他,因为是客户的需要不断提高了你工作的标准。

在一次三星电子新产品发布会上,三星电子总社长李相铉和各高层管理人员齐刷刷地跪在来自全国各地的300多客户面前行了个“大礼”,令在场的人士目瞪口呆。这一举动表示了三星高层的感恩心态,也感动了所有的客户。客户是什么?顾客是给你发工资的衣食父母,使你能生存发展的大恩人。我们如果能悟透这句箴言,就能从根本上改变思想,变勉强应付为感恩戴德般的火热真情。顾客关照了你,哪怕是一笔小小的生意,首先是旺了你的人气,然后给了你应有的利润,让企业得以发展。如果你的服务好,口碑相传,你忠实的客户又为你带来了新客户,你才会有更大的发展。如果你对客户敷衍了事,被动服务,没有热情,甚至刁难客户,那都是缺乏感恩之心造成的。

如果我们每天都能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面对客户,那么相信我们在工作时的心情也一定是积极而愉快的。以这样的心情投入工作,最终我们也一定能取得成功。

客户是上帝!

客户是代理商,客户是销售商,客户是消费者!

客户既是我们的服务对象,也是我们的衣食父母!

客户的信任给了我们无限动力,客户的订单给了我们更多勇气与实力,我们将用更好的产品与服务回报给客户!

感谢同事:你们都是我的好搭档、好战友

有这样一个寓言故事,说的是一只手的五个手指在吵架,每个手指都说自己是最好的,互相争论不休。

大拇指说:“我最棒!因为称赞人时都竖大拇指。”

食指说:“我才是最棒的!因为骂人时都伸出我。”

中指说:“你们两个都别吵,我才是最棒的!因为五个手指站在一起我最高。”

无名指说:“你们不要忘记,结婚时,戒指是戴在我身上的。”

最后,小拇指终于说话了:“当人们双手合十祷告时,是我站在最前面。”

争论不休时,主人说:“你们五个都很棒。但分开之后,你们什么事也做不成,只有合在一起时,才能做任何事情。”

微软中国研究院的张湘辉博士说:“如果一个人是天才,但其团队合作精神比较差,这样的人我们不要。中国IT业有很多年轻聪明的人才,但团队精神不够,所以每个简单的程序都能编得很好,但是编大型程序就不行了。微软开发WindowsXP时,500名工程师奋斗了两年,有5000万行编码。这样大型的程序需要协调不同类型、不同性格的人员共同奋斗,缺乏合作精神是难以成功的。”

无论我们身处企业的哪个部门,如果没有其他同事的配合,只有我们自己孤军奋战,我们不可能实现自己的价值。所以说,你的同事就是你的好搭档、好战友,是你成功道路上必不可少的同伴。

团队精神在一个公司、一个人的职业发展中都是不容忽视的,因此,我们必须学会感激自己的同事,加强与同事间的合作,如此才能共同打造一支优秀的团队,才能实现我们个人的人生价值。

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要在激烈的竞争中胜出,还是要依靠团队的力量。团结诞生兴亡,大家共同奋斗,才能创造辉煌的业绩。

在工作中,同事之间相互帮助、密切配合,为一个个艰巨的任务而共同努力着,这种默契和协作,这些在工作中形成的深厚友谊是我们的宝贵财富。

感谢同事,感谢他们的支持和帮助,感谢他们的信任和鼓励,感谢他们给予的教诲和经验,合作中一切美好的记忆,在我们的一生中都是弥足珍贵的。

感谢家庭:

成功者背后都有一个默默付出的家庭

在我们感恩的清单上,最不能忘记的就是我们的家人。

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有太多的选择,但唯一不能选择的就是我们的父母,相反是父母无私而伟大的爱选择了我们,才有了我们的今天。父母也许不能给予我们金钱、地位、名誉,或者是一幅美丽的容颜,但他们给了我们世界上最重要的东西,那就是我们的生命。不要总抱怨父母给予我们的太少,是父母赐予我们生命,是父母辛苦把我们养大,照顾我们的生活,教导我们如何做人,还为不懂事的我们牵肠挂肚。等到父母两鬓斑白时,依然会清晰地记起我们绽放的第一个甜蜜的微笑,记起我们迈出的第一个踉跄的步子,记起我们喊出的第一个含糊不清的字,记起我们人生路上的每一点每一滴。面对父母无私的爱,再华美的语言都是苍白无力的。作为儿女的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对他们感恩呢?

感恩家庭,除了父母,还有我们人生路上的另一半。

任何人,无论男人还是女人,想要取得事业上的成功和辉煌,都离不开其人生伴侣和亲人的支持。家庭是一个人事业发展最坚强的后盾。可能是因为关系太过亲密,以至于很多人把亲人数十年如一日的默默付出看做理所当然,以至于他们感谢天、感谢地、感谢素不相识的陌生人,却从没有对住在同一屋檐下的亲人说过一句感谢的话。

其实,不是亲情越来越薄,不是生活越来越淡,而是我们一直漠视在自己身边辛苦付出的人……

大多数时候,一个小小的举动就可以表达谢意,给身边的人喜悦及希望。也许对方并不期待回馈或报答,但并不表示受惠的人就可以因此而忽略对方的付出。

著名画家吴冠中的三个孩子全由他夫人抚养长大,包括上学和生活安排,吴冠中一点都没有插手,他一心一意地搞绘画。他的夫人也是绘画天才,可为了吴冠中放弃了艺术追求。后来他夫人患上脑血栓,病愈后见吴冠中作画,还颤巍巍递上一杯水。吴冠中在法国举办个人画展一举成名,夫人对吴冠中说:“你可真不容易!”吴冠中也感慨万千,本来想对夫人说“你也是的”这句话,但没有说出口,他记在了心上。这就是夫妻之间相濡以沫四十余载的感恩,已经无法用语言表达了。

我们不单要把爱人当成亲人来迁就,更要把爱人当成朋友一样来相处。当看到爱人为我们付出的努力时,我们不应该熟视无睹,而应该真诚地对他说一声谢谢,谢谢他一直以来无怨无悔的付出……

佛常说“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按照概率来说,按地球上有60亿人计,能成为夫妻那是几十亿分之一的概率!如此难得的缘分怎能不好好地续下去!

我们每天都沐浴在家人的爱之中,我们只有用一颗感恩的心、用感恩的真实行动来关心家人、呵护家人!

感恩家人给我温暖,感恩爱人给我关爱,感恩爱人给我浪漫,感恩爱人给我坚强,感恩爱人给我希望,感恩爱人给我梦想,感恩爱人给我帮助,感恩爱人给我动力,感恩爱人给我快乐……

家人是出门时递来的雨伞;

家人是在窗前盼望我们归来的双眼;

家人是下班进门后那温暖的怀抱;

家人是餐桌上一顿顿丰盛的晚餐;

家人是夜间帮我们掩盖被角的手;

家人是风雨同舟的忠诚伴侣,是相濡以沫的难舍亲情;

家人是一位优秀的键盘手,十个指头把家庭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触摸;

家人是一位邮递员,把对老人的关爱、对丈夫的体贴、对儿女的疼爱不断传递;

家人是一位收藏家,按春夏秋冬把被衣鞋袜藏进楼阁、塞进衣箱;

……

感恩是家庭生活的润滑剂,心怀感恩地对待我们的家人,让幸福长在;心怀感恩地去建筑和装饰我们的家庭,让它变得更加温暖、和睦和安宁。

感谢朋友:朋友是一面镜子,也是一座桥梁

有人说过,所谓幸福,就是要有一颗感恩的心,一个健康的身体,一份称心的工作,一个深爱你的人,以及一帮可以信赖的朋友。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谊是人类友谊的典范。

从1842年马克思和恩格斯第一次会晤起,40年里,他们在领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伟大斗争中,团结作战,患难与共,建立了真挚的友谊。由于革命斗争需要,他们曾身处两地近20年,但他们之间的关系不仅没有因此而疏远,反而越来越密切。他们几乎每天都要通信,交谈各种政治事件和科学理论问题,共同指导着各国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马克思不仅十分钦佩恩格斯的渊博学识和高尚人格,而且对恩格斯的身体也很关心。有一个时期,恩格斯生病,马克思时时挂在心上,他在给恩格斯的信中说:“我关切你的身体健康,如同自己患病一样,也许还要厉害些。”恩格斯为了“保存最优秀的思想家”,在经济上资助贫困的马克思,使其能专心致力于革命理论的研究,他违背自己本来的意愿,到父亲经营的公司中去从事那“鬼商业”的工作。当《资本论》第一卷付印的时候,马克思给恩格斯写信说:“其所以能够如此,我只有感谢你!没有你为我的牺牲,我是绝不可能完成三卷书的巨大工作的。我满怀感激的心情拥抱你。”恩格斯尽管做出了巨大牺牲,但他始终认为,能够同马克思并肩战斗40年,是一生中最大的幸福。马克思与恩格斯之间的这种崇高的革命友谊,正如列宁所赞扬的,它“超过了古人关于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

在成功的道路上,自身的努力拼搏当然是最重要的力量,但是如果旁边没有人为你摇旗呐喊,摔倒时没有人伸手将你扶起,孤军奋战的你一定会被痛苦压倒,被孤独打败。

当我们遭遇不幸和痛苦时,朋友可以和我们一起分担;当我们孤独无助时,朋友可以星夜兼程,不远万里,向我们伸出一双坚实的大手。朋友的理解和支持是我们在旅途中的一把伞,为我们遮挡太阳、遮挡风雨,给我们继续前行的信心。所以,人生在世,拥有朋友的日子是幸福的,我们应当对朋友的关怀、信任、宽容心怀感激。

朋友就是伴你走过风雨,永远支持你的力量;

朋友就是一种无法言喻的美好感觉;

朋友就是在别人面前永远护着你的那个人;

朋友就是即使是一点小感动、一点小事情都想一起分享的那个人;

朋友就是当你抱头痛哭的时候,扶着你肩膀的那个人;

朋友就是当你面对人生挫折时,一直紧握你的那双手;

朋友就是当你失意无助时,看到的那缕希望之光;

……

朋友像一把拐杖,总是在我们走入泥泞道路的时候第一时间出现在我们手里。当我们失意、痛苦、受挫、无助时,他们总是坚定地站在我们的身后,用同样柔弱的肩膀与我们一起承担,哪怕我们已经穷困潦倒,依然能安慰、体贴、关怀、抚慰我们,让我们心生感动,让我们倍感温暖。

感谢朋友的肝胆相照,也感谢朋友的直言不讳。朋友的言行是我们的一面镜子,可以暴露我们的缺点,让我们认识自己的才能,反省自己的言行。感恩朋友,善待朋友,便是给自己架设一座通往未来的桥梁,同时也是为自己构筑一个幸福的楼台。

感谢对手:感谢你们,让我在竞争中成长

古印度有位英勇无敌的王子,某次征战之后,率兵得胜回朝。在盛大的庆功宴上,王子谦逊地举起金杯,向前辈、大臣、在座的将士以及黎民百姓一一表示感谢,甚至连为他牵马的仆人也没忘记,这使得大家深深感动。此时,旁边坐着的老国王提醒道:“我的孩子,有一个最重要的人,你还没向他致谢呢。”王子怔了半晌,始终想不出,只好向父王请教。只听老国王一字一句地说:“你的敌人。”

为什么要感谢敌人?下面的小故事也许会对你有所启发。

一位动物学家对生活在非洲大草原奥兰治河两岸的羚羊群进行过研究。他发现东岸羚羊的繁殖能力比西岸的强,奔跑速度也不一样,平均每一分钟要比西岸的快13米。

几经努力,动物学家才明白:东岸的羚羊之所以强健,是因为在它们附近生活着一个狮群;西岸的羚羊之所以弱小,正是因为缺少了天敌。

如果没有狮子,羚羊永远也不会跑得这样快。

温室里的鲜花经不起外面的风吹雨打,险峰峻岭中往往能生长出参天大树。生存环境往往能够影响和改变一个人的命运,恶劣的条件或危险的强敌会让我们时刻准备着迎接挑战,而安逸的环境则会磨灭我们的斗志。

不要憎恨自己的敌人。真正促使我们奋发努力的不是优越的条件,而是遇到的打击和挫折;真正促使我们成功的力量,往往聚积于和对手的竞争之中。

因此,为了保持必要的压力,不仅不应该厌恶对手、憎恶对手,还应该欢迎对手、感谢对手。

有一位知名企业的老总在谈及自己的成功经验时总结说:“我今天的成绩要归功于竞争对手,是竞争对手助我上青天。”这位老总的经验之谈,不失为对“对手”作用的深刻总结。从他的话语之中,我们可以看到,有竞争对手是件好事而不是坏事,因为有对手才有竞争,而有竞争才有成长。

对手的存在无形中会给我们压力,使我们面临挫折与困难。但只要我们努力拼搏,战胜自我,那些挫折与困难便会迎刃而解。如果没有竞争对手,我们无疑会成为“温水中的青蛙”,当我们发现问题时,已经来不及了。感谢对手激发了我们的斗志,感谢他们让我们变得不可战胜!

“蛙泳皇后”罗雪娟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夺取100米蛙泳金牌后这样说道:“我感谢我的父母、我的教练以及憎恨我的敌人。”正是赛场上的对手给了她前进的动力,给了她压力,更给了她必胜的信心。我们何不像罗雪娟那样,怀着感恩的心,对待生活中的每一位对手?

请大声地读出下面这段文字吧:

感谢对手磨炼了我的意志!

感谢对手觉醒了我的自尊!

感谢对手增进了我的见识!

感谢对手教导了我的自立!

感谢对手让我发现了自己的软肋!

感谢对手让我在竞争中成长!

后记

本书在出版的过程中,得到了很多人的热忱帮助,它凝聚了众人的辛勤汗水与智慧结晶。在此,我要由衷地向他们道一声:“谢谢!”

此书讲的是感恩精神,在回忆与写作的过程中,我也重温了一遍大家对我的关心与帮助,在感恩精神中得到了一次灵魂的净化与升华。是你们,在我最繁忙的时候给予我帮助,在我最疲惫的时候给予我鼓励,在我最困顿的时候给予我支持……

多年来,我一直享受着大家的默默付出,却无以言报,实在是又感激又惭愧。现在借此书出版之际,对以下一直关心我、帮助我的朋友们、同仁们聊表谢意,他们是刘松琳、陈永亮、周嵘、魏桂东、袁丽军、向超、单海洋、周东正、周治、葛亮、刘兆友、杨林、李勤、张潆心、杨宗华、孔豫栋、袁波、王海鹏、荣忠满、李丰军、刘勇德、于永斌、刘宪平、徐勤福、于彬、郭和平、朱应秋、张峰、崔应强、李德民、朱怀勇、靳朝辉、王庆春、李玉林、高祥文、翁志红、安胜军、汤联康、韩宗岩、于爱田、赵雅婷、杨东廷等。

此外,我还要特别感谢我的父母和太太刘丽娟。由于我长期在外培训讲课,和他们聚少离多,不能时常侍奉二老,也未能尽到一个为人丈夫的责任。然而,他们对此毫无怨言,始终如一地关心我、支持我,这让我且愧且感动。如果说这本书能打九十分的话,那么其中的八十分应该属于他们。是他们的理解与支持,让我得以从容授课、认真写书。我希望像书中所说的,用我的辛勤工作,来实践我的感恩精神,拿出最好的业绩来回报他们。

本书写作时间仓促,难免会有不足之处,还请各位读者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