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理财数字化营销
44989700000002

第2章 经济环境变迁

◇经济环境变迁

◇企业管理面临的挑战

◇企业实施数字化管理的效益和意义

人类进入了新千年。在这个以信息和网络为特征的时代里,生产力要素、竞争、企业理念与运作将发生重大变化,管理的变革成为生存的需要。

当今世界经济正以势不可挡的趋势朝着全球市场一体化、企业生存数字化、商业竞争国际化的方向发展,以互联网、知识经济、高新技术为代表,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为核心的新经济迅速发展。可以这么说,21世纪新的科技革命正在引起社会经济结构、生产方式和消费结构的重大变化,深刻地改变着世界的面貌,推动着世界经济的持续发展。企业也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竞争环境,这里既潜伏着重大的危机,也蕴涵着无限的机遇和挑战。然而,为什么大多数国内企业总是缺乏竞争力,总不能向市场提供让人“一见就想买,一试就想用”的产品和服务,总不能脱颖而出乃至傲然屹立于世界经济之林呢?学者研究证明,多年以来,中国企业忽视了核心竞争力的培养和积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来源于全体员工的创新能力,而员工的创新需要企业的知识积累和对市场的准确及时掌控,需要员工在掌握市场信息的基础上全面创新,而这正是许多企业的“软肋”,反过来,也是企业在超强的竞争中百战不败的“秘密武器”。

经济环境可谓今非昔比,日新月异。但总的说来,目前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表现为:经济全球化、经济发展的高科技化与知识化、市场需求的多元化与多变性和虚拟经济迅猛发展。

一、经济全球化

所谓经济全球化(G10ba1i Zati On),是指商品、服务、生产要素与信息跨国界流动的规模与形式不断增加,通过国际分工,在世界市场范围内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从而使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程度日益提高,各国的产业、金融、投资、运输、通信等逐渐打破国家和地区的界限而在全球范围逐步融为一体。世界范围内的统一的全球市场体系正在形成。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在技术进步的推动下,经济全球化进程显著加快。随着国际贸易壁垒不断削减,国际商品贸易高速增长,1980~1995年平均增长率达到5.6%,服务贸易异军突起,年均增长速度达到9.3%,均高于同期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国际投资日趋活跃,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展开生产经营活动,累积输出资本已达350OO亿美元,成为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主体。金融国际化加速发展,国际金融市场交易量大幅增长,各主要国际金融市场已经形成时间上持续、价格上连动的交易网络。国际互联网迅速扩张,国际间信息流动快速便捷,信息交流意义上的“地球村”正在形成之中。区域性贸易、投资自由化安排不断涌现,成为进一步带动全球贸易投资自由化的领头羊。

(一)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进程

如果把经济全球化置入一个历史进程之中,经历了漫长的演进过程,从贸易全球化,到产业全球化,再到资本全球化,进而演进到价值观念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8世纪末的工业革命初,但受到生产力水平发展的限制,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经济全球化的过程才开始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20世纪70年代之初,许多工业国家开始取消原来对国际资本流动所加的限制,缓慢实施开放的进程。这个开放过程恰好与金融创新的迅速发展相结合,加上交易成本的降低,使跨国金融交易迅猛增加,形成全球化的资本市场。

当人类迈入20世纪80年代,随着“冷战”的结束和社会主义国家普遍实行市场经济体制之后,特别是以电子、通讯、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技术革命的产生,全面推动和加速了经济全球化的速度和进程,从而使全世界的人们都真正感受到了经济全球化的脚步声和它将对人类带来的影响与压力。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交通工具(汽车、高速火车、喷气式飞机等)、大众传播媒介(印刷、广播、电视等)、通讯手段以及信息技术(电话、传真机、因特网、世界电视卫星通信广播等)的发展,大大缩短了世界各国地域上和文化上的距离。经济全球化使人类交往更加频繁,促使人们的价值观念也越来越趋同。于是经济全球化进入到一个前所未有的广泛而深刻的阶段。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历史过程:一方面在世界范围内各国、各地区的经济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相互融合成统一整体,即形成“全球统一市场”;另一方面在世界范围内建立了规范经济行为的全球规则,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经济运行的全球机制。在这个过程中,市场经济一统天下,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所以,经济全球化主要是指生产要素跨越国界,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各国、各地区相互融合成整体的历史过程。

经济全球化已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并对世界各国经济、政治、军事、社会、文化等所有方面,甚至包括思维方式等,都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例如,经济全球化扩大了公司的销售市场和供应来源。过去,中国一个公司的原材料全部来自国内,销售的市场也大部分是在国内。但是现在的情况却大大改变了。公司不仅在国外全球性地采购零部件、供应品和商品等资源,同时,他们还向海外努力出售更多的商品。但是,公司不可能仅仅依靠自己的力量实现这一目标,他们正在与外国的供应商、分销商、技术合作人、合资合伙人甚至竞争者,结成战略联盟。

经济全球化,任何一个国家既无法反对,也无法回避,惟一的办法是如何去适应它,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在历史大潮中接受检验。

(二)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因素

经济全球是世界范围内社会经济发展的一大进步,同时它也预示着世界经济发展已经步入了又一个新阶段。在此阶段,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主要因素来源于:

1.新技术革命的推动

以电子、通讯、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技术革命的产生,它促进全球生产力水平迅速达到一个全新的高度。例如,远洋运输技术与航空货运技术的进步,大大降低了国际货物运输与信息交流的成本,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据世界贸易组织估算,1990~1997年间,世界出口商品的运输成本仅占卿价值的2%;按1996年美元比价计算,若1930年从纽约到伦敦的3分钟电话,话费为330美元,则现在只需1美元。

2.全球范围内的市场经济体制构建与形成经济全球化奠定了基础发达国家凭借其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和经济实力,在国际双边与多边经济关系谈判中不遗余力地推行贸易与投资自由化。二战后,前殖民地国家相继独立,在探索自主发展民族经济的道路上大多屡遭挫折,但一些实行外向型发展战略的国家与地区,取得了较大的成功,形成了自己的新兴工业化经济。在新兴工业化经济的示范作用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实行了贸易、投资与金融自由化改革。伴随着国际产业分工与技术扩散,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比较优势也发生了变化,发展中国家不再仅仅输出初级产品,逐渐成为世界市场上劳动密集型商品的重要供给者,一些新兴经济体也从资本净输入国变成了资本净输出国。在这种形势下,发展中国家也对进一步削减贸易与投资壁垒提出了新的要求。冷战结束后,前苏东国家走上了经济转型道路,为尽快摆脱原计划经济的约束,在全球范围谋求发展机遇,这些国家纷纷选择开放政策。发展中国家实行贸易投资自由化政策,是追求自身利益的主动选择。越来越多的国家实行自由化政策,为商品、服务与生产要素的跨国流动创造了更大的市场空间。

3.跨国公司是最主要的推动力量

跨国公司的大量出现与发展,使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跨越了原有的领域和地域,世界范围内的专业化分工与协作日益普遍与频繁,经济活动的全球性已成为必然,跨国公司是推动全球化最主要的因素。跨国公司的经营范围一般都很广泛,包括零售、批发、开采原料、工业加工、研究与开发,依靠运输与通信的工具,在优化资源配置的基础上进行各类生产与销售活动。跨国公司在追逐规模效益与分工效益的过程中,通过跨国投资活动,形成了在全球配置资源、跨国协调其生产与经营活动的格局,推动产业内贸易、公司内贸易的高速发展。同时,跨国性投资、生产与贸易活动的大量增加,必然要求国际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以保障这种跨国经济活动的高效运行。

4.国际性、区域性经济组织提供了制度保障包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世界贸易组织在内的各种国际性经济组织的建立与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组织基础和法律保障。另外区域性经济组织也起了很强的推动作用。一些地缘相邻、发展水平相近的国家与地区相互提供贸易与投资便利,促进经济一体化,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了一些区域性经济组织,如欧共体、北美自由贸易区、东盟自由贸易区等。

(三)经济全球化的主要特征

总的来看,经济全球化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1.生产活动的全球化

这一点既表现在国际经济分工的进一步细化和国际间经济协作的更加频繁及多样化,又表现在跨国公司以其雄厚的实力和战略目标需要,将其自身的生产经营活动拓展至全球范围。生产活动的全球化将促使全球生产力要素与资源配置不断趋于优化。

2.贸易活动的全球化

主要表现为国际贸易的范围、规模、速度等均得到迅速扩展,并呈现国际贸易自由化和服务贸易比例增长的明显趋势。

3.信息活动的全球化

当今经济全球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经济信息的全球化,经济信息全球化是建立在新技术革命基础之上的,它将极大地改变和提高人类现有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力水平。信息全球化对经济全球化进程与水平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

4.金融活动的全球化

金融活动的全球化是实现经济全球化的基础与保障,国际金融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际金融市场资本流动的通畅,国际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都将促进经济全球化的实现。

(三)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动态过程,是各民族国家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各个领域全面加强交流导致全球相互依赖程度不断加深,产生了既有冲突又有合作,既有同化又有异化的新一轮人类社会融合过程。可以说,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在推动全球生产力大发展,加速世界经济增长,为少数发展中国家追赶发达国家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的同时,也加剧了国际竞争,增加了国际风险,并对国家主权和发展中国家民族工业造成了严重冲击。

首先,经济全球化的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加快各国间商品、服务、技术及其他生产要素的跨国界流动。

这种流动结果,使各国能发挥其生产某种商品或提供某种服务的绝对优势及比较优势,减少资源配置和价格扭曲所造成的资源不合理使用和浪费。

2.促进了各国经济的发展。

由于技术扩散、转移的加快,使技术能成为各国的经济发展、企业竞争力提高的主要因素,并为各国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的调整做出积极贡献。

3.经济全球化加快了各国市场与世界市场的融合这种结果导致企业面对的不只是自己一国或一个地方的市场。经济全球化为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企业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施展才华和展开竞争的空间,有利于企业充分实现规模经济所带来的生产经营成本降低、无形资产价值提高、交易成本降低、抵御外来风险能力提高等方面的利益。

4.经济全球化会促进研究与开发及技术竞争经济全球化会促使各国间加强技术竞争,增加研究与开发的投资,开展国际范围内研究与开发合作和战略联盟,加快技术转让和扩散,为各国引进先进技术创造条件,也必然会推动新产品、新零部件、新型材料的生产和消费,这将大大缩短产品生命周期、强化企业间的竞争,甚至产业的生命周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最大的10O家公司,现在仍存在的几乎没有了。而现在的大型跨国公司都是技术领先,能力较强,技术创新活跃的知识、技术密集型与资本密集型的公司。当然,这势必会使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发展中国家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也会迫使发展中国家加速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其次,经济全球化的消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世界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

对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因为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在打开全球市场的同时,也加剧了国家之间以及地区之间的激烈竞争,发展中国家有可能一直处于劣势地位,仍然受发达国家的剥削。这样全球经济发展不平衡就会加剧。

2.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风险更大

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如果不能正确把握参与国际分工与竞争的主动权,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风险会更大。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程度加深,经济周期波动、结构调整与价格起伏不可避免地会传递到国内市场,使各国宏观经济管理的难度大大增加;现行国际金融货币体系的风险管理能力难以适应国际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投机性资本大量存在,发生金融危机的风险大大增加。20世纪80年代拉美国家发生的债务危机与1997年发生的亚洲金融危机,都曾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实践已经证明,并非所有国家都能在全球化当中获取利益。

(五)对企业管理的影响

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新的管理思想和方法、新的生产方式与经营方式会不断出现,这必将对企业的市场营销活动产生巨大的影响。经济全球化迫使企业进一步增强竞争实力以求得生存和发展。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环境中,中国企业要想能够生存并发展下去,就必须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加强对市场的了解与掌控,这个市场不单指国内的市场,还指国际市场,全球一体化的市场。

经济全球化对企业市场营销的重要影响就是全球品牌将在市场中日益突出,国际贸易展示与展览将被广泛应用。全球巨人广告代理公司将会建立,更强烈的相互依赖关系将在全球出现,而不再是国内的分销系统。随着全球生产使传统的以成本为基础的定价方法趋于复杂化,定价将更具有创造性。价格将被用以实现更具战略性的长远企业目标不再是作为一种短期的战术手段。人员推销和销售人员的管理更加重要,因为他们具有情报收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更能满足顾客的需要,并为他们提供一整套解决问题的方案。最后,为了能精确地符合不同细分市场的要求和特征,分销将经历变革,并成为相互信任的多渠道形式。

二、经济发展高科技化与知识化

科学技术在当今的经济发展中日益显示出它的决定性作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转化为社会经济实力,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经济生活水平。例如,自1991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创建第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来,我国高新技术产业10年来一直保持着高速发展的态势,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到2001年年底,其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长高达60%以上,53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现技工贸总收入120OO亿元,产值10OOO亿元,财政收入570亿元,出口创汇达210亿美元,已经成为带动全国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龙头,为国民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增加就业、扩大出口和增加新税源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发达国家,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异常迅速,对整个经济的贡献也是巨大的。

(一)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特点

在当前经济领域中较为活跃的主要是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以信息技术(包括通信、计算机、微电子、自动化等技术在内)、先进制造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空间技术、环保技术为主体的高新技术,具有以下一些特点:1.复杂化。高技术及其产品的系统化扩张趋势是将各种子系统包容进一个新的系统,如通信网络系统。

2.微型化。技术向精细化方向发展,实现精细加工、制作,可以使仪器或产品以很高的精度保持良好的性能,使产品越来越小,带来的经济效果是节材、节能、节省占用的空间。笔记本电脑技术就是典型代表。

3.超常化。利用各种手段和方法,使高技术或产品的性能临近物理指标的极限。如超导技术的发展。

4.高速化。这是技术进步的综合体现,使技术和产品高速运转。如Inte1的CPU。

5.集成化。使技术、方法、过程得到了集成、浓缩,使原有不同领域的技术按整体的要求形成一个统一的系统,如数控机床、光纤通信技术和生物工程。

6.虚拟化。人们在同越来越多的难以直接触摸的事物打交道,将这些事物及其性能用现代高技术逼真地再现出来以便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控制。

7.巨系统化。主要是指产品、仪器或工具越来越复杂,包含的部件、元器件、系统设备越来越多,含有越来越复杂的结构层次和技术分支。

8.智能化。多种领域的高技术都向智能化发展,这是科技前沿的集中体现。使用这些高新技术,投入高强度的研究开发经费,从事知识密集型的产品的开发、生产和销售,就构成了高科技产业。它的特点是:①产品科技含量高。

②产品的技术性能复杂。

③产品的知识附加值高。

④产品开发风险程度高。

⑤设备与工艺建立在尖端技术的基础上。

⑥科技人员在企业员工中所占的比重大。

(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

1.通信技术的发展情况

通信技术本身近年来有了飞速的发展,无论是有线或是无线,电子通信或光通信,固定或是移动通信,都有很大进步。通信系统的数字化、软件化、智能化和光纤化,凭借着光纤线路、微波、卫星通信和无线电信道,构成了密布各地区的信息网络。

应用光纤进行传输,带宽可达10G(对应12万条话路),而基于波分复用(WDM)的40X10G的系统很快将投入应用,一对光纤可以传送480万个话音与上万个电视信号。综合业务数字网络则把各种通信业务统一起来用同一通信网络来加以实现,新的数字多路复接和传输方式(SDH)、异步转移模式(ATM)交换技术和IP技术的采用,使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络得以高效率地实现。在这种网络上不但可以传输语音和数据,还可以传送图形图像以至于视像。现在,有线电视(CATV)网也将作为综合信息网络加入进来。电信网的数字化为电话网、数据网与电视网的融合提供了技术条件。

无线通信也有很大的发展。无线通信技术为用户提供了良好的空间灵活性和时间灵活性,并且是惟一的同时具备两种灵活性的技术。卫星通信技术等覆盖范围遍及全球,并使移动通信有了飞速发展。据中国信息产业部2002年6月份的统计,中国共有1.76亿手机用户,如果移动通讯业按照现在的势头发展的话,到2005年,中国大约拥有移动通讯用户3.5亿~5亿人,而且我国移动用户的数量,已经超过了固定电话用户数。随着因特网的发展,移动数据通信已开始出现。

2.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情况

计算机诞生后半个世纪以来,以空前未有的速度在发展。处理能力、存储容量、输入输出方式与设备都在不断提高。而体积、重量、能耗,尤其是价格却在不断降低,并形成了从巨型机到微型机的多个系列。

由于微电子技术的发展,使得中央处理器(CPU)芯片中的器件数平均每18个月翻一番,一个芯片中已可集成上亿个晶体管。

并行处理等技术的采用,使巨型计算机的处理速度已经是以每秒千亿次来计算而且迈向万亿次(TFLOPS)了。即使是微型计算机,也达到了每秒十亿次。光盘的应用使人们能以极低的价格实现数以十亿字节(GB)计的信息海量存储。

计算机多媒体系统可以把文字、图形、声音、图像、动画、视像多种信息媒体结合起来,使人们更有效地接受和表达信息,使直观的形象和抽象的概念都能感受和认识,多种媒体同时作用(由于系统的集成性)比单个作用的总和更为有效,这正是我国文艺理论家钱钟书教授所谓的“通感”。多媒体又为人和计算机之间的沟通(系统交互性)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使计算机的各种功能得到全面发展,大大方便了用户的使用操作,为计算机走进千家万户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计算机的体积一直在缩小,这当然主要归功于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与微电子组装技术等的发展。计算机的可靠性也在不断地提高。几十年来,形成了除了从巨型机到微型机的普通计算机以外还包括各种专用机、嵌入式计算机、掌上计算机在内的各种谱系。

半个世纪以来,计算机在性能提高、功能繁衍、可靠性加强的同时,其价格下降之快,幅度之大,也是历史上从来没有的。

而且现在,分子计算机、光子计算机与生物计算机也都在研究试制之中。

软件在发展的过程中,从附属于计算机的硬件构成中分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门类,在操作系统、数据库、编程语言、工具软件与中间软件等领域经历了不同阶段的发展,摆脱了固定机型的约束,形成了各种系列的系统软件。20世纪60年代后期,为了克服软件系统日益复杂、研制周期过长等招致的所谓软件危机,人们将计算机科学、数学、系统工程等原理应用于软件开发过程,建立了软件工程学科,深化了软件的研究开发,使软件开发从单凭技巧开发走向工程化开发,从个体走向集体协作,为形成软件产业奠定了技术基础,推动了系统软件以及应用软件的发展。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出现了一种统一的观点,即将软件与硬件结合来组合配置,设计新型高性能、高可靠性的计算系统的趋势。

另外一个不可忽视的领域就是计算科学,它的研究对象是信息描述与处理的算法过程。它为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3.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情况

计算机网络的形成是为了使计算机功能外延,共享设备资源与信息资源,提高可靠性,并使系统易于扩展。30 年来,世界上建立了大小不同的各类网络,包括各种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为了使各种计算机都能够方便进网,已有网络易于互联,国际上提出了开放系统及其互联的协议。开放系统体系具有可移植性、互操作性、档次伸缩性和易获得性,为系统的实现提供了很大灵活性。局域网发展最为迅速,传输速率已可达到10OMbp S,甚至10OOMbp S。由于个人计算机与工作站的普及,系统物理结构由集中式向分布式发展,并产生了像客户机/服务器系统这样的结构。原来使用大型主机系统有相当一部分可用微机网络替代,形成了所谓降型化或适型化趋势。

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的有机结合促成了现代信息网络的建立和发展。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和发展,又对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的发展产生广泛、深刻与持续的影响。网络对计算机功能的扩展产生了网络计算的概念和网络就是计算机的提法。网络计算可以定义为一种环境,在这种环境中,用户看到的是一系列的服务。服务可以是基于数据、网络或客户的应用、批处理、动态搜索引擎、智能代理、远程访问、文件系统或其他许多东西。其中因特网就是典型的例子。由美国建立而现在已延伸到全世界的国际互联网——因特网(Internet),可以认为是全球化网络的雏形。这个国际网目前已经有240个国家和地区入网,连接了60OO万台计算机,预计到2005年个人用户将达到10亿。这个网络分为骨干网、区域网和用户网三个层次,通过海底线路与卫星通信和各大洲相连。我国的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中国联通计算机互联网(Uni Net)、金桥信息网(CHINAGBN)、中国教育科研网(CERNET)、中国科技网(CSTNET)、网通公司互联网(CNCNET)、中国移动互联网(CMNet)、中国长城网(CGWNET)、中国国际经贸互联网(CINETNET)等在国内建立的现代信息网络便是它在中国的延伸。它们可以提供电子邮件、电子会议、电子刊物发行、资料检索、公用软件和远程使用计算机资源等服务。目前还在开展商务服务,如提供广告、咨询、售后服务等。

下一代因特网正在开发实验之中,其速度将比目前的网络速度快10OO倍之多。

以因特网为代表的信息网络的发展,使得人们可以和在全球各地的其他人进行信息沟通,而成本是很低的。不但可以像使用过去的通信工具那样,用语言、文字进行联系,而且可以用图形、图像甚至用动态的视像来进行交往。由于因特网的技术是公开的,任何人都可以使用,显著地提高了个人和组织的信息获取能力。人们可以在任何地方索取网上的各种信息,打破了过去按各种层次获得信息的局限,大大扩展了人们的视野。信息网络的交互功能又大大提高了产品或服务的信息水平和能力。

4.信息技术的发展法则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可以用三个法则来概括描述:(1)穆尔法则(MOOre,S1aw)。计算机处理器芯片的处理能力(在同一价格下)每18个月提高一倍,换句话说,同样处理能力的芯片价格只是原来的一半。

(2)基尔德法则(Gi1der,S1aw)。通信系统的通频带宽度每12个月增加为原来的3倍,价格也有相应地降低。

(3)麦特卡夫法则(Metca1fe,S1aw)。网络的价值与接入的节点数的平方呈正比,而其单个节点的成本却有所降低。

5.信息技术的特点

(1)信息技术的应用层面非常广泛。它可以用于经济的各个部门。在农业上它可以提供气象、土壤、灌溉、施肥的信息与知识,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产量和预防灾害。在工业上可以改进产品的研究开发、设计、制造,提高产量,改进质量,改善劳动条件。在商贸方面,可以提高流通效率,降低交易费用。它还可以改善医疗器械的功能;可以使家用电器的功能多样化。在机关工作中,可以提高行政管理系统的效率,可以大大改善服务质量。信息技术可以说是无孔不入地渗透到各个部门和领域,为提高人类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多方面地发挥作用。

(2)信息技术的成本不断下降。

从历史角度看,任何工业用品的成本都从未以这么快的速度下降过。当蒸汽机发明后,蒸汽动力的成本比水动力的成本高,而且从1790年到1830年左右,蒸汽动力的成本基本没有变动。直到1850年蒸汽动力的成本才比1790年下降了一半。同样,从1890~1930年,电力成本下降了近65%,大约每年下降2%~3%。而近30年来计算机以每年30%的速度在降价。19世纪60年代,欧洲与美国人如果要进行跨大西洋的交流,通信费用极其昂贵,发一个电报,每个字要交相当于今天的60美元。现在通过因特网的电子邮件传递信息,成本很低,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电子计算机的成本与信息技术成本的不断下降,使其他经济部门可以借用信息技术不断地提高生产率。技术要收回成本的周期就会缩短。资金周转快,技术进步的速度也就快了。

信息技术广泛的应用促进了信息产业的建立。信息产业包括信息设备制造业和信息服务业,作为一种新兴产业,它是知识和技术密集型的、低耗高效型的,而它的消费结构也是多样化的。目前全世界信息产业的产值,1999年已达到210OO亿美元而居各产业中的首位。

(三)对企业管理的影响

当前国际间以经济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实质上是科学技术的较量。中国在这场较量中,越发显示了它的十足后劲。中国正在成为新的世界级技术中心。2002年《财富》杂志认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正在发生惊人变化,过去,它是一个玩具出口国,现在则成为高技术产品生产国”。10年前,中国的出口商品还以廉价产品为主,而如今,“以英特尔高端芯片为代表的高技术产品正在中国境内大量生产,阿尔卡特公司已将其亚太区总部迁至中国”。未来两年内将有860亿美元的直接投资涌入中国。2002年年初,英特尔中国公司和微软宣布开展合作的“无线通用处理器”,选在北京的电信博物馆发布,这是英特尔用于下一代手机的最新成果。微软公司正在与中关村科技等国内企业共同组建“中关村软件”公司、培训数千名软件工程师,让中国研发的产品走向世界。高通公司则宣布向11家中国企业转让其CDMA技术,从而使第三代手机技术之争愈演愈烈。事实上,大量美国公司已经意识到,单靠制造业在中国已无法长期立足,他们需要在这里开展更多的研发。

由此可见,在今天的市场竞争环境中,科学技术对企业获取竞争优势来说已起到了决定性作用。科学技术已成为改变整个企业的主导力量。

高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对企业的管理,特别是营销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随着开发出新的和更好的食品、服装、住宅、汽车和娱乐活动,我们的生活在发生着戏剧性的变化。例如,方便、速动的小吃和快餐大大减少了我们准备主餐的时间。顾客可以通过网络采购各种产品,在家中等待,不要多长时间就可以送货上门。公司可以通过视听会议,将远在世界各地的员工集中在一起进行会议讨论。因特网的应用更是拉近了人们之间的距离,并迅速地被企业利用。公司用它与异地办公室的员工联系,并更快速的与客户、供应商和分销商交流信息。

三、市场需求的多元化和多变性

人类的消费行为是历史的现象。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需求也各有其相应的水平。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们的需求也从充饥、御寒发展到更高的物质与精神生活要求,而且越来越个性化。人的生理需要与社会需要经常是交织在一起的,这也是消费需求多元化的原因。

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消费水平的提高,使产品市场步入了从生产者为导向转变为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的新的市场时代。社会对各种产品的需求要求在质量、规格、花色、品种上多样化,而且不断提出新要求,使需求呈现多变性。

(一)市场需求的多元化

中国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市场需求出现了多元化趋势。其原因:一是收入差距的扩大。一部分在个人资质、禀赋上具有超常优势的人,“自由地”服从于市场经济原则,努力工作,从而得到比普通人高得多的收入;即使个人资质禀赋相同,由于市场机制的介入,分配方式的多元化,也会使收入拉开差距。另外,除了占主导地位的按劳分配方式外,还存在其他多种分配方式,其中生产要素所有权成为人们收入的重要来源,占有生产要素的人们可以因此获取利息、红利、债息和利润收入,而且这些资产性收入具有“滚雪球”效应。二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导致需求的多元化差异。经济发展呈现出东南——中部——西部梯度实力减弱的特点,表现在需求层次上更加明显。经济不发达的西北、西南地区,农民的消费由贫困型想维持型转变;华东、东北以及较发达的两湖地区由维持型转入温饱型;东部沿海地区由温饱型转入小康型。这样,西部地区人们的市场需求以生存需求为主,并逐步提高;而中部以及东南沿海地区的市场需求则体现为享受和发展需求。需求的多元化对单一化的商品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市场需求的多变性

在传统社会里,人们的消费在于维持生命和延续种族,消费的特点是求实、求廉;而在现代社会,消费已从务实性消费走向炫耀性消费,人们更多地看重和追求商品的社会象征意义,期望通过消费展现自己的各种个人特质,从而肯定自我和表现自我。为了显示自己的社会地位、经济实力和生活情趣,有些高收入的消费者拼命追求商品的高档化、名牌化。如家电市场已经出现两极分化,名牌产品供不应求,非名牌产品很少或无人问津。据一些大型商场统计,彩电的销售量占全部电视机的93%,双开门和多开门冰箱占全部冰箱的82%,全自动洗衣机占全部洗衣机的39%,其中名牌产品占销售额的60%以上。在服装行业,消费者追求个性化,力求表现个人的审美情趣和特点,款式新颖、构思奇特、与众不同的商品成了人们竞相追逐的对象。

由此可见,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发展变化,消费者在市场中主体地位的提高,现代市场的竞争已不仅仅是核心产品的竞争,而更加重要的是形体产品、附加产品的竞争,实质上是对消费者的竞争,消费者需求真正成了企业营销观念转变的根本原因。

(三)对企业管理的影响

“顾客导向和驱使”已经成为现在最重要的指导公司活动的原则和宗旨,技术和产品动因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市场需求的多元化和多变性意味着企业必须充分掌握信息,才能及时把握时机,迅速对需求做出响应,从而赢得市场和客户。对企业来说,满足顾客需求必须具体化到满足什么样的顾客的哪一方面的要求。

这种变化对于供应链管理来说,供应商需要按照客户的个性需要来制造产品,使库存降到最低限度。有时客户需要的不是产品,而是解决方案,采购到部件后按照装配说明自助安装,使供应商与客户更加紧密结合。

对于企业的营销活动来说,企业应该转变以往的市场策略,主要有以下方面:

1.名牌产品策略

伴随着市场需求的高档化、名牌化趋势,企业应把创造名牌产品作为一种发展战略来实施。企业可采取的具体策略(应用波士顿矩阵分析原理)有:①发展。对销售增长率高市场占有率低的问题产品增加投资,提高市场占有率,从而使其一跃成为明星产品。②维持。对销售增长率低,市场占有率高,发展平稳,市场稳固,能为企业提供大量现金收入的金牛类产品,保持其市场占有率。③放弃。对市场占有率和销售增长率都不佳的瘦狗产品,因无利可图,勉强维持会增加企业负担,企业对这类产品加以出售或清理,以便把有限的经营资源用于经营效果好的产品大类中去。

目前,我国涌现出一批资金雄厚、颇具规模的名牌企业集团,如TCL集团、青岛海尔集团、长虹集团、科龙集团、北京联想集团、同仁堂药业集团、深圳三九集团、春兰集团、一汽集团、杭州娃哈哈集团、广东健力宝集团等。这些集团均以各自的名牌产品为龙头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了脚跟。但是也应该看到,我国初级产品占绝大多数,具有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知名商标的产品数量还极其有限,有的“名牌”是靠花钱“买”来的,还有相当部分的产品并没有打出自己的牌子,而是向国外厂商提供成品或贴上外商的牌子销售,但毕竟对企业来说,名牌策略已成为企业产品营销的重要策略。

2.品种开发策略

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收入差距的扩大,使消费者不仅追求产品的数量,而且对产品的质量、品种、花色、档次提出了更高要求。为适应这一变化,企业在设计产品时采用了以下做法:①减少原材料消耗。我国企业大多资金不足,资源匮乏,产品加工水平不够高,因而在产品设计上尽量减少原材料消耗,努力实现用较少的材料生产更多的产品。②移植改造。对某些传统产品如彩电、冰箱、电风扇等家电产品进行技术性改造,将其功能优势移植到另外一些产品上,使其性能更优。③继承自然特色。企业将某些性能和特点完全失去自然痕迹并有副作用的产品增加其自然功能。包括在产品用料上更多采用原材料(与人体直接有关的化妆品、食品色素、内衣内裤趋向于采用天然原材料);在色彩上增加人的自然视觉感,与大自然相协调;形式上出现“寻根”、“返祖”、“回归”趋势,寓现代气息于自然风貌之中。④加快更新速度。针对消费者求新求美的需求,企业产品设计不是在延长使用寿命上下功夫,而是在科学合理、经济合算、便于淘汰上做文章。如以电风扇为例,电子遥控代替了人工揿按,温感自控又将替代电子遥控。⑤服务大众。过去由于做工、用料、生产条件以及人们的心理文化限制,设计优势不能变成产品优势,而现在以消费者为中心的营销观念已将时髦的设计变成了现实的产品。可以进行多种组合,变幻出若干不同形式且功能相同的茶几、书橱、衣柜、餐桌等大受欢迎,现代时装也不为普通的消费者所陌生。

3.优质服务策略

从企业方面来说,由于消费者的消费更多地是为了满足其心理需要而不是单纯的生理需要,商品价格越低未必越畅销,因此,市场竞争也逐步从价格竞争转向非价格竞争。价格竞争是指企业运用价格手段,通过价格的提高、维持或降低等方式与竞争者争夺市场份额的一种竞争方式。长期以来,价格竞争一直深受商品生产者、经营者重视。甚至一谈到竞争,就会想到降价。但是现在企业却越来越重视非价格竞争之一的服务策略。

早在20世纪60年代,国际上有关服务营销的理论已把服务列入产品的整体概念之中,认为服务是产品的延伸或附属部分。而在我国开始关注产品在售前及售后的服务过程还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事情。企业逐步认识到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形象和产品营销,服务不仅包括对现实顾客的服务,也包括对潜在顾客的服务;不仅要提高顾客的现实满意程度,还要提高预期的满意程度。

在当今市场上,为了能够在同行业中保持有利的竞争地位,企业除了注重产品的实用性以外,还对产品在质量、交货、广告、合同等方面作出保证和承诺,为消费者提供信贷、免费送货、设备安装、售后服务等一系列服务措施,在商品的流通领域制订细致的服务规则,充分体现了“顾客第一,服务至上”的现代营销观念,服务形象与产品形象、社会形象一起进入到企业的营销机制之中。

四、虚拟经济迅猛发展

世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金融市场的发展,使财富变得日益无形化、虚拟化。财富的形式由原来的具体物质形态逐渐转向物质形态与货币形态、知识形态并存。货币乃是财富在流通过程中的抽象形态,随着无形资产的增加,货币发行量相应增长,加上金融衍生物的产生与发展,货币交易量大大超过实物交易量,因而形成所谓“虚拟经济”。

国外经常使用“Virtua1ec On Omy”、“unrea1ec On Omy”、“Symb01eec On Omy”、“fictiti Ou Sec On Omy”等与“rea1ec On O_my”相对的词汇来概括相应的经济研究内容。虚拟经济实际上是以“资本化定价方式”为核心的一种特定的经济运行关系。在金融资产日益膨胀的当代经济中,资本化定价方式渗透到经济的各个方面,因此使得整个经济的运行方式同传统的工业化经济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虚拟经济”并不是虚拟概念,它是一个与实物经济相对的理论概括。从借贷资本出现一直到货币资本市场、股市、债市、期市、汇市以及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建立,资本脱离实物形态而独立运动,体现了它的虚拟属性。

虚拟经济存在与发展的基础是产权交易。市场经济的高度发展的标志,并不是所有的物质产品都通过市场交换实现,而在于产权本身也成为市场交易的对象。

当前全球资本市场发展很快,通过高技术手段的应用,世界外汇市场的日平均交易额已高达1.5万亿~2万亿美元,其中贸易需求达数百亿美元。资本每天24小时不间断地迅速从一个市场转移到另一个市场,使得金融市场成为世界经济中最活跃的领域。

“虚拟经济”已经是客观存在并已成为世界经济的主要特征之一。今后还将继续发展并在不同程度上对各国经济产生影响。其结果一方面是经济规模进一步扩大,另一方面则是“泡沫”成分由此获得了孕育扩张的基础。如何利用虚拟经济促进经济发展,避免它的不利影响,是摆在各国面前的现实问题。

(一)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基本关系在当前经济运行中,“实体经济”是用于描述物质资料生产、销售以及直接为此提供劳务所形成的经济活动的概念。它主要包括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商业、建筑业、邮电业等产业部门。而“虚拟经济”则是用于描述以票券方式持有权益并交易权益所形成的经济活动的概念。在现代经济中,它主要指金融业。“虚拟经济”目前尚未成为学术界通用的概念,人们较多使用的是“虚拟资本”。虚拟经济不仅包括证券业、资本市场、货币市场,而且包括银行业、外汇市场等,是一个涵盖金融业的概念。

在历史演变过程中,虚拟经济产生于实体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并以推进实体经济的发展为基本目的。从这方面说,虚拟经济的主要功能有二:一是通过发行和交易相关票券,透明企业的财务信息及其他有关信息,引导资金流动,促进和调整经济资源在各实体经济部门和企业间的配置,提高经济效益;二是促进企业组织制度的完善(例如,没有股权分散、股票交易,则没有现代股份公司及其内部治理结构),同时,通过提供各种金融工具,促使实体经济部门运作风险的分散。

在现代经济中,货币已不是黄金等贵重金属。纸币、电子货币等作为信用货币,本身就是“虚拟”的;银行等金融机构经营货币及创造货币的过程,与实体经济相比,也属“虚拟”范畴。货币、资金等金融工具,有如血液,已深入到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实体经济的正常运行,已离不开虚拟经济。一个典型的例证是,银根一收紧,实体经济部门立即就有反映。纵观世界各国,可以说,没有虚拟经济,就没有现代经济。

近50年来,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虚拟经济中一个令人注目的现象是,在金融创新中,金融衍生产品快速发展。金融衍生产品的主要功能在于,分散和防范金融风险,并通过促进资金流动(包括国际流动)来促进经济资源的有效配置。20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广场协议”签署,日元大幅度升值(日元与美元的比价从240:1急速升至140:1),由此导致了我国的日元外债在价值上的严重损失(一些使用日元外债的企业,迄今难以“翻身”),如果我们在借入外债中,能够及时地运用外汇期货中的某些运作手段(如套期保值),则不致发生这类损失。在国际社会中,运用金融衍生产品来防范金融风险的例子,不胜枚举。毫无疑问,正如世间其他事物,金融衍生产品也有其副作用,但这些副作用,是可通过严格金融法治、加强金融监管等予以控制和防范的。

(二)对企业管理的影响

1.企业虚拟化的形式

虚拟经济对企业管理的影响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企业虚拟化,出现了形形色色的虚拟经营。随着工业型经济向知识型经济的不断转变,传统的企业经营模式已越来不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要求,而虚拟经营的产生和发展,正是对企业传统经营模式的一种突破和创新。

所谓虚拟经营,是指企业在组织上突破有形的界限,虽有生产、行销、设计、财务等功能,但企业内部没有完整的执行这些功能的组织,仅保留企业中最关键的功能,如知识、技术等,而将其它的功能虚拟化。

虚拟经营作为一种全新的经营模式,是对传统的企业自给自足生产经营方式的一种革命,是新型的独特的经营模式和管理方式的融合。目前,虚拟经营在国外已十分普遍。据邓百氏公司《1998年全球业务外包研究报告》显示,全球营业额在50OO万美元以上的公司当年在虚拟经营上的开支上升了27%,达到了3250亿美元。许多国际知名品牌企业正是通过虚拟经营,创造了辉煌的业绩。如全球最大的运动鞋制造商美国耐克公司,自身并不拥有制鞋的工厂,而全部委托给劳动成本低廉的发展中国家企业代为加工生产,公司只负责产品的设计和市场销售。又如美国的波音公司,作为世界知名的飞机制造公司,其本身只生产座舱和翼尖,其它都是靠虚拟经营来完成的;还有荷兰的飞利浦公司,企业本身并不拥有生产线,主要靠虚拟功能生产,而企业的主要精力则是创造品牌和经营市场。

在中国,虚拟经营的理念也逐渐深入人心,为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重视和采用。温州的美斯特,邦威公司是目前国内成功运用虚拟经营策略的典型企业之一。这家创立于1994年、以生产休闲系列服饰为主的企业,目前已拥有80O多个品种、年产销量达30O多万件,这样一个颇具规模的企业走的却是外包加工的路子,即所有产品均不是自己生产,而是外包给广东、江苏等地的20多家企业加工制造,仅此一项就节约了2亿多元的生产基建投资和设备购置费用。在销售上,公司也主要采取了特许连锁经营的方式。

2.企业虚拟化的优势

企业的虚拟化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优势:第一、节约资源。企业实施虚拟经营时,由于仅保留最关键的功能,而将其它的功能虚拟化。一方面,可以借助外部的人力资源,来弥补自身智力资源的不足,另一方面,可以把有限的资源集中在附加值高的功能上,从而避免出现企业的部分功能弱化而影响其快速发展。

第二、协同竞争。在一个虚拟组织中,组织成员之间是一种动态组合的关系,虽然也有竞争,但它们更注重于建立一种双赢的合作关系,相互之间以协同竞争为基础,资源和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第三、运作方式高度弹性化。虚拟经营注重的是短期利益,一旦市场发生变化,或者战略目标有所改变,可以通过要解散原有虚拟组织,组成新的虚拟企业,创造新的竞争优势。

3.企业虚拟化应注意的问题

虚拟经营作为一种新型的高弹性的企业经营模式,对于提高企业的应变能力,促进产品快速扩张,发挥市场竞争优势,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企业在实施虚拟经营策略时,必须注意处理下述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关键性资源的掌握。企业实施虚拟经营时,不能全部借助外部力量,必须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控制住关键性的资源,如产品的设计、技术开发、销售网络等,以免受制于人。

第二、核心竞争优势的确立。任何一种虚拟经营策略的实施,都要建立在自身竞争优势的基础上,都要有自己的核心竞争优势。有了这种优势,才会有对资源的整合力量,实施虚拟经营策略也才会有可靠的基础,与虚拟对象的合作才能长期稳定,并能不断吸引新的虚拟对象加入队伍。

第三、品牌战略的实施。市场竞争的核心在于品牌竞争,企业无论实施何种虚拟经营方式,都要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波音、耐克等企业的成功之道,足以说明这一点。

上述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引起了企业之间的激烈竞争,这种被称为超强竞争的出现成为这一时代企业的重要特征。许多新兴企业纷纷进入市场,其迅猛之势使得一些老企业发生动摇,受到重创。在这样的超强竞争时代,产品迅速更新换代,产品生命周期变短,以价格、适销对路与优质服务为基础的竞争异常激烈。在未来的世界里,世界各地的顾客都在需求更加价廉物美的各种产品与服务,为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企业之间展开了质量、价格、品种、服务、市场等方面的竞争。

这种充满竞争的局面使得长远计划和设想变得越来越困难,迅速果断的行动成为提高利润、获取更高市场份额、战胜对手的重要途径。

在这种形势下,企业要想求得生存和发展,特别需要创新精神。创新精神是民族发展的推动力,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对企业来说,是新时代企业的生命,是企业求生存图发展的必然选择。创新包括多方面的涵义、内容和途径,企业只有全面进行创新,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

应当指出,世界经济的这些发展趋势直接或间接地与信息技术的发展紧密关联,全球经济一体化与企业经营国际化,首先要依靠信息技术所提供的条件。虚拟经济的技术依托的正是信息网络和信息工具。如果没有发达的通信基础设施和完备的信息网络,要达到这种一体化、国际化、虚拟化是不可想象的。而在现代科学技术中,以计算机为中心的信息技术是发展最快、渗透力最强、影响最大的技术。正是它的发展带动了当前新的世界性的技术革命,许多新技术领域离开计算机技术的支持,是建立不起来、发展不起来的。因此可以说,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是受到信息技术发展推动的。当前信息技术发展,推动了全球范围的信息化,必将给世界经济带来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