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品牌拜物教
44993800000001

第1章  拜物的历史

如果没有拜物的历史,我们肯定会缺失很多有关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证据。

人类进化过程经历了能人、直立人、早期智人和晚期智人等几个阶段。从石器时代以来,各种各样人们不但用于生活也用来顶礼膜拜的物品,透露了我们的祖先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通过这些物品,我们大体可以把人类历史上的拜物划为自然崇拜、生殖崇拜、鬼魂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天神崇拜和行业神崇拜等。

自然崇拜

人在大自然剧变面前感到自身的渺小时,就会将许多自然现象,诸如日、月、风、火、山、水、大地等视为神灵进行膜拜,祈祷他们为人类消灾降福。这就是最初的宗教信仰 —自然崇拜。把实实在在的自然事物当作神灵加以崇拜,这是大自然力量在原始人头脑中的幻象反映。在中国古籍记载中,最早流行的是对太阳和土地的崇拜。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

这是《山海经》对夸父追日的描述,夸父是太阳崇拜最极端的个案。人类的眼睛长时间注视太阳就会刺痛流泪眩晕,这或许也加重了人对太阳的敬畏之情。居住在北极的因纽特人传说由原始西藏的一个部落繁衍而来。他们不喜欢黑暗,不断向高寒地区迁徙。因为他们认为在高寒地区能够离太阳近一些,更能够接受太阳的沐浴,因此他们把太阳作为部落图腾,并用俘虏的血祭拜太阳神。古代印第安人也崇拜太阳神,自称是“太阳的子孙”。

原始人对自然界缺乏科学认识,无法正确解释身边的自然事物和自然现象,只能理解为有一种神秘不可抗拒的力量在冥冥之中发挥作用。同时,他们从自然界获取生产生活所必需的资料,对自然界心怀感激。

鄂伦春族和鄂温克族的猎人认为,平时捕获的山禽野兽是山神豢养的,是山神赐予了他们猎物。传说中山神常常在山中游荡,化身为老虎或者老人帮助猎人。所以进山狩猎不可喧哗,否则会冒犯山神。他们相信向山神祈祷就可以平安地穿越深山老林和陡峭的崖壁。山口大树常被削去树皮,画有人脸模样的山神像,过往的猎人要往山神像的嘴上涂抹兽血和油脂,并施以叩拜之礼。

原始人缺乏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自然灾害的发生让原始人更加意识到自然力量的可畏之处,将生存的希望寄托于掌管这种力量的神灵。几乎所有的原始民族都崇拜日月星辰和风雨雷电等自然神。

鄂温克人说所有的婴儿都是神仙赐予的,这位神仙是位白发苍苍的老婆婆。她有着硕大无朋的乳房,住在太阳升起的地方。同样风神也是一位老婆婆,她扇动大簸箕就会狂风大作。鄂伦春人对风神也是敬畏有加,他们不敢横越过刮旋风的地方,因为那样会触犯风神,招致抽风和嘴歪眼斜。在他们的信仰中,掌管降雨的雨神是龙王爷,他身上有无数鳞甲,每鳞装有一百多担水。每当夏季多雨影响出猎时,猎人们见虹就跪拜,祈求放晴。达斡尔人在开网捕鱼前,要拜祭龙王,祈求龙王给他们带来丰收。鄂伦春人还把遭过雷击的树木视为冒犯雷神的结果。赫哲人把打雷闪电解释得更加离奇。他们说有雷声是“雷公”敲打铁砧来降妖伏魔,闪电是“闪娘”的照妖镜射出的光。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地以厚德载万物,于是土地也顺理成章地成为人们最初的崇拜对象。时至今日,土地的崇拜依然非常普遍。为什么人们称呼大地为“后土”呢?原来“后”字的本意是生殖的意思,在甲骨文中的字形就是描绘了女人产子的情形。因为大地母亲

般孕育滋长了万物,“后土”由此得名。依赖土地为生的先民认为这是土地神秘而伟大之处,对土地的养育感激不尽。再加上万物有灵的观念,先民们就自然而然创造出掌管土地的神灵,甚至和土地神攀亲以求庇佑,有了“父天而母地”的说法。

早期原始农业社会中,土地神崇拜是非常普遍的。中国自古就有“以血祭社”的传统。印度孟加拉的某部落在种植染料作物前,也会用血来祭拜土地神,认为这样可以让染料作物的颜色更加深红。菲律宾群岛的某个部落则更加极端。他们在播种时必须杀掉一个奴隶作为牺牲。

因为该部落认为动土耕种会惊动土地神,必须流血祭献,平息神灵的怒气,也祈求其保佑丰收。

当人类懂得运用自己的智慧来创造工具加工物品的时候,却开始了对这些创造物的崇拜,而放弃了自己的造物主的地位,因为这些创造物也是来源于自然事物。在这个崇拜创造物的阶段,人类创造了新事物,又心甘情愿地接受它们对人类精神的支配,似乎是个奇怪的逻辑悖论。

原始社会后期,人类抽象思维和概括能力的提升,使崇拜的对象不再拘泥于实实在在的事物本身,而是虚拟出一种在事物和现象背后起主宰作用的神秘力量,形成了万物有灵的观念,于是开启了拜物教的历史新篇章 —物神崇拜。

尼泊尔的牛无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动物。因为尼泊尔是印度佛教徒聚居地,那里的黄牛被视为神灵的化身,享受着“国兽”的礼遇:可以悠然地在商场里闲逛,在大街上随意觅食,旁人不得驱赶,车辆只得绕行。牛不仅在人们心目中有神圣地位,也获得《国兽法》的法律保障,曾有 50岁的尼泊尔妇人波蒂妮因为宰杀了一头牛而获刑 12年。

鬼魂崇拜

在人们的认识中,鬼魂是一种没有实体却有灵性的、飘忽不定的东西。它寻常不得见,偶尔露峥嵘,只在梦境或幻觉中现身。在盛行自然崇拜的时代,这种无法解释的超自然现象催生出了鬼魂崇拜。

萨满教认为人有数个灵魂。赫哲人相信人有三个灵魂:斡仁、哈尼、法加库。前者是生命之魂,它随着人的降生而出现,直到人死而随之消失。哈尼是思想之魂,它掌管人的思想。人在梦境中的体验就是它暂时脱离躯体和其他灵魂相遇。法加库是转生之魂。人死后转世之前,转生之神会根据人生前的所作所为来判断他的善恶。善者转世为人,恶者投生为牲畜或植物。没有转生之魂的女人会流产或不育。

生殖崇拜

由于不懂得人类生殖的道理,原始人见到妇女分娩出新的生命,总觉得是件不可思议的事,以为一定是神奇的力量使然。同时由于当时人丁兴旺与否、体质的强弱,决定氏族或部落的兴衰和在战争中的成败,所以人们对妇女分娩十分重视。生殖崇拜由此发端。

当有妇女分娩时,人们都要举行隆重的祝祷仪式。妇女要到野外去分娩,因为这样可以使土地肥沃。因分娩而死的女人会以英雄的待遇下葬。人们对女性的生育能力也达到了迷信的程度。如在东普鲁士,妇女要裸体到田里去播种;日耳曼的已婚妇女主要从事播种工作,而且最好是孕妇;还有些地方甚至把母乳直接倒入地里以求丰收。

古代许多民族都有生殖之神,我们常见的送子观音、送子娘娘即是。古希腊和罗马的生殖神是男性的普里阿帕斯,其神像的最大特点是阳物雄伟异常。

在各国历史上亦不乏生殖神的种种传说和偶像。在我国就有广为人知的女娲造人的神话。欧洲出土的原始女性偶像普遍存在一个明显特征:面部刻画粗糙,主要突出乳房、肚子和生殖器,且体型肥大,这体现了原始人对生殖的巨大热情。

图腾崇拜

“图腾”一词来源于印第安语 “totem”,意为“它的亲属”、“它的标记”。在原始人的意识中,自己的祖先与特定的物种(一般是动物)有亲缘关系。如鄂伦春族和鄂温克人称公熊为祖父,称母熊为祖母。侗族传说其始祖母与一条大花蛇交配,生下一男一女,滋生繁衍成为侗族祖先。“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史记》),玄鸟便成为商族的图腾。

“totem”的第二个意思是“标识”。它具有团结氏族成员、密切血缘关系、维系和区别种族部落的功能,是最早的社会组织标志和象征。同时部落成员相信可以将图腾所具有的智慧、力量、勇气转化到自己身上。

最典型的图腾当属印第安村落里的图腾柱了。不仅在印第安,中国东南沿海也发现有鸟图腾柱。浙江绍兴出土的战国铜质房屋模型的屋顶上就立着一个图腾柱,柱顶铸有大尾鸠。与此类似,在故宫索伦杆顶端也站立着一只神鸟,古代朝鲜族每一村落村口也都立一鸟杆,这都是由图腾柱演变而来。

祖先崇拜

祖先崇拜就是把某个或某些先人当作产生其氏族、部落、民族并保佑其氏族、部落、民族的神灵而加以崇拜。“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

中国人祖先崇拜的最重要一项内容就是葬丧祭祀。东汉应劭的《汉官仪》中就记有月底、月中、二十四节气、伏日、社日、腊日等日子到坟前去“上饭”的事;王充在《论衡》中也说:“古礼庙祭,今俗墓祀。 ”到了唐代,扫墓盛行。唐玄宗曾明确规定允许百姓寒食节时扫墓。

中国人有极强的寻根意识,“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死后也要落叶归根,与祖宗神灵同在。祖先崇拜即是这种寻根意识的精神寄托。

另外以祭拜灵魂的方式表达对祖先养育之恩的感激回报,祈求祖宗的灵魂庇护子孙,也是祖先崇拜这一信仰仪式在中国延续千年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