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良言一语三春暖,恶语一句六月寒。”一个人用什么样的态度、什么样的语言对人,是一个人有无修养与礼貌的标志。佛陀告诫众生说:“美好的话,是老实话,和好尊敬的话,谦恭和悦的话,对各方有利益的话,对时间地方适合的话,对所说的事情亦合宜的话,使用的语句和声调亦都适合的话。这些话,自然一定会做出许多利益来的。”
按照佛陀的教诲我们在生活中若能以暖语对人,一方面可以显示出我们为人处世的修养与智慧,另一方面则可以让事情顺利完结。可见,有礼有节的语言智慧胜似千军万马之力。
一则寓言说:
太阳和北风比赛,看谁能让一个过路人脱掉衣服。北风刮起刺骨的寒风,企图刮掉人们身上的衣服,但人们却将衣服裹得越来越紧。太阳用柔和的阳光温暖人,天气渐渐暖和了。人们也就把衣服脱了。
说话的语气、态度以及措辞直接关系到你说话的效果,如果你在说话时态度和婉,语气平静,措辞恰当,就可以顺利收到让路人脱掉衣服的目的。反之,则只能让路人越来越裹紧衣服。
历史上很成功的一个说话的例子便是触龙说赵太后。
公元前266年,赵国的国君惠文王去世,他的儿子孝成王继承了王位。因当时孝成王还小,所以由太后执政。赵国正处于新旧交替之际,赵太后刚刚执政,国内动荡不安。当时的赵国,虽然有廉颇、蔺相如、平原君等人在支撑门面,但国势已大不如前。秦国认为有机可乘,便发兵东下,一举攻占了赵国的三座城池,赵国危在旦夕。显然靠自身的力量赵国绝不是秦国的对手,所以,太后不得不请求与赵国关系较密切的齐国增援。齐王虽然答应出兵,但按当时的惯例提出了一个条件,即赵国必须派太后的幼子长安君到齐国去做人质。太后由于溺爱幼子,一时糊涂,甚至蛮不讲理,对于大臣的强谏,她恼怒已极,公开下令警告群臣:“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在这样情况下,触龙去见她会有什么结果呢?现在让我们展开这个故事的完整情节吧。
左师触龙去见太后。太后气冲冲地等着他。触龙做出快步走的姿势,慢慢地挪动着脚步,到了太后面前谢罪说:“老臣脚有毛病,不能快跑,很久没来看您了。我私下原谅自己呢。又总担心太后的贵体有什么不舒适,所以想来看望您。”太后说:“我全靠坐辇走动。”触龙问:“您每天的饮食该不会减少吧?”太后说:“吃点稀粥罢了。”触龙说:“我近来很不想吃东西,自己勉强走走,每天走上三四里,就慢慢地稍微增加点食欲,身上也比较舒适了。”太后说:“我做不到。”但怒色稍微消解了些。
左师说:“我的儿子舒祺,年龄最小,不成材;而我又老了,私下疼爱他,希望能让他递补上黑衣卫士的空额,来保卫王宫。我冒着死罪禀告太后。”太后说:“可以。年龄多大了?”触龙说:“十五岁了。虽然还小,希望趁我还没入土就托付给您。”太后说:“你们男人也疼爱小儿子吗?”触龙说:“比妇女还厉害。”太后笑着说:“妇女更厉害。”触龙回答说:“我私下认为,您疼爱燕后就超过了疼爱长安君。”太后说:“您错了!不像疼爱长安君那样厉害。”
触龙说:“父母疼爱子女,就得为他们考虑长远些。您送燕后出嫁的时候,摸住她的脚后跟为她哭泣,这是惦念并伤心她嫁到远方,也够可怜的了。她出嫁以后,您也并不是不想念她,可您祭祀时,一定为她祝告说:‘千万不要被赶回来啊。’难道这不是为她做长远打算,希望她生育子孙,一代一代地做国君吗?”太后说:“是这样。”触龙说:“从这一辈往上推到三代以前甚至到赵国建立的时候,赵王被封侯的子孙的后继人还有在的吗?”赵太后说:“没有。”触龙说:“不光是赵国,其他诸侯国君的被封侯的子孙的后继人还有在的吗?”赵太后说:“我没听说过。”触龙说:“他们当中祸患来得早的就会降临到自己头上,祸患来得晚的就降临到子孙头上。难道国君的子孙就一定不好吗?这是因为他们地位高而没有功勋,俸禄丰厚而没有劳绩,占有的珍宝太多了啊!现在您把长安君的地位提得很高,又封给他肥沃的土地,给他很多珍宝,而不趁现在这个时机让他为国立功,一旦您百年之后,长安君凭什么在赵国站住脚呢?我觉得您为长安君打算得太短了,因此我认为您疼爱他比不上疼爱燕后。”太后说:“好吧,任凭您指派他吧。”于是就替长安君准备了一百辆车子,送他到齐国去做人质,齐国的救兵才出动。
现在我们来看,触龙劝说之所以能大获成功,主要在于他巧妙地使用了“良言战术”——首先他使自己的谈话出乎太后意料之外;其次,要用闲话拖长交谈的时间,来缓解太后的“盛气”;更重要的是,利用自己年龄大、资格老、关系深等种种有利因素,从本身的体衰多病说起,以同病相怜的切身体会来打动太后。既说他“愿见”太后,则太后必以为是来劝说自己放走小儿子远离国土、入质齐国的,所以先做了精神准备,以“盛气”凌人的态度等着对方来用唇舌交锋。而触龙却有意识地显出老态,见面以后,先不说话就自我道歉,说明自己不良于行,所以少来谒见;但对太后的健康又表示关切,仿佛再不来谒见太后就实在放心不下了。这一席话全出乎太后意料之外,太后早就准备好的全副精神武装根本没有用上。这实际上触龙已取得了几分胜利,他不是“先声夺人”,而是用情感把太后给软化了。两人的对话很自然,触龙是用同情、慰藉和关心的“将心比心”的感情来解除太后的精神武装,转变她无可理喻的错误态度的。
试想,假如触龙在一开始时态度有失谦恭,语言有失礼貌,那么,结果估计不仅不能顺利说服太后,更糟糕的可能是遭致杀身之祸。所以,说话的方式是一个人是否有礼貌、有修养、有智慧的标志。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一定要注意这个问题。
以礼貌、温暖的语言为人处世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