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凡人的禅心
44997600000136

第136章 做人还需谦虚一点

谦虚的人之所以受人喜爱,就是因为他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同时重视别人的存在,从而时时处处尊重别人,体贴别人,很容易使人与人之间的隔膜和疑心冰消雪释。大而言之,谦虚平和之人既可善始亦可善终。

很久以前,有一座深山。山上古木参天,奇花遍地,人迹罕至。只有潺潺的溪水和偶尔的鸟鸣,才会打破这份宁静。

在这座深山里,住着一老一小两位和尚。老和尚是位得道者,面容清瘦,精神矍铄,雪白的须眉下,双目炯炯有神。小和尚虽然也希望能修得正果,却不愿像老和尚那样整天修行,因此,没有多大的本事。

老和尚经过多年的苦心修炼,有了五种神奇的神通力。老和尚到处寻访仙人,虚心求教,而其他仙人也常常赠给他各种仙果佳酿。老和尚从阎浮罗提来一大篮山上从没见过的瓜果;从北方的邯郸国,他带回了又香又软的大米。老和尚每次带回美味佳肴时,总要唤来小和尚:“年轻人,若是心术不正,总有一日你会丧失神通力的。”

可是小和尚对老和尚的苦口良言充耳不闻,反而以为老和尚让他在众人面前出了丑,便到处诽谤老和尚,说是老和尚嫉妒他的本事,见不得年轻人比自己强。

流言传到老和尚那里,他只是淡淡一笑,也不做任何辩解,因为他知道他的预言终有一天会变成现实。

果然,没过多久,小和尚在一次表演中,竟然失足跌下来,众人哄堂大笑。他试图再次拔地而起,却怎么也升不上天空了。小和尚不甘心在众人面前丢人现眼,他一遍遍地施展各种神通,结果都失败了,原来他的神通力已全部失去了。

一传十,十传百,小和尚失去神通的消息很快传遍了全城。这时,全城百姓都赞扬老和尚品德高尚,本领非凡。同时,纷纷谴责小和尚心胸狭隘,品行低下,最后一致决定把小和尚驱逐出城。

沮丧的小和尚这才懊悔自己不该把老和尚的忠告当成耳旁风,可是一切都已晚了,他只能在众人的斥责声中灰溜溜地离去。

从这个故事里我们可以看出骄矜对人对事的危害性是很大的。这一点古人认识得十分清楚。

《尚书》里说:骄傲、荒淫、矜持、自夸,必将以坏结果而结束。同样的看法在《说苑·丛谈篇》中也有:富贵不与骄傲相约,但骄傲自然而然地随富贵出现了;骄傲和死亡并没有联系,但死亡也会随骄傲而来临。

而《劝忍百箴》中对于骄矜这个问题这样说:“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取其咎。诸侯骄人则失其国,大夫骄人则失其家。魏侯受田子方之教,不敢以富贵而自多。盖恶终之衅,出于骄夸;死亡之期,定于骄奢。先哲之言,如不听何!昔贾思伯倾身礼士,客怪其谦。答以四字,骄至便衰。斯言有味,噫,可不忍?!”

这段话大意是说:金玉满堂,没有人能够把守住。富贵而骄奢,只会自食其果。国君对人傲慢会失去政权,大夫对人傲慢会失去领地。魏文侯接受了田子方的教诲,不敢以富贵自高自大。骄傲自夸,是出现恶果的先兆;而过于骄奢注定要灭亡。人们如果不听先哲的话,后果将会怎样呢?贾思伯平易近人,礼贤下士,客人不理解其谦虚的原因。贾思伯回答了四个字:骄至便衰。这句话让人回味无穷,是啊!做人怎么能不忍耐呢?

所以,智者深知此道。因而才能常保其盛。

自从电视连续剧《编辑部的故事》播出之后,剧中李冬宝的扮演者葛优,开始大红大紫,成为知名度很高的喜剧明星,接着又拍了《甲方乙方》、《手机》、《天下无贼》等多部影片,赞誉接踵而来,影迷们称他为“葛大爷”,评论界更冠以“丑星”的称号。

面对这些骄人的成绩和荣誉,葛优并没有沾沾自喜,也不想当“葛大爷”和丑星。

一次,葛优出席一部影片的首映式,一位记者采访他:“正是因为好多女性看中了你的幽默和潇洒,才觉得你够档次。现在市面上女同胞都亲切地叫你‘葛大爷’。”

葛优听罢忙说:“不敢,别这样称呼,让我折寿。虽然头上秃了点,还算个潇洒青年。再说,观众是上帝呀,咱不能把辈分颠倒了。若是‘上帝’经常来电影院欢度时光,那我情愿喊他们‘大爷’……我称不上‘丑星’,也不想当什么‘明星’。那玩艺儿晚上还有点亮,到白天就看不见了。”

葛优的回答极其幽默,又极其谦虚。

一位哲学家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自夸是明智者所避免的,却是愚蠢者所追求的。

真正的明智者,之所以不会自吹自擂,因为他觉得世界广大,学海无涯,技艺无穷,终其一生,也不能洞悉其中的全部奥秘。

而一些平庸之辈,偏偏满足于一知半解,满足于点滴成绩,他们用富丽堂皇的话装饰自己,以讨得廉价的喝彩。

前面提到的贾思伯,武帝时任成王澄手下的军司。到肃宗和明宗时,又让贾思伯做侍讲,也就是老师。皇帝也跟贾思伯学《春秋》。贾思伯地位虽然很尊贵,但对下人很平易,对贤人很尊重。有人问他:“您为什么能做到不骄傲?”贾思伯说:“骄傲必然伴随衰败,天下哪有富贵恒定不变的道理?”当时人认为这是很高明的见解。

如果一个人喜欢自大自夸,就算是有了一些美德、有了一些功劳和成绩,也会丧失掉;过分炫耀自己的能力,看不起他人的工作,就会失去自己的功劳。

智者谦而愚者骄;智者长而愚者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