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食物纤维还有防止热量过剩、控制肥胖的作用。水果榨汁喝对儿童健康不利,易造成儿童牙齿缺乏锻炼,面部肌肉力量变弱,眼球的调节机能减弱。
鳝鱼宜与藕合吃
鳝鱼身上有一种黏液,这种黏液是由黏蛋白和多糖类结合而成的。它不但能促进蛋白质的吸收和合成,还含有大量人体所需的氨基酸、维生素A1、B1、B2和钙等。吃鳝鱼的时候,最好能同食些藕。因为藕的黏液也是由蛋白质组成的并含有维生素B12、维生素C和天门醯胺、酪氨酸等优质氨基酸,还含有大量食物纤维,是碱性食品,而鳝鱼则属酸性食品,两者合吃,保持酸碱平衡,对滋养身体有较高的功效。
花生炖吃最相宜
花生营养丰富,含有多种维生素,卵磷脂,蛋白质氨基酸,胆碱及油酸,硬脂酸,棕樟酸等。产热量也大大高于肉类,比牛奶高1倍,比鸡蛋高4倍,故普遍受到人们的欢迎。
花生还是一味很好的中药。花生性味甘平,有扶正补虚、悦脾和胃、润肺化痰、调气养血、利水消肿、止血生乳的作用。对营养不良、贫血萎黄、脾胃失调、咳嗽痰喘、肠燥便秘、乳汁缺乏、出血等症均有较好的食疗作用。
花生的吃法很多。可生食,也可油炸,可炒,可煮,从佐餐的佳肴到下酒的小菜,小小花生无处不在,在花生的诸多吃法中,以炖吃为最佳。油煎、炸或用火直接爆炒,对花生中富含的维生素E及其他营养成分破坏很大。另外,花生本身含有大量植物油,遇高热煎制,会使花生甘平之性变为燥热之性,多食、久食或体虚火旺者食之,极易生热上火。因此,从养生保健及口味上综合评价,还是用水炖花生为最好,它具有不温不火、口感潮润、入口即烂、易于消化的特点,老少皆宜,倘若再适当加些中药一并煮食,食药并进,相得益彰。
鱼与葡萄不宜共食
日常生活中,有人饭后会轻微腹泻或肚子疼,这种现象若不是食物不新鲜,就有可能是吃下的食物相克。
例如,海鲜中的鱼、虾、海藻类,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钙,如果与含有高量鞣酸的水果同食,不仅会降低营养价值,也易使钙质与鞣酸结合成一种鞣酸钙,令人肚子疼、呕吐、恶心及腹泻。
含鞣酸较多的水果有柿子、葡萄、橄榄、石榴、山楂等。因此,这些水果不宜与海产品同时食用,以间隔4小时以后再食为宜。
烹调酱油不宜生吃
大部分人做菜时都离不开酱油。它不仅能给菜肴加色,还能添味。
酱油有烹调用和佐餐用之分,但很多人在购买时都不太注意选择,家里往往只备有一种,不管炒菜还是凉拌菜都用它,很容易对健康造成危害。
烹调酱油一般分为风味型和保健型两种。前者如麦香酱油、老酱油、生抽酱油等;后者则有无盐酱油(不含钠,但有一定咸味,适合肾病患者食用)、铁强化酱油、加碘酱油等。这几种酱油在生产、贮存、运输和销售等过程中,因卫生条件不良而造成污染在所难免,甚至会混入肠道传染病致病菌。而它们在被检测时,对微生物指标的要求又比较低,所以,一瓶合格的酱油中带有少量细菌也不是什么新鲜事。
有实验表明,痢疾杆菌可在酱油中生存2天,副伤寒杆菌、沙门氏菌、致病性大肠杆菌能生存23天,伤寒杆菌可生存29天。
还有研究发现,酱油中有一种嗜盐菌,一般能存活47天。人一旦吃了含有嗜盐菌的酱油,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严重者还会脱水、休克,甚至危及生命。虽然这种情况比较少见,但为了安全着想,酱油最好还是熟吃,加热后一般都能将这些细菌杀死。
如果想做凉拌菜,最好选择佐餐酱油。这种酱油微生物指标比烹调酱油要求严格。国家标准规定,用于佐餐凉拌的酱油每毫升检出的菌落总数不能大于3万个,即使生吃,也不会危害健康。
尽管酱油的营养价值很高,含有多达17种氨基酸,还有各种B族维生素和一定量的钙、磷、铁等,但它的含盐量较高,平时最好不要多吃。酱油的含盐量高达18%~20%,即5毫升酱油里大约有1克盐,除了调味以外,主要是为了防止酱油腐败变质而添加的。患有高血压、肾病、妊娠水肿、肝硬化腹水、心功能衰竭等疾病的人,平时更应该小心食用,否则会导致病情恶化。
不宜常吃水煮鱼
随着天气渐冷,水煮鱼又火了。这道本是来自重庆的特色菜,因其特有的超麻辣口感、浓重的颜色和油汪汪的鱼片,大大刺激了人们的食欲,成了大江南北人们普遍爱吃的一道菜。但食用水煮鱼究竟对人的健康有哪些影响却少有人关心。曾有媒体报道:有人因猛吃水煮鱼而造成“软组织脓肿”。虽然最后医生说这只是极个别现象,但吃水煮鱼后会有脸上长痘、上火、胃部不适的反应,却是许多人常碰到的事。下面就从食品营养的角度来分析水煮鱼是否影响健康,也许能让大家吃起来心中有数。
成分一:盐
正常人体每天对盐的摄取量应为3~5克,但水煮鱼中盐的用量远远超出正常标准。这导致的隐患是:
1.过量食入盐易造成身体水分增加。过多的水分如不能及时排出体外,会导致手脚发胀,体重增加。女性在经期食用水煮鱼会加重水肿的情况,容易产生疲倦感。
2.过量食入盐容易让人产生紧张情绪、血压升高,还能影响血管的弹性。
成分二:油
油中含有大量的热量和脂肪,食用过量,人体的脂肪含量也会随之增加。每人每天摄入30~50克食用油脂(包括食物中的油脂含量)即可满足肌体的需求,不宜摄入过多。烹制水煮鱼所用的油不仅用量多,而且反复加热。这导致的隐患是:
1.过多摄入油导致人体脂肪摄入过量。
2.油反复加热,会生成对人体有害的致癌物质。
3.破坏了鱼体内的营养成分,人食用后无法正常吸收所需的营养物质。
成分三:辣椒
一般人都知道多吃辣椒会使人燥热、上火。而水煮鱼中放入超量辣椒,这导致的隐患是:
1.对消化道有强烈刺激,严重的会使消化道出血,或者诱发溃疡。还会造成大便干燥。
2.导致皮肤生成深部脓疮,影响面部容貌。
成分四:浓重的味道
水煮鱼浓重的麻辣口味,大大刺激了人的味觉神经,唾液、胃液分泌增多,胃肠蠕动加速,使人兴奋。导致的隐患是:
使人的味觉疲劳,使人产生依赖感,越吃越上瘾。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会隔三差五吃一顿水煮鱼的缘故。
成分五:配食
水煮鱼特有的口感,容易使人们在食用的同时,忽略了对其他食品的摄入。
1.水煮鱼中的配菜单一,除了鱼肉,蔬菜常只有豆芽一种。
长期食用,导致膳食营养不均衡。
2.配合麻辣的鱼肉,大多数人会过量饮用可乐、啤酒,一方面觉得过瘾,一方面也可以减轻麻辣感。但这些饮料,都是人体不宜过多饮用的。可乐中的糖分含量非常高,还有咖啡因等刺激性成分。啤酒饮用过量,内含的酒精使人的肝脏负担加重,造成脂肪堆积,严重的还会得脂肪肝。
提示: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在爱上水煮鱼的美味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别过量食用水煮鱼,特别是那种隔三差五便要来一盆的“上瘾”者更要注意适可而止。
2.水煮鱼是高蛋白、高热量的食物,虽然天气渐冷的季节吃一些高能量的食物有好处,但要注意搭配蔬菜、水果,免得造成维生素缺乏。
3.吃水煮鱼造成第二天排便不畅,那是因为太辣的缘故,这时最好多喝茶,如果有萝卜可以吃一些来通气。
4.吃完水煮鱼后的直接后果就是嗓子疼,上火,因为这些食物主湿,易生痰、生热。应该配合菊花茶化解一下,同时在冬季如果常吃水煮鱼,每天至少喝1000毫升的水来缓解一下火气。
食用螃蟹八不宜
螃蟹是含有丰富维生素的美味佳品,深受人们青睐。据分析,每百克蟹肉中含有蛋白质14克、脂肪5.9克、碳水化合物7克、钙129毫克、磷145毫克、铁13毫克、核黄素0.71毫克、维生素A5960国际单位。螃蟹还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它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强筋健骨的功效,民间常用于治疗跌打损伤、活血化瘀、筋骨破碎等疾病。
但是,有些人食用螃蟹后会发生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不注意卫生而引起食物中毒。因此,吃蟹时应当注意下列八个不宜。
1.不宜食用死蟹:河蟹被捕获后常因挣扎而消耗体内的糖元,使体内乳酸增多。其死后的僵硬期和自溶期大大缩短,蟹体内的细菌会迅速繁殖并扩散到蟹肉中。在弱酸条件下,细菌会分解蟹体内的氨基酸,产生大量组胺和类组胺物质。组胺是一种有害物质,会引起过敏性食物中毒;类组胺物质会使食者呕吐、腹痛、腹泻。因此,死蟹不能食用,弃之勿惜。购蟹时应注意鉴别质量,新鲜活蟹的背壳里青黑色,具有光泽,脐部饱满,腹部洁白,蟹脚硬而结实,将蟹仰放腹部朝天时,蟹能迅速翻正爬行。
而垂死的蟹背壳呈黄色,蟹脚较软,翻正困难。
2.不宜食用生蟹:河蟹是在江河湖泽的淤泥中生长的,它以动物尸体或腐植质为食,因而蟹的体表、鳃及胃肠道中布满了各类细菌和污泥。食用前应先将蟹的体表、鳃、脐刷干净,蒸熟煮透后再食用。有些人因为未将蟹洗刷干净,蒸煮不透,或因生吃醉蟹或腌蟹,把蟹体内的病菌或寄生虫幼虫食入体内,导致生病。螃蟹往往带有肺吸虫的囊蚴和副溶血性弧菌,如不高温消毒,肺吸虫进入人体后可造成肺脏损伤。如果副溶血性弧菌大量侵入人体会发生感染性中毒,表现出肠道发炎、水肿及充血等症状。因此,食蟹要蒸熟煮透,一般开锅后再加热30分钟以上才能起到消毒作用。
3.不宜食用存放过久的熟蟹:存放的熟蟹极易被细菌侵入而污染,因此,螃蟹宜现烧现吃,不要存放。万一吃不完,剩下的一定要保存在干净、阴凉通风的地方,吃时必须回锅再煮熟蒸透。
4.不宜乱嚼一气:吃蟹时应当注意四清除。一要清除蟹胃。
蟹胃俗称蟹尿包,在背壳前缘中央似三角形的骨质小包,内有污沙;二要消除蟹肠,即由蟹胃通到蟹脐的一条黑线;三要清除蟹心,蟹心俗称六角板;四要清除蟹腮,即长在蟹腹部如眉毛状的两排软绵绵的东西,俗称蟹眉毛。这些部位既脏又无食用价值,切勿乱嚼一气,以免引起食物中毒。
5.不宜食之太多:蟹肉性寒,不宜多食。脾胃虚寒者尤应引起注意,以免腹痛腹泻。因食蟹而引起的腹痛腹泻,可用性温的中药紫苏15克,配生姜5~6片,加水煎服。
6.不宜与茶水同食:吃蟹时和吃蟹后1小时内忌饮茶水。因为开水会冲淡胃酸,茶会使蟹的某些成分凝固,均不利于消化吸收,还可能引起腹痛、腹泻。
7.不宜与柿同食:蟹肥正是柿熟时,应当注意忌蟹与柿子混吃。因为柿子中的鞣酸等成分会使蟹肉蛋白凝固,凝固物质长时间留在肠道内会发酵腐败,引起呕吐、腹痛、腹泻等反应。
8.某些病人不宜食用:譹訛患有伤风、发热、胃痛以及腹泻的病人吃蟹会使病情加剧。譺訛慢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胆囊炎、胆结石症、肝炎活动期的人,最好不吃蟹,以免使病情加重。譻訛蟹黄中胆固醇含量高,患有冠心病、高血压、动脉硬化、高血脂的人应少吃或不吃蟹黄,否则会加重病情。譼訛体质过敏的人,吃蟹后容易引起恶心、呕吐,起风疹块。譽訛脾胃虚寒的人,应少吃或不吃螃蟹,因为食后容易引起腹痛和腹泻。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可用紫苏15克,生姜5片煎服,以止痛、止泻。
晚餐不宜太油腻
不少人由于工作原因,习惯于早、中餐简单就食,到晚饭时,家人团聚,鱼、肉、蛋、蔬菜十分丰富。其实这种安排并不合理。生理学家研究证明,早餐应摄入高热能,晚餐则宜少食而清淡。人体内的各种生物功能,代谢变化,都有内在的生理节奏。一到傍晚,血液中胰岛素的含量就上升到高峰,而胰岛素可使血脂转化成脂肪贮存在腹壁之下,使人日益肥胖而大腹便便。
晚餐太油腻,会造成血脂量猛然升高,加上睡眠时,人的血流速度明显减慢,大量血脂便易沉积在血管壁上,造成动脉粥样硬化,引起高血压、冠心病。我国古代《东谷赘言·饮食篇》中指出:“晚餐多食者五患:一患消化不良,二患扰睡眠,三患身重不堪修业,四患大便数,五患小便数。”因此,早餐应该丰盛些,最好摄入全天所需热量的30%左右;晚餐应少食,清淡,摄入热量不超过全天的30%。
白糖宜加热后食用
螨虫是一种全身长毛刺而肉眼看不见的小昆虫,嗜好食糖。
白糖在储存、运输、销售的过程中,如不注意卫生管理,容易受到螨虫的污染。
当人吃了生白糖,螨虫就可进入人体内而致病。现代医学研究结果表明,螨虫侵入人体肠道,可损害肠黏膜而形成溃疡,引起腹泻、腹痛、肛门烧灼;螨虫侵入肺部,可引起肺部毛细血管破裂而咯血,并诱发过敏性哮喘;螨虫侵犯泌尿道,则可引起泌尿道感染,发生尿频、尿急、尿痛或尿血等症状。
家庭购买白糖不宜过量,不可长期存放,调制饮料或做凉拌菜要用白糖时,应将白糖先经加热处理,螨虫在加热到70℃时就会死亡。因此,人们食用白糖时宜经加热处理,尤其是对婴幼儿更应注意,谨防发生螨虫病。
不宜吃粽子的人群
心血管病患者:粽子的品种繁多,其中肉粽子和猪油豆沙粽子所含脂肪较多,属油腻食品。患有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者若进食过多,可增加血液黏稠度,加重心脏负担和缺血程度,诱发心绞痛和心肌梗塞。
老人和儿童:粽子多用糯米制成,黏性大,老人和儿童如过量进食,极易造成消化不良,并由此产生胃酸过多、腹胀、腹痛、腹泻等症状。
胃肠道病患者:粽子蒸熟后会释放出一种胶性物质,吃后会增加消化酶的负荷。粽子中的糯米性温滞气,含植物纤维多且长,吃多了会加重胃肠的负担。患十二指肠溃疡的病人若贪吃粽子,很有可能造成溃疡穿孔、出血。
糖尿病患者:粽子中常有含糖量很高的红枣、豆沙等,吃时通常还要加糖,如果不加节制,会损害胰岛功能,引起患者血糖和尿糖迅速上升,加重病情,抢救不及时有生命危险。
总之,吃粽子应有所节制,除以上四种人不可多食外,其他人若食后感到胃部不适,也应立即停止食用,以防危害身体健康。
不新鲜的鸡蛋不宜吃
在日常生活中您一定遇到过这样的现象,打开鸡蛋后,有的蛋黄不在原来的位置而是贴在蛋壳上;有的蛋清、蛋黄混在一起;有的鸡蛋已经变黑发臭。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