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智读历史做事先做人全集
45015600000023

第23章 说话处世(5)

林肯是美国历史上最受人尊敬的总统之一。美国南达科他州有一座拉什莫尔山,山峰上刻有四位美国著名总统的肖像,其中就有林肯。其他三位是华盛顿、杰斐逊和罗斯福。前些年,美国史学界做了一次民意测验,了解美国历史上哪几位总统最受人爱戴。测验结果,林肯名列前茅。马克思称他“是一位达到了伟大境界而仍然保持自己优良品质的罕有的人物”。

中国宋氏三姐妹的父亲宋耀如也很崇拜林肯。他开始为他的三个女儿起的名字爱琳、庆琳、美琳都是纪念林肯的。后来,一位老者说,这些名字洋味太浓,中国人应有中国式的名字,宋耀如才将她们的名字改为霭龄、庆龄和美龄。

林肯小时候,由于家境贫困只上过几年学,但他刻苦好学,博览群书,自学成才。他曾当过律师,思维敏捷,能言善辩,具有出众的演讲才能。

1860年,他当选为美国第16任总统。就任的第二年便爆发了内战,他领导政府军同叛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战争中,他颁布了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极大地激发了美国人民、尤其是美国黑人的斗志。最终,他领导的政府军赢得了战争的胜利。

林肯在战争期间,发表了许多演讲,他的演讲朴实无华,观点鲜明,逻辑性强,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鼓动性。尤其是他在葛底斯堡的演讲,被后人视为演讲史上的典范,备受推崇。

那是1863年7月,林肯领导的政府军同叛军在葛底斯堡进行了一场激战并取得了胜利。这是一场具有决定意义的会战。这次战役的胜利扭转了整个战争局面,为政府军的全面胜利奠定了基础。战争结束后,政府在葛底斯堡修建了国家烈士公墓。同年11月19日,举行了墓地落成典礼。典礼仪式上,埃弗雷特和林肯分别作了演讲。埃弗雷特是哈佛大学校长、著名演说家,他的演讲辞藻华丽,逻辑周密,感情充沛。埃弗雷特的演讲持续了1小时57分钟。埃弗雷特演讲结束之后,林肯走上典礼台开始了他的演讲,他只讲了十句话,用了不到3分钟的时间,以致摄影记者还没来得及拍摄,他就走下了典礼台。

林肯的这篇演讲词虽短,却观点明确、阐述透彻,他在这篇简短的演讲词中第一次鲜明地提出了“民有、民治、民享”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思想,使听众耳目一新,深受感动。演讲一结束,回过神来的听众立即报以热烈的掌声。据说,掌声持续的时间,比他演讲的时间还长。在场的演说家埃弗雷特也被林肯的精彩演讲所折服,第二天他写信给林肯,信中写道,“如果我在2小时内所讲的东西,能稍微及你在2分钟内所讲的中心思想的话,那么我就感到十分欣慰了。”林肯在回信中则说:“昨天,就我们各自的身份来说,你没有理由作简短发言,我则不能作长篇大论。你认为我那篇三言两语的讲话还不是彻底失败,我为此感到十分高兴。”

林肯的这篇只有十句话的演讲稿,被美国人视为完美无瑕的演讲稿。它被刻在一块铜牌上,安放在美国著名的牛津图书馆门前。当年林肯亲笔写下的这份演讲稿,现珍藏在白宫二楼东端原林肯卧室内。

第一公民要开始演讲

如果我们能够常常以自己可笑的地方,开开玩笑,一定可以赢得许多朋友的友谊。因为尊重别人,取笑自己,正可以表示你是把自己看作和朋友一样处于同等地位。

美国著名律师曹特是一位善讲自己笑话的人。有一次,哥伦比亚大学校长在他登台演说时,先将他介绍给听众说:“他算得是我国第一位公民!”

曹特似乎很可以立刻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大模大样地开着玩笑说:“诸位静听,第一位公民要开始演讲了。”但是他如真那样做,他便是一个没人瞧得起的傻瓜了。

那么该如何说呢?他不但要利用这个介绍词幽默一下,并且还要从中获得听众的好感。他说:“刚才校长先生说的一个名词,我起初有些听不太懂。第一位公民——是指什么呢?现在我才想到,大概他是指莎士比亚戏剧中常常提到的公民。这位校长先生一定是研究莎氏戏剧极有心得的人,他替我介绍时,一定又在想到他的戏剧了。诸位听众一定知道莎士比亚是常常把许多公民穿插在他的戏剧中,充任无关紧要的角色,如第一个公民,第二个公民之类,这些配角每人所说的话大都只有一两句,而且多半是毫无口才、没有高明见识的人,但他们差不多都是好人,即使把第一第二的地位交换一下,也根本不会显示有何不同之处。”

这真是一篇聪明绝顶,竭尽幽默论事的妙论!他把校长先生替他戴上的高帽子,丢给大家去戴,显示自己是与听众站在一样的地位。同时他的言语措辞也是高人一等。如果他改用一种庄重的态度,简括地说:“校长先生说我是第一位公民,大概是在说我是一个舞台上的配角。”结果决不会那样生动有趣,使得听众笑逐颜开。

我接受更佳人选

克林顿之所以能当上总统,与他的绝佳口才有很大的关系。

在1992年10月15日第二次电视辩论中,辩论现场只设一个主持人,候选人前面都没有讲桌,只有一张高椅子可坐,克林顿为了表示他对广大电视观众的尊敬,一直没有坐,并且在辩论中减少了对布什的攻击,把重点放在讲述自己任阿肯色州州长12年间所取得的政绩上。克林顿的这种以柔克刚、彬彬有礼的做法,立即赢得了广大电视观众的好感。

最后一次电视辩论中,克林顿潇洒的姿态,敏捷的论辩与幽默机智的谈吐使他大出风头。他在对布什的责难进行了有效的反驳以后,很得体地对广大电视观众说:“我既尊敬布什先生在白宫期间的为国操劳,又希望选民能鼓起勇气,敢于更新,接受更佳人选。”

话音刚落,掌声雷动。

充分利用特定的交际场合、恭谦的态度和得体的语言,会大大增添你的魅力。

尼克松真诚动人的演讲

如同我们在一般的人际交往中一样,在论辩演讲中,真诚的语言或行动同样也可以打动人心,征服听众,因为对于一切谈吐,最令人喜欢的正是那种出自真诚而又经过选择的话题。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曾在1952年严重受挫,后来,他作了一次震撼美国的演说,以真诚和朴实赢得了人心。

当时,尼克松是年轻的参议员,竞选总统的艾森豪威尔将他作为竞选的伙伴。正当他为竞选四处奔走时,突然在《纽约时报》上登出抨击他在竞选中秘密受贿的文章。

为此,尼克松被迫在电视台发表了半小时讲话。下午六时半,当尼克松在电视屏幕上出现时,整个美国都安静下来了。他采取了一个在政治史上罕见的行动,把自己的财务史全部公开,从自己的家产,一直谈到他的欠债。紧接着,话锋一转,详细说明自己的经济收支情况,连如何花掉每一分钱都告诉听众——从操心为孩子矫正牙齿到改装锅炉等款项。他还告诉大家,这次竞选提名之后,确实收到一件礼物,这就是得克萨斯州有人送给我孩子的一只小狗。

当他讲完走出广播间时,到处都响遍欢呼声。有一百万人打电话、电报或寄出信件给他,几乎每个著名的共和党人都给他发了赞扬的函电,从邮局汇来的小额捐款达六万美元。全国听、看这次讲演的达六千万人,演讲使事实得以澄清,还得到了大批同情者。

能言善辩维护本国的利益

人们时刻都处在各种扑面而来的问题之中,问题的解决不是靠简单、粗暴和轻率的行为,而是靠人类的头脑。“有话好好说”,言语足以解决问题、化解危机,而战争、冲突等暴力行为无助于问题的解决。会运用谋略和口舌的人,他解决问题的方式就显得非常轻松,正所谓:“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救国难。”

秦国兴师,兵临城下,威胁周国,而且向周国国君索要九鼎(国宝),周君为此忧心忡忡,就与朝中重臣颜率来商讨对策。颜率说:“君王不必忧虑,可由臣往东去齐国借兵求救。”

颜率到了齐国,对齐王说:“如今秦王暴虐无道,兴强暴之师、兵临城下威胁周君,还索要九鼎。我周国君臣在宫廷内寻思对策,最终君臣一致认为:与其把九鼎送给暴秦,实在不如送给贵国。挽救面临危亡的国家必定美名传扬,赢得天下人的认同和赞誉;如果能得到九鼎这样的国之珍宝,也确实是国家的大幸。但愿大王能努力争取!”

齐王一听非常高兴,立刻派遣5万大军,任命陈臣思为统帅前往救助周国,秦兵果然撤退。

当齐王准备向周君要九鼎,以兑现颜率的诺言时,周君又一次忧心忡忡。颜率说:“大王不必担心,请允许臣去齐国解决这件事。”

颜率来到齐国,对齐王说:“这回我周国仰赖贵国的义举,才使我君臣父子得以平安无事,因此心甘情愿把九鼎献给大王。但是,却不知贵国要借哪条道路把九鼎从周国运回到齐国?”齐王说:“寡人准备借道梁国。”

颜率说:“不可以借道梁国,因为梁国君臣很早就想得到九鼎,他们在晖台和少海一带谋划这件事已很长时间了。所以九鼎一旦进入梁国,必然很难再出来。”

于是,齐王又说:“那么,寡人准备借道楚国。”颜率回答说:“这也行不通,因为楚国君臣为了得到九鼎,很早就在叶庭(地名)进行谋划。假如九鼎进入楚国,也绝对不会再运出来。”

齐王说:“那么,寡人究竟该从哪里把九鼎运到齐国呢?”

颜率说:“我周国君臣也在私下为大王这件事忧虑。因为所谓九鼎,并不是像醋瓶子或酱罐子一类的东西,可以提在手上或揣在怀中就能拿到齐国,也不像群鸟聚集、乌鸦飞散、兔子奔跳、骏马疾驰那样飞快地进入齐国。当初周武王伐殷纣王获得九鼎之后,为了拉运一鼎就动用了9万人,九鼎就是九九共八十一万人。士兵、工匠需要的难以计数,此外还要准备相应的搬运工具和被服粮饷等物资,如今大王即使有这种人力和物力,也不知道从哪条路把九鼎运来齐国。所以臣一直在私下为大王担忧。”

齐王说:“贤卿屡次来我齐国,说来说去还是不想把九鼎给寡人了!”

颜率赶紧解释说:“臣怎敢欺骗贵国呢,只要大王能赶快决定从哪条路搬运,我周国君臣可迁移九鼎听候命令。”齐王终于打消了获得九鼎的念头。

这是《战国策》开篇的一个故事。颜率以自己的口舌完成了百万军队也难以完成的事,这完全是运用智慧和口才的结果,他深知作为弱国,自己无力应对强暴,只有借助外力和他国,才能解救自己,而只要说服了他国,危机就会化解。

颜率不愧为是个战略家,他已谋划好怎样收场。他以道路这样的小借口,使齐王的非分之想落空。他维护了本国的利益,坚持了自己的原则;同时,他没有断然地拒绝对方,而是采取迂回说服的办法,不卑不亢,充分展示了自身的口才和智慧,很好地解决了矛盾。

从布丰的声明到牛津大辩论

许多失败者的悲剧,就在于被前进道路上的迷雾遮住了眼睛,他们不懂得忍耐一下,不懂得再跨前一步就会豁然开朗,结果在胜利到来之前的那一刻,自己打败了自己,因而也就失去了应有的荣誉。

1860年6月28日,一场围绕“人类是否起源于动物”的大辩论在英国牛津大学展开了,这是《物种起源》问世以来斗争最激烈的一个回合。6月30日辩论达到高潮,在会上,牛津大主教维尔伯尔福斯猛烈攻击达尔文学说,认为进化论根本违背了《圣经》上的教义。自称为“达尔文的斗犬”的赫胥黎教授针锋相对,严肃批判大主教在生物学上的无知,阐述进化学说的光辉思想,击退了反对派的嚣张气焰,赢得了听众们热烈的喝彩。

在这场惊心动魄的斗争中,进化论者第一次获得了伟大胜利。但在此之前,特别是在《物种起源》问世之前,进化论又是怎样艰难地在同宗教势力和保守思想进行着痛苦的斗争啊!

在生物学史上,提出生物进化这种思想的人,在达尔文以前曾有许多。出身于贵族的法国科学家布丰,在法国皇宫中工作过很长时间,有条件收集世界各地的自然史料。他把生物和它们的居住环境联系起来,提出了生物界经常在运动变化之中、物种可变的观点。他认为生物界并不是以现在的形态被创造出来的,而是它们自己在长期的历史中发展起来的。布丰根据生物中大量事实分析研究,认为人和动物有密切关系。他说:“如果人们只注意猿的面孔,就可以看到它是人类最低级的形式,除了灵魂之外,它具有人类所有的一切器官。因此,人跟猿有共同的起源。”为了不触犯统治者的利益和宗教教义,布丰又说:“不,从《圣经》中可以显见,所有的动物都是同等地获得造物者的恩赐……”尽管布丰在许多观点上保留了“造物主”的思想,在统治阶层中也有一定权威,但当他的著作出版后,还是收到很多神学家的警告信,指出他的著作中有十四条“应受谴责,并且违背了宗教的信条”。布丰在宗教界强大的压力下,不敢再坚持自己的观点。1751年,他在巴黎大学公开发表声明,宣布放弃自己的观点。

布丰虽然动摇了,退缩了,但是他的两个学生——圣·希雷尔和拉马克却继承了老师学术思想中光辉的一面,继续为确立生物进化这一思想而奋斗。

圣·希雷尔是法国脊椎动物学教授,他根据一系列的研究和实验,在比较解剖学基础上提出了生物进化的观点。他明确地说:“物种是要变的。四周环境条件不变,物种可以维持原来的形状;四周环境条件一变,物种就不能不改变,有时还能变得很剧烈。”他还认为一切生物只有一个图案,这与同时代“上帝创造世界”的主要支持者居维尔所创立的四个图案说背道而驰。这样一来,动物界是一个图案说正确,还是四个图案说正确?生物界是进化而来的,还是“上帝创造”的?就成为激烈斗争的焦点。1830年,圣·希雷尔的两个学生发表了一篇文章,论证了乌贼的构造和狗的构造相同,即无脊椎动物中的软体动物和脊椎动物属于一个图案。圣·希雷尔在科学院会议上热烈支持这个论点,并攻击了四个图案说。居维尔恼羞成怒,迅即进行反击,证明这两种动物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接着,圣·希雷尔又用舌骨为例进一步论证一个图案的理论。这样,一场大辩论就激烈地开展起来,并持续六周之久。由于居维尔的善辩,圣·希雷尔的论据不足,再加上当时科学院和统治者对居维尔的支持,圣·希雷尔最终失败了。

圣·希雷尔的结局如此,那么,拉马克又怎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