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百科知识-科普新课堂:海上之王
45022500000006

第6章 驱逐舰(2)

日本“吹雪”级驱逐舰的问世,给太平洋对岸的美国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作为对日本建造驱逐舰的回答,美国海军于1933年订购了8艘大型的“波特”级驱逐舰。“波特”级驱逐舰的尺度与日本海军的“吹雪”级驱逐舰相当,但排水量却大一些。

美国的设计师们以牺牲鱼雷发射管数量为代价,在该级舰上安装了4座双联装127毫米火炮。这种火炮类似于日本的A型127毫米火炮,但没有足够的仰角用以对付飞机,因而只能平射。防空火力只好由2座四联装28毫米火炮来提供。为了充分发挥这种重型的127毫米火炮的作用,在舰首和舰尾安装了两部射击指挥仪。在这一点上,美国的驱逐舰则显得技高一筹。

美国“基德”号驱逐舰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为实施其全球战略,在建造航空母舰、巡洋舰等大型水面舰艇的同时,仍继续建造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未建造完成的和少量新设计的驱逐舰。它们均属于火炮驱逐舰。由于导弹武器的发展,美国从1955年开始率先发展导弹驱逐舰。

1955-1956年,美国对一艘“基林”级驱逐舰进行改装,形成“基德”号导弹驱逐舰,这是世界上第一艘装备舰空导弹的导弹驱逐舰。改装中拆除了主炮和鱼雷发射管,安装了1座双联装“小猎犬”导弹发射装置。该舰首次装备了舰空导弹,使驱逐舰的防空能力大幅度跃升,成为驱逐舰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为以后建造新一代导弹驱逐舰作了必要的准备。

“基德”号导弹驱逐舰是美国海军以防空为主的多用途导弹驱逐舰,可为航空母舰编队、水面作战编队、两栖编队和补给船队担负防空反潜护卫任务。舰长1716米,舰宽168米,吃水95米,航速33节,编制338人。有2座双联装“标准”导弹发射架,备弹52枚,2座127毫米火炮,2座6管“密集阵”近程武器系统,还有舰舰导弹、反潜导弹、鱼雷等。

俄罗斯“卡辛”号驱逐舰

该级舰1963年开始建造,1972年完工,舰长144米,宽158米,吃水47米,装有4座燃气轮机,双轴,标准排水量3500吨,满载排水量4750吨,航速35节,续航力为4000海里/20节。

主要装备有2座双联76毫米炮,2座双联SA-N-1对空导弹发射装置,2座12管RBU6000反潜火箭发射装置,1座五联装533毫米鱼雷管。配备舰壳声呐、“桔皮群”制导系统、“顿河”2/K导航系统、“钟系列”电子对抗设备,设有舰载直升机平台,编制280人,是作为伴随兵力而设计的最早的全燃型对空导弹驱逐舰。

1975-1980年,该型舰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卡辛”-2型导弹驱逐舰增加了4座6管盖脱林30炮,4座SS-N-2C对海导弹发射装置,安装了中频可变深度声呐,使该舰的战斗力有了很大提高。

美国“斯普鲁恩斯”级驱逐舰

该级舰是美国海军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20世纪80年代陆续建成的批量最多的一代大型驱逐舰。首级舰于1972年11月开工,1975年9月建成服役,到1983年3月,全部31艘陆续建成。原型舰以反潜为主,其后美国海军为适应现代海战需要,对其进行了一系列重要改装,加装了多种先进的武器装备,使之成为一级反潜、反舰、对地和防空作战能力都很强的驱逐舰。

该舰反潜作战纵深上可分为三个层次,外层由SH-60B直升机和舰载SQR-19线阵声呐承担;中层反潜由垂直发射的“阿斯洛克”反潜导弹实施;内层反潜由MK-46-5型管装轻型鱼雷实施。为加强该级舰的远程反舰和对地攻击能力,1982年又安装了2座联装箱式“战斧”巡航导弹发射装置,分别布置在舰首“阿斯洛克”反潜导弹反射装置的两侧,备弹8枚,对舰对陆作战能力大为提高。

海湾战争中,数艘经过改装的“斯普鲁恩斯”级驱逐舰就曾首次使用“战斧”巡航导弹向伊拉克境内发起了猛烈攻击,其中仅“法伊夫”号一艘舰就发射了58枚“战斧”导弹,摧毁了伊拉克一些作战指挥机构、防空阵地等军事设施,发挥了重要作用。该舰是首次采用了模块化设计技术和建造技术的舰艇。采用这一技术不仅使舰艇具有建造速度快、质量好、费用少的特点,而且也为后来舰艇换装新的武器装备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该舰舰长172米,宽17米,吃水6米,满载排水量8040吨,航速33节,续航力6000海里/20节。配备先进的电子、声呐和雷达设备。

美国“孔兹”级驱逐舰

该级舰首舰于1957年开工,1960年12月服役,共建10艘。舰长156米,宽16米,吃水46米,满载排水量6150吨。采用蒸汽轮机作动力,航速33节,续航力5000海里/20节。编制402人。

该舰武器系统的部署方式是:1座MI-10型。“标准”

导弹双联装舰对空导弹发射装置,布置在尾甲板上,用于攻击空中目标;其正前方是一个导弹库,库内存放40枚“标准”导弹;1座单管127毫米舰炮,设在首部主甲板上,用于对付空中和海上目标;2座四联装装“鱼叉”导弹发射装置,设在舰尾烟囱后舶平台上,用于对付海上目标。1座“阿斯洛克”八联装反潜导弹发射装置,设在首炮稍后的甲板处。2座三联装短鱼雷发射管,二座在舰中部右舷,另一座设在舰左舷。鱼雷发射管由增强塑料制成。发射管可装UK-46型自导鱼雷,用于攻击水下近程目标。

该级舰主要用于编队的区域防空。首次装备的海军战术数据系统(NTDS)的核心是一台数字计算机,能自动地选定目标并算出其航向、高度和速度,确定使用何种武器进行攻击。该级舰实际上美国海军发展导弹驱逐舰的试验舰,1968-1977年进行了改装,1990年后陆续退出了现役。

美国“阿利·伯克”级驱逐舰

“阿利·伯克”级导弹驱逐舰是美国最新建造的一级导弹驱逐舰,主要使命是伴随航空母舰战斗群和战列舰水面行动战斗群遂行对空、对海和对潜作战,着重担负空防任务,以对付反舰导弹对战斗群形成的空中威胁,是世界上第一级装备“宙斯盾”系统的驱逐舰。

“宙斯盾”系统的核心是SYP-1D多功能相控阵雷达和完善的计算机控制程序,该系统对空警戒搜索距离为(370~400)千米,可以同时高速搜索、跟踪、处理数百批目标,并具有同时引导多枚导弹进行对空拦截的能力,结合全方位、高发射率的MK-41型导弹垂直发射系统和“密集阵”

近防武器系统,使该舰成为世界上第一级能够对付空中饱和攻击的驱逐舰。

该级舰对空导弹为“标准”SM-2MR导弹,射程为74千米,飞行速度为2倍声速。装备有对岸型的“战斧”核导弹和常规导弹,核导弹射程为2500千米,战斗部带有20万吨的TNT当量的核弹头,常规弹头射程1300千米。“标准”

对空导弹、“战斧”巡航导弹、“阿斯洛克”反潜导弹混合装,总共备弹90枚,发射率1发/秒。该级舰也是美国主战舰艇中首批采用雷达隐身技术的舰艇,并首次采用分布式作战系统,避免了舰艇由于一次受损就丧失全部作战效能的可能性。首次采用宽船体设计,采用钢结构,要害部位加装甲、动力装置采用循环能量回收系统,油耗降低25%以上,红外特性降低60%。

该级舰分Ⅰ、Ⅱ、ⅡA三种型号,Ⅰ型首舰1988年开工,1999年服役,总共建造了28艘。舰长154米,宽20米,吃水6米,满载排水量为8422吨,航速32节,编制345人,平均造价7亿美元。ⅡA型实际是前两型的改进型,首舰1997年开工,2007年服役,计划共建27艘。与前两型相比,它主要以沿海作战为主。

俄罗斯“现代”级驱逐舰

该级舰是前苏联海军于20世纪80年代初新建的大型导弹驱逐舰;主要使命是对海攻击,也可担负防空、反潜和水面作战任务,是苏联海军远洋水面主力核心力量。首舰于1977年开工建造,1980年8月正式服役,计划建造21艘。

该级舰标准排水量6000吨,满载排水量7900吨,舰长1635米,宽188米,吃水65米。动力装置采用4台蒸汽轮机,最大航速35节,续航力105万海里。

舰上装备有2座四联装SS-N-22反舰导弹发射装置、2座SA-N-7舰空导弹发射装置、2座双联装533毫米鱼雷发射管、2座六管RBUl000反潜火箭、2座双管130毫米炮、4座六管30毫米炮和2架“卡-27”反潜直升机。直升机库为伸缩式,居住性和续航力有了很大提高。编制人员296人。采用舰壳中频声呐,配备多种先进的雷达设备。

日本“金刚”级驱逐舰

日本“金刚”级“宙斯盾”导弹驱逐舰是日本以美国“阿利·伯克”级驱逐舰为蓝本建造的防空驱逐舰。该级舰是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建造的吨位最大、火力最强、造价最昂贵、现代化水平最高的驱逐舰。共建4艘,首制舰“金刚”号于1993年服役,第4艘舰“鸟海”号于1996年8月下水,1998年服役。“鸟海”号驱逐舰造价为1375亿美元。

该级舰舰长161米,宽21米,吃水62米,配备4台LM2500燃气轮机,最大航速30节,续航力4500海里/20节。

该舰火力较强,装备127炮1门,20炮2门,装备MK41垂直导弹发射系统,可发射“标准”SM-2MR和“阿斯洛克”导弹。反潜武器主要是八联“阿斯洛克”反潜装置1套,3联鱼雷管2具,还配有1架SH-60J直升机,并配有N2DS战术数据系统。该舰标准排水量7200吨,满载排水量9485吨,堪称当今世界排水量最大的驱逐舰。

英国“谢菲尔德”号驱逐舰

该级舰是英国凹世纪70年代研制的导弹驱逐舰,也是首批采用燃一燃联合型动力装置的驱逐舰。主要使命是为编队提供区域防空能力,进行反措搜索与文击,对海进行侦察与攻击,轰击岸上目标。这种舰动力装置体积小,重量轻,所需操作人员少。该级舰舰体航行稳定性好,采用钢质船体、铝合金上层建筑。

舰长125米,舰宽143米,采用2台燃气轮机,标准排冰量3500吨,满载排水量4100吨,航速29节,续航力4000海里/18节。编制253人。

主要装备是1座114毫米炮,1座二联装“海标枪”舰空导弹,6管鱼雷发射装置,1座MK8115毫米火炮,2座20毫米火炮以及1架“山猫”直升机。另外还有6管“萨布罗克”干扰火箭发射装置和675型电子对抗仪。

该级舰不仅武器装备先进,而且采用了自动化作战指挥系统。该舰的作战室以FM/600计算机为中心,将各种开口进行集中控制;能对全舰各探测设备以及由编队内部其他舰艇传送来的信息和图像,进行处理、综合,然后显示在各作战控制台上,实现威胁判断、目标选择和武器控制。

该舰只建14艘,其中“谢菲尔德”号和“考文垂”号在1982年英阿马岛海战中被击沉,是20世纪最后被击沉的驱逐舰。

美国DD-21号驱逐舰

该舰是美国为适应海军战略需要,而专门设计建造的一种近沿岸作战的新型驱逐舰。该舰将具有超乎寻常的隐身能力,能避开导弹的攻击,为海军陆战队登岸抢滩提供强大的火力支援,同时还能进行扫雷、反潜任务。

该舰一项最惊人的变化是舰员编制不足100人,远远低于300人的常规编制,这是由于美海军将采用太空远距离传感和遥控技术来控制该舰,实现支援功能系统自动化操作。该级舰火力装置非常先进,装备64单元的垂直发射系统,并将装备最先进的高级舰载155毫米垂直发射炮,最大射程160千米。

该级舰第一份设计合同已于1998年7月签订,2003年正式开工建造,首舰将于2008年服役。届时该舰将与“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和“阿利·伯克”级驱逐舰一起形成美海军水面战舰的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