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农村科学种植常识——草莓种植新技术
45025200000008

第8章 草莓的繁殖技术(2)

母株分株繁殖法,又称分墩法。这种方法适用于需要更新换地的草莓圃,或者不易发生匍匐茎的草莓品种。具体方法是:在浆果采收后,加强对植株的管理,7月中旬至8月上旬,当老株地上部每个新茎分枝达到4~5片发育良好的健壮叶,地下部有新根发生时将秧苗整墩翻起,剪除下部黑色的不定根和衰老的根状茎,分离1~2年生长的新根状茎,使每株新茎苗带有一定数量的白色的新根,用于生产园定植。

分株法的繁殖系数较低,一般3年生的母株,只能得到8~14株达到定植标准的营养苗,而且新茎带有剪掉根状茎而引起的大伤疤,容易受土传病菌的侵染而感病。但是分株繁殖不需要建立专门的繁殖苗圃,同时省去了摘除多余匍匐茎和节上压土等工作,可节省劳力和成本。

(第三节)种子繁殖法

用种子繁殖草莓苗,由于成苗率低和性状产生变异与分离,生产上一般不采用。但为了杂交育种或选育新品种,以及远距离引种和对一些难于获得营养苗的品种,可采用种子繁殖。

此方法是于5~6月份果实采收后,从优良单株上选取充分成熟、发育良好的浆果供采种用。用刀片将果皮连同种子一起削下,放入水中,洗去浆液,滤出种子,晾干,并放置冷凉通风处保存。播种可在7~8月进行,也可在第二年春天进行。播种前先备好瓦盆,填入细碎营养土,压平。

草莓种子的发芽力在室温条件下可保持2~3年,种子无明显休眠期,可随时播种,但假若播种前对种子进行层积处理1~2个月,可提高发芽率和整齐度。也可将种子放在纱布袋内浸种24小时,再在冰箱内0~3℃低温下处理15~20天,然后取出播种。还可在播种前将种子浸泡12小时,待膨胀后播在细碎的土壤里。因草莓种子小,育苗一般在能浸水的泥罐类的容器中进行,把容器置于浅水池内,待水慢慢渗入盆里的土壤后取出,覆盖塑料薄膜,10天左右即可出苗。长出的小苗有3~4片真叶时便可带土移栽到小花盆中进行锻炼,然后再移栽到繁殖园中,促其抽生匍匐茎,加快繁殖。如在苗床播种,土壤要平整细碎,施一些腐熟厩肥。播前先浇透水,然后在土面上均匀撒播,再覆盖02~03厘米厚的细土,然后蒙上塑料薄膜保持湿度。一般春季播种,秋季可定植大田,而秋播种子要在翌年春季才能定植。

(第四节)茎尖组织培养繁殖法

草莓植株常年在地里栽培繁殖,容易感染病毒,于是影响植株的生长发育,使品种退化,产量品质下降。利用组织培养法育苗,近年来在国际上发展很快,我国也已开始采用这种方法。组织培养法也叫离体繁殖,它是由草莓匍匐茎顶端的茎尖诱导出幼芽,然后通过腋芽的增殖迅速扩大繁殖,幼苗经生根驯化培育后,可移植到田间应用。

一、茎尖组织培养法的优点

(1)繁殖快:一年内一个茎尖可获得几万到几十万株苗,可迅速为生产提供大量的优质苗。

(2)迅速更新品种:现在世界上草莓育种成效显著,新品种层出不穷,根据市场需要,用组织培养法2~3年内就可更新一次品种,而常规生产则需4~5年。

(3)节省土地:不受环境影响,可进行工厂化生产,全年进行。

(4)比常规育苗生长旺盛:成活率高一般不带病毒,植株生长均匀一致,平均增产可达15%左右。

二、茎尖组织培养法的程序

茎尖组织培养法的程序分

为以下几个阶段:

(1)接种分化:选择强壮的匍匐茎顶芽,除去外叶,放入消毒液消毒,然后用无菌水冲洗,在无菌条件下切取茎尖约3毫米,放入装有培养基的三角瓶内,在室温23~25℃、日光灯照射下,培养30~75天,即可分化出15~2厘米高的无根苗20~30株。

(2)继代培养:将培养出的无根苗,进一步扩大繁殖,分别放入5~10个装有培养基的三角瓶中,经过15~20天,又可长满无根苗,继续扩繁,一直可连续几十代。根据生产用苗来决定继代繁育的次数。

(3)生根培养:利用植物激素配成一定浓度和适宜比例的生根培养基,将无根苗在生根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可促其发根。

(4)移栽驯化:无根苗发根后,由三角瓶内移入营养播种钵中,这是草莓苗的异养阶段。在环境温度18~25℃下培养一个月左右,即驯化培养成组培苗,一般不带有病毒,然后进入育苗圃培育。

(第五节)无病毒苗木的培育和繁殖

经过脱毒、培养和繁殖等一系列育苗程序培育出的草莓无病毒苗,生长旺盛,果数增多,单果重增加,一般可增产20%~50%,在生产上特别是保护地栽培中应用越来越广泛。

一、无病毒苗木的培育

前面介绍的茎尖组织培养法(一般02~05毫米带1~2个叶原基的茎尖)脱毒效果好,后代遗传性稳定,是培育草莓无病毒苗中应用最广泛、最重要的脱毒法。此外,还有热处理脱毒法和花药培养脱毒法。采取各种脱毒技术获得无病毒苗后,其植株是否真正脱毒,还需进行病毒病的鉴定和检测,确定为无病毒苗后方可作为无病毒苗进行扩繁和应用于生产。

二、无病毒苗的繁殖

选择草莓无病毒原种苗作为母株,在隔离网室条件下进行繁殖(可利用大棚钢架覆盖隔离网纱),土壤要经严格消毒,避免在栽过草莓的地块重茬繁殖无毒苗,并注意定期喷洒杀蚜虫药。无病毒原种苗可供繁殖3年,以后再繁殖,则重新鉴定检测,确认无病毒后,方可继续用作繁殖母株。

无病毒草莓苗的繁殖,主要采用匍匐茎繁殖法。该法具有繁殖数量多、速度快、子苗质量好和遗传性状稳定等特点。

露地栽培匍匐茎发生始期在6月中下旬,发生高峰在7月中下旬,一直延续到8月上旬,最多1年能繁殖4代匍匐茎子苗。为获得更多健壮的无病毒苗,在匍匐茎发生期的管理措施主要注意以下几点:(1)匍匐茎发生前期,灌水后用小锄松土锄草,大量发生期,人工拔除杂草。

(2)进行疏花,最好全疏,即掐去整个花序。

(3)对母株从基部培土,培土厚度以埋上新茎而露出苗心为准,以保证新根的生长。

(4)匍匐茎发生后期,要控制子苗徒长,保证子苗健壮充实。国外的抑制方法是从8月开始,喷布抑制剂青鲜素1 000毫克/升或06%~12%的矮壮素。

三、防止病毒再侵染

草莓无病毒苗在生产中的利用,重要的是防止病毒的再侵染,生产场所应根据病毒侵染途径做好土壤消毒及防蚜虫等工作。一般在新种植区、新种植地域及种植规模较小的地方,要较长时间才会再度感染,而在种植时间长、重作区及种植规模大的产地,则在短期内就可感染病毒。因此,为了保证我国草莓产区不再受病毒的侵染,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栽培无病毒苗。草莓同其他果树病毒病一样都可借嫁接途径传染,并随着无性繁殖材料如接穗、自根苗、匍匐茎苗等的传递而扩散。因此,培育无病毒母株和栽培无病毒苗是防止草莓病毒病的发生、控制病毒的扩展与蔓延的根本决策。

(2)严格病毒检疫。执行病毒检疫是防止病毒病传播扩散的重要措施。首先要加强无病毒母株的管理和保存,定期进行病毒检测,制定一套培育无病毒苗木的规程,保证无毒苗木的质量;其次应确定病毒检疫对象,重视口岸检疫,从国外引种以及去外地买苗,都要了解当地的发病情况,加强检疫,以防止将病毒带入。

(3)防治传毒虫媒。蚜虫是草莓病毒病重要的传毒媒介。栽培无病毒苗后,要及时防治蚜虫,特别是周围有老草莓园时更要采取药剂预防的切实措施,以减少病毒的再侵染。

蚜虫的发生和消长因种类而异,但为害草莓的传毒蚜虫多在5~6月发生,在这个时期喷药防治可显著减少草莓病毒病的发病株率。

(4)定期更换种苗为草莓无病毒苗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是防止病毒再侵染的重要措施,但在生产上,尤其是在规模较大的产区,重茬以及防蚜工作跟不上,无毒苗的再感染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必须及时用无毒苗更换已被病毒感染的植株,国外发达国家,过去是3~4年更换1次无病毒苗,而现在几乎每年更新1次,使病毒的再侵染率下降至很低的水平。我国虽然无毒苗的利用还不十分广泛,但在有条件的地区也要定期换种。一般在新种植区周围无草莓园,4~5年可更换1次,假若周围2 000米以内有老草莓园,2~3年就应换种,以确保草莓持续增产。因此,我国主要草莓生产基地,为了实现良种化、无毒化,就必须建立一定规模的脱毒种苗隔离繁殖基地,不断繁育优质无毒苗以供生产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