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是春秋时期有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他还十分精通琴技,曾花费很大功夫拜师学艺,专注而执著。
鲁国有位著名音乐家师襄子,弹琴技艺出神入化,孔子得知后专程登门拜师。师襄子见是大名鼎鼎的孔子,便有意推托,但孔子再三恳求,师襄子无奈只好应允。
初学时,师襄子把自己最喜爱的曲子教给孔子,在讲解完弹奏的要领后,就让孔子独自练习。孔子认真地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一遍一遍,不间断地练了十天。师襄子认为孔子弹得已经很不错了,就对孔子说:“这首曲子你已经学会了,那么从明天开始,我们改弹新的曲子。”
没想到孔子却说:“这支曲子的弹奏技法我基本掌握了,但对它的精神和内容却理解不深,所以只是会弹奏而已,缺乏神韵,您还是再让我练习几天吧!”
师襄子一听,心里十分高兴,他觉得孔子对自己严格要求的态度很难得,于是又辅导孔子练习了几天。几天之后,孔子已经完全掌握了这支曲子,师襄子又提出让他改弹新曲。不料,孔子又一次拒绝,他诚恳地对老师说:“我虽理解了这支曲子的精神和内容,但并未吃透它的主题思想和深刻含义。您能让我再多练习几天吗?”
孔子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自己的弱点,师襄子顿时哑口无言,只好同意他再多练几天。
又过了几天,孔子的琴艺有了更大的进步,连他自己也喜上眉梢,师襄子便再一次地提出更换新曲。可孔子还是认为自己没资格更换新曲,因此,他又一次恳求老师:“我还未体会到乐曲中人物的形象,想再练一练。”师襄子惊讶孔子能体会到这曲子的主旨。之前,师襄子怕此曲太过艰深,并未挑明它意在刻画人物形象,此时,孔子已自己体会到曲子的真谛,师襄子当然异常兴奋了。
几天后,师襄子来听孔子弹琴,一曲弹毕,孔子激动地对老师说:“我似乎从乐曲中看到了一个人,他黑黝黝的脸,身体高大魁梧,目光深邃,有称王四国的气概。对啊,这不是周文王吗?除了他,还有谁?”
此时此刻,师襄子终于明白孔子为什么会成为大学问家了,他快速离席,佩服地冲孔子一拜,说:“你说得对,这曲子确实名叫《文王操》。”
孔子学琴,就如同他做学问,决不只是浅尝辄止,而是认真刻苦,专注投入,不耻下问,直至看清事物的本质。大凡有成就、有学识之人,哪一个不是花苦功夫学成的,只有具备这样的决心,这样的努力,才能为你的成功推波助澜。
不管是大圣人还是普通人,我们谁能有他们这样的精神?我们不管是写作业的时候,还是上课听讲的时候,永远都好像是在为别人学习,为老师写作业。其实伟大的人并不是天生就伟大,并不是天生就比人聪明,他们也是一点一点地去学习去感悟,最终才会领会其中的精髓,最后成为伟人。但是我们往往做到一半的时候就失去了兴趣,或者变得敷衍了事,试问,你不失败谁失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