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体育运动课外雅致生活-空中飞舞,羽毛球
45039500000005

第5章 中国古代的羽毛球活动

一、古代羽毛球活动的萌芽

羽毛球运动是我国开展得比较广泛的一项体育活动。羽毛球队运动从外国传入我国不过几十年时间,在它的发源地英国,开展这项活动也不过一百多年,然而这项活动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早就已经有了它的萌芽。它从产生、演变并发展到现今,经过了漫长的路程,已成为群众爱好的体育活动。

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很早就有类似羽毛球运动的游戏。不过,由于国家、地区和民族的不同,对这种游戏的名称叫法也各不相同,但其形式和性质则大体是一致的,中国古代也有这一游戏活动。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家,各民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传统民族体育。绚丽多彩的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华民族宝贵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它的产生与人们的生产劳动和民族的生活习惯有着紧密的联系。几千年前,在中国古代,就有了类似羽毛球游戏的活动。

据《民族体育集锦》记载:“相传,中国在远古时期就有类似羽毛球游戏活动的存在,其玩法、性质以及所用的一些器材同世界上较早有这项游戏活动的国家相比较没有太大的差异,只是对这种游戏活动的称法上不同而已。这种活动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西南地区(云南、贵州、广西等地)

,至少在7个少数民族中有玩过这项游戏活动。”在《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一书中也证实了这项游戏活动存在的事实。他们是苗族、基诺族、壮族、仡佬族、哈尼族、瑶族、苦聪族等。由于我国少数民族人民受历史、社会以及文化等的影响,很多活动难以找到文字记载,所以我们难以准确地考证出这项游戏活动源于我国的时间。

根据上述文献记载,可以认为,中国古代的类似羽毛球游戏活动在公元前已流传在我国的少数民族人民和社会民间之中。

二、古代羽毛球活动的形式与特点

中国古代的羽毛球游戏活动,以其独特的形式存在于我国少数民族中间。它的产生同当时社会生产活动有着紧密的联系。这种游戏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大致能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出当时人们的社会生产劳动、现实生活习惯以及娱乐活动。

据《民族体育集锦》载:苗族的一种“打手毽”游戏活动就是我国古代羽毛球游戏活动中的一种形式。苗语叫“麻古”。“相传,远古时代,苗族的祖先在农历正月期间总要杀鸡宰牛,祭祀祖先,辞旧迎新。他们把一些五颜六色的鸡毛做成花毽,小伙子则将绚丽的野雉尾羽插在芦笙管上。他们成群结队到野外吹芦笙、跳月、打花毽,尽情地欢度新年,天长日久,相传至今。”

这种游戏活动各村寨均有约定俗成的活动场地,称做“毽塘”。有的一寨一塘,有的数寨一塘。塘上,姑娘首先向小伙子抛出手毽,随后小伙子则用手或小木板将花毽击打回姑娘一方,一来一往,尽量不使花毽尽早落地。对打时还边打边答话,或者对歌。

现今贵州都匀、三都、丹寨一带的男女青年每年春节期间都要进行传统的打毽活动。从农历正月初二至十五,身着盛装的苗族姑娘和小伙子,手拿花毽,三五成群,聚集在毽塘上对抛对打,十分有趣。

基诺族也是我国古代较早就有这项游戏活动的民族之一。据《民族体育集锦》载:“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州的景洪县境内,从西向东横贯着一座连绵七十余公里的大山,基诺族人民就聚居在这里。”传说基诺族的祖先是孔明南征部队的一部分,因途中贪睡而被“丢落”。

这一传说反映了古代基诺族与汉族的亲密关系。古代基诺族人玩的这种游戏活动被称作“打鸡毛球”。通常在青年男女之间进行,他们所用的鸡毛球是“用一束鸡脖上美丽的羽毛插入用油布包着的木炭球托上的球”。过去基诺族没有文字,以送鸡毛、木炭来代替信件。以后演变成这种鸡毛球,形状类似毽球。基诺族在游戏时不同脚踢,而是用手拍打,其形式多种多样,有两人对打,有已婚、未婚青年互相打,有分家族打或者村头、村尾之间打。比赛场地以中线为界(在地上划出一条界线),一方打过去的球,另一方必须打回过去,若球打不过中线,则为“输球”。

中国古代壮族玩的这种游戏活动被称为“打手毽”。这项游戏活动也是在男女青年中间进行的。他们所用的球队被称为“毽子”。它是用彩色花布包上铜钱或金属片及其它物质做底托,再插上雄鸡羽毛,有的还配上一些野雉毛,色彩艳丽非常美观。游戏时用手打或脚踢。但前者所用的毽的重量较轻,并大于踢毽。手毽只能用手拍打,不能用脚踢。一般可以两人对打,也可以几个人一起打,没有场地界线限制。

仡佬族亦族是我国古代较早就有这项游戏活动的民族。据《民族体育集锦》载:他们玩的这种游戏活动常称为“打毽子”。

勤劳智慧的仡佬是我国西南地区贵州省的一个少数民族,《后汉书》等有关史料载:“早在西汉时期,仡佬族的先民僚人,已经在夜郎(今贵州)大部分地区一带活动”。他们所玩耍的一种游戏活动形式,方法同苗族玩耍的“打手毽”游戏活动相近。一般是在新春佳节,老辈人、男女青年一起上阵在户外玩耍的。

至于中国古代其它少数民族人民所玩的这种游戏活动形式,方法与上述提到的相近,这里就不再一一赘述。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羽毛球游戏活动在玩法及性质内容及形式和所用的球上同世界上较早有这项游戏活动的国家大致相同。我国这项游戏活动源出于少数民族传统的体育,加之我国少数民族在过去又没有文字,所以对这项游戏活动的产生、演变以及发展情况就无法详细追述。但可以肯定,这项民族形式的游戏活动的产生与我国少数民族人民的生产劳动、社会习惯以及娱乐需要是分不开的,它是人民创造的产物,是我国的一份宝贵文化遗产。

中国古代羽毛球游戏活动至今仍保留传统的民族特色。之所以这样,主要与我国少数民族人民文化、风俗习惯有关。因此这种传统的游戏活动向外传播和交流的机会就不多,而开展的范围也就受到一定的限制,所以至今仍保留在我国少数民族人民的传统体育活动中。

值得一提的是有个别少数民族的这种传统游戏活动发生了一些变化,即现在人们所见的“板羽毛球”活动就是源于这种少数民族的传统游戏活动。

1939年,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派干事魏振武、李国堂、史麟生等去贵州都匀一带视察时,看见苗族青年进行“打手毽”的游戏甚欢。这种游戏所用的毽球队是在小竹管上插3到5枚鸡毛,用木板互相拍击。此情景引起了他们的兴趣。他们发现这项活动玩法简单,不需特别器材,易于推广。于是他们在离开时便带走了一付木板拍和一只毽。此后综合了羽毛球和网球的部分规拟订出“鸡毛球”规则和比赛方法,后经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总干事董守义先生审校,发现它与现代羽毛球运动的名称“鸡毛球”(注:鸡毛球是过去我国在翻译羽毛球队时的旧称)叫法上相同易于混淆,于是便修订为现今人们所熟悉的“板羽毛球”。1941年正式出版了板羽毛球的比赛规和方法。由此,这项活动也就成为人民群众所喜爱的一项体育活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