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美元的霸主地位还能挺多久
G20伦敦峰会召开前夕,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中国央行官方网站上发表了《关于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思考》的文章。周小川的文章主旨有二:其一,国际货币体系需要改革;其二,创造一个超国家主权的国际储蓄货币。周的文章虽然是以个人名义发表的,虽然是以“思考”的方式试探性提出的改革愿景,但全世界的人包括美国人都明白,周小川的文章已经动了美元作为国际储蓄货币霸主的“奶酪”。
周小川的这一“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愿景,如一些评论所言,此项提议“捅了美国的马蜂窝”。不过,在遭到美国反对的同时,它却获得了澳大利亚以及包括巴西、俄罗斯、印度、阿根廷等新兴市场国家在内的广泛拥护,且获得了以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约瑟夫?斯蒂格利茨为主席的联合国顾问委员会的支持。甚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斯特劳斯?卡恩也表示,中国方面提出探讨创造一种可以替代美元的新型国际储备货币的建议是“合理的”。
正如所预料的,周小川文章的主旨并不是这次伦敦峰会讨论的主要议题,甚至就没有作为一个官方提案文件进行讨论。但事实上引起了国际经济观察家们热烈的争论,从而再一次引出了对“美元霸主地位还能挺多久”的反思和探讨。起码像中国经济学家吴敬琏所言:在舆论方面对美元的发行有一种国际机制加以控制,要给美元的发行机制套上笼头。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首先提出了“美元的霸主地位会动摇吗”的提问,他的理由是美国正加大马力印钞票购买国债,美联储宣布将有意购买3000亿美元长期国债,美元面临大幅贬值风险,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呼声四起。斯蒂格利茨同时说,现在判断美元的霸主地位受到影响为时过早。因为,美国的金融市场一直存在大量问题,没有保持良好运作。所以美联储开始把重点放到影响期限结构来降低长期利率,这可能是这一政策的部分出发点,即通过降低长期利率,从而使用户进行抵押贷款。当然还会有其他因素在影响决策,现在要断言所有影响决定的因素还为时过早。但斯蒂格利茨也指出,这次危机给全球储备体系改革提供了契机,单一美元储备体系其实很脆弱,存在很多问题,比如稳定性、通缩的倾向、公平性等,这是一个奇怪的体系。世界上穷国借钱给富国,而且利率几乎为零。所以他认为这次危机也给全球储备体系改革提供了契机。
美国康奈尔大学金融学教授黄明评论说,美联储主席伯南克手上掌握的经济数据让他非常担忧。现在作出这个决策很简单,就是两害相较取其轻,多印1万多亿美元钞票会对美国长期通胀有非常大的压力,对美元的信誉会有影响,但假如不这么做,美国经济现在就会陷入泥潭。
事实上,美国这次的金融危机是百年不遇的深度危机,要想走出来,确实要采取一些非常规的、不同于以往的政策和措施。美联储提出直接购买美国国债一方面要给大家信心,维持美元的国际主要货币的地位,另外也是要求他国继续购买美国国债,帮助美国摆脱这次危机。美国之所以敢有这样的动作是以其实力为基础的,无论美国的经济实力还是军事实力、政治实力都还是世界上最强的。此外,当今形势下也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美元在国际储备货币中的霸主地位近期内很难改变。首先,可以取代它的货币要么没有,要么非常弱。欧元、日元近期内不可能取代美元,因为欧洲和日本的经济比美国更糟糕。其他的选择,比如某个国际组织发行的货币或金本位也会产生另外的问题。这些做法太剧烈,当世界金融、经济需要稳定、需要复苏的时候,估计没有多少国家和机构愿意做某些剧烈的改变。从整个世界角度,先得让金融和经济稳定复苏起来,然后再来讨论长远的储备货币优化问题。近期金融动荡的情况下,去做任何实质性的改都变会增加动荡。
要讨论美元的霸主地位到底能挺多久,还需要翻阅历史追根美元是如何成为国际货币的霸主。20世纪30年代,经过世界经济大萧条,曾经作为世界货币的英镑与黄金脱钩开始失去公信力,再加上两次世界大战英国经济消耗殆尽,而此时的美国却因为远离战场,借机大发战争财,战后成为英国的最大债权国,强迫英国借贷以美元计算,从而把美元推到替代英镑的世界货币地位。在各国弃用货币的“金本位”制后,美元则与黄金挂钩,每35美元兑换1盎司黄金。世界各国采用美元标准、以美元的价值支持各种货币的价值。这也就是所谓的可调整固定汇率制。同时美国建议设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来管理国际金融体系,并在必要时填补漏洞以示美元的可信度。这就是美元成为国际货币的历史过程。
但当美元的霸主地位稳定,美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大大超过世界任何国家的时候,美国却失信了美元的“金本位”承诺。在1976年尼克松总统时期,美国自行解散了布雷顿森林体系,也使美元脱离“金本位”。而此后美元之所以仍能够居于霸主地位,却是因为美国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力量的淫威。二战之后的多少次世界局部战争和那么多次的金融危机都是因为美元受到威胁惹的祸。
经济学家李若谷分析说,美国的经济实力世界最强,使其能有这样的地位,这是客观的原因。现在哪个国家的货币想取代美元都还不具备这个实力,可能性不大。从中国的角度来说,也不希望美元明天就垮台,因为我们持有大量美元,而且中国和美元在利益上有相当多的共同点,如果美元垮台了,会对中国产生很多不利影响。但当前以美元为中心的货币体系确实存在着重大弊端。以美元为中心的货币体系必须改变,这是大家的共识。
但怎么改变?这非常复杂,一时半会儿美元的地位还难以撼动。美元为中心的货币体制虽然难以维系,但马上取代它又没有合适的货币。而美国必须想清楚,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制是不可能持续的,必须放弃。美国显然不愿意放弃,因为它可以从中获得大量好处,可以转嫁危机,可以获得大量的铸币税,随便印一下美元就把所有的债务都减轻了。
美国一定要认识这个问题,积极改变不合理的国际货币体制。第一步,美国不能随便制定货币政策和经济政策,对其他国家也要负起责任,然后逐步地走向新的货币体制。现在比较可行的还是以国际货币基金资质SDI为基础的“一揽子”货币模式。
作为国际货币,国内必须是贸易逆差,让大家对你的货币有信心,但同时又必须维持贸易顺差,表明国家经济很健康,这就是一个两难。原来法国总统戴高乐说过美元有过度特权,外国人手里拿着美元等于给它提供无息贷款。这个一定要改变。为什么没有改变呢?好比使用电脑,大家虽然觉得Windows操作系统不好,但如果换成别的操作系统的电脑,又很难跟别人沟通,所以我们现在都陷入了“囚徒困境”。著名财经评论员何帆很形象的比喻说。
美国纽约大学经济学教授鲁比尼肯定地说,以美元霸主作为国际货币体系不会崩溃。人们在寻找安全的资产、无风险资产,美国的国债比起其他国家的国债相对安全,风险规避投资者对安全性资产的需求,将会一直保持对美国国债和强势美元资产的需求。
国际金融危机还在继续,也许这个时候采取行动罢黜美元的霸主地位对全世界经济来说都是一场不可预计的灾难。但是大家也都明白,现如今的金融危机全都是美元惹的祸。姑且按照周小川文章所言给未来的国际货币体系改革设定一个框架:“此次金融危机的爆发并在全球范围内迅速蔓延,反映出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缺陷和系统性风险”;“创造一种与主权国家脱钩、并能保持币值长期稳定的国际储备货币,从而避免主权信用货币作为储备货币的内在缺陷,是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理想目标”;“改革应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循序渐进,寻求共赢”。
2.“美国制造”的争端,奥巴马面临大考
“假如我们不能紧紧抱在一起,那就彻底分开。”这是富兰克林的名言。
当美国的申请失业人数增加到654750人,创造了1986年以来的新高的时候,美国开始焦虑不安了。美国终于把“购买美国货”加塞进他们的经济刺激计划中去。它给予世界的信号就是:金融危机之下,美国无法再与世界贸易体系紧紧拥抱在一起了,它要与世界贸易体系决裂,单独行动进行自救。所以美国在敏感时期“勇敢”提出了敏感的话题:重拾贸易保护主义的过期策略。美国人已经读不懂富兰克林的“假如我们不能紧紧抱在一起,那就彻底分开”这句名言了。因为他们自己也还弄不明白重拾“贸易保护主义”对于美国来说究竟是一种21世纪能够挽救工作岗位的爱国主义哲学,还是一种既过时又代价昂贵的愚蠢行为?
奥巴马选择了沉默!
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的话也许能从侧面解释奥巴马沉默的缘由:在目前这一关头,“经济爱国主义”的做法从经济的角度或爱国主义的角度来看都没有意义,因为这种做法可能只是符合政治需要,但从经济角度来看则是不正确的。
奥巴马在犹豫。奥巴马也常说他是经济自由主义的信徒,但是针对国会提出的“购买美国货”具有强烈经济爱国主义意识的刺激经济计划他要考虑选民的想法,他必须谨慎。
美国提出的“购买美国货”的经济刺激计划得到了美国经济官员和民众的广泛支持,因为这对他们自身利益是有好处的。
“究竟如何看待贸易保护主义?在什么样的条件之下,“购买美国货”是值得推广的?”美国《纽约时报》的天才编者们提出了上述直捣问题根本的发问式讨论议题。
《美国人如何购买美国货》作者RogerSimmermaker在最近的一篇《购买美国货,在我们不能买之前》的文章中这样写道:美国赖以建立的美德和价值是——自足、自靠以及独立。而“那些外国工厂的工人们并不向美国纳税。只有美国的工人向美国纳税。我们需要雇用美国的钢铁工人、汽车工人,这样我们才能不仅维持而且创造工作,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不断增加的国家债务变得令人绝望地失控。应对美国经济问题的答案是:在美国手里还有钱的时候,购买美国货。”RogerSimmermaker是“购买美国货”的坚定支持者,他那种纯粹的美国思维决定了他思考的局限性。
贸易保护主义传统支持者俄亥俄州民主党参议员SherrodBrown,他在自己的《帮助美国制造业》一文中说,“购买美国货法令的目的就是振兴美国的制造业以及鼓励新产业的诞生。而且购买美国货并不是说一定要如此。在法令中存在着一系列的例外条款。正是这些条款使得购买美国货的法令具备了灵活性。就在欧洲和亚洲国家为了提高自家工业实力经常给予补贴的时候,我们的制造业却在不断地萎缩。我们的政府在制造业企业将工作外包的时候还给予它们税收减免。”
经济政策学会的高级国际经济学家RobertE.Scott的对美国的“购买美国货”经济刺激政策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购买美国货的政策足够聪明,它不会违反美国任何的贸易条款。而当国内产业因为不平等的贸易活动受到伤害的时候,保护这些产业就是一个好的政策了。
美国国会之所以能够在奥巴马政府极力游说全世界国家政府携起手来大力投入刺激经济复苏的时候推出将会成为出众矢之的贸易保护措施,除了这是个不会违背美国任何贸易条款的“聪明政策”外,还有一整套的经济理论作支撑。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家、《自由贸易之谜及资本主义的秘密历史》作者Ha-JoonChang是支持“美国制造”的理论提供者。
Ha-JoonChang的理论依据就是判断贸易保护主义的好与坏要看它的前提是什么。他同时提出了要分别对待两种不同的贸易保护主义:其一是发展中国家施行的保护本国新产业的贸易保护主义。正如人们把孩子送去读书而不是去当童工一样,必要的保护主义能够让这些发展中国家获得发展。这是一种显性的贸易保护主义,这也是新兴经济体发展初期常用的一种手段。
另一种是在所有国家中都存在的隐形贸易保护主义。当一个国家经济体出现裂纹的时候,这些时候国家必须作出迅速的调整。与金融业可以迅速重新安排不同,实体经济想要整修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因此,在面临今天这样的经济危机的时候,美国有必要给制造业提供一些必要的呼吸空间让它们进行调整。
Ha-JoonChang对他的这套理论进行补充说,解决问题的方案不应该死抱住自由贸易的教条,通过建立一种新的国际贸易秩序,允许一种透明、向前看及有时间限制的保护主义,就如同允许落后国家确保护本国新兴工业一样能够使之振兴。换句话说,通过一种有控制的保护主义,我们能够在更长远的时间段内保护国际贸易。
若从狭义的经济观点看,Ha-JoonChang的这套理论似乎也能成立。可是世界经济趋于大通的现今,特别是处于祸起美国的全球金融危机的时候,作为世界经济最强大的美国提出如此理论来忽悠全世界,表现出了美国的极不负责任的态度,也将会引起全世界的效尤。如此一来WTO体系将会分崩离析,世界贸易将会乱作一团,加剧经济危机的危害。
WTO的官员们、国际经济观察家以及有远虑的经济学家们,纷纷站出来反对美国的这一不负责任的做法。他们认为即使站在美国的立场上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理由也有两个:其一是贸易保护主义将使美国的企业丧失创新及降低成本的动力。其二是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将使得对方也采取同样的行动,在全世界的政府都在努力使本国经济复苏的背景之下,“购买美国货”的做法很可能会衍生出“购买欧洲货”和“购买韩国货”。美国的出口产业将因此崩溃。彼得森国际经济学会的经济学家GaryHufbauer和JeffreySchott更是计算出,因为“购买美国货”将创造的工作岗位可能是700个,而考虑到别国政府对此的反应,考虑到美国产品将要遇到的限制,它将使美国减少65000个工作岗位。
西方七国集团(G7)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罗马峰会后的一份声明草案中表示,西方七国集团在继续致力于稳定经济和金融形势的同时,强调要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各国财长们都对美国的这一做法进行了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