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货币战争全集
45067400000008

第8章 各国自救,全球金融陷入大混战(3)

英国政府在这一系列的金融危机表现方面的救市措施并没有唤回投资者们的信心没有收到有效的结果。布朗政府为了恢复借贷市场,可能拿出超过5000亿英镑来救市,但英国的金融体系和经济格局仍旧深度恶化。更有国际观察家提醒说,如果政府的紧急措施仍不能明显改善现状,英国会成为下一个冰岛,走到“举国破产”的地步。

当然,英国国家破产的概率是非常低的,几乎为零。但是英国金融体系面临着另外一个劫难,就是英镑的命运在金融危机之后将会怎样?

英镑曾经叱咤世界金融舞台,是曾经的国际货币硬通货。英镑的荣耀,得益于大英帝国不断扩张的版图、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力量。不过,在两次世界大战的消耗下,“日不落帝国”无可避免地衰落和分崩离析了,英镑的主角地位不得不让位给挟二战胜利余威而来的美元。虽然风华已逝,但英镑并未从世界金融舞台消失,即使是1999年诞生的欧元曾想得到英镑的支持而开出优厚的条件诱惑英国政府放弃英镑融入欧元金融体系,都被英国拒绝了。英国仍抱着光复英镑曾经的繁荣的梦想。事实也如此,近些年来,以金融服务业为主的英国经济表现一直好于欧元区国家,更是让英镑可以坚守那份“光荣的孤立”。但眼下这场金融海啸,却让英国经济和英镑一起跌入深渊。也许保守而自傲的英国人,该重新考虑加入欧元区的选择了。也许布朗政府能够得到神助,把英国从这次金融海啸的漩涡里健康地带出来,重振伦敦的世界金融中心的辉煌,英镑尚能再一次“凤凰涅槃”。

6.阿根廷无奈的选择

——求救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阿根廷不哭!阿根廷的经济现状却让其欲哭无泪。

最近10年,阿根廷国家的金融市场接二连三爆发危机,使这个曾经依靠足球影响力实现强国梦的国家一次次梦想破灭。阿根廷人民不会忘记2001年底至2002年初所经历的导致“国家破产”的金融危机的噩梦,其记忆历历在目。那次金融危机使阿根廷意识到,阿根廷的经济强国之路必须摆脱对不公平的国际金融组织的依赖。于是阿根廷同委内瑞拉等国共同倡议组建拉美国家大联盟,建立南美国家金融一体化,甚至倡导组建南方银行。其目的是替代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等国际多边信贷组织在南美洲的作用,为南美地区的经济建设提供融资服务。

就在南美国家一体化进程趋于完善的时候,金融危机爆发了。国际金融危机再一次把阿根廷金融体系逼到了2001年的老路上。早在2008年4月,阿根廷中央银行为了将美元对比索汇率拉回并稳定在1∶3.20水平,阿央行在市场上抛售了3亿美元外汇储备,创下该行近六年来单日抛售美元的最高纪录。此后,该行又在5月加大干预力度,在两个月时间里,阿根廷外汇储备从505亿美元减少到485亿美元,随后又继续跌破480亿美元,并在较长时间里保持了比索的坚挺。2008年8月7日,阿根廷中央银行公布,2008年第二季度从该国撤离的外资总额达71.59亿美元,投资者担心这可能引发金融危机。紧跟着阿根廷央行进一步报道说,从2007年下半年到2008年第一季度,阿根廷外汇市场美元净需求超过108亿美元。由于事先准备不足,阿根廷部分银行2008年初曾出现美元库存不足的情况,加剧了民众的抢购美元风潮,阿根廷货币比索对美元汇率一度跌至2003年1月以来最低水平。至此,阿根廷央行不得不动用大量外汇储备以满足市场需求。

阿根廷对美元需求主要有两大因素:一方面,部分外国投资者回购美元,并将资金撤离阿根廷;另一方面,许多阿根廷民众纷纷抢购美元避险。

阿根廷国内外投资者担心的是该国近年来总额不断增加的外债水平。阿根廷国家统计局2008年6月底发布的公告显示,该国的外债总额已经高达1272.6亿美元。阿根廷公共债务占GDP生产总值的比重高达56%,已经超过了2001年金融危机前的水平。而部分在阿外资企业将部分盈利汇往国外,也给阿根廷央行增加了相当的额外负担。

国际市场农产品价格继续回落,阿根廷的对外贸易状况将迅速恶化,外贸将出现较大逆差,这对阿根廷已经明显不足的外汇储备雪上加霜。

阿根廷政府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初曾拒绝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伸出的橄榄枝,其原因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阿根廷经济提出了不信任和苛刻条件。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官员曾指责说,阿根廷经济面临的风险越来越大,如果阿根廷政府不及时对经济政策进行调整,这个南美国家经济在2009年很可能会出现严重问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官员和专家密切跟踪阿根廷经济局势的变化并警告说,阿根廷政府采取的价格控制和补贴政策给政府背上了沉重的财政负担。如果阿政府的财政收入减少,将使公共财政出现赤字。财政和外贸状况如果同时恶化,阿根廷经济的前景将很不乐观。

阿根廷总统克里斯蒂娜此前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指责曾表示自己的立场,阿根廷政府不会在外部压力之下交出经济决策权,也不会对目前的经济政策和发展模式进行大幅度调整。

2008年10月,阿根廷政府宣布将私人养老基金国有化后引发该国金融市场动荡加剧。阿根廷股市短时间内大幅下跌,最大跌幅一度达到17%。就在当月摩根大通银行计算的阿根廷国家风险指数一度突破2000点,最终回落到1900点左右,和2001年10月份该国金融危机爆发前的水平大致相当。

而在外汇市场上,阿根廷中央银行继续强力入市干预,使阿根廷比索对美元的汇率基本保持稳定。阿根廷央行官员说,为了维护汇率稳定,央行每天要向外汇市场投放数亿美元外汇,资金压力很大。

阿根廷政府将私人养老基金国有化,虽然短期内解决了资金短缺的问题,却拒绝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金融援助,这严重影响了投资者的信心,加剧了金融市场的动荡,股市大跌,债券狂抛。

有经济学家警告说,阿根廷经济目前面临增速下降和债务危机的双重阴影。尽管阿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应对危机的措施,但风险并未彻底排除,阿根廷经济面临的几大风险不但没有因此化解,相反更加恶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专家指出,阿根廷政府对国民经济面临的问题和后果非常清楚,但是却拒绝进行任何实质性的政策调整,加大了阿经济面临的风险,甚至可能在2009年“撞上冰山”。他们强调,阿政府公布的统计数据已经失去公信力。世界银行在最近的拉美经济评估报告中已经不再使用阿政府提供的统计数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如果继续使用阿政府的统计数据也将影响报告的公信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建议阿政府动用外汇储备偿还2009年到期的外债,同时采取有效手段恢复国内投资者的信心,使阿政府能够在国内金融市场发行债券,避免陷入融资困境。

阿根廷政府曾经认为依靠自身的经济基础,加上在危急关头利用拉美国家联盟初步形成的金融融资平台,是可以应对被他们低估的金融危机的。但是事实是,还是雏形的拉美国家金融一体化在危机之初已经已经崩溃,新组建的南方银行更是资金储备少得可怜,面对南美联盟成员国都需大量资金注入的时候简直是杯水车薪。

阿根廷的金融机构面临这次危机的袭击已经走投无路了,它将被迫无奈地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苛刻条件,重新向该组织提出援助的申请。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已启动了对阿根廷经济的评估工作,双方就如何降低通货膨胀、减少公共开支等问题进行了磋商。这一次除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外,美洲开发银行和世界银行重新成为阿根廷政府的求援对象。

7.德国银行业的“凤凰涅槃”

德国的金融体系在当今世界应属比较完善的,但是再固若金汤,面临如此肆虐的全球金融危机,也在劫难逃,德国银行业遭受了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打击。

德国第二大州立银行——巴伐利亚州立银行损失惨重,其银行风险证券价值出现大幅缩水。统计该行资产减少达43亿欧元,仅2009年第一季度的税前亏损就高达7.7亿欧元。北威州促进银行、巴符州州立银行等多家银行已承认遭受巨额损失。德国北莱茵西伐利州立银行WestLB、德国萨克森州立地区银行SachsenLB银行都陷入资金短缺的危机,纷纷传出需要大量资金求助。预计德国州立银行损失总额在10亿欧元以上。德国最大商业银行德意志银行的财报也显示,2009年第一季度资产减记27亿欧元,从而造成其该季度净亏损1.41亿欧元。这是该银行自2003年以来首次季度报亏。

面对德国银行系统的巨大损失,德国政界人物一方面呼吁德国金融市场保持稳定,仍希望民众对银行业重拾信心。德国总理默克尔说,美国金融危机和由此引发的全球金融动荡对德国影响有限。而另一方面,德国政府积极推出了拯救措施。

德国政府已经于2009年2月通过一项允许其对银行进行强制国有化的法律草案,以防止德国大银行破产动摇德国金融系统。根据这一草案,政府将把对银行实行强制国有化视为稳定银行的最后手段。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银行首次面临被国有化的局面。德国总理默克尔面对多方面的反对声公开说:“政府已权衡了各种解决办法,除了对银行实行国有化,政府别无选择,因为政府已向国际社会承诺不让一家德国大银行倒闭。”

德国提交给欧盟委员会的最高可达5000亿欧元的经济刺激的两项计划获得了批准。

第一项危机应对措施是建立一项150亿欧元的贷款项目,为受信贷紧缩影响、年营业额最高为5亿欧元的企业以低利率贷款的形式提供最多5000万欧元的周转资金,以增强其流动性。这些贷款将在2010年年底之前适用,贷款期限最长为8年。第二项措施将允许联邦、地区和地方各级经济政策执行者为每家受困企业提供最高50万欧元的救助资金。

对于德国的巨额经济救助计划,德国最大商业银行德意志银行却不买账。德意志银行首席执行官约瑟夫?阿克曼说:“我们有着非常稳健的再融资渠道,所以我们不需要政府的救援计划。不会参加德国政府推出的5000亿欧元金融救援计划。”而不仅仅是德意志银行拒绝救援,迄今只有为数不多的金融机构申请政府的金融救援。

也许德国商业银行拒绝政府的救助是不满意政府的救助条款对其束缚,另一方面也说明在如此严重的国际金融危机形势下,德国银行业能够实现自救,德国金融银行系统仍是稳健的。正如德国财政部长施泰因布吕克所表示的,德国的金融系统比美国同业更加健康,因此没有理由对整个系统表示怀疑。德国中央银行行长韦伯也表示了德国银行和金融系统的稳定性的乐观看法。他说,自次贷危机爆发以来,德国银行业应对外部冲击的能力已大为提高,因此无须担心德国银行业出现问题。他对目前德国银行业的兼并整合表示支持,认为这将有利于提高德国银行业的竞争力。

可是国际金融危机在继续恶化。针对德国金融业遭受到的侵蚀和重创,德国国内民众把矛头直接指向德国现存的银行体系,他们认为德国银行遭遇危机的根源是深受“三大支柱”之害。个人信贷银行、储蓄银行和合作社银行这三大支柱体系之间的条块分割和功能不尽合理,国家份额占银行业45%的过高比例也不符合时代要求。他们强烈呼吁要求德国政府改革现有的银行体系。银行的合并呼声渐高,政府也明确提出,合并将成为今后银行业改革的重点。财政部长施泰因布吕克已经给地方政府施加了政治压力,以图加快州立公共银行的合并速度。施泰因布吕克说:“现在问题在于在州立银行水准上这种不可避免的合并如何实现。如果认为维持现状或者对州立银行合并上决策的推迟完全是随意的,那就大错特错了。”这说明银行体系的改革对于深陷危机之中的德国银行来说,不仅迫在眉睫,而且意义深远。

经过改革后的德国银行业若经受住这次金融危机的冰火考验“凤凰涅槃”获得重生。必将在未来的世界金融格局中占据强有力的分量。

8.金融危机下意大利银行业喜忧参半

意大利的金融银行业在金融危机爆发之下似乎与众不同,当欧洲其他国家银行纷纷传出巨额亏损的噩耗时,意大利银行业几乎没有利害的“绯闻”传出来。

根据《商业周刊》近期刊登的英国中央银行的年度报告显示,按照金融市场价格计算,信贷风暴至今欧洲金融机构已登录1.2万亿美元亏损,其实不比美国同行1.6万亿美元亏损逊色。瑞士金融巨擘瑞银(UBS)减记480亿美元,法国兴业银行交易员未经授权大买欧洲股指期货,造成49亿欧元亏损,欧洲大陆银行家几乎都深陷金融危机。就连表现良好的德国德意志商业银行市值也减记27亿欧元。惟独意大利银行业在动荡的国际金融环境下表现格外耀眼,令世界其他国家的金融业人士刮目相看。

意大利银行业良好表现并没有秘密,也不是意大利银行家有什么高人之处。相反,正是意大利金融机构和银行家们中规中矩的保守管理金融资产的方式方法使其躲过了一场世界级的金融灾难。

保守主义和缺乏布局全球的野心曾被批评是意大利银行家的主要弱点。意大利银行规矩地把业务重心集中在传统存放款和商业融资,他们仰赖存户的存款来支撑每日资金周转。就算要扩展分行,意大利金融机构的眼光也放在东欧新兴市场,因为20世纪中期开始,这些国家的成长表现优于西欧经济体。长久以来意大利银行家们专注于老本行,他们的“胆小”意识让其避开证券化的资产以及次级贷款,他们不敢也不期待享受以此带来的意外之财。

瑞士信贷分析师AndreaVercellone曾分析说,“虽然意大利银行没有像其他竞争对手赚那么多钱,但这些银行的营运模式肯定安全得多。他们不涉足证券化资产,最主要的原因其实是看不懂内容。”也许正是意大利银行家集体对次级贷款市场中“短缺”的知识让意大利金融业依然能够在危难时刻安身立命,这也解读了中国普通老百姓的一句谚语:有时候人傻一些是福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