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野外探险旅行必备手册
45070800000020

第20章 探险类型综述(6)

洞穴沉积指洞内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堆积,其物质来源既可来自洞外,也可来自洞内,是构成洞内自然景观的重要部分,也是游览洞穴赖以开发的基础。洞穴沉积包括机械沉积、次生化学沉积、生物和文化层沉积三大类型。

洞穴生物沉积包括植物、动物粪便与骨骼化石沉积。植物与动物化石沉积多自洞外进入;而最常见的动物粪便则为蝙蝠粪。中国南方岩溶区洞穴中最为常见的古脊椎动物化石为距今数十万年的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不少洞穴还发现有新、旧石器时代人类居住生活文化层沉积。根据确定洞穴沉积物年代可以进一步推断洞穴的大致形成时间。

6.洞穴的一般气候特征

洞穴的空间被围岩所圈闭,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环境系统,调节内部气候变化主要是通过洞内空气和水流运动来实现的,因而总的来说是一个温度比较稳定、潮湿、黑暗、安静的地下世界。洞内气温能保持相对稳定。一般来说,洞口一带的气温受外部环境影响较大,其日变化与年变化与当地地表气温变化相近;而越往洞内,则气温波动越小直至不受外界影响,基本稳定在当地多年平均气温左右。洞内相对湿度一般较高;雨季,有地下河的洞穴要比干洞的相对湿度高些。洞口数目越多、与外界空气交换越频繁,则气候波动幅度就越要大一些。如果洞穴所在地年温差或日温差大,就会因洞内外温差较大而产生空气压力差,导致了洞穴空气运动的产生。夏季或午间空气多往洞外运动,冬季或夜间空气则多往洞内运动。在洞内因通道横断面突然变小所产生的空气密度差也能导致速度较大的空气运动。

7.洞穴生物

在洞口有光地段,往往长有能进行光合作用、性喜阴湿的植物,如草本植物、地衣、苔藓等;而在完全黑暗的洞穴深处,含叶绿素的植物虽无法生存,但也有低等生物生存。就动物而言,现代最为常见的洞穴栖居动物有岩燕、蝙蝠、蟋蟀、蜈蚣、蜘蛛等;偶尔也能见到鼠、蛇类动物等;地下河中则常常能见到鱼、青蛙、螺等。真正的穴居动物因一生都生活在黑暗的地下世界,其最大的特点就是没有眼睛,无色,如洞穴盲鱼等。

洞穴环境是一个较为封闭、脆弱的自然环境系统,易被破坏而难以恢复。以洞内钟乳石类沉积的生长为例,根据对桂林地区溶洞石笋样品的同位素年代测定,其平均生长速度每万年只有几厘米。因此一旦遭到破坏,就不知要多少个万年才能长成原样。我们在进行洞穴调查、探险、科学研究和参观游览时,除了少量必要的科学取样外,不应动洞内的任何次生化学沉积,也不应在洞内乱扔废杂物品和任意大小便,真正做到进洞留下的只有脚印,出洞带走的只有印象。洞穴探险不仅能培养人们不畏艰险,勇于向前的精神,还能增强人们的身体素质和提高科学知识水平。此外,洞穴探险还是一种回归大自然、了解大自然的有效途径。洞穴探险作为一项团队活动,是富于集体主义精神的;但探险队中的每一名成员又必须具备独立工作和活动的能力。这就要求队员在探险期间不仅要将全副精神贡献给洞穴探险队,还要在没有其他队员配合和帮助的情况下,能独立地探洞和处理一些紧急情况,如能毫无困难地运用SRT(SingleRopeTechnique,单绳技术)技术上下一个竖井和进行洞穴救援等。这就意味着该探洞者必须技术全面。同时,为避免出现意外,在此特别要强调一点:千万不要一个人单独进洞,进洞探险至少要三个人以上同行。

二、洞穴探险的基本装备

探险者在前往各类洞穴寻幽探秘之前,应首先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掌握一些野外生存的基本技能,学习和了解岩溶地质构造和溶洞探险的基本知识。在出行前带齐各类应急装备,并注意在准备前往岩溶洞探险之前,对该溶洞的地理位置、地质构造、水文资料、周围环境、生态植被、气候条件及与最近村落的距离等相关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如条件许可,应在前期进行一些试探性考察。只有在获得充分的分析资料和对将会遇到的各类危险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之后,才能进行探险的日程安排。

要根据洞穴的类型来配备所需的装备。如果前往的洞穴是构造较为复杂、分布较广并与地下暗河、地下泉水相通的溶洞群,就需要有一位对洞穴探险具有丰富经验的向导带领,并配备一些专业器材如防水、潜水探测设备,以及大量的攀爬设备。对一般探险爱好者而言,只要配备齐基本装备,并积累一定的野外求生和溶洞探险基本知识之后,便可前往一些地质构造不太复杂的洞穴进行各类探险考察了。

1.个人的基本装备

探洞的基础设备大致有坐具、胸具、下降器、上升器、足绳与压紧器、牛尾绳、各类金属环、头盔、乙炔罐瓶、透气的探洞服、装备包等,还有共用的设备——尼龙绳(探洞专用硬绳)。具体装备可参考以下几项内容:

(1)安全防护用品

如安全帽,最好用带煤石反光头灯的专业头盔,也可用自行车头盔、施工安全头盔及摩托车用头盔等代替,并带上绳索。

(2)服装

要穿防水耐磨的服装并带上护肘、护膝、手套、消毒口罩、高帮防滑胶底鞋及备用服装。

(3)贴身中型双肩背包

以有腰带及胸扣的背包为佳,侧带和挂扣的接口要多。背包一般不超过10千克,以可以单手传递为标准,外挂系统越少越好。

(4)水壶及净水吸管

水壶最好用保湿壶。溶洞内水源中富含各类矿物质,有些物质对人体有害,因而洞内取水应该经净化和简单过滤后才能饮用。

(5)照明用具

溶洞内使用荧光灯照明效果最好,最好用线拴好挂在身上并与头灯及强光手电筒配合使用。最好用头灯,这样可以空出双手。照明用具必须每人一个,并带足备用电池及备用灯泡。需将所有电池平均分为三份,进入和返回过程中各用一份,另一份则做应急时使用。

(6)食品

应尽量带一些高热量、重量轻、营养丰富的食品,并带一些富含维生素的干果制品,要带足食品及饮用水。所带的食品也需按三等分的原则来使用。

另外,还要携带一块薄而结实的塑料布式的铝布,可在休息时用来防寒、防潮和保暖,形状大小如单人床单即可;卫生纸在应急时可做记号或包扎、止血用;多功能的小刀可用于解决各类小麻烦;笔记本及铅笔用于记录洞内的考察情况,勾画溶洞草图。

2.探险所需的应急装备

(1)哨子

用于在溶洞中按约定程序相互联系。

(2)作标记的工具

可以用记号粉笔在遇岔洞时作记号标记并用导向线帮助返回。导向线最好用耐磨结实的细尼龙线。最好使用自行车后挡板上的反光罩做路标。路标应选用几种不同颜色的,并涂上数字标号。主洞用一种颜色,支洞用另一种颜色。路标应按照阿拉伯数字序号先后摆放。出洞时再依次回收,以备下次再用。也有些人探洞喜欢带上一条长长的绳子,边放线边进洞,以防迷路。

(3)燃烧棒

用于辅助照明、对付小型兽类和发信号,可用烟花代替。在休息时可以用小瓶的灭定害灵喷一个防护圈来预防害虫的袭击。必要时用火机点燃喷出的气体,作为“火焰喷射器”攻击大片害虫和小型兽类。

(4)大号蜡烛

可以用来照明、生火及在休息时测试空气中的含氧量,遇险迷路时还可以顺着火苗的方向,寻找到有氧气的出口。防水火柴和打火机在应急时使用。

(5)急救药盒

最好用密封好、重量轻的透明塑料盒。盒内常备几类不同品种的感冒药、肠胃药、抗菌消炎药、抗过敏药、抗蛇毒药、上呼吸道润喉消炎药、外伤用消毒止血药、绷带、胶布、小瓶眼药水和风油精,再备几片细长的硬塑料片,可以在发生骨折时配合绷带及胶布作固定肢体用。别忘了备一小袋盐及糖果和一瓶复合维生素,以备在被困等待营救时保持体能。创可贴及简易绷带最好也带上,以备不时之需。

在配齐以上装备后,应分类分装各类物品,并合理分配每人的负重,注意公共物资的保管和使用。出发前应把要去的地方、同去的人数、进出洞口的时间等信息告诉家人,并在进洞时通知最近的可通信城镇或村落。同样的信息还应写在一张纸上,放在进入的洞口旁或交给当地的居民,并在洞口做好明显标记,以便一旦遇到不测,外界可以及时组织救援。最好留下一名接应后勤人员在洞口接应,以承担发生意外时的急救和通信工作。

三、洞穴探险的技巧

洞穴探险最基本的安全人数是3人,千万不要单独行动。在洞内行进时不要跑跳,应以慢速为宜。各人行进的步伐也要依身材大小而定,不一定非要踩着前面队员的脚印走。对于陌生的细小的支洞一定不要钻进去,因为很有可能进去就钻不出来了,行走时几个人之间拉开几米的距离。遇有陡坡、斜坡时,可使用绳索相互保护,不要几个人同时下陡坡及斜坡,应一个人下到底后,另一个人再开始下。

洞穴中常有垂直的“竖井”,没有经验及没有受过训练并缺乏特殊装备如安全带、主绳、上升器、下降器等的初学者们,千万不要贸然下去,以免发生事故。从探洞者的角度来看,洞穴探险有两种类型:水洞探险与干洞探险。针对不同的探险类型,要采用不同的探险技巧。探险的特殊设备是指针对所要探险的洞穴的类型和具体特征,为完成探险而必备的技术手段。

1.水洞探险的技术

水洞是指洞内长年有地下河流动的岩溶洞穴。由于探洞者不能像在干洞里那样自由地行走,因此水洞探险的最大限制在于通行工具的选取,由此也可分为两种情况:

(1)在具有自由水面的地下河廊道里探险

除了橡皮艇或小筏排、小木船、充气轮胎外,防水服、救生衣、测绳等都是必备的装备,另外还需要注意由于水流的冲刷和溶蚀侵蚀作用,洞底与洞壁的基岩往往都被侵蚀成了刀片状,异常的锋利,裸手放上去一按就是一道血口子。所以要禁止裸手、裸足进行水洞探险,必须要注意对手、足部的保护要选择质量好的手套和鞋。还要时刻注意洞内有无跌水、瀑布、急滩或落水洞等危险洞段,避免因麻痹大意而发生危险事故。

(2)洞穴潜水

在许多地下河型洞穴里,常常会遇到没顶的充水通道和倒虹吸通道,峰丛山区的洞穴此特征尤为突出。这时常规的探洞方法与手段已经失去作用,必须借助于潜水技术。和海洋潜水或内陆江河湖泊潜水相比,洞穴潜水更危险,因而技术要求也更高。

简易的洞穴潜水装备包括空压机、供气瓶、轻便橡胶潜水服、潜水帽、脚蹼、压力表、潜水电筒、潜水匕首和定向导索等。洞穴潜水环境的能见度很低,通道复杂多变,在洞内不易判断方向,万一出现紧急情况不能像开阔水面潜水那样迅速浮出水面;而且洞内空气稀薄,二氧化碳浓度大,即使潜水过程中遇到具有自由空间的通道也不能随便除去氧气供应。因此,没有经过专门训练,是不允许进行洞穴潜水的。

2.干洞探险技术

和充满危险与刺激的水洞探险相比,干洞探险的自由度相对要大些。由于干洞一般处在相对较高的地势部位,且具有相对较长的发育史,因而干洞中多具琳琅满目、多姿多彩的钟乳石类沉积、干洞探险也就往往能带给人们一种美的享受,使人们在探险过程中能随时欣赏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干洞探险的困难在于垂直洞穴探险,如竖井、落水洞和天窗等。

垂直洞穴探险具有更高的技巧性和危险性。目前风靡全球的单绳技术,对于垂直洞穴探险是非常实用和有效的,且简便易行。运用单绳探洞技术,世界上没有下不去的垂直洞穴。目前世界上应用单绳技术下去的垂直洞穴,其最大深度已达1600余米。

绳子是单绳技术的生命线,因而对其质量要求很高。天然纤维编织而成的绳子,如大麻、剑麻和棉花等,很容易在洞穴阴湿的环境中腐烂;而低熔点低韧性的塑料绳,又很容易因摩擦、失重坠落而损坏,因而都不适用于洞穴探险。当前世界上所通用的探洞专用绳索,是直径8~10mm高韧性低延展的尼龙绳。

绳子的保养是很重要的。每次外出探险之前或探洞回来之后,都必须仔细检查和用清水清洗绳子,阴干后装入专门的绳袋保管,以杜绝隐患;因为沾满泥巴或遭物理化学损坏的绳子是不适合探洞者使用的。此外,应该注意的是,探洞绳怕刀割、火烧,忌沾蓄电池电解液、电石灰、坏干电池和汽油、煤油等溶剂。在探洞过程中也不能随便将绳子放在尖利的石头上或在绳子上坐立。

个人装备是连接探洞者与探洞绳的桥梁,没有它光凭探洞者的一双手是无法单独攀援几十米、几百米乃至上千米深的垂直洞穴的。个人装备包括安全带(胸带和臀带)、连接锁、下降器与上升器、保险绳、工具袋(放置垫布)、垫圈、打锚器、辅助绳索等。

在运用单绳技术下降和爬升垂直洞穴时,洞口绳索必须要用双保险定位。绳结以8字结最牢靠,也最常用。在洞壁转折处为避免绳索与洞壁摩擦需要打锚,重新定位绳索。在探险过程中要防止洞口碎石坠落,以免击伤悬在半空或处在洞底的探洞者。上升器与下降器转换使用,结合保险绳,越过锚点和绳中间结。探洞是一项极度刺激的运动,但又极其危险,如果没有做好装备和技术方面的准备,不要轻易尝试复杂洞穴的探险。为避免迷路,最好设置路标,将反光器或荧光棒编号,以不同颜色和大小按编号顺序放置各大小路口和支路上。

四、洞穴探险的危险

洞穴探险是具有强烈的探索性和带有一定冒险性的活动。在洞穴探险的过程中最主要的危险来自下列几个方面:

1.迷路

探洞最大的危险就是迷路,为防止迷路,一般的方法是设置路标。由于洞穴内部地形复杂,环境黑暗,一般难以辨别方向,也很难找到明显的对比物和标识,所以一般在洞穴中是比较容易迷路的,即使是刚刚走过的路也不容易记得清楚。为了避免迷路,可以采取测绘草图或用可移动的地物作标记的办法,或者也可拉线绳。最好准备一些不同颜色的反光路标,并编上号,按顺序放置,不同的支路要放不同颜色的路标。反光器的优点是容易被发现,且可回收再利用。有些人喜欢用粉笔在洞壁上画箭头做标记,这样的路标不易被发现,还很容易和其他探洞者画的箭头相互混淆而且还会弄脏洞壁,并且因为目前尚无统一的符号系统,用箭头做标记反而增加了迷路的危险,所以不提倡这种做法。

如果已经迷路,约饮水和食物。每个队员都努力回想来时的地貌特征,从最初迷路的地点开始做充分的标记,然后一个方向一个方向地去尝试。要以这一点为大本营,分别探索每个人想出的可能路径,不成功时再回到这一点,要有耐心,慢慢摸索。如果照明工具损坏了,千万不要摸黑探路,这时等待救援是比较稳妥的办法。